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铝型号(拉伸铝一般是什么型号)
铝型材拉伸率如何计算
铝板分几种系1系铝板有很多种:比如:1060、1100、1050、1070、1090、这是1系的,不同厚度.1系属于纯铝板.2系到9系的都是合金铝板.比如:2A21、2040.3系3003、3004、5系5052.5005.5251.5083.5754.6系:6061.6063.7系:7075.7210.8系8011等
拉伸铝一般是什么型号
拉伸冲压用的铝板牌号可以采用5052或5083,
这些都是变形铝合金,
适用于冷作钣金加工。
拉伸铝板规格型号
工业铝型材规格分为国标铝型材和欧标铝型材。这是两大分类,剩下的就慢慢延伸啦!15系列、16系列、20系列、、、、、等等。具体的上网上找厂家官网看看就知道了,比较详细。推荐:上海启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拉伸铝型材
铝锭锅,这个词不晓得有没有人记得,或者听说过。记得小时候家里就有一个,专门用来烧水的,烧起水来热的特别快。还有一种是小水壶,冬天的时候专门用来招待客人热酒的,当然是米酒啦,我们湖南人称汤酒。就是把酒装进小水壶,然后放在碳火旁边,不用几分钟就热了。不同现在都改用304不锈钢电水壶了。(这样子解说会不会暴露了年龄)
铝,这个词并不陌生,而且此类产品生活中很常见,比如:铝合金窗户,门,电子产品外壳等。由于铝延展性好,易成型,性价比高,所以常常用在工业产品上。
虽然常见,但是不一定晓得它是何种铝,属于那种牌号,是硬性还是软性等
那么接下来我们将它深挖,分解,细化,来看看它到底有多庞大?
一共分为四部分,此为第一部分。
【一】
铝的基本性质
铝为银白色轻金属。有延展性。商品常制成棒状、片状、箔状、粉状、带状和丝状。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的氧化膜。用酸处理过的铝粉在空气中加热能猛烈燃烧,并发出眩目的白色火焰。
易溶于稀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不溶于水,但可以和热水缓慢地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相对密度2.70/cm^3。熔点660℃。沸点2327℃。以其轻、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高反射性和耐氧化而被广泛使用
不用想,这么专业的术语,我可写不出来,何况也不是搞材料研究的,它来自搜狗百科的解释。注意上面画线部分铝的密度。
【二】
铝制品原材种类
型材类:铝型材,铝管材,铝棒材(实心管材),铝排材(实心型材),铝线材,铝焊条
板材类:铝板材,铝箔材,铝带材(卷料)
铸造类:铝铸件,铝粒
【三】
铝材牌号
1×××系列为:纯铝(铝含量不小于99.00%)
2×××系列为:以铜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铝合金
3×××系列为:以锰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铝合金
4×××系列为:以硅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铝合金(工业电子产品常用系别)
5×××系列为:以镁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铝合金(工业电子产品常用系别)
6×××系列为:以镁为主要合金元素并以Mg2Si相为强化相的铝合金
7×××系列为:以锌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铝合金
8×××系列为:以其他元素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铝合金
9×××系列为:备用合金组
牌号的第二位字母表示原始纯铝或铝合金的改型情况,最后两位数表示,牌号的最后两位数字以标识同一组中不同的铝合金或表示铝的纯度。
1×××系列牌号的最后两位数表示为:最低铝含量的百分点。牌号的第二位的字母表示原始纯铝的改型情况。
2×××~8×××系列牌号的最后两位数没有特殊意义,仅用来区分:同一组中不同的铝合金。型号的第二位字母表示原始纯铝的改型情况
【以下将常用牌号进行详述】
