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孙膑与庞涓的故事出自哪儿(100句)

2023-05-02 09:39:53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孙膑与庞涓

1、他们之间结仇源于庞涓的妒贤嫉能,把孙膑视成自己权力路上的绊脚石。

2、这个时候孙膑建议田忌率领军队直接攻击魏国的都城大梁。这时候远在赵国的庞涓,听说自己的都城被包围立即回师救援,这个时候孙膑将自己的军队埋伏在庞涓回来必须经过的道路两边,就这样当庞涓风尘朴朴的带领军队准备赶回去救援的时候,埋伏在路两边的齐军趁势杀出,庞涓没有想到齐军会在此埋伏,很快被打败。

3、庞涓在等,等与孙膑在战场上再次相遇,用他的鲜血洗刷刻在心里的“败”字,只可惜孙膑不是庞涓,他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和个人私仇而四处征战,让那些年轻的士兵为了他而死在冰冷的战场上。

4、温州鼓词《孙膑与庞涓》第40集

5、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6、温州鼓词《孙膑与庞涓》第46集

7、令人闻之变色的人才。四个最出名的徒弟孙膑和庞涓,前两个是杰出的军事家,战场杀伐。此四人都是可以颠覆国家政权、张仪和苏秦;后两个是杰出的纵横家,三寸不烂鬼谷先生大概是当时世界上最牛的老师了

8、然而,庞涓内心这一阴暗面,后人如何得知?总不至于庞涓主动说“我不如孙膑,所以要废掉孙膑”,这岂不是自坏名声吗?所以,司马迁这一段描述庞涓目的的记载被后人质疑。

9、孙膑辞别师傅后,便到到魏国投靠庞涓,一番交谈之下,庞涓发现孙膑才能已在自己之上,担心自己的权位受到威胁,就想陷害孙膑,他找人假扮孙膑在齐国的亲人写信给孙膑,让其回齐国探亲。然后庞涓假意建议孙膑回家探亲,同时向魏王告状说孙膑想要投奔敌国。

10、庞涓在接连三天追下来以后,见齐军退却避战而又天天减灶,武断地认定齐军斗志涣散,士卒逃亡过半。于是丢下步兵和辎重,只带着一部分轻装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赶齐军至马陵。

11、后来,庞涓到魏国做了将军,很得魏惠王的信任。庞涓妒忌孙膑的才能,就假意把他请到魏国,暗中却在魏惠王面前诬告他私通齐国。魏惠王大怒,命人把孙膑的膝盖骨挖去,还在他脸上刺了字。

12、庞涓对孙膑因妒生恨,最后被孙膑报复落得如此下场。而他身为将帅,死的却如此窝囊,可悲也可恨!

13、第二天两人上朝。魏王对孙膑很敬重,“听从讲先生独得孙武子秘传兵法,才能非凡。我盼您来,几乎到了如饥似渴程度。今天您终于来到敝国,我太高兴啦!”接着问庞涓:“我想封孙膑先生为副军师,与卿同掌兵权,卿以为如何?”

14、郯城小伙造飞机、大炮,要干什么

15、还未读完,耳朵里一下子灌满了箭矢破弦之声,那些跟着他南征北战的士兵一个个的倒下去,眼见败局已定的庞涓,最后愤愧自杀,一代枭雄就此身亡。

16、温州鼓词《孙膑与庞涓》第39集

17、01 庞涓并非想杀孙膑,只不过是想给他一次沉痛的教训。

18、不知道他受此刑惨叫的时候,他那个曾经的师兄是在一旁冷笑呢?还是痛苦呢?

19、可孙膑就不同了,他有一个非常牛的祖先,那就是孙武。当年吴王阖闾之所以能够称霸东南,其实所依靠的,那就是孙武的帮助。

20、孙膑,庞涓本是同门,又同在魏国效力,只因庞涓心胸狭隘,嫉贤妒能,设计陷害孙膑,致使两人结下深仇大恨。孙膑逃回齐国后立誓,此生必报此仇。

二、孙膑与庞涓的故事出自哪儿

1、他选择了马陵作为伏击之处,马陵地势极为险峻,道路十分狭窄。孙膑命士兵在一棵砍去树枝的大树上,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大字,在树的周围设下埋伏圈。

