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英文(100句)

2023-05-05 22:41:2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1、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经验与理论著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在他一生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既当校长,又当普通教师;既教课,又当班主任;既做具体工作,又搞科学研究。他是一位勤奋务实,笔耕不辍的杰出人物。

2、往往有这样的家长,第一天领着孩子入学,便对老师说:“我这孩子交给您就放心了!孩子犯了错误要打要骂随您,我决不袒护!”家长说这话时,脸上的表情绝对是真诚的。还有的家长,常常到学校向老师告孩子的状,“控诉”孩子在家里的种种“罪行”,末了往往说一句:“您帮帮我吧,我的孩子就听老师的话!”

3、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对于如何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兴趣和特长,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的问题,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他一生在基层从事平凡工作,创造了不朽的业绩。他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他取得成功的力量源泉;他对理论问题的勤奋、求实的探求精神,使他获得了重大理论建树。苏霍姆林斯基的精神,是一切教育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4、附:我为卡娅抓拍的一组肖像照

5、二语言浅显,富有哲理。苏霍姆林斯基著作中的许多语言,在浅显的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儿童和阅读的成年人都具有非常深刻的教育意义。

6、11月7日下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主办的“引导学生投身于劳动人民的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新书发布会”在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举行。

7、她说:“肖苏给我联系过,说您要来,所以我把时间安排好了。”我问她:“您的孙子是不是1993年出生的?”她点头说是,然后非常惊讶地问我:“您怎么知道?”

8、作为从教近四十年的教师,我的学生中有不少出类拔萃者——不仅仅是考上名牌大学,而且走上工作岗位后事业有成。但我从来不在任何场合说自己如何如何“培养”了许多“人才”,这不是因为我谦虚,而是我清醒地知道:对于学生来讲,他的真正成才,教师或者说学校教育的功劳最多占三分之还有两个三分之一分别是其家长的教育培养和孩子自身的天资以及勤奋。因此,我对一些教师爱把自己班上考上大学的学生仅仅作为自己的教育成果不以为然。在我看来,一个孩子考上了大学乃至以后成就了一番事业,这首先要归功于其父母。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伴随终生的老师。

9、座谈结束时,我对卡娅说:“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我能够邀请您去成都,这也是成都武侯区教育局的愿望。当然,要在您身体允许的时候。”我知道卡娅近年来身体不好,有心脏病,所以她不是太愿意长途坐飞机的。

10、瓦·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出生于乌克兰克缅丘格市帕夫雷什镇一个贫农的家庭。1935年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的一所小学担任教师。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不久,苏霍姆林斯基应征入伍,在前线部队担任政治指导员。翌年2月,身负重伤,住院治疗。出院后,他先后担任中学教师、中学校长、区教育局长等职。1948年改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他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工作到逝世为止。

11、篇重要文章,欢迎点击阅读

12、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殷长春在发布会上致辞。他说,苏霍姆林斯基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其教育思想被誉为“活的教育学”,在我国得到广泛和持续的传播。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的影响、实施劳动教育的手段和途径的思想和经验,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研究和挖掘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对我国加强劳动教育十分有益,有助于我们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土视角和本土经验。

13、每一届新生入学,在第一次家长会上,我都会对家长们说:“我们是同事关系。我们也许在社会角色、专业知识、性格特征、气质修养等等方面都不太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我们有着共同的使命——教育,而且我们的教育对象完全一致——那就是你的孩子!”

14、我一看她,和五年前在合肥见到时相比,明显瘦了。我把送给她的礼物——一包普洱茶送给她,她愉快地收下了。

15、在《我把心灵献给孩子》一书的前言中,苏霍姆林斯基曾深情地说:

16、您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虽然您与我父亲苏霍姆林斯基年龄相差很大,中国和乌克兰相距遥远,但您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亲人,是他最亲近的人!

17、●新书速递|如何与孩子相处,这是一门学问

18、落款时,她问:“今天是几号?”

