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风机型号(高炉风机型号意义)
高炉风机配置
安阳市新普钢铁公司炼铁厂2号高炉采用优化配焦质量,提高烧结矿质量,精细化管理,优化高炉操作,合理匹配四大操作制度,保持高炉长期稳定的顺行和高强度冶炼,高炉利用系数及各项技术指标屡创新高。
1概述
安阳市新普公司钢铁炼铁厂2号高炉于2008年建成投产,期间中修一次,又于2018年11月份中修更换炉缸耐材。2019年11月份,对风口组合砖及以上部位进行重新砌筑,并依据冷却壁损坏情况对高炉5-8段冷却壁及冷却板进行了全部更换。2020年3月9日高炉点火、送风开炉。
2号高炉开炉后,针对我公司炼钢产能大于炼铁,铁水资源不足的情况,通过转变思想,树立敢于突破的意识,强化入炉原燃料管理,提高焦炭质量,合理搭配各种原燃料配比,稳定高炉操作,抓好外围管理等一系列手段,设备作业率不断提高,高炉各项技术指标不断突破,高炉利用系数、燃料消耗不断刷新纪录,跻身同行业领先水平。
2号高炉3月9日开炉后,3-7月份利用系数及燃料消耗不断刷新新纪录,从中修前利用系数4.16,燃料比535kg/t,指标提高到7月份利用系数最高达5.32,燃料比500kg/t(高炉不加废钢)。
2改善入炉原燃料质量,稳定入炉料成分
2.1稳定入炉焦炭成分及结构
我厂焦炭入炉采用干熄焦、准一级焦、高硫焦搭配入炉,三种不同价位焦炭搭配入炉,不仅为高炉优化生产指标提供了保障,也从价格优势降低了燃料成本,其比例为1:1:1(见表1)
表1:入炉焦炭成分及配比
2.2优化炉料结构,稳定入炉矿质量
入炉烧结矿、球团矿、块矿质量的稳定性决定了高炉炉况的稳定。自3月份开炉以来,通过公司各领导层的不断努力,我厂烧结矿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为高炉提产降耗打下基础,2号炉各项技术指标也不断提升。
表2:入炉原料成分
由于我厂球团产能不足,不能满足高炉生产,需外购部分球团及块矿。2020年3-5月份配加8-10%外购球团,及3-5%块矿。随着块矿市场行情的变化,从成本控制上考虑,自6月份始停止块矿采购,增加外购球团配比实现全熟料入炉。
表3
3强化冶炼措施
3.1加强入炉原燃料筛分管理
原燃料筛分效果的好坏影响到料柱透气性高低,影响到风量的大小,影响到炉况的稳定顺行。
为降低入炉粉末量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①加强原燃料筛分设备日常检查及维护。要求岗位人员每班认真检查设备,定时清理筛网,确保筛分效果。
②控制合理的仓门开度及振动筛筛速,延长筛分时间。焦炭仓门开度控制在240~260°左右,烧结矿仓门控制在200~210°以内。同时,对焦炭筛进行改造,在振动筛出口处加装小挡板增大了焦炭下降的阻力延长了焦炭在焦筛上的停留时间,有效保证了筛分效果,减少粉末入炉。
3.2合理匹配、优化高炉各项操作制度
(1)装料制度调整。实践证明气流分布形式选择与原燃料质量密切相关。当原燃料质量好时可以抑制边缘气流,反之,则应适当发展两股气流。
3月9日开炉初期,为保证开炉后炉况稳定,快速活跃炉缸,塑造合理的操作炉型需要。2号高炉基本采用:缩小矿批,边缘和中心同时减少矿石环数增加焦炭环数,以强制发展两道气流。这种布料模式对改善料柱透气性,稳定炉况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积极作用。
自3月下旬,为维持炉况长期稳定,提高产量,降低燃料比,依据原燃料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中心气流为主,适当发展边缘气流”的基本操作模式。
主要分三步进行:①逐渐同时增大矿石、焦炭布料角度。实践证明,最大角度和边缘矿焦负荷影响着布料平台边缘位置和边缘气流的控制范围,一般应考虑在炉喉中心线半径上距边缘10%左右。这样,在发展中心的同时能适当保持边缘气流通畅,减小因气流调整带来的炉况波动。
②逐渐同时增加矿焦角度。在同时增大矿石、焦炭角度后,中心气流得到发展,为了进一步抑制边缘气流疏导中心气流,增加煤气利用率。
③增大矿石批重。理论上增大矿石批重可以稳定煤气流、提高煤气利用率,但是增大矿批重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充足发展的中心气流。否则,加大矿批重带来的是炉况不稳。因此,在采取上两步措施逐渐引导出中心气流且中心气流占主导地位后,到7月份2号高炉矿批由原来的17.5吨逐步增加到23.0t(见表4)。
