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阿炳的故事(100句)

2023-05-01 18:48:59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阿炳的故事

1、我以前就想自己出钱陪阿炳去上海唱片公司灌唱片,但他不肯去。我向两位老师提出,曲谱记得再好,也无法记录他高超的演奏技巧,最好要把音录下来。杨先生听后说,他最近看到一份音乐资料,说国外已有携带式钢丝录音机,如果音乐院有的话,就尽快去无锡。但愿录音机能早日到手——我的潜台词是,就怕阿炳等不到这一天。杨先生好像明白我的意思,十分自信:一定会如愿以偿的。

2、1950年,这一年,阿炳57岁。后来,他邻居的孩子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有一次,杨荫浏教授听到了他拉的二胡,顿时惊为天人。于是就来找阿炳录音。

3、同年12月,当两位教授再次来到阿炳家的时候,他们猛然看见门厅的正中间,放着阿炳挂着黑纱的遗像。他们忍不住就跪了下来,他们知道他们跪拜的是中国民间最杰出的一位音乐家,他用一把二胡,诠释了生命与音乐最深刻的内涵和不可分割的情愫。

4、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

5、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卖艺时并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称做“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后来在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这时方定下曲谱。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己的痛苦身世。”

6、我把阿炳的家庭身世和坎坷经历简单地讲述了一遍,并告诉储先生,除了这首乐曲,还听他拉过其他几首……谈话间,杨荫浏先生正好进来,他听到我们在谈阿炳,也插进来说,你们说的这个华彦钧(阿炳道名),也是我的琵琶先生,我11岁就向他学过琵琶,那时他只有十七八岁,但已经是无锡城里有名的音乐道士了;此人确实有才华,他双目失明后,我还曾向他讨教过梵音锣鼓。

7、华清和自号雪梅,精通各种乐器。阿炳勤学苦练,不久就熟练地掌握了二胡、三弦、琵琶和笛子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

8、阿炳本名华彦钧。1893年8月17日,母亲与道士珠胎暗结,生下了他。父亲是雷尊殿的道士华清和,母亲则是一个寡妇。实际上,阿炳是两人偷情所生。

9、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江苏无锡人。后双目失明。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华彦钧幼丧母,由同族婶母扶养。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扶养。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冲破道教音乐的束缚。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

10、华彥钧8岁时,回到父亲华清和身边,在雷尊殿里当了一名小道士。华清和非常疼爱他,用毕生所学来精心栽培和养育这个名誉上是徒弟,实际上是儿子的小道士。小道士不负师父的期望,在音乐上极有天赋,又刻苦努力,很快就成了演奏能手。

11、《二泉映月》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二胡名曲,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展示了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和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是中国民间器乐创作曲目中的瑰宝之几乎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12、作品集︱大事记︱艺文志

13、1893年8月17日(清光绪十九年)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华彦钧4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

14、道教是中国民间音乐传承和保留最完整的一个地方,阿炳在道观里受到了最初的音乐启蒙。师傅教他在雪地里迎寒击石学敲鼓,教他面对着风口吹竹笛,学二胡时他的手被琴弦勒出了一道道血痕,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他想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报答师傅对他的厚爱。阿炳慢慢学会了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8岁时的阿炳已精通了道教所传承的各种音乐,吹拉弹拨样样都能,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赞誉为演奏能手,并享有“小天师”之誉。

15、骄子国际取“天之骄子、时代骄子”之意,寄望于所有学员能够成为音乐所宠爱的孩子、并在此行业中成为才艺出众的夺锦之才。骄子国际是从事音乐高考培训的专业教育机构,是集海外留学和国内九大音乐学院以及各大歌剧院的专业性人才组织起来的强大师资队伍,拥有国内外各大音乐院校的学习交流演出资源和强有力的软硬件教学设施以及学习生活环境。骄子国际在历年音乐高考实践中不断积累成功经验,为莘莘学子们提供通往高等学府深造的平台与桥梁。一岁一枯荣、今天的骄子国际已是桃李芬芳,享誉全浙的第一艺考培训品牌。“天造英才、时代出骄子”骄子国际在默默的打造浙江省音乐艺考中的黄埔军校和专攻音乐学院神话的摇篮!