1100用于加工需要有良好的成形性和高的抗蚀性但不要求有高强度的零件部件,例如化工产品、食品工业装置与贮存容器、薄板加工件、深拉或旋压凹形器皿、焊接零部件、热交换器、印刷板、铭牌、反光器具
1200AL纯度99.0%以上之一般用途铝材,阳极氧化处理后之外观略呈白色外与上记相同。一般器物、散热片、瓶盖、印刷板、建材、热交换器组件
2011快削合金,切削性好强度也高。但耐蚀性不佳。适用于音量轴、光学组件、螺丝头,螺钉及要求有良好切削性能的机械加工产品
3003用于加工需要有良好的成形性能、高的抗蚀性可焊性好的零件部件,或既要求有这些性能又需要有比1XXX系合金强度高的工作,如厨具、食物和化工产品处理与贮存装置,运输液体产品的槽、罐,以薄板加工的各种压力容器与管道
4A01属于含硅量较高的系列,具有耐热、耐磨的特性,通常硅含量在4.5-6.0%之间。属建筑用材料,机械零件,锻造用材,焊接材料
5052为中程度强度之最具代表性合金,耐蚀性、溶接性及成形性良好,特别是疲劳强度高,耐海水性佳。用于制造飞机油箱、油管,以及交通车辆、船舶的钣金件,仪表、街灯支架与铆钉、五金制品等
5083溶接构造用合金。在实用非热处理合金中是最高强度之耐蚀合金,适用于溶接构造。耐海水性、低温特性良好船舶、车辆、低温用容器、压力容器
6061热处理型之耐蚀性合金。用T6处理能有非常高的耐力值,但溶接接口之强度低,因此适用于螺钉、铰钉船舶、车辆、陆上构造物
6N01 中强度之挤型用合金,有6061与6063之中间的强度,挤出性冲压淬火性均良好,可作复杂形状之大型薄肉形材,耐蚀性、溶接性均佳。适用于车辆、陆上构造物、船舶
6063代表性的挤出用合金,强度比6061低,挤出性良好,可作复杂的断面形状之形材,耐蚀性及表面处理性均佳建筑、公路护栏、高栏、车辆、家具、家电制品、装饰品
7072电极电位低,主要用于防蚀性覆盖皮材,亦适用于热交换器之散热片。铝合金合板材之皮材,散热片,空调器铝箔与特薄带材
7075铝合金中具有最高强度的合金之一,但耐蚀性不佳,与7072之覆盖皮材可改善其耐蚀性,但成本提高。适用于航空器、滑雪杖厚板锻造品
想详细了解全部牌号的,可以自己去网上搜,这里简单介绍我们常用的几种牌号
【四】
铝和铝合金的各种状态
代号
F××为:自由加工状态
O××为:退火状态
H××为:加工硬化状态
W××为:固熔热处理状态
T××为:热处理状态(不同于F、O、H状态)
*H××的硬化细分状态:
H后面的第一位数字表示:获得该状态的基本处理程序,如下所示。
H1:单纯加工硬化状态
H2:加工硬化及不完全退火的状态
H3:加工硬化及稳定化处理的状态
H4:加工硬化及涂漆处理的状态
H后面的第二位数字:表示产品的加工硬化程度。如:0~9代表加工硬化程度越来越硬。
【五】
铝的表面处理工艺
1,喷砂或拉丝后阳极氧化
2,电泳涂漆
3,抛光后粉末静电喷涂,氟碳喷涂
4,抛光镜面后镀钛与镀钛金,或电镀
5,各式花样木纹热转印
6,高分子PVC覆膜
后续单项有细分表面处理工艺流程
【六】
铝的用途
1,照明灯饰,太阳能反射片,建筑外墙
2,室内装潢:天花板,墙面等
3,家具、橱柜
4,电梯,机器流水线设备等
5,标牌、铭牌、箱包
6,汽车内外装饰9.室内装饰品:如相框
7,家用电器,通讯产品,冰箱、微波炉、音响设备等
8,航空航天以及军事方面,比如大飞机制造,神舟飞船系列,卫星等方面。
9,机械零件加工,模具制造,化工/保温管道包覆
【结语】
1,此篇只分享部分材料的型号,类别,原本想把材料的种类与表面处理,结构设计要求全部放一起,发现数据太庞大了,各位消化起来太累了,所以单独分成了4篇。后续会有铝型材,铝板材,铝合金压铸3类。
2,此篇请重点关注电子产品如何选择铝材料的牌号与硬度。
3,以下为电子产品常用的几种牌号
产品要求比较硬,表面处理为粗拉丝或粗砂面,选择用5000系铝合金,常用:5052
产品表面处理要求高的,不能有沙孔,型材痕迹,选择用6000系铝合金,常用:6063/6061
产品要求价格便宜,需要拉伸形体复查,选择用2000系纯铝,常用:2011
产品高强度,高硬度,需要承载结构用,选择7000系铝合金,常用:7075
4,结构设计完成后,出工艺说明时可标注好,材料,材料牌号,表面处理方式。比如:铝型材,牌号6063,表面阳极氧化,喷砂雾面
以上所有图片素材均来自网络,部分信息来自搜狗百科,百度百科,原作者不同意可删
----------完美分割线----------
特别鸣谢
十余年五金行业从业者
张起
提供技术支持
让分享成为一种习惯
想学习更多关于结构设计的知识,请双手点击下面 ↓关注
本文由结构弹设计原创整理编辑,其他媒体如有转载需求请在后台留言“转载”,谢谢!
