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潇湘妃子百度云(100句)
一、红楼梦之潇湘妃子
1、其他作家怎么都没有那样做呢?每一句里边都有那么多玄机,这是不是你们研究者主观臆断的呀?
2、因此作者在写到晴雯花袭人的时候,其实她们的结局,她们某些命运的故事,是影射到林黛玉和薛宝钗将来类似的结局的,这就是影射法。
3、潇湘妃子是黛玉结社时用的雅号,是她取笑探春时,探春替她想的,她聪明作诗也好曾做过很多借景诗以此表达自己的心,海棠诗居第菊花诗当魁
4、这样,我们就好理解三绝中句句珠泪了。三绝起首第一句中就两个泪。通常写诗的手法是,写什么不出现什么。而此诗不同,写的是泪,一句就出现两个泪。为什么?是不是有一种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在这里,就感觉,林妹妹终于知道她的泪是为了谁而留,和为了谁而流了。对啊,诗中说的很明白啊。暗洒闲抛却为谁?多么的直白,直白的如此空灵、寂寞,直指世外仙姝寂寞林之绝响。
5、这是第一回里出现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人物关系的描述,是非常美丽的一个描述。
6、第四十回,贾探春房间的帐子上有蝈蝈、蚂蚱。随后林黛玉讥嘲刘姥姥是母蝗虫。
7、这是影射法,影射法就是人物之间的影射和人物和物品之间象征性的影射。
8、以上,是君笺雅侃红楼推演的贾探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最终结局。
9、蘅芜君,《红楼梦》人物薛宝钗在诗社里的别号。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贾宝玉,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主要的人物,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主、富贵闲人。,枕霞旧友史湘云在诗社里的别号。潇湘妃子,即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号。书中说,大观园中姐妹起诗社,众女儿个起字号,黛玉号为"潇湘妃子
10、稻香老农是李纨。蕉下客是探春。潇湘妃子是黛玉。蘅芜君是宝钗。枕霞旧友是湘云。紫菱州是迎春。恰红公子是宝玉。
11、*作者:风林秀,鱼羊秘史原创专栏作家。喜欢历史、国学,著有佛教弟子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双莲记》。
12、池沼水涸,泥干花落,莲枯藕败,香魂返乡!应怜女英!
13、林黛玉:林黛玉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四大家族贾家第四代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宝玉的姑表妹,贾母的亲外孙女。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黛玉聪慧无比,琴棋诗画样样俱佳,尤其诗作更是大观园群芳之冠。
14、放下了什么?自然是放下了以前的误会;什么去吧,自然是以前一切的纠结和不解,都随风去吧。
15、要说人与人的“牵绊”叫缘分。有善缘也有孽缘。《红楼梦》中各种纠缠的缘分数不胜举。像宝黛三生三世的情缘,像钗黛合晴为黛影袭为钗副等等。
16、首先,黛玉之死应该在贾母死亡之后。
17、破败毁灭,这是《红楼梦》的根本的宗旨。所以假和真在《红楼梦》是一个大的隐喻,它也是通过谐音来体现。我们再看贾家的四位小姐,大家都知道,叫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18、就是宝玉这两块旧手帕,激活了林黛玉绛珠仙子的潜属性。从这一刻起,两块旧手帕,让两个本来的旧时,重新恢复了记忆。就像林黛玉开始进贾府时候,宝玉的印象是,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恰似旧时友。如今,这两方旧手帕,让黛玉封存的记忆也已经回来了。他明白了,自己和宝玉是来自同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有只属于他们两个的回忆。
19、毫无疑问,字面上看,“泪”就是三绝的主题。但此诗中的泪是什么?下面呢,我与大家一起好好解读一番了。
20、潇湘妃子是林黛玉的雅号。潇湘妃子这个称号是源于他们几个姊妹要组诗社,黛玉就觉得叫名字(姐姐妹妹的)显得俗气又放不开,所以便要他们想一个属于自己的称呼。
二、红楼梦之潇湘妃子百度云
1、“并头结花者为夫妻蕙”,“夫妻蕙”即“并蒂菱”,贾宝玉把夫妻蕙与并蒂菱埋在一起,是“生同时、死同穴”之寓,非泛泛之笔。