通过以上措施2号高炉疏通了中心煤气通路,高炉压量关系得到大大改善,提高了煤气利用率,加强了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为高炉连续提高强化冶炼、降低燃料比打下了良好基础。
表4:2号高炉布料角度表
(2)送风制度调整。在高炉日常调剂中“以下部调剂为基础,上下部调剂相结合”是经常采用的基本原则。当采用“抑制边缘气流,发展中心气流”为主的上部气流分布形式布料时,下部应采用高风速吹透的调剂原则。否则,边缘气流不好控制,只有当上部中心气流和边缘气流都比较开放时,下部调剂对上部气流分布影响才会减弱。
对于中心气流,如果下部动能不足,单纯靠上部调剂加大矿石布料角度、中心加焦等手段开放中心气流需要中心较高温度,且会影响到煤气利用。严重时,还会出现中心料面高的情况,这是由于炉缸的气流分布影响了中心部位炉料的下降速度。只有当下部鼓风动能提高了,中心吹活以后上部则可以控制中心气流的温度,提高煤气利用率,降低焦比。
因此,在调整装料制度之初2号高炉采用较小风口面积提高鼓风动能,与上部加重边缘的布料方式相匹配以利于吹透中心。开炉初期风口布*为φ114mm×14,风口长度360mm,送风面积0.1429㎡。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中心气流获得了相对的发展以后,便逐渐增加风口面积以维持合适的风速及鼓风动能,严格控制标准风速不小于230m/s。到7月份风口布*为铁口两侧采用φ114mm×5,其余风口采用φ120mm×9,风口长度360mm的9个,加长风口380mm的5个,送风面积0.1527㎡。
通过上下部调剂相结合的分阶段逐步调整,获得了显著效果。2号高炉风量由原来的1850~1900m³/min提高到2100~2150m³/min,渣铁物理热有了明显提高(高炉月平均物理热1470-1480℃),燃料比大大降低。
(3)热制度和造渣制度的调整。在高炉操作中,合理的造渣制度和热制度对高炉稳定顺行十分重要。为进一步降低焦比,在保证生铁充足的物理热的前提下,制定了提高铁水物理热的操作方针。将炉渣碱度由原来的1.10~1.15上调至1.15~1.20,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固定全风温作业,通过调剂煤量来调剂负荷。调整后高炉月平均物理热1470-1480℃。
(4)高顶压操作。随着炉况稳定性的逐渐改善,逐步将炉顶压力由原来的150kpa逐步提高稳定在188kpa。一方面,减缓了煤气在炉内流速,延长了煤气在炉内的停留时间,提高了煤气利用率;另一方面,煤气体积得到压缩,一定条件下允许加大风量,进而提高冶炼强度。实践证明,顶压每提高10kpa,焦比可降低0.5~1%。
(5)高鼓风动能操作。炼铁厂2号高炉配备风机型号为AV45-13型,为进一步挖掘风机潜力,提高冶炼强度,2号高炉在操作上采取用尽风机能力,逐步加大鼓风动能,高鼓风动能模式操作,鼓风动能由原来12000KJ/s提高到14500KJ/s。随着鼓风动能的提高,中心气流旺盛后,上部布料、送风面积调整必须跟上。
3.3加强炉前出铁管理
炉前操作是高炉冶炼过程的重要环节,炉前操作指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1)为保证出净渣铁,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1~2炉次,杜绝高炉因出不净渣铁所带来的憋风、减压后所造成的炉温波动。
(2)坚持炉前三班统一操作,严格控制打泥量,杜绝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铁口深度不稳定。规定每班必须对2个铁口分别做一次泥套,避免铁口冒泥所带来的铁口深度的波动,杜绝了放风堵口等恶性事故的发生。
3.4加强设备检查及维护,降低休风率
2号高炉指标的不断创新,也与良好的设备运行状况分不开。在设备管理上,严格落实岗位点检制度,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经过不懈努力,2号高炉平均休风率逐月下降,为高炉外围稳定顺行提供了设备保障。