19、2010年10月20日

20、半年后的9月下旬,我终于来到乌克兰,走进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乡。再次见到了卡娅。

二、苏霍姆林斯基简介英文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著作的语言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2、Suchomlinsky Sukhomlinskii 由于他是苏联人,因此他的原名是俄罗斯语,所以翻译成英文有好几个版本,这里是其中的两个。

3、这就使得他能从学校工作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全面地观察、了解研究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避免理论与实践中的片面性,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将其提升到理性的高度,逐步形成自己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著作是近几十年来罕见的先进教育经验宝库。

4、十分感谢你们给我的来信,你们在信中言辞关切,充满温情,并谈及了苏霍姆林斯基和李镇西。

5、本文就据了解的资料,来尝试分析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在中国广受欢迎的原因。

6、——————————————

7、也正是在这第一次家长会上,我总要朗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对人的教育是从胎教开始的。”(《家长教育学》杜志英等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年第1版第45页)

8、1918——1970)。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等教育专著。

9、今天,我再次问卡娅:“为什么这么好的一本书,当时苏联不许出版呢?”

10、例如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257页《人生下来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开头说:

11、后来她来几次来中国,时间允许我都要见见她。2004年秋天,我带着我的学生给她写的信去江阴看她,她非常愉快地给我的学生写了一封回信——

12、除了上课,“家长学校”还有安排了老师与家长的许多谈话活动。老师每月都要对他们进行一至两次小组咨询和个别谈话,内容是谈怎样发展的禀赋、爱好和才能,怎样为青年人选择今后的生活道路。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段,都有相应的谈话题目。

13、在今天的中国教育界,接受教育的儿童和孩子们被放在了非常尊重的位置,因而“爱”孩子的思想和作法,非常容易引起教师读者的共鸣。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我们无不为他爱孩子的语言所打动,更为他倾注满腔爱心帮助困难学生转化和成长的做法所感动。

14、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生活在上世纪中期,主张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在其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共撰写了41种专著、600多篇论文和1200余多供儿童阅读的童话、小故事。他的作品先后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他本人被誉为“教育思想的泰斗”。苏霍姆林斯基对中国当代基础教育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和巨大的。

15、苏霍姆林斯基的“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教育思想适合中国国情。

16、那次,苏霍姆林斯卡娅提出,希望我做她的研究生,专门研究苏霍姆林斯基。她甚至还给我提了两个参考课题的范围:班级集体主义教育和苏霍姆林斯基的美育思想和语文教育。吴盘生帮我翻译道:“她说,要把你培养成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

17、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恶习一旦养成,学校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对他进行‘再教育’,这对孩子、家庭和学校都是巨大的损失。—苏霍姆林斯基

18、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信》;

19、苏霍姆林斯基的所有教育论著,都是用散文的语言表述的,读他的著作,便是听他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抒发感情,一边阐述理念,阅读他的文章简直是一种享受。

20、教育科学出版社董事长、总经理李东编审在致辞中说,党和国家已经在顶层设计层面明确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需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如何在学校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则需要更多研究与探索。《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是关于劳动教育的经典之作,在坚持立德树人、推进“五育并举”的时代背景下,本书的出版更具有特殊的意义。通过回溯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观点与具体实践,可为当前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开展提供诸多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三、苏霍姆林斯基简介20字

1、三是如诗如画,生动优美。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教育家,也是一位文字水平高超的文学家,运用生动的描述性的语言,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排比等句式。阅读他的论文中的事例,如同阅读一篇篇充满爱心的优美的小小说;阅读他的描述性的文章,如同阅读一篇篇优美的散文诗。

2、苏霍姆林斯基图书馆的馆长是卡娅的孙女儿,她为我们介绍了图书馆的情况。她说,这里的每一本书都和苏霍姆林斯基有关,苏霍姆林斯基的每一本书这里都有,还有有关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她拿出去年出版的一本厚厚的书,说这是去年为纪念苏霍姆林斯基百年诞辰而出版的,里面尽可能全面地收录了有关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

3、弱小的萨沙看到蔷薇花被大雨打掉了两片花瓣,就心疼地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粉红的蔷薇花上。萨沙学会了保护弱小者,他不再是最弱小的了。

4、曲霞老师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的角度阐述了如何解决劳动观念上的问题、劳动精神的问题和劳动能力的问题。她还说,劳动教育既有渗透德智体美各育的作用,也有整合各育的功能。因为劳动是五育中唯一通向生活世界和工作世界的教育,它要整合引导大家创造性的把所学的知识、养成的情感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劳动教育是渗透、整合和辩证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就是一个很好的整合过程。

5、03别老想着请教别人,只有你自己能够帮你自己

6、研究和挖掘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土视角和本土经验。

7、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基本吻合。

8、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著。

9、奥莉佳•苏霍姆林斯卡娅

10、作者:郑建业单位:山东省寿光市文家街道教育中心学校

11、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殷长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研究员,全国比较教育学会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会秘书长、国际苏霍姆林斯基学会理事肖甦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卢晓东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中心副主任曲霞等来自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百余人参加了此次发布会。