2、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3、娥皇、女英,中国古代传说中尧的两个女儿。也称“皇英”。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帝舜为妻。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城死地,终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脱险。
4、书里面对林黛玉是芙蓉花这一点,不仅是暗示,简直是明写。
5、我们也举一个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晴雯死了,贾宝玉怀念晴雯,写了一个诔文,“贾宝玉杜撰芙蓉诔文”。
6、林黛玉前世是绛珠仙子,贾宝玉是神瑛侍者——木石前盟林黛玉进贾府是贾宝玉赐字颦颦,也叫颦儿大观园结诗社林黛玉因住在潇湘馆被称为潇湘妃子
7、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之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往寻,泪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
8、我下边就把这“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几种表现形式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听了以后看我说的有没有道理,是不是研究者臆断的,还是它就是客观地存在于《红楼梦》的文本之中。
9、看完林黛玉的结局,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10、金陵十二钗之荣国府贾政与奴婢出身的妾室赵姨娘所生的女儿,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所受教育极好,与嫡姐元春无异,元春省亲后住大观园。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有“玫瑰花”之诨名,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
11、实际上,有一处更重要的伏笔在第十八回,就是元妃省亲时候点戏,点了四出戏。
12、先看看题帕三绝的背景吧。
13、我们看曹雪芹非常巧妙地把这个典故用到了林黛玉身上,大家都知道第三十七回起诗社的时候,大家互相起别号。
14、第一出戏是《豪宴》,脂砚斋指出,这是暗示着贾家的败落。
15、潇湘馆后院,种着大株梨花兼着芭蕉。梨花代表离去,贾探春最喜欢芭蕉,才叫“蕉下客”。而秋爽斋又有一处“晓翠堂”,就是赏芭蕉的地方。
16、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17、真正与林黛玉的人生互为纠缠的是贾探春。曹雪芹埋伏了大量的伏笔,铺垫林黛玉与贾探春的关系。
18、那么曹雪芹非常艺术地把这样一种谐音文化运用到了小说的创作之中。我们知道主要是体现在《红楼梦》的人名这个方面,大家都很熟悉,小说一开始就是两位人物,贾雨村、甄士隐。
19、最后一种是化用典故法。
20、林母去世后,外祖母贾史氏爱屋及乌疼爱黛玉,10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与11岁的贾宝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贾母打点。
三、红楼梦之潇湘妃子贾迎春进宫
1、贾探春的杏花签预示她做王妃,结合判词嫁去了海外异国。
2、林黛玉的芙蓉花签预示她远嫁异国,像王昭君、潇湘妃子那样为“帝王妃”。
3、贾探春却因林黛玉之死而获益,受到国王宠爱,生下王子母凭子贵。等于重复了娇杏的命运。
4、同时我们知道,小说中有一位贾宝玉,经常还提到一个甄宝玉。京城的贾家,又说到江南的甄家。这个小说妙得很,到了第五十六回,贾宝玉梦见那个甄宝玉,甄家的人就进京到贾府来拜访了。
5、但她是王夫人的内侄女,又归依在二房管家,因此她实际上是二房嫡子派的代表人物,这是一个基本矛盾。
6、潇湘妃子——林黛玉
7、一个是《长生殿》里边的一出,那是伏元妃之死。我们知道《长生殿》是清朝洪昇的剧本,内容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元春也是贵妃,所以它要用杨贵妃的结局来影射贾元春的结局。
8、红学界普遍认为,原版的《红楼梦》只剩前八十回保存留下,而后面的部分已经“迷失”。
9、石呆·子的故事,清楚无误地揭示出贾宝玉日后与林黛玉和贾探春“失散”,源于一场逢冤被害,与贾家末日有关。