2、公元前354年,魏将庞涓统兵攻赵,一路长驱无阻,直抵赵都邯郸,齐国决定救赵,拜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孙膑审慎把脉战局,指出应“批亢捣虚”,提出要“围魏救赵”。稍后齐佯攻平陵示弱,主力却奔袭魏都大梁。经过喋血鏖战,庞涓攻克邯郸,却又被迫回师,解救大梁险情,但归途到桂陵时,遭到齐军的伏击,庞涓率残兵败将,狼狈逃回到魏国。

3、后来,庞涓出仕魏国,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他的好兄弟孙膑,将孙膑当作自己的心头大患。于是,暗地里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并加以监视。但是由于孙膑的才华出众,引起了庞涓的嫉妒,于是庞涓施展自己的政治手腕,私下里告发孙膑通敌叛国,魏王听到后信以为真,按照当时魏国的刑法将孙膑的膝盖骨挖掉,并且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让他这一辈子都无法正大光明的做人。

4、史记曰:“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於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5、孙膑派“不识事”的齐城、高唐二人先攻打守备森严、“人众甲兵盛”的平陵,以迷惑魏军。

6、孙膑假装发疯,躲避了杀身大祸,后来,孙膑逃回齐国,齐威王很佩服孙膑的才能,对他大加重用。

7、庞涓到了魏国,魏王咨以治国安邦、统兵打仗之策,涓倾尽所学给予回答,并表示出远大的志向,得到魏王的赏识,被命为上将军,执掌魏国兵权。

8、孙膑装疯的事迹被墨子得知,他把孙膑的境遇告诉了齐国大将田忌,又讲述了孙膑的杰出才能。田忌把情况报告了齐威王,齐威王要他无论用什么方法,也要把孙膑救出来,为齐国效力。

9、庞涓走过去,举起火把,一步一步来到巨木前,隐隐约约感觉剥下的那块树皮下面好像有字迹,移近火把一看:“庞涓死于此树……”

10、战国权谋大师鬼谷子是当时相当厉害的传奇人物,他既是善于谋兵布阵的大军事家,同时还是纵横捭阖术的鼻祖。

11、温州鼓词《孙膑与庞涓》第41集

12、“那么,兄长就不想念故乡吗?”

13、可能他已经参透了一切,所谓功名利禄,不过真的就是过眼烟云。你所得到的,永远都带不走,而你这一生所经历的,所感受的,才是你真正需要的东西。参考资料:《史记》

14、孙膑到魏国后,庞涓嫉妒他的才能,于是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当齐国使者出使至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时,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齐国使者,用言辞打动了他。

15、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次年齐救韩,采用孙膑策略,直趋魏都大梁,旋即退兵,诱使庞涓兼程追击,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中伏大败,涓智穷,大叹“遂叫竖子成名”,自刎而死(一说被乱箭射死),史称马陵之战。

16、孙膑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华夏族。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孙武的后代。

17、温州鼓词《孙膑与庞涓》第47集

18、第二天,庞涓看守桃园,也布下一阵,曰“天刀阵”。傍晚巡视,发现天刀阵里血迹斑斑,发现一山下村民已经气绝而亡。庞涓大喜,急忙跑去师傅那儿邀功,说偷桃的小偷被捉住了。师傅点头,对庞涓说,既然小偷已经被捉,就把天刀阵撤了吧,仙桃之地不能杀气太重,庞涓很不以为然。

19、温州鼓词《孙膑与庞涓》第57集

20、《史记》中说过:“孙武既死,后百余年有孙膑。”孙膑和庞涓都是是鬼谷子的徒弟,两人勤学好问,每天辛苦钻研,兄弟之情甚是浓厚。

三、孙膑与庞涓是谁的弟子

1、后来,当听到魏国国君魏惠王以优厚待遇招求天下贤才时,庞涓耐不住深山学艺的艰苦与寂寞,决定下山,谋求富贵。孙膑则觉得自己学业尚未精熟,还想进一步深造;另,他也舍不得离开老师,就表示先不出山。

2、庞涓没想到孙膑能够前来,表面上当然十分高兴,自己的师弟那就是自己的嫡系人马,如果换做其他普通的师弟,庞涓可能就果断给安排了。

3、实际上,别看二人表面上并无太大差别,可他们的性情和本质却天差地别。孙膑本名孙伯灵,乃是将门之后,为人忠厚正派、虚心向学,是个恩怨分明的豪爽之人。

4、师兄弟,庞涓为了得到兵法书,假装对孙膑好,又怕孙膑才能威胁到他自己,在背后高鬼最后连孙膑的膝盖都挖掉了。最终孙膑带领齐国军队在马陵道杀死了庞涓。

5、魏王听罢,很满意庞涓的处世为人,便同意了。

6、声明:文中插图来自网络

7、而且平陵南面是宋国,北面是卫国,进军途中要经过市丘,容易被切断粮道,佯攻此地能很好的迷惑魏军,造成庞涓产生齐军主将指挥无能的错觉。田忌采纳孙膑的计谋,拔营向平陵进军。