12、http://www.shangxueba.com/share/p30579html

13、第一个问题:童话故事是孩子最喜欢的文学体裁,生动形象,容易让孩子接受,也更易理解.第二个问题,我们老师是这样说的:本来上帝是世界的主宰者,他操纵着一切,但是人拥有了爱情就有了操纵一切的力量,对于爱情的忠诚和追忆,是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和幸福的,所以懂得爱情内涵的人就成为自己和地球的主宰者.

14、谈到生活,我想引用苏霍姆林斯基对此用过的词“需要――困难――美好”。生活总是给我们提出任务、问题和课题,我们需要完成和解决它们,那就不会那么容易,就会遇到困难,必定要锤炼意志,开动脑筋,耗费心血。而当这些问题被解决的时候,那就会感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和胜利的欢乐与美好。生活能如此展开,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直至一生,那就是充满希望、胜利和成就的一生,无悔无愧的一生。当然,上述胜利和成就对于他人来说也许会是微不足道的,但它们对于你们每个人自己却是至关重要的。

15、人们对教育活动现象的认识

16、苏霍姆林斯基简介(1918——1970)。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等教育专著。

17、本书是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经典之作。

18、让瓦西里·阿列山大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的形象和思想永远成为您的引路的明星。

19、出自苏霍姆林斯基之口,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20、他的工作富有鲜明的独创性和革新精神,从不拘泥于传统的陋习,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如他敢公开指出:20世纪30年代苏共中央发动的对“儿童学的批判有过火之处,批判的结果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了”,从而导致原苏联20世纪30至40年代直至凯洛夫教育学的严重错误;

四、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1、在帕夫雷什中学“家长学校”的教学大纲里,既包括共同性的教育学问题,也有学前期、学龄初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教育上的一些特殊问题。“我们摆在中心位置上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教育目标问题。‘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在家长学校的每一个组里,都是从这一讲开始的。……我们认为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设计人’的工作不仅成为教师的事业,也要成为家长的事业。我们在分析教育过程时,用一些实际事例来说明:学生从家长那里得到些什么,从教师那里得到些什么,以及从他度过闲暇时间的那个环境里得到些什么。家长们认识到:儿子或女儿首先是向他们学习的,包括学习好的品质和坏的品质。”(《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全一册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第530页)

2、你初三吗,呵呵,我也是。第一个问题:童话故事是孩子最喜欢的文学体裁,生动形象,容易让孩子接受,也更易理解。第二个问题,我们老师是这样说的:本来上帝是世界的主宰者,他操纵着一切,但是人拥有了爱情就有了操纵一切的力量,对于爱情的忠诚和追忆,是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和幸福的,所以懂得爱情内涵的人就成为自己和地球的主宰者。

3、在研讨会上,主持人王义高教授(他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翻译者之一)给我四十分钟请我做一个发言(用现在时兴的话说,叫“分享”)。我讲了几个我的教育故事。

4、劳动教育既有渗透德智体美各育的作用,也有整合各育的功能。

5、苏霍姆林斯基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

6、苏霍姆林斯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对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教育国情来说,也是非常适合的。

7、卡娅在上面写道:“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您!奥丽佳·苏霍姆林斯卡娅。”

8、本书可为当前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提供诸多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9、这时,卡娅插画补充说:“里面还有李镇西的名字,有您的关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情况。”我估计是《追随苏霍姆林斯基》一书。我很惊喜,也感到荣幸。同时,后悔没有带几本《追随苏霍霍姆林斯基》来赠给这座图书馆。

10、通过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的学习,一大批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有意识在实践中运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以指导自己教育教学活动,其中有魏书生、李镇西、李吉林、吴辰等。被誉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的魏书生曾说:“多年来,为把学校办成一个学习的团体,我倡导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实践苏霍姆林斯基,从读教育名著开始,制定一生的读书计划,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

11、苏霍姆林斯基的主要作品

12、“于是我看到:一个孩子的思想河流汹涌澎湃地在畅流,不断产生新的形象;另一个则如同一打气势磅礴、水面宽阔、深浅莫测,却缓缓流动的大河。河水的流动甚至无法察觉,但它却奔流不息,无法使它转入新的渠道;而另一些孩子的思想河流则轻快急速,好似可以加以堵截,使它立即转变流向。”