10、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11、可见随着后来情况的发展,这两个在野派逐渐结成同盟,共同对付贾母宠爱的二房的嫡子派。发展到后边,就是贾宝玉要娶媳妇,那就是一个财产权力的争夺。
12、因为贾母是全力护着黛玉的,不可能突然变脸绝情,让宝玉娶了宝钗。
13、《红楼梦》第37回写到,探春组建了“海棠诗社”,林黛玉边说“既然有诗社,那我们这些人都是诗翁了,要先改个不俗的美号才行”。探春笑着说“我已经帮林妹妹想了一个极美的称号——潇湘妃子”。又向众人解释说“当日的娥皇女英曾经把泪水洒落到了泪竹上行成斑,因此那些带斑的竹子又被称为湘妃竹”。而黛玉妹妹现在住在潇湘馆,又素来爱哭,等哪天她想念林姐夫的时候,也会把竹子哭成斑竹。以后我们就她“潇湘妃子”吧!大家听了都觉得起的好,起的秒,而林黛玉自己听了也是低头不语。
14、我们知道贾府里边有一个家庭戏班子,贾元春归省的时候买来的一些小戏子经常演戏。
15、潇湘妃子指林黛玉,蘅芜君指薛宝钗。
16、而贾探春日后漫长的人生里,又送走了哥哥贾宝玉,一直陪着“他们”直到终老。
17、《红楼梦》故事里,贾探春因为林黛玉爱哭,以当日娥皇和女英姐妹洒泪斑竹之典故,为潇湘馆一片竹林之主林黛玉取名“潇湘妃子”。
18、你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19、我们知道《红楼梦》的原稿并不是没有写完,而只是八十回以后的原稿丢失了。“佚”就是丢失的意思。
20、在红楼梦中怡红公子和潇湘妃子分别指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在元妃省亲建造大观园之后,元妃因担心大观园会一直空置,所以就命宝玉等人住进去,宝玉住进了怡红院,所以被称为怡红公子,而林黛玉住进了潇湘馆,恰好潇湘馆里有很多竹子,因此黛玉又被称为潇湘妃子
四、红楼梦之潇湘妃子txt
1、正因如此,黛玉才由不得余意绵缠,令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便向案上研墨蘸笔,便向那两块旧帕子上走笔写道……
2、再生气,还是充满诗人气质,生活情趣。
3、我们看从五十五回开始,作者就写这两个矛盾不断发展,交错发展,发展到接近八十回的时候,已经由贾赦借说笑话讽刺贾母偏心,又夸奖贾环做得诗好,说他可以继承荣国公的爵位,这个就非常明显了。
4、林黛玉的美人风筝都飞走了,贾宝玉的美人风筝却说什么飞不起来追不上。代表宝黛不能双宿双飞。
5、那么这个丢掉的原稿,我们有什么根据来探索呢?会不会是一种主观的猜测呢?它有没有科学性呢?下边我重点讲一下。
6、说“今日之玉犹可箴,他日之玉不可箴”,二十二回的时候花袭人劝贾宝玉,贾宝玉虽然根本不接受,但是表面上还是接受点。但是到了那一回以后,贾宝玉的逆反思想就非常彻底了,根本不接受任何的劝诫。
7、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林黛玉日后的居所被题额为“有凤来仪”,第一次提起林黛玉有可能会做“王妃”。“凤”为帝王妃之意。
8、大家说,别用哥哥妹妹这样的称呼了,都给自己起个笔名,林黛玉的别号就叫“潇湘妃子”。
9、这是非常明显地用这个典故,但是大家注意,这个典故是娥皇、女英两个人,如果说林黛玉是娥皇,那么谁是女英呢?就是史湘云,大家看史湘云的“湘”,不就是那个湘妃的“湘”嘛。
10、然后说怎么妙呢,他说“此回曰娇嗔箴宝玉,软语救贾琏,后回曰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今则写二仆,后者则直指其主”。
11、薛姨妈抓差,拿出了12支宫花来让周瑞家的送给贾府的各位小姐和王熙凤。第七回送宫花的那回是非常重要的一回,送宫花的每一个过程都有着强烈的隐喻性质。
12、《红楼梦》故事里,香菱脸红,是因为贾宝玉这番举动,实有其事,宝玉和香菱,确实是一对!
13、于是两个人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贾宝玉说我想到了一个好的改法,说“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原来是“红绡帐里公子情深,黄土垄中丫鬟薄命”,“公子、丫鬟”不太文雅,最后改来改去改成这个了。
14、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15、我翻了一下庚辰本,书中第三十八回,原文为“鸿归蛩病可相思”其实用鸿和雁,在意思上差不多。而且在格律上也没问题。可能只是版本问题,您看的应该是程高本吧。你孤高特出,傲视世俗,与谁共同归隐?同样是花,你为什么开得迟?你在庭院花圃中,承露迎霜,你有什么寂寞孤单的感觉?秋意深时,鸿雁南飞,秋虫哀鸣,会引起你的相思之情吗?