铝拉伸系数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与国防军工各行业实力的增强,铝材产能与消费量快速增长,我国以一种特有方式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铝材生产与消费国。随着我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铝加工装备建设到位,高性能产品工艺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实施,成为铝材强国指日可待。
目前,我国铝材科技发展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需加强重大工程用各类高综合性能铝合金材料设计与制备原理及其生产工艺技术研究,确保产品品质的一致性、稳定性能够满足要求;二是开展铝合金的前沿、基础研究工作,推动我国新一代铝合金的自主发展;三是消化量大面广的板带材、型材与线杆的过剰产能,促进高精产品开发,拓展应用领域,实现转型升级。
高强铝合金材料的固溶处理
高强铝合金固溶处理是为了充分溶解粗大第二相,并通过淬火获得过饱和固溶体,在随后的时效过程中析出第二相,使合金得到所需的性能。固溶温度一般为高强铝合金主成分体系的单相区温度区间,固溶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变形高强铝合金材料在固溶过程中,除形成含合金化元素的过饱和固溶体外,基体组织也会发生回复/再结晶,改变其变形状态的晶界/亚晶界结构。基体组织的晶界/亚晶界结构不仅影响时效阶段的析出行为,其本身也会影响最终材料的强度、韧性与耐蚀性等。
对7050铝合金热轧板固溶后组织变化的研究表明,热轧和低于400 ℃温度固溶样品的光学金相视场几乎全部呈黑色,图12所示为400 ℃及以上温度固溶样品的典型光学金相。从图12中可见,晶粒以沿轧制方向延伸的长条形晶粒为主(见图12(a)~(c)),而520 ℃固溶样品中则是以等轴状再结晶晶粒为主。对图中代表再结晶晶粒的白色区域进行统计后,可得到不同固溶制度样品中再结晶分数(体积分数),如图13所示。从图13中可以看出,总体上讲,随固溶温度上升,再结晶分数增大;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采用逐级加热固溶制度可降低再结晶分数。
图12 固溶样品的光学金相照片(白色区域为再结晶晶粒)
Fig.12 Opticalmetallography photosofsolidsolutionsamples(whiteregion:recrystallizedgrains):(a)S-SHT400; (b)S-SHT475;(c)SHT475;(d)S-SHT520
图13 换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Fig.13 Curves of heattransfercoefficients withtemperatures
2、高强铝合金厚截面材料的淬火
淬火是将金属加热到固溶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后,金属随即浸入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最简单的淬火工艺为浸入式淬火方法,即将完成固溶处理的金属投入常温(或加热到某个特定温度)介质中,待金属冷却到与介质温度相差不大时取出金属。根据金属的几何形状与尺寸特征,发展了多种淬火工艺方法,如高强铝合金挤压型材、锻件立式淬火、厚板喷淋式淬火方法等。
淬火介质对于金属的冷却速率有很大的影响。铝合金材料常用的冷却介质有水,电解质水溶液、有机物溶液、气体等,此外,在淬火介质中还可引入超声波、机械搅动等外场,促进介质流动、加强介质冷却能力。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淬火工艺选择不当不仅影响工件的组织性能、形状、尺寸精度,而且会影响工件的使用寿命。高强铝合金材料生产早期采用浸入式淬火方法。在淬火过程中,由于表层与中心层的冷却速率不同,表层与中心层的晶界和相界上平衡相非均匀析出,从而导致表层与中心层组织性能差异大,整体性能下降,产生短板效应。此外,材料中淬火残余应力大,且分布不均匀,不仅难以保证最终零部件的形状与尺寸精度,而且降低零部件的性能。