13、卡娅带我们去参观苏霍姆林斯基图书馆,她现在在那里上班。在大巴上,我们简单聊了聊。我问她为什么现在瘦了,她说她很希望这样,所以工作量比过去多一些,这样对身体有好处。

14、这本书记述作者五年期间与一个班的三十一名学生朝夕相处的平凡岁月,内容是一年小学预备班和四年小学班的日常教育和教学工作。

15、我朴实的故事打动了坐在我身旁的卡娅。我刚讲完,她就起身走到我面前递给我一张纸。我展开一看,满满的俄文,我根本看不懂。这时候赵玮教授走过来对我说:“我给你翻译一下。”

16、我伸出四个指头:“四号。”

17、临走时,苏霍姆林斯卡娅又在我手中的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的扉页上写下了一段题词——

18、但她说,以前出版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都是删节的,而这个版本是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原稿出版,很完整。

19、听了您刚才充满激情和爱心的发言,我很感动。您是一位真正的教师!

20、卢晓东教授从哲学的视角阐述了对劳动的本质理解。他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是以真正的教育家姿态去把握教育的本质,在《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一书中所提出的“认识性劳动”等概念的理论价值、将劳动的整个过程呈现给学生的做法以及把学生带到工业化的前沿等理念对人工智能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当下教育工作者们深度挖掘。

五、苏霍姆林斯基作者简介

1、闫学老师还作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的专题讲座。在讲座中,她结合自己近30年的阅读和研究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的经历,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主要的教育思想,并结合苏霍姆林斯的主要著作,就教育惩戒、劳动教育、家校沟通、教师的智慧等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解读。闫学老师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解读,让大家对苏霍姆林斯基这一伟大教育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进一步激发了阅读苏霍姆林斯其他著作的兴趣。

2、分别时,我说:“期待着明年我们在成都相见!”

3、01直言不讳答网友:我不会接受任何道德绑架

4、今天我再次通过这本书的出版经历,想象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当年的遭遇,不胜感慨。

5、作者在把杂志上的文章整理成书时,增加了关于学校道德教育问题的一章,对其余各章也补充了一些新材料。

6、苏联伟大的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儿,这个字眼儿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耐挫折能力。139

7、欢迎扫码关注“镇西茶馆”

8、展开全部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著。

9、(特别提示:拙著在各网站都有售,感兴趣的朋友自行前往搜索购买就是了。我这里就不单独提供链接了。)

10、2008年春天,卡娅在给吴盘生老师的信中写道:“我衷心希望,在2008年9月25日-26日举办的苏霍姆林斯基思想国际研讨会(地点:我国基洛夫格勒市)上,一定能见到你们,尤其期待李镇西先生的光临;他为在贵国传播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第二封信中,她又特别嘱咐吴盘生老师:“请致李镇西先生及其学生们衷心的问候!愿咱们不久再见!”

11、来源:镇海教师进修学校

12、《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一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于近期出版,苏霍姆林斯基结合在帕夫雷什中学工作的亲身经历,从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的影响、实施劳动教育的手段和途径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阐述。书中的材料和所阐述的方法会对教师实施劳动教育给予实质性的帮助,有助于广大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实践中完成劳动教育的任务。

13、帕夫雷什中学“家长学校”专门为家长们开设的课程,并不是具体的学科课程,因为“家长学校”并不是家长的文化补习学校,而是提升家长教育学修养的学校。所以,其课程必须有教育学,还有解剖心理学、神经系统、缺陷学、身体和心理发育、儿童的精神生活,等等。

14、在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森林,在赏花聊天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这雨演绎了一出动人的戏: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萨沙,这件雨衣就是一份关爱,这关爱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

15、教育思想是指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常常以某种方式加以组织并表达出来,其主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教育思想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前瞻性、继承性等特征。有助于人们认清教育工作中的成绩和弊端,使教育工作更有起色。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聂圣哲先生的“养活教育”思想。

16、那天上午,当我们走进乌克兰教育科学研究院三楼一间会议室时,卡娅已经在那里等候我们了。

17、后来我又分别于2012年、2014年在中国金华和合肥见过她。

18、苏霍姆林斯基是以真正的教育家姿态去把握教育的本质。

19、这次我来乌克兰,除了重访帕甫雷什中学,就是想再见见卡娅。

20、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