8、庞涓又会见孙膑,说他即使给楚王抄录了兵法,楚王还是不会放过他,不如为他抄写一部兵法,他可以帮助孙膑逃离楚国

9、史载,公元前343年末,魏国与赵国联合进攻韩国,弱小的韩国向齐国求救。第二年,齐魏王为救韩国而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发兵攻打魏国。

10、庞涓到了魏国,见到魏王。魏王问他治国安邦、统兵打仗等方面的才能、见识。庞涓倾尽胸中所有,滔滔不绝地讲了很长时间,并保证说:“若用我为大将,则六国就可以在我的把握之中,我可以随心所欲统兵横行天下,战必胜,攻必克,魏国则必成为七国之道、乃至最终兼并其余六国!”

11、后被秦华礼等人救出魏国,赶奔齐国,后孙膑在马岭道用兵,庞涓中计,拔剑自刎,也是个罪有应得。

12、庞涓知道孙膑确实比自己聪明很多,自己这个“半吊子”本来就智不如人,现下孙膑却依然还在跟老师学习更加高深的技艺。

13、庞涓以为孙膑真的疯了,所以放松了警惕,不在管他了。

14、据说,鬼谷子为考验两个徒弟,曾出一题。

15、故此,孙膑充分利用敌军的弱点,将庞涓及其麾下的人马诱入了自己的军事包围圈,成功地将10万魏国大军歼杀在一个叫“马陵”的地方,史称“马陵之战”。

16、庞涓最忌讳的就是这种情况,暗自咬牙。表面上却说:“臣与孙膑,同窗结义,孙膑是臣的兄长,怎么能屈居副职、在我之下?不如先拜为客卿,待建立功绩、获得国人尊敬后,直接封为军师。那时,我愿让位,甘居孙兄之下。”

17、于是,田忌派人到魏国,乘庞涓的疏忽,在一个夜晚,先用一人扮作疯了的孙膑把真孙膑换出来,脱离庞涓的监视,然后快马加鞭迅速载着孙膑逃出了魏国。直到此时,假孙膑才突然失踪。庞涓发现时,却为时已晚。

18、温州鼓词《孙膑与庞涓》第33集

19、转天过后,庞涓去意已决,他再次面见老师之时,是去告别的。

20、鬼谷先生和孙膑一起大笑起来。

四、孙膑与庞涓的老师是谁

1、所以说庞涓的祖先当中,并没有非常出色的军事家。他去学习军事,纯粹都是依靠自己的本事,完全没有先辈们的支持和帮助。

2、所以说孙膑之所以遭到庞涓的那种打击报复,主要是因为他太优秀了。要是孙膑稍微普通一点的话,可能结局就不同了。03孙膑惨遭膑刑,从此再也无法带兵打仗。孙膑为啥叫孙膑?膑可不是他的真名字,而是一种刑法。所谓膑刑,那就是挖掉人的两个膝盖骨的刑法。而孙膑正是因为承受了这样的刑法,所以才得到了这个名字。

3、桂陵之役和马陵之役,都是孙膑指挥的两场大战。正是通过这两场大战,使得孙膑击败了庞涓,并且斩杀了庞涓。

4、第一天是孙膑看桃园,布下一阵,名叫“地网阵”。傍晚一巡视,地网阵套住一个小孩,看见孙膑,小孩大哭,诉说母亲病重,镇里最厉害的郎中说,只有吃这山上的九只仙桃才能得救。孙膑默默地放了小孩,并摘下一只桃子送给他,最后又告诫小孩,说自己隔一天看守桃园,明天不要来,师兄看园子很严。小孩子点头答应,拿着桃子下山了,孙膑丢失一桃,主动找师傅领受了九十九荆条之刑。

5、时值深秋黄昏,庞涓狂追至此,隐见文字模样,于是燃火观瞧,熊熊火光之下,庞涓既看清了文字,也看到如蝗弩箭。他仰天长叹,自刎于树下。10万魏军全部覆灭,国势由此一蹶不振。

