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论语翻译哪个版本好(100句)

2023-05-05 22:26:54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论语翻译

1、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2、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3、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4、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5、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6、(译文)孔子说:“君子谋求掌握治国之道而不谋求食物。耕田,有时还会挨饿;学道,却能拿奉禄。君子只担心没学好道,不担心贫穷。”

7、12子曰:“君子不器”

8、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10、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11、孔子说:“居处在仁爱的邻居乡里中才是最美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一个有仁德的地方,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12、孔子说:“君子所循的三个方面,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子贡说道:“是老师对自己的描述。”

13、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1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5、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1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7、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像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时,人们都看得见;改正过错的时候,人们都仰望着他。”

18、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20、(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二、论语翻译哪个版本好

1、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2、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途径是什么。”孔子说:“违反礼的事不看,违反礼的事不听,违反礼的事不说,违反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3、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请求纳颜氏女儿为妾。颜氏有三个女儿,只有小女儿颜徵在愿嫁叔梁纥。

4、此文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5、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6、此文出自春秋末期·孔子所著的《论语》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7、(译文)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孔子,孔子说:“你小时候就不懂礼貌,长大了一事无成,你这个老不死,真是个害人精。”用手杖敲打他的小腿。

8、(3)阙:缺。此处意为放置在一旁。

9、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0、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11、孔子说:“罢了罢了!我从来没有见过喜欢美德如同喜欢美色一样的人。”

12、(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1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4、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15、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欤?抑与之与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欤!”

1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7、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每到一个国家,必定能听到这个国家的政事。这是老师主动打听的,还是别人自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才得以了解的。老师了解国情的办法,也许跟别人的办法不同吧?”

18、(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中,没有贪生怕死出卖正义的人,却有舍生忘死维护正义的人。”

19、孔子说:“读书三年,不是为了做官谋好职业,这是难能可贵的。”

20、有人问孔子,你为什么不去从政治呢?孔子说:尚书上有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就是友爱兄弟,把孝悌这个道理施于政治,这本身就是政治,要怎么样才能算是从政呢

三、论语翻译及原文

1、(译文)鲁国的乐官来见孔子。走到台阶前,孔子说:“这是台阶。”走到坐席前,孔子说:“这是坐席。”都坐好后,孔子告诉他:“某人在这,某人在那。”乐官走后,子张问:“这是同盲人交谈的方法吗?”孔子说:“是的,这就是帮助盲人的方法。”

2、论语三则的意思: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释义:(1)学习到的东西,常常去练习、实践,不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学习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凭此做学习的榜样。(3)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为迷惑而更加危险。

3、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时的生活起居要端庄恭敬,办事情的时候严肃认真,对待他人要忠诚。就是去边远的少数民族居庄的地方,也是不能废弃这些原则的。”

4、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5、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6、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的话说得好就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的德行不好就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7、柳下惠担任掌管刑罚的官,被罢免了很多次。有人说:“你不可以离开鲁国吗?”柳下惠说:“用正直之道来侍奉人,去哪里而能不被多次罢免呢?不用正直之道来侍奉人,又为什么一定要离开故国家园呢?”

8、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9、3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0、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11、孔子说:“仲由弹瑟,为什么在我这里弹呢?”孔子的其他学生因此而不尊重子路。孔子说:“仲由的学问啊,已经具备规模了,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

12、(1)回:姓颜名回,字子渊,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30岁,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13、此文明确地告诉人们,培养仁德必须深入社会进行磨砺,以谦恭的态度尊重贤德之人,以真诚的行动结交仁德之士,有了这样的机会和环境,就能成功地修炼仁德。

1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5、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16、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7、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

18、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在家斋戎沐浴后去朝见鲁哀公,告诉哀公说:“陈恒杀了他的君主,请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向季孙、仲孙、孟孙三人报告吧!”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可君主却对我说‘去向那三人报告’。”孔子去向那三位大夫报告,但三位大夫不愿派兵讨伐,孔子又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呀!”

19、子之所慎:斋,战,疾。

20、棘子成说:“君子只要具有好的品质就行了,为什么要有文采呢?”子贡说:“真遗憾,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本质就像文采,文采就像本质,都是同等重要的。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就如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一样。”

四、论语翻译一句一译

1、季康子问道:“要让老百姓恭敬、尽忠并互相勉励,应该怎么做呢?”孔子说:“如果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就会恭敬;如果你能孝顺父母、爱护幼小,他们就会忠诚;如果你能任用贤能之士,教育能力低下的人,他们就会互相勉励。”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4、(译文)孔子说:“面对仁道,在老师面前也不要谦让。”

5、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孔子说:“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

7、(译文)孔子说:“孟公绰当赵氏、魏氏的总管都能当好,但不能当滕、薛等小国的大夫。”

8、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9、(2)殆;疑惑、危险。

10、齐景公有四千匹马,他去世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11、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12、翻译::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13、(译文)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公子纠时,管仲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做齐桓公的宰相,称霸诸侯,一匡天下,人民现在还都享受到他的恩惠。没有管仲,恐怕我们还要受愚昧人的侵扰。岂能拘泥于匹夫匹妇的小节小信?自缢于沟渎而不为人知呢。”

14、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5、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16、孔子出使别的诸侯国,行聘问礼时拿着圭,恭敬谨慎,像是拿不动的样子。向上举时好像在作揖,向下放圭时好像在交给别人。神色庄重,战战兢兢;脚步紧凑,好像在沿着一条线行走。在举行赠送礼物的仪式时,显得和颜悦色。和国君举行私下会见的时候,更轻松愉快了。

1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8、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19、狐貉:以狐貉之皮为裘,裘之贵者。

20、(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五、论语翻译成英语

1、孔子说:“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务,他却搞不懂;派他出使到四方各国,又不能独立应对外交。虽然读书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3、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4、孔子说:“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

5、叔孙武叔诽谤仲尼。子贡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

6、(译文)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7、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在三件事上反省自己:给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做到了?”

8、(注释)贞:正,大信。谅:小信。

9、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来做枕头,这样做我很快乐。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指不值得关心)。”

10、樊迟陪着孔子在舞雩台下游览,说:“请问如何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改正过失,辨别是非?”孔子说:“问得好啊!辛劳在先,享乐在后,这不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吗?检查自己的错误,不去指责别人的缺点,这不就消除潜在的怨恨了吗?因为一时气愤,而不顾自身和自己的双亲,这不就是迷惑吗?”

11、(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2、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13、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4、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15、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6、(译文)孔子说:“不发号施令就能治理好天下的人,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不过是庄严地坐走宝座上而已。”

17、(2)奚:疑问词,相当于“为什么”。

18、子贡问孔子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祭祀时盛粮食的瑚琏。”

19、伯牛生病了,孔子就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没有办法呀,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20、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