16、在那个封建年代,私生子的身份根本见不得光。所以从出生开始,阿炳就不知道父母是谁,早年住在一个远房亲戚的家里。直到8岁那年,阿炳才被父亲接回道观,当了一名小道士。

17、后来,阿炳的邻家少年在就读的大学里偶然拉了一曲阿炳教他的曲子,被中央音乐学院的杨荫浏教授听见了。于是,杨教授在那个邻家少年的牵线搭桥下,见到了阿炳。可那时的阿炳已经贫病交加,状态大不如从前了,所以录下《二泉映月》等几首曲子时,并非是阿炳拉得最好的时候。杨教授因为带的磁带不多,就只录下了几首,本想下次再来录的。可没过多久的下次,当他们再来时,阿炳和董彩娣都已经不在了。

18、民国28年重返锡城,再操旧业。他每天上午去茶馆搜集各种新闻,回来构思创作,下午在崇安寺茶馆门前演唱。夜间在街上拉着二胡,演奏他创作的《寒春风曲》。

19、《二泉映月》则无疑是纯粹传统的,但对于中国的传统音乐来说却又是全新的,同样是一种“新时调”,这是一种真正融会贯通了的个性化的“自来腔”、独创性的“新时调”。

20、黎松寿说这乐曲是家乡一个民间艺人教的,没名字,杨荫浏说这曲子好,还说他们正在收集民乐,要用刚从国外进口的钢丝录音机录下这样好的民间音乐。

二、阿炳的故事

1、自病自知,我手上功夫已不如从前,见笑了。阿炳摇头谦虚。杨先生表示要向广大的音乐爱好者和全国音乐院校介绍,这首曲子一定会受到音乐界的重视和欢迎的,接着向阿炳询问:曲名叫什么?阿炳回答没有名字。杨先生坚持要有一个名字。想了很久,阿炳说:那就叫它《二泉印月》吧。杨荫浏和曹安和两位先生听了,都觉得这个曲名不错。

2、1933年,与寡妇催弟同居。他编唱《十九路军在上海英勇抗击敌寇》的新闻,并用家传的红木胡琴演奏《义勇军进行曲》。日军侵占无锡后,阿炳和催弟一同到双方老家避难。不久赴上海,在昆曲班仙霓社担任琴师,弹奏三弦,并在电影《七重天》中担任表演群众角色盲人。

3、Classicreplay

4、黎松寿和杨教授约好,回到家乡一直等到9月份,杨荫浏和曹安和两位教授才来到无锡。这次他们带来的任务是录制无锡的道教音乐,等录完这些道教音乐,黎松寿坚持请他们去录阿炳的乐曲。

5、坐在录音机旁的阿炳激动不已,他沿着桌子摸索,双手抱好钢丝录音机大声叫道:催弟,松官,听到没有,一点没错,这是我拉的,这是我拉的!又说,这东西像有仙气似的,不然哪能马上放出来……曹先生你把声音放响些,不,还要放响些……

6、阿炳是个私生子,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阿炳八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原本以为自己是个孤儿,直到21岁时,阿炳在华清和去世前才明白了自己的身世。

7、相片里那个带着盲人眼镜,形容枯瘦的中年人,在一顶破毡帽下面的面孔,透着生活的艰难和沧桑。这个华清和的私生子,生来就被剥夺了家庭慈爱的权利。

8、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9、阿炳现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

10、二胡与大提琴《相望》,深切思念,千回百转~

11、他的琴艺十分高超,可将琵琶放置在头顶上弹奏,还可以用二胡模仿男女老少说话、叹息、欢笑以及鸡鸣狗叫的声音。抗日战争胜利后,曾禁止他在崇安寺的固定场所说唱新闻。民国36年,他肺病发作,卧床吐血,从此不再上街卖艺,在家以修理胡琴为业,艰难度日,度日如年。