因此,依据我厂实际生产条件,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措施,2号高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有了较大改善。尤其是进入6、7月份,高炉利用系数、铁水物理热、燃料比均取得大幅度提升,一举突破历史最高水平。(见表5)
表5:2号高炉2020年3-7月主要技术指标
4高冶炼强度带来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随着冶炼强度的提高,也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高炉送风系统、高炉冷却系统、煤气系统、渣铁处理系统、炉顶设备、上料系统等一系列配套设施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要想长期保证高炉的稳定、顺行、高产,在计划提高冶炼强度前,必须对各系统进行认真梳理,认真摸排,查找影响高炉生产的客观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前谋划,提前解决,打好基础,切勿盲目进行。
5结语
如何保持高炉稳定顺行提高产量、降低焦比,增加效益是高炉操作者永恒的课题。既要维持好高炉顺行又要避免急于求成的心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以“安全、稳定、顺行”为基本原则,做实做细工作,加强工艺管理,优化操作制度。
2、依据原燃料实际情况,依据每座高炉在生产过程中实际炉况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合理的操作方针。
3、坚持“发展中心,兼顾边缘”的原则逐步提高高炉操作技术水平,组织好炉前生产,实现成本的优化。
4、高炉操作者在高炉操作时需要结合生产实际情况,要敢于转变思想,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勇于突破,才能不断进步。
总之,在高炉操作技术方面仍需进行不断的摸索,找出适合自身生产的最佳制度,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冶炼。
高炉风机型号意义
风机型号具体有以下:离心式风机离心风机型号由基本型号和补充型号所组成。如果风机的基本型号相同,而用途不同时,为方便区别,在基本型号前加“G”或“Y”等符号。“G”表示送风机,“Y”表示引风机,补充型号由两位数字组成。第一位数字表示风机进口吸入型式,以“0”、“1”、“2”表示,其中“0”代表双吸风机;“1”代表单吸风机;“2”代表两级串联风机。第二位数字代表设计序号。风机型号完整的表示方法就包括:名称、型号、机号、传动方式、旋转方向、出口位置等部分。轴流式风机根据轴流风机的特性做出以下分类:按材质分类:钢制风机、玻璃钢风机、塑料风机、PP风机,PVC风机,镁合金风机、铝风机、不锈钢风机等等。按用途分类:防爆风机、防腐风机、防爆防腐、专用轴流风机风机等类型。按使用要求分类:管道式、壁式、岗位式、固定式、防雨防尘式、移动式、电机外置式等。按安装方式可分为:皮带传动式、电机直联式。回转风机利用转子旋转改变气室容积来进行工作。常见的品种有罗茨鼓风机、回转压缩机。设计转子在缸体内偏心旋转,油润滑,低转速。未来风机发展趋势和方向分析风机主要应用于冶金、石化、电力、城市轨道交通、纺织、船舶等国民经济各领域以及各种场所的通风换气。除传统应用领域外,在煤矸石综合利用、新型干法熟料技改、冶金工业的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等20多个潜在的市场领域仍将有较的发展前景。随着风机制造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型风机制造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风机制造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产品购买者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批国内优秀的风机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风机制造行业中的翘楚。