6、当年孙膑和庞涓一同和鬼谷子学习兵法,三年后庞涓耐不住寂寞,决定下山干一番大事业。临行前鬼谷子为他取花卜算,对庞涓说你必出仕于魏国,‘遇羊而荣,遇马而卒’。庞涓分别时对孙膑说:“我们同学一场,我准备去魏国,如果我能获得魏国重用,一定迎取孙兄,共同建功立业,也不枉来一回人世。庞涓下山来到魏国后,由相国王错引见于魏惠王,魏王问他有何才能?庞涓倾尽胸中所有,滔滔不绝地讲了很长时间,并保证说:“若用我为大将,则六国就可以在我的把握之中,一定战必胜,攻必克,此时正值庖丁为惠王上“蒸羊羔”的菜肴,惠王大加赞赏庞涓,封他为元帅职,正好应验了“遇羊而荣”。

7、在银雀山汉墓中,考古专家发现了4942枚竹简,以及数千残片。经过整理之后,考古专家兴奋了,原因很简单:竹简上的文字令人动容,具体内容包含《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晏子》等先秦失传古籍。

8、友谊的船说翻就翻,何尝不是大家对友谊长久的一种憧憬。此梗的火爆,也是因为现在的社会太缺乏爱与信任。愿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真诚,少一点套路,愿这个世界始终以温柔、温暖相待!孙膑与庞涓的友谊,你怎么看?

9、半年之后,孙膑早把这次谈话忘了。有一天,忽然有山东口音的汉子来找他。及问,那人说叫丁乙,是齐国人,有孙膑堂兄孙平的书信带来。孙膑忙接过信。信中以孙平口气,讲述了兄弟情谊,告诉了叔叔已去世。堂兄两人已回到齐国,希望孙膑也回到故乡,把几近消亡的孙氏家庭重新建立起来。信中语气恳切、情感深重,最后再一次盼望孙膑早日归来。

10、庞涓收拾好残兵败将,狼狈地逃回了大梁。

11、庞涓种下恶因,终得恶果,怪不得他人,只怪自己,心胸狭隘,容不得强于自己的人。可悲,可惜,可叹!至于庞涓死后,孙膑如何,却没有详细的记载,一说隐居,一说跟随田忌去了楚国。

12、当时齐国收到赵国的救援信号之后,齐威王并没有下决心要去求,而是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

13、这一发现意义重大,除了证明《孙子兵法》、《六韬》等不是伪书之外,《孙膑兵法》等书籍里记载的内容,还改写了历史,证明了孙膑果然强于庞涓。

14、孙膑与庞涓同出鬼谷子之师们,只因孙膑谋略胜其一筹,庞涓便三番陷害。于是孙膑困厄不济,若非贤人相助定难逃厄运。古人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十年同窗尚且相欺,况于素昧平生之人?江湖实险恶,人心不胜防。纵有同窗情,相违也平常。

15、孙膑的出现就好像一桶冷水从天而降,将庞涓从沉浸已久的千秋大梦中浇醒,他此时才发现,他这个“魏国第一将”的位子远远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安稳。

16、就我们所知道的,鬼谷子的徒弟中,最出名的就有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外交家苏秦和张仪。除此之外,还有两位非常优秀的军事家,那便是庞涓和孙膑了。

17、温州鼓词《孙膑与庞涓》第14集

18、其实,请孙膑到了魏国,并非出于庞涓的推荐;而是一个了解孙膑才能的人向魏王讲述后,魏王自己决定的。

19、齐国大战略是派田忌率8万大军围魏救赵,但不是简单的直奔魏国都城大梁,如果简单的围困大梁:一是齐军攻不下大梁都城,二是魏国国内也有留守部队,不小心反被击败。孙膑的计谋可谓神鬼莫测,简单的说有三步妙棋!

20、“胆小的齐军终于开始溃逃了吗?吃不得苦的齐国人啊,孙膑,你这次就要毁在你的这帮老乡手里!”

五、孙膑与庞涓的电视剧

1、就在这种情况下生孙膑一度非常失落,很多时候他想到了自杀,可是想到自己还有一身的才能没有施展,还有自己如此的深仇大恨没有报仇,于是他坚忍下来。正巧当时齐国有使节出使魏国,听说了这种情况,也知道孙膑是一个身负大才的人,于是偷偷的把他塞进了自己的马车里边,悄悄地带回齐国。