12、1918年,父亲去世,他继为雷尊殿的当家大道士。后华彦钧因交友不慎开始吸食鸦片和嫖妓,后来患眼疾而导致双目失明,无力参加法事劳动,遂以街头卖艺为生。

13、1893年夏的一个深夜,雷尊殿的“一和山房”内发生了一件秘事:有个婴儿在小阁楼上呱呱落地!这婴儿是雷尊殿当家道士华清和的私生子,乳名阿炳。?他的生母为无锡名门望族秦家的一位年轻寡妇,姓严。按当时陋规,有些庙观的道士不能结婚,寡妇不能再嫁。因此,小阿炳一出生就遇到了苦难人生的第一幕:他被偷偷地抱到东亭乡下小四房村华清和的老家,托弟媳抚养;严氏则因身虚体弱且又日夜思念儿子,不久便忧郁而死。孤苦的小阿炳在东亭乡下,是由无儿无女的婶娘抱着讨吃“百家奶”长大的。村里人问孩子的父母亲在哪里?婶娘一口回答说:“不知道。我是从街上捡来的。”

14、一个喜欢简单的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捧起书本,酌一杯清茶,鞠一捧阳光,为珍藏于心中、沉淀于书中的美好世界,大声朗读!书声琅琅,和着自己的声音,体会那份恬淡与陶醉……愿清新自然的声音像一首飘荡的音符,为聆听带来一丝心灵的慰藉!

15、1905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

16、料理好父亲的丧事后,阿炳开始接过父亲的衣钵,成为了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从此以后,阿炳开始沉浸在吃喝嫖赌的生活中,渐渐迷失了自我。

17、短短几年时间,阿炳的一只眼瞎了,又过了几年,另外的一只眼也瞎了,他孤身离开了道观,开始流浪街头。他带着他心爱的二胡,二胡就是他唯一的家当,二胡拉出的曲调就是这世上,唯一可以与他相依为命的知音。

18、华彥钧21岁时,在师父临死前,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这私生子的身世给他的内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以至于后来他放任自流,过上了花天酒地、吃喝嫖赌的生活。华清和把雷尊殿传给了阿炳,那时雷尊殿的香火很旺,所以阿炳很有钱,又有才,就特别招那些风尘女子喜欢。

19、第一件事情。录音后不久,1950年9月25日,无锡牙医协会在大洋桥堍泰山饭店太湖厅举行成立大会,我的岳丈曹培灵被推为牙医协会的会长。那天,我陪同阿炳应邀参加庆祝大会的文艺演出。在会上,阿炳表演了头顶弹琵琶《龙船》的绝技,又演奏了他最心爱的、解放前总在无锡夜空回荡的二胡曲《二泉映月》。阿炳的演出博得了听众们的热烈欢迎,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久久不息。演出结束后,不少听众还围着阿炳亲切地问他的生活起居如何,健康情况怎样等等。这次演出是阿炳平生第一次堂堂正正坐着在舞台上演出,也是他最后的一次演出。

20、我亲历了世界名曲《二泉映月》的最初录音

三、二泉映月阿炳的故事

1、1939年,阿炳与江阴农村寡妇董彩娣结婚,这多少抚慰了他坎坷的人生。

2、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阿炳的一生如戏剧般充满情节的跌宕,在外寄养几年的少年回归生父华清和的身边,他是叫着师傅来到当道士的父亲身旁。

3、当这个孩子开始渐渐长大的时候,这件事再也无法隐瞒,于是秦家便将年轻的寡妇和孩子一起赶出了家门。孩子的母亲熬不住邻里间的闲言碎语,终于精神崩溃,不久便离开人世。孩子被送交给华清和在无锡东亭的乡下本家婶婶抚养。

4、从此,幽静的无锡街道上,就多了一个手拉二胡、眼戴墨镜的瞎子。每当行人路过,都会被他哀怨悠长的二胡声所吸引。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但都沉醉在他高超的技艺中,难以自拔。

5、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6、等阿炳拉完一曲,杨荫浏教授轻声问这曲子的名字,阿炳说没名字,杨教授说没名字不行,要想一个,阿炳接着说那就叫《二泉印月》吧。

7、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1951年,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放此曲;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此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

8、从那时起,无锡街头就常常可以看见一个头挽发髻,身穿长衫的男子,他一手拿着二胡,一手拿着一个破旧的毡帽,他与二胡一起流浪,他与二胡一同哭泣。

9、第二件事情。大概在1950年11月中旬,杨荫浏先生从天津给我来信说,中央音乐学院院方已同意师生们的建议,决定邀请阿炳去音乐学院举行二胡、琵琶独奏音乐会。并且嘱咐我陪同阿炳老两口北上。当我拿着信,前去向阿炳报告这个好消息时,他已旧病复发,吐血不止。卧床不起的阿炳明白信中的内容后,两行眼泪,落在了这个几乎从来没有哭过的硬汉子的脸上,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他对我说的话:我恐怕去不了了,谢谢共产党,谢谢杨先生和你们对我的关心!

