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魏征名言五年级(100句)

2023-05-06 10:42:42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魏征名言

1、山有朽壤而崩,古人不以为患;唯政教有失,乃以为灾。

2、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3、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

4、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5、译文:朝廷里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么要求天下的人行为端正呢?

6、译文: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唐朝宰相魏征说的最出名的一句话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魏征

7、儒家读书只为成就圣贤境界

8、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符登传》

9、 魏征人生前期是跟随窦建德的(隋未大夏国建立者),相对李唐王朝建立者,政治立场上都是隋未各路反隋地方势力。后期双方为争霸天下,又成为势不两立的两种政治集团!窦建德集团失败后,魏征是被俘重要人员之一。魏征不为政治形式所迫,主动融入李唐集团,并深得唐太宗倚重。当然,这也反应出唐太宗李世民重示人才,包容、不计前嫌优秀帝王一面。

10、译文: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东西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

11、 “荣辱之责,在乎已而不在乎人。”

12、12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汉书·文帝纪》

13、贞观十二年三月丙子,李承乾的嫡子李象出生,因为皇孙诞育之喜,唐李世民诏令天下见禁囚徒都降罪一等,内外官职事五品以上子为父後者,各加勋官一转,天下大酺五日,又大宴五品以上于东宫。李世民对侍臣说:“贞观以前,跟随我平定天下,辗转奔波于乱世,这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之后,尽心对我,进献忠直的劝告,安国利民,敢于冒犯国君尊严直言规劝,纠正朕的过失的,只有魏徵一人而已。古代的名臣,也不能超过他们。”于是亲自解下佩刀,赐给他们两人。

14、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15、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点击转发,推荐给你的朋友,如果想了解更多资讯,欢迎订阅“成方三十二”

16、魏征有胆,敢言他人所不敢言之言,而且不达目的不罢休,创了历史上君“畏臣之先例,树了历代君臣关系的典范

17、节俭是致富的秘诀。英国

18、欢迎转发感恩分享弘扬正法

19、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20、17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

二、魏征名言五年级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窦建德率军来支援王世充。五月,李世民击败窦建德,并将其生擒。魏徵得以再次入唐。太子李建成用魏徵为太子洗马,礼遇甚厚。

3、居官当廉正自守,毋黩货以丧身败家。《元史·刘斌传》

4、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5、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6、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魏征;

7、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8、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传》

9、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10、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后汉书·刘般传》

11、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12、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魏征

13、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廉洁·廉政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生活学问欲博,而行已欲敦。谦虚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励志纵横计不成,慷慨志犹存。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14、乱后易教,犹饥人易食也。

15、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6、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17、魏征早年投奔瓦岗军,兵败后归唐,后被窦建德俘虏,又降了窦建德,窦建德兵败后重新归唐,成为李建成的近臣,李建成死后又归了李世民,算起来,他已经换第五个主人了,按说魏征不是怕死的人,所以他转投李世民应该很说明问题,类似他这样识时务的人很多

18、敬请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19、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20、节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

三、魏征名言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1、贞观十三年五月,魏徵乘李世民诏五品以上官上封事之机,全面地、系统地总结了政事不如贞观之初的事实,上奏《十渐不克终疏》。疏中列举了李世民搜求珍玩、纵欲以劳役百姓、昵小人、疏君子、崇尚奢靡、频事游猎、无事兴兵、使百姓疲于徭役等不克终十渐,批评了李世民的骄满情绪,再次提醒他慎终如始。李世民看完奏疏后,欣然接纳,并对他说:“朕今闻过矣,愿改之,以终善道。有违此言,当何施颜面与公相见哉!方以所上疏,列为屏障,庶朝夕见之,兼录付史官,使万世知君臣之义。”遂赐黄金十斤、马二匹。

2、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3、学问欲博,而行已欲敦。

4、奢则妄取苟且,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罗大经

5、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

6、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7、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8、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9、贞观七年(633年),魏徵代王珪任侍中,尚书省长期积压没有判决的诉讼案,李世民命魏徵秉公处理。魏徵不大熟悉法律,但能抓住根本原则,依实际情况处理,大家都心悦诚服。

10、大业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元宝藏起兵响应瓦岗李密,元宝藏给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写,李密见魏徵非常有文才,于是召见魏徵,魏徵献上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但李密不用。

11、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收,非不获兽,明年无兽。

12、魏征,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以直言敢谏而闻名。

13、魏征认为嫁妆比长公主多一倍不合礼法,极力谏止,唐太宗下朝后将这件事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感叹道:“我知道陛下器重魏征但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今天才知晓原来魏征果然是于社稷有益的肱骨之臣,而魏征作为臣下却能够秉直上谏,这份品行实在是难能可贵

14、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魏征;

15、如果您喜欢本平台,请点击题目下方的“成方三十二”加关注,查看更多信息。

16、译文:当官的人应该廉洁公正,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要因为贪财而丧身败家。

17、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18、全句的意思是:用铜镜做镜子,可以帮助我们整理着装;把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朝代的更替,从中吸取教训;把人作为镜子,可以明白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哪里做的好。

19、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20、奔车朽索,其可忽呼?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四、魏征名言警句

1、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着

4、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

5、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6、好处安身,苦处用钱。

7、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魏征;

8、奔车朽索,其可忽呼?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9、21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暴,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旧唐书·魏征传》

10、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11、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汉书·食货志》

12、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13、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

14、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

15、地洼下,经典语句,水流之;人谦下,德归之。

16、29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后汉书·王符传》

17、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8、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19、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宋书·江夷传》

20、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五、魏征名言以铜为镜

1、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2、25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金史·世宗上》

3、贞观十一年(637年),李世民东巡洛阳,住在显仁宫,因州县官吏供奉不好,大都受到了谴责。魏徵告诉李世民当初隋炀帝杨广曾在此让附近的百姓上贡,贡品吃不完就扔掉,十分浪费。

4、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5、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6、16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7、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书·成帝纪》

9、www.mingchengwh.com/(百度搜索明诚孝道)

10、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后汉书·王符传》

11、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12、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魏征

13、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14、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15、23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明史·汤和传》

16、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17、18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18、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揭秘上官婉儿中国古代打理后宫最出名的女官!1222013年9月11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称,陕西咸阳发现一座带有5个天井的唐朝墓葬

19、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魏征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魏征

20、武德五年(622年),刘黑闼勾结突厥寇犯山东。魏徵见李建成虽然是嫡长子,但是功绩不如李世民,于是建议李建成去请战立功。李建成听从魏徵的建议,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