高炉风机型号规格
前面的英文字母av:代表轴流式静叶可调前一组数字代表:转子轮毂最大直径。如50、56、63、71、80等后一组数字代表:叶片的级数。如:12、13、14等
高炉风机型号对应的炉容
前面的英文字母AV:代表轴流式静叶可调前一组数字代表:转子轮毂最大直径。如50、56、63、71、80等后一组数字代表:叶片的级数。如:12、13、14等
高炉风机型号有哪些
用最小型号的50口径的就可以,流量在每分钟1立方左右,压力可以达到30千帕。最好是采用自动感压装置,罐里的压力降低到一定数值会自动开启充气,达到设定数值会自动停止加压。另外增压风机不具备阀门功能,增压风机和储气罐之间要设定一个同步开启和闭合的阀门。
高炉风机型号AV63一14,配套的电机是多大的
4-72、4-79等。600立高炉配套的高炉鼓风机型号有多种,其中常用的型号是4-72、4-79、4-73、4-74、4-80等,这些型号的高炉鼓风机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工况。
高炉风机工操作规程
锅炉鼓风机
高炉风机型号及参数
张小帅 王纪民 曹仲勇
(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1
前言
陕钢集团汉钢公司1号高炉有效容积1080m3,设有20个风口、2个铁口、3座顶燃式热风炉,采用了陶瓷杯炉底炉缸结构、串罐无料钟炉顶装料设备、高炉喷煤与富氧等技术。该高炉于2011年11月23日点火投产,截止2018年10月份实际运行时间近7年。2018年5月份通过对标学习,总结了自身不足,正视差距,科学评判炉役处于中后期及风机能力未完全释放的实情,通过抓原燃料筛分,强化炉内炉外管理,匹配上下部调剂相,使得高炉保持了长期稳定顺行,6月份以后日产稳定在4000吨以上,高炉利用系数及其它经济技术指标均有了明显突破。
2
强化前情况介绍
3
原燃料现状
3.1 燃料现状
1号高炉焦炭一直以来以省焦为主焦,与嘉峪关焦炭及老汉钢焦炭搭配使用,全为水熄焦,因焦炭全部依赖外购,焦炭质量波动较大,具体见表4。
3.2 原料现状
1号高炉炉料结构为高碱度烧结矿加酸性球团矿,当铁精粉储备不足时,间歇性配加3%-10%的块矿,各类矿石成分见表5。
3.3 有害元素跟踪及控制
炉料中碱金属、铅、锌等有害元素对于炉况顺行及高炉寿命均有危害。1#高炉处于炉役中后期阶段,控制好入炉有害元素对延长高炉寿命尤为重要。为了降低碱金属以及铅锌的危害,炼铁事业部严格执行内控标准,要求锌负荷≤0.15kg/t,碱金属负荷≤3.0kg/t,铅负荷≤0.1kg/t。为做好有害元素跟踪及控制,每周对入炉原燃料及除尘灰等进行化验一次,做有害元素统计分析。
4
提冶强冶炼措施
4.1 提高入炉风量和富氧率
按照以风为纲的原则,实践中以充分挖掘风机潜力为主,充分利用大风量,1号高炉配备风机型号为AV63-15,通过对风机工况及送风系统设备进行评估,风压由前期370kPa提高至420kPa,入炉风量由2400m3/min增加到2800m3/min左右。为了确保合理的炉内压差,高炉顶压由200kPa增加到220kPa,确保了炉况的稳定顺行,随着风量的提高,将富氧率逐步维持在4.0%,富氧量由6000m3/h左右逐步增加到9000m3/h左右,风氧的逐步提高为高炉实现高效冶炼奠定了基础。
4.2 合理匹配操作参数
(1)循环矿和大风量的配合。随着风量、氧量的增加,在确保标准风速保持在220m/s、鼓风动能大于80KJ/s的同时,亏料现象日益明显,按26m3罐容将矿批调整至39.5吨,亏料现象得到根本解决;为了满足冶炼要求,采取大矿批加循环矿的上料方式,装料顺序由原CO调整2CO+O,在不改造设备的情况下,折算矿批达到52吨。突破矿批限制环节后,随着富氧及风量增加,以及炉况顺行情况逐步将矿批控制在54~56吨左右。通过装料方式的改变,在彻底解决了亏料的同时焦炭批重由原10吨增加至13吨。
(2)高风温高富氧和大煤量的配合。强化冶炼前,1号高炉富氧量基本在6000m3/h左右,风温1100℃,煤比约130kg/t左右;强化后富氧基本保持在9000m3/h以上,随着富氧率提高,煤气热值也稍有改善,风温逐步提高至1180℃,煤比提高到140kg/t左右。