10、往后的日子说来也令人唏嘘!无锡城中道观洞虚宫里雷尊殿的新任当家道士华彦钧似乎放任自流,吃喝嫖赌甚至吸食鸦片。荒唐的生活带来荒唐的结果:因为梅毒侵害他瞎了眼睛,丧失对道观的控制。流落街头后,族人安排江阴的农村寡妇董彩娣来照顾他。世事就是这样矛盾。痛苦绝望中的阿炳没有破罐子破摔。再往后的日子里,一个说唱时事,在街头卖艺,以“瞎子阿炳”闻名的创作型民间艺人新生了。

11、让我们热泪盈眶,让我们心情激动,让我们在枯燥的学习之余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自豪感,我也有一件令我意外的惊喜的事

12、能创作出《二泉映月》的阿炳,究竟经历过怎样的人生呢?让我们通过第六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展演剧目《再见阿炳》来一探究竟吧!

13、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终年57岁,葬无锡西郊璨山脚下“一和山房”道士墓。

14、阿炳在卖艺为生的时期创作了他最为动人的乐曲《二泉映月》,据说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黎松寿孩童时期和阿炳是邻居,少年时喜好二胡,在演奏技法上常常得到阿炳的点拨。

15、在吃喝嫖赌中,阿炳染上了梅毒。后来梅毒发作,阿炳的眼睛就瞎了。因为眼睛瞎了,雷尊殿也被别人夺走了。至此,阿炳开始了苦难的生活。现在人们说到瞎子阿炳时,总是说他是民间艺人,听起来好像很体面,但实际上,他就是一个乞丐。他和寡妇董彩娣结婚后,每天由董彩娣带着他去无锡惠山一带,坐在马路边。他演奏曲子,董彩娣收钱,一天乞讨下来,经常连填饱肚了都不够,夫妻俩常常一天只吃两顿饭。

16、世事就是这样矛盾。痛苦绝望中的阿炳没有破罐子破摔。再往后的日子里,一个说唱时事,在街头卖艺,以“瞎子阿炳”闻名的创作型民间艺人新生了。

17、抗日战争胜利后,阿炳患上了非常严重的肺病,甚至卧床吐血,因此不能上街卖艺,只能在家修修胡琴,以此为生,生活非常艰难。无锡解放后不久,阿炳就在绝望中离世,享年57岁,被安葬在无锡西郊璨山脚下“一和山房”道士墓。但他的苦难还没有结束,1979年5月,他的墓葬遭到破坏,还是无锡市博物馆收留了他的遗骨。

18、阿炳练习了几天后,开始录音。一共录制了《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一时间,阿炳名声大噪。

19、1901年,他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

20、在那个年代,在大户人家中,一个年轻的寡妇,世俗怎么可能允许她偷汉子,生下孩子还带在身边呢?所以华彥钧一出生,华清和就想办法把他送到了乡下的亲戚家。吴阿芬则被族人逼迫,三年后自杀了。

四、阿炳的故事简介

1、啪!曹安和先生停止了录音钢丝的运转,继而把开关向左一拧,只见钢丝飞快地倒转。从陶醉中醒来的杨先生带头鼓掌,连说:“太妙了,太妙了!难得啊,难得!”

2、内容来源: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

3、抗战时期,日寇占领无锡,一个叫章士钧的人当了汉奸,阿炳知道后,就编词骂他,又遭到一顿毒打。后来,这个汉奸被日本人杀了,阿炳拍手称快,并编了一首《汉奸的下场》沿街演唱,无锡人士无不叫好。

4、放完录音,阿炳问杨先生:还能不能重放?杨先生告诉他,照说明书上说,能连续放十万次也不失真。阿炳很是惊奇,天真地说,这台机器贵不贵?我也想买一台玩玩呢。

5、无锡城中道观洞虚宫里雷尊殿的新任当家道士华彦钧似乎放任自流,吃喝嫖赌甚至吸食鸦片。荒唐的生活带来荒唐的结果:因为梅毒侵害他瞎了眼睛,丧失对道观的控制。流落街头后,族人安排江阴的农村寡妇董彩娣来照顾他。世事就是这样矛盾。痛苦绝望中的阿炳没有破罐子破摔。再往后的日子里,一个说唱时事,在街头卖艺,以“瞎子阿炳”闻名的创作型民间艺人新生了。