16、就是黛玉的别号哦。他们创办海棠诗社的时候,每人都取了个别号。因为黛玉住在潇湘馆,潇湘馆里多湘妃竹,她又爱哭,所以就取了潇湘妃子这个别号。下面这个是打出来让你更好的理解的。湘妃竹就是那种竹子上有黑色斑点的竹子,传说那是舜帝南巡时,薨于苍梧之野,他的两个老婆,娥皇和女英痛哭,泪水溅在竹子上,竹子就有了点点泪痕。而后娥皇女英投水自尽,成为湘水女神。所以那竹子,就又叫湘妃竹了。
17、比如第一幅,画的是一围玉带,两株枯木,一堆雪里边一股金钗,那就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就是隐喻林黛玉和薛宝钗未来的结局。
18、然后赵姨娘和邢夫人等人为了打倒贾宝玉,争夺财产,找不到别的借口,就攻击林黛玉和贾宝玉有着不正当的关系。没有了贾母保护,于是斗争非常激烈。
19、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20、她最后一定会像葬花一样,精心设计好她的衣着、佩饰、路线,甚至,会不会写一首用来告别人间的诗歌呢?
五、红楼梦之潇湘妃子林黛玉的片段
1、首先是诗,我们知道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那回里边,警幻仙姑带贾宝玉到薄命司看那个册子,那都是一幅画,后边是四句诗,隐喻了她们未来的结局。
2、探春的判词图画是“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3、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4、贾探春给林黛玉送了个雅号叫做潇湘妃子,说你住在潇湘馆,那么多竹子,你又爱哭,将来你想林姐夫,那个竹子也要变成斑竹的,我们就叫你潇湘妃子吧。
5、林黛玉与甄英莲都来自姑苏,甄英莲学诗,林黛玉当了师父,让她作了一首“昨夜的月”,香菱续的是黛玉的“诗”,也是“史”。
6、林黛玉很快泪尽而亡,埋骨异国。印证“他年葬侬知是谁”。黛玉死前,只有探春陪伴。
7、这就是八十回以后关于贾宝玉婚配的问题。由于时间有限,关于探佚基本的情况,我就做这样一个简单的引逗吧。
8、贾探春给林黛玉取潇湘妃子,联系潇湘馆和秋爽斋的“凤”和“梨”,曹雪芹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就是在暗示林黛玉和贾探春日后二女同嫁一夫为“帝王妃”。
9、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
10、林黛玉七岁来到荣国府,第一天就见到了三春姐妹。彼时她们的人生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牵扯。但在第五回太虚幻境中,贾探春的判词中预留了一段伏笔。
11、也就是说二十一回是直接引导着后边的那回的,这是一个完整的引导的文章。这是引文法。
12、解读到这里啊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叶嘉莹先生那句话。一切表象,都不是诗的本意。所以,我们总拿题帕三绝来说黛玉对宝玉的爱慕、暗恋,我说啊,拘泥了。纵观红楼整部书,都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谁认实谁就着了像了。
13、前文有伏笔,写过赵姨娘曾经直接冲进潇湘馆内室,看见了她和宝玉挨在一起说话。
14、在贾家不断败落之后,为了给疯癫状态的宝玉冲喜,贾母弃黛玉于不顾,采用了王熙凤的掉包计,安排宝钗与宝玉成婚。
15、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贾宝玉的从母姊(姨姊)、妻子。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博学多才,因此受到贾府上下一致好评。宝钗进京后与母亲薛姨妈、哥哥薛蟠暂住于贾府的梨香院,后迁居与东北上一处幽静的房所。因红楼梦八十回后失传,故据推测,林黛玉病死后,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但最终未与之白头偕老,贾宝玉没多久便看破红尘出家为僧。
16、而黛玉的身体又因为中毒而衰弱,赵姨娘也在贾政面前暗中污蔑她教坏宝玉。
17、“花梨大理石”与“梨花”一样代表离去。“笔如树林一般”,隐喻了“林”。
18、可以肯定出家后的贾宝玉,是出海找到了妹妹贾探春,最后在林黛玉坟前守墓余生。
19、《红楼梦》第37回写到,探春组建了“海棠诗社”,林黛玉边说“既然有诗社,那我们这些人都是诗翁了,要先改个不俗的美号才行”。探春笑着说“我已经帮林妹妹想了一个极美的称号——潇湘妃子”。又向众人解释说“当日的娥皇女英曾经把泪水洒落到了泪竹上行成斑,因此那些带斑的竹子又被称为湘妃竹”。而黛玉妹妹现在住在潇湘馆,又素来爱哭,等哪天她想念林姐夫的时候,也会把竹子哭成斑竹。以后我们就她“潇湘妃子”吧!大家听了都觉得起的好,起的秒,而林黛玉自己听了也是低头不语。
20、又说“今日之琏犹可救,他日之琏不能救耶”,二十一回的时候王熙凤还占贾琏的上风,还威风八面,而到了王熙凤知命强于英雄的时候,已经是勉强在挣扎了,她的地位已经不行了,即将走向衰败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