(3)热制度和造渣制度的配合。一是将炉温控制在0.20%-0.40%。二是坚持“低硅不低热”,保持铁水物理热在1470℃以上,即适当提高炉渣碱度和渣中MgO含量,控制炉渣二元碱度在1.25左右、三元碱度1.45左右,以提高炉渣熔化温度,增强炉渣脱硫能力,这样有利于冶炼低硅生铁。通过努力,月平均铁水含硅量基本稳定在0.3%左右,渣铁物理热充沛,流动性良好。由于渣碱上调,还减少了号外铁的出现,6-9月份连续4个月实现生铁合格率100%。
4.3 控制合理的煤气流分布
随着原燃料质量的改善,伴随冶强提高,批重不断增加,探索实践出“两道气流”的装料制度,发展两道气流,逐步形成“稳定中心,适当疏松边缘”走两道煤气流的技术路线。从6月份取掉中心焦,同时逐步增加矿焦的初始布料角度(36.5°→38°),拓宽布料平台;矿焦同角来发展边缘气流,通过实行大α角、大矿角、大角差、大矿批技术,增加了矿石环带宽度,“平台+漏斗”的布料模式得以固化,有利于提高煤气利用率,同时提高高炉对外部条件变化的抵抗能力,煤气利用率维持在46.5-47.5%之间。
4.4 强化炉外管理
(1)加强铁口的维护。稳定打泥量,确保铁口深度在2600-2800mm,避免浅铁口出铁;提前做好烘烤铁口,避免潮铁口出铁;检查并维护好泥套、炮头,防止漏泥。
(2)稳定炮泥质量。针对炮泥质量不稳定的实情,一是提高应对能力和操作水平,及时出净渣铁;二是加强与主管科室沟通协调和加大厂家耐材考核力度,促进炮泥质量改善。
(3)缩短出铁间隔时间。为了确保及时出净渣铁,出铁间隔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降低到15分钟左右,出铁次数每天不少于14炉次,最大限度减少风量和炉温波动。
(4)提高配罐速度。要求铸运人员在10min之内配好铁水罐;要求炉前随时具备出铁条件,10min内打开铁口。
通过以上几方面措施,有效的缓解了渣铁不能及时出净的的被动*面,为炉况顺行和继续强化冶炼提供了有力保证。
4.5 强化炉内操作
(1)统一三班操作。按照以风为纲的原则合理使用大风量,并在此基础上稳定使用高富氧高风温。当班工长全力平衡好炉温、碱度,确保风量稳定在规定范围。
(2)推行炉温趋势管理。加强工长系统分析能力,把影响炉温走势的各类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力争做到“早动少动”。通过推行炉温趋势管理,1号高炉硅偏差明显减小,炉温稳定性大大增强。
(3)关注原燃料质量变化。高炉操作人员密切关注原燃料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变化,及时根据炉料和布料角度变化做出调整,最大限度减少炉况波动。
4.6 升级装备水平
2018年以来,1号高炉通过技改等方式逐步对辖区内的设备进行系统的升级改造。对高炉本体增加热流强度监测系统、炉壳测温系统、炉内红外成像、雷达探尺、开口机改造等,促进了护炉工作、炉内操作和炉前出铁工作。煤气系统增加热风炉寻优烧炉、热风炉自动和定压换炉技术,并对热风炉拱顶进行修复和灌浆维护提高了烧炉效率,风温提高了近80℃。对箱体放散上的安全阀进行重新升级改造,提高顶压20-30kPa,进一步挖掘了风机潜力。通过改造后,整体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也捋顺了很多工作头绪,促进了生产稳定。
4.7 强化护炉工作
(1)冷却设备的维护作。随着高炉炉龄的增长,冷却设备难免出现破损现象,及时阻止软水大量漏入炉内对保持炉况顺行和合理炉型至关重要。关注高炉冷却系统补水周期,根据软水补水周期变化排查漏水冷却壁,及时将漏水水管改为工业水养护运行是减少炉内漏水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利用检修时机对其穿管,使得炉型得到了及时维护。
(2)加强炉体热流强度和炉壳温度监测。1号高炉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软件和信息系统,增加了炉身热流强度和炉壳温度监测系统,并在前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冷却壁进出水温度、水温差和炉壳温度在线监测数据,为高炉护炉工作提供了及时可靠的分析数据。