6、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7、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我到南京,在下关火车站工作。1948年冬天我第一次和杨荫浏先生见面。杨先生大我22岁,老家在无锡的留芳声巷四十二号。杨先生作为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当时在南京古林寺前的国立音乐院当教授,他对我特别好。认识杨先生后,经他介绍推荐,我跟他的同事、著名二胡演奏家储师竹先生学二胡。储先生是宜兴人,名气很大,是刘天华先生的大弟子。

8、1893年8月的一个黄昏,无锡城里一个姓秦的大户人家降生了一个男孩,秦家的所有人都知道,这是秦家二少奶奶和无锡城“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华清和的私生子。因为秦家的两个儿子先后去世,为了给秦家留后,秦家人将这件事悄悄地隐瞒了下来。

9、流泪的二胡最懂得阿炳的悲伤,那加粗的琴弦和跳跃的琴弓,不知道被这双年轻的手抚摸过多少遍。它每一次响起的时候都带着彻骨的痛,和无法言尽的悲凉,那呜呜咽咽的音符,仿佛是阿炳在时光中剥离出来的一颗伤痛的心。每一个路过的人都会为这样的音乐动情,每一个听见阿炳拉琴的人,都忍不住被这样的旋律感动的落泪。

10、阿炳用的最多的乐器,仍是那把家传的红木胡琴,经常拉的乐曲,也仍是那首象征了自己一生命运的《二泉映月》——温柔、凄苦、文雅、愤恨、宁静、不安诸多情感相互交织的宛如夜之皓月一般的乐曲。他将此曲视为自己的眼珠一样重要。他仍在不断地修改它,对乐思、节奏加以润色,他要在自己的遭遇上再追加上一段遭遇:音乐的遭遇!同样,他也想在痛苦上再追加一种痛苦:音乐的痛苦。

11、阿炳说,你先听听胡琴再说。杨先生于是要求在场人员保持肃静并要曹安和先生做好录音准备。录音机启动,钢丝带缓缓地转动起来。这首阿炳多少年来琢磨修改过无数遍的乐曲,一下子拨动了每个人的心弦,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两位著名的民族音乐教授被震慑住了。杨先生还暗暗向我竖起大拇指。大约五分钟,曲调在渐慢中结束。阿炳在最后一个“5”音上习惯地将一指从高音区滑向琴筒处,以示全曲终结。

12、1950年8月下旬,杨荫浏、曹安和两位先生回无锡过暑假。回来之后,要我马上与阿炳约定录音日期,并要我找一安静场所录音,以免杂音干扰。阿炳已经很久没摸乐器了,而且这时他自己家中已没有可用的乐器。我们帮他从无锡的中兴乐器店借来二胡,曹安和先生则借给阿炳琵琶,阿炳练了几天,以便录音时更有把握。我的岳丈曹培灵当时在无锡佛教协会主事,因此录音场所就定在公花园旁边、佛教协会所属的三圣阁内。

13、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

14、在道家法事中,要用到各种乐器,父亲就让阿炳努力学习。冬练三夏练三伏。渐渐地,阿炳竟然精通了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在当地小有名气。

15、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年8月17日出生于无锡市,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1950年12月4日逝世。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1) 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华彦钧3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

16、阿炳一面教别人,一面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凡有高手来锡,总要登门求教。有位苏州评弹艺人张步蟾,擅长大套琵琶曲《十面埋伏》、《龙船》等。他来无锡蓬莱书场演出时,阿炳无钱进场聆听,就站在人口处侧耳倾听,而且连听好几天。张步蟾得知后很感动,欣然为阿炳讲授《龙船》的演奏指法,使阿炳在原先只会弹出三条龙船竞渡声的基础上扩展到会弹出七条龙船竞渡声。

17、(摘自《二泉映月》黑陶著新星出版社2010年9月版)

18、阿炳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幸运的孤儿,能被师傅收养并收到良好的教育是他三生有幸。

19、点击上方“pku创意写作工作坊”关注我们!