2、庞涓和孙膑虽然都师从鬼谷子,但孙膑的才能明显高于庞涓,这或许不仅仅是个人学习能力的差异,还可能是鬼谷子更偏爱为人率直的孙膑。众所周知,鬼谷子乃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奇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如果庞涓杀了孙膑,可能会导致鬼谷子出山,处理门户。以庞涓之能力,根本无法和鬼谷子相提并论,庞涓杀了孙膑的结局可想而知,将会身败名裂。因此,庞涓畏惧师父鬼谷子,才不敢直接杀了孙膑。

3、庞涓再次目睹了魏王在朝堂上当众夸奖孙膑,他感到一种潜滋暗长的威胁。于是,妒忌心再次作祟的庞涓便加快了谋害孙膑的计划,他很快就找到了一个能够从中作梗的机会,向魏王诬陷孙膑有通敌卖国之心。

4、庞涓妒忌孙膑的才能,他居心不良,安排了一条陷害孙膑的诡计。他向魏惠王(魏国国君)举荐孙膑,魏惠王很高兴地派人请来孙膑,共议国事。孙膑的才华处处显露出来以后,庞涓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谋反。魏惠王大怒要杀孙膑,庞涓又假意讲情,结果孙膑被治了罪,剜掉了双腿的膝盖骨,成了残废。

5、庞涓行军三天察看齐军留下的灶后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魏国境内才三天,齐国士兵就已经逃跑了一大半。”于是丢下步兵,只带领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击齐军。

6、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的盟国卫国,夺取了漆及富丘两地(均在今河南省长垣县),此举招致了魏国的干涉,魏国派兵包围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7、田忌按孙膑的要求一一照办,庞涓果然丢掉辎重,以轻装急行军昼夜兼程回救大梁。孙膑带领主力部队在桂陵(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设伏,一举擒获庞涓。

8、自魏惠王开始直到魏假亡国,魏国对待人才的所有表现,都不出这五种做派。到了最后一个王族大才信陵君酒色自毁而死,魏国人才已经萧疏之极,实际上已经宣告了魏国的灭亡。

9、第二天,他又追到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再叫人一点,发现煮饭用的灶减少了一半。他高兴地说:“看来已有不少齐军逃跑了。”

10、孙膑前去和魏王辞行时,魏王被蒙在鼓里,以为孙膑真想要投奔敌国,不由得大怒,令人断孙膑二膝盖骨,孙膑为了活命打开鬼谷子给的锦囊,乃是“诈疯癫”,于是装疯躲过了庞涓的猜忌。之后改名孙膑到了齐国。

11、温州鼓词《孙膑与庞涓》第21集

12、公元前354年这个机会终于来了,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区服于他,但卫国原来是入朝魏国的,如今赵国却想让其背叛魏国亲附于自己,魏惠王是个十分好面子的人,觉得赵国这样做是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不由觉得恼火,于是决定派庞涓讨伐赵国。不到一年时间里,庞涓就攻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此时,赵国邯郸城危在旦夕,赵王一面派人固守,一面派人前往齐国求救。

13、恰好齐国的一位使臣到魏国办事,偷偷把孙膑藏在车内,混过了关卡,带到齐国。

14、一天,先生将孙庞二人叫进庐棚说:“从今天起,我坐在庐内三天,看你们谁能把我请出庐去?”

15、庞涓妒能、陷害孙膑

16、但是,民间传说中,庞涓阴险狡诈,嫉贤妒能,在共同辅佐魏惠王时,设计陷害孙膑,乘势挖去孙膑膝盖。孙膑被致残后,被迫装疯卖傻,逃到民间,最后辗转到了齐国,和齐国大将田忌共同辅佐齐威王,历经三次大战,大败魏国。期间孙膑历尽磨难,最终写成《孙膑兵法》。而庞涓则落下残害同窗好友,最后被万箭穿身而死的悲惨结果。

17、过了十三年,魏惠王又派庞涓去攻打韩国。韩国抵挡不住,不断地向齐国求救。

18、果然韩国也走了13年前赵国走过的路,向齐国求救。

19、孙膑到了魏国,立刻就去看望庞涓。庞涓表面表示欢迎,并留他住在府里,但其实他心里很是不安、不快,他惟恐孙膑抢夺他一人独尊独霸的位置。又得知自己下山后,孙膑在先生教诲下,学问才能更高于从前,因此对孙膑十分害怕、嫉妒。魏王欲封孙膑为副军师,也被庞涓拦下,未果。

20、孙膑怀着对新生活的热望来到师兄庞涓所在的魏国,俩人一见面显然很激动,少不了谈及过去几年彼此的生活,更少不了暗中考校彼此的学问有无长进,最后庞涓惊奇的发现这位师弟的学问已经远远将他甩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