(3)重视炉壳冷却和维护工作。高炉本体各段炉壳采用喷淋水强制冷却,并利用适当时机对炉体灌浆维护和炉壳焊补,目前汉钢1号高炉运行安全稳定。
4.8 激励措施
(1)实行班组综合排名。高炉制定量化考核制度,根据日产量任务分解到各班组,每天对各班组产量完成情况、生产情况、各类事故等进行统计,月底汇总成绩排出名次,奖优罚劣,以此调动全员积极性。
(2)实行工长业绩排名。根据工长每班产量完成、炉温波动、跑料情况、工艺操作事故等对4个值班工长进行量化排名,并及时通报、考核,拉开待遇差距,以此促进工长操作水平提高和管理能力提升。
(3)实行保产奖励和建立追责机制。在实行班组和工长排名的基础上,按照“班班扣、炉炉算、日日清”的思路对主要管理、操作人员增加保产奖励项目,对于符合保产奖励的班组每天给予奖励,对于不能完成班产任务的班组每天进行考核,以此达到正负强化的目的。
5
强化冶炼效果及努力方向
5.1 强化冶炼效果
通过以上强化措施,1号高炉在全矿冶炼、不加废钢的条件下,炉况保持了稳定顺行,产量及指标均取得了明显进步。其中8月份、9月份、10月份月产均突破12万吨,燃料比511.32kg/t。表9为6月份至9月份扣除外围及计划检修影响后的平均日产量及指标图1所示。
5.2 改进方向
(1)1号高炉长期使用竖炉球团,其抗压强度大于1800N/个的比例长期在60%-70%左右,有时不足50%,入炉粉化性偏高影响料柱透气性,对炉况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因此提高球团矿抗压强度势在必行。
(2)目前1号高炉炉体热流强度监测点偏少且损坏点较多,尤其是炉缸、炉身中下部的热流强度和温度监测点还存在监控盲区。
(3)由于顶温偏低对煤气系统的影响和采用循环矿造成的炉温周期波动问题将进一步探索解决,后期计划引进焦炭及块矿烘干技术,从源头解决这一问题。
6
结语
(1)精料是高炉强化冶炼的基础,1号高炉通过加强原燃料管理,基本能满足强化冶炼的要求,特别是焦炭和烧结矿质量和筛分效果的改善为强化冶炼奠定良好的原燃料基础。
(2)设备故障率是直接导致高炉产量降低和消耗增加的主要原因,抓好设备管理减少高炉休风率和慢风率是强化冶炼和低硅冶炼的外围基础。
(3)提高入炉风量、富氧和大矿批是高炉提高产量的关键措施;提高顶压、风温、低硅冶炼是高炉降低消耗的重要途径。
(4)及时出净渣铁是高炉保持高强度冶炼的重要前提,强化炉前操作管理显的尤为重要。
7
参考文献
[1]周传典.高炉炼铁生产技术手册.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2]王筱留.高炉生产知识问答(第二版)[M].冶金工作出版社,2004.1.
[3]张福明.当代高炉炼铁技术若干问题的认识[J].炼铁,2012.31(5),4.
[4]张寿荣.高炉高效冶炼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5.
[5]刘云彩.现代高炉操作[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6.
高炉风机型号AV63涵义
高炉鼓风机是在高炉冶炼过程中,将空气通过风口喷入炉腔内,促进燃烧的重要设备。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和技术参数,高炉鼓风机的型号可以有多种。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高炉鼓风机型号。
1.单吸式离心鼓风机:此类鼓风机型号较少,是早期使用较多的一种型号,其工作效率相对较低。
2.双吸式离心鼓风机:此类鼓风机具有高效率和稳定性能,在目前的高炉冶炼生产中广泛使用。
3.变频调速鼓风机:此类鼓风机具有优异的节能效果,通过变频调速技术可以降低电力消耗、提高运行效率。
4.电液比例鼓风机:此类鼓风机应用较为广泛,在高炉冶炼生产中提供了精准、可靠的鼓风流量控制。
5.轴流式鼓风机:此类鼓风机主要用于中小型高炉和炼铁厂,具有轻便、紧凑的优势。
总的来说,高炉鼓风机的型号多种多样,不同的型号适用于不同的工况和技术参数。在选择高炉鼓风机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生产需求和技术指标进行选择和优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