20、流泪的二胡最懂得阿炳的悲伤,那加粗的琴弦和跳跃的琴弓,不知道被这双年轻的手抚摸过多少遍。它每一次响起的时候都带着彻骨的痛,和无法言尽的悲凉,那呜呜咽咽的音符,仿佛是阿炳在时光中剥离出来的一颗伤痛的心。每一个路过的人都会为这样的音乐动情,每一个听见阿炳拉琴的人,都忍不住被这样的旋律感动的落泪。

五、阿炳的故事是什么小说

1、1910年,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2、此刻阿炳还当自己只是个蒙受好心人照料的孤儿。然而当他长到21岁时,阿炳突然在华清和因病去世前明白了自己的身世。

3、阿炳的艺术三绝,绝中之绝是他的二胡演奏技艺。阿炳的二胡技艺,可以说是前无古人。阿炳的二胡,厉害在两根弦。一般人的二胡都配用丝质中弦和子弦,阿炳却用粗一级的老弦和中弦。两根弦绷得又紧又硬,手指按弦非用足力不可。阿炳的双手满是老茧,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左手的掌面以及除拇指之外的四个指的指面上,处处是苦练的标记。他拉二胡的音色又糯又甜,而且甜而不腻,糯而不粘。他的琴音嘹亮异常,音波传递极远,根本无需借助话筒扩大器等电声设备,当年只要一踏进崇安寺山门,就能听到阿炳的胡琴声,崇安寺里很闹、声音很杂,但是随便什么声音都压不住他的琴声。阿炳的二胡声有股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瞬间便能引发听者心灵的共鸣。

4、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华彦钧,出生于无锡市,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5、年轻的阿炳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在父亲去世后,他开始放纵自己,他要任由这卑贱的生命自由地来去。

6、creativewritingworkshop

7、肯定没有教过,瞎子阿炳自幼父母双亡,一身清贫,靠在街头算命和卖艺为生,他一身创作了270多好曲子,但只有6首流传下来,这还得感谢著名音乐教育家杨荫浏先生,若不是他在阿炳的病床前抢录了这6首曲子,今天我们就不肯欣赏得到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等六首大师级的曲子了!

8、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华彦钧3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

9、2019/10/19星期六

10、国乐飘香:聆听中国民乐系列之二胡篇(集合)

11、我跟阿炳有20年左右的师友情

12、1914年,阿炳21岁。那一年,华清和病重在床榻,自觉时日无多,便告诉了阿炳的身世。他这才知道,原来一直疼爱自己的师傅,就是他的亲生父亲。

13、华清和自号雪梅,精通各种乐器。阿炳勤学苦练,不久就熟练地掌握了二胡、三弦、琵琶和笛子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此刻阿炳还当自己只是个蒙受好心人照料的孤儿。

14、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

15、阿炳自幼家境穷,去道观谋生,道观的道教音乐使他的民乐枝术大有长进,特制是在二胡领域创作了二泉映月,听松等传世之作。

16、这首曲子我在无锡听得太熟悉了,凭着记忆,我完整地把它演奏了一遍。凝神屏气的储先生听完之后,用异乎寻常的激动口吻说:这是呕心沥血的杰作!绝不是瞎拉拉就能拉出来的!接着,储先生问我是否认识阿炳,我告诉他,我们两家相距很近,不仅熟悉,而且两人相处得也很不错。储先生大感兴趣,那次没有上课,他要我专门聊聊阿炳。

17、在各种不良习惯的影响下,阿炳年纪轻轻,就被掏空了身子。1927年,阿炳又因梅毒导致双眼失明,成了半个废人。后来,堂兄将他赶出了道观,从此四处流浪。

18、1979年5月,墓遭破坏,由无锡市博物馆原地拾骨。

19、启示如下:我们应该学习阿炳那种不畏强权,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卑不亢,精益求精,积极进取,持之以恒,乐观向上,不折不挠的品质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怀。

20、后来他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民乐系。一天天很冷,他在老师琴房外活动手指,随手拉了支阿炳教他的乐曲。一曲终了,过来一个人讯问他拉的是什么曲子。老师告诉他,这位问他的先生是从中央音乐学院来的杨荫浏教授。黎松寿说这乐曲是家乡一个民间艺人教的,没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