高强铝合金厚截面材料淬火突出的矛盾是:既要淬透,又要淬火残余应力尽可能小。
为了满足高强铝合金大规格材料工业生产的需求,提高其淬火冷却速率的因素都将有利于提高铝合金厚截面材料的淬透性(淬透深度),进而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但同时也要尽可能降低随淬火冷却速率提高引起的淬火残余应力大的负面影响,其实质是寻求
能使铝合金材料性能极大化与残余应力极小化的淬火冷却过程的全程协调控制理论与技术。
辊底式喷淋淬火与固溶加热装置往往连成一体,一般称为辊底炉。高强铝合金材料在固溶炉加热到要求的温度后,从炉子出来直接进入到淬火机进行淬火。这种布置有利于准确控制淬火厚板的温度和金属板材料固溶时温度均匀性好(金属内部温差仅为±1.5℃)、淬火转移时间短、可淬透厚度大、淬火残余应力低等特点。
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除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及汽车工业外,造船业、机械加工业、石油化工、桥梁建筑等行业在对高强铝合金厚板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目前辊底炉已成为高强铝合金厚板生产企业的主流固溶−淬火工艺设备,该设备也可以用于某些厚截面挤压型材与锻件的固溶−淬火处理。
辊底炉的加热固溶处理装置可采用电加热、燃油加热或者燃气加热。比如采用电加热方式时,通过强大的风机使高温气流从炉顶及炉底的喷嘴排喷到被加热的板材上,既能以最快的速度使板材升温,又能确保加热温度均匀一致。气流温度与流量可自动调控,因而材料的温度可自动调节。因此,辊底炉与厚板生产线的其它加热炉(如均匀化、退火炉等)相比,其炉温控制的准确性和加热的均匀性更高。
辊底炉的喷射加热技术是关键。在加热炉内铝合金板由上下分布的空气喷嘴系统进行快速均匀地加热,喷射速度为30~70m/s,加热速率为0.5~1.0mm/min,喷射加热与其他加热方式相比,可以提高传热系数,达到快速升温的目的。同时,均匀排布的喷嘴和精确的空气导流可以得到最小的温度偏差。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要合理设计喷嘴的角度、排列、大小和多少;同时配置高温、高压、高效率风机,精确的循环系统以及特殊的密封系统。
辊底式喷淋淬火装置设计了一套具有不同几何形状、喷射角度、流量、压力特征参数的介质喷射系统。固溶加热的材料出炉后连续通过介质区喷射系统,在运动中完成淬火,通过淬火过程的控制冷却,尽可能均匀、快速冷却,以达到既能淬透,又能使淬火残余应力尽可能小的目的。
研究厚板淬火试样在不同喷淋淬火工艺条件下的残余应力时,首先要探明淬火过程中换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喷水流量为130L/(m2·s),喷水压力为10、50 、100、200、300、400 和500kPa的7条换热系数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14所示。
图14 换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Fig.14 Curves of heattransfercoefficients withtemperatures
喷淋淬火工艺在所研究厚板中心最大残余拉应力与喷水压力、板厚度的关系曲线图如图15所示。从图15中可以看出,芯部的最大残余拉应力在不同的喷淋淬火工艺条件下呈现出相似规律:当板厚度一定时,芯部的最大残余拉应力随着喷淋压力的增加并不是直线增加,而是有所波动;当喷淋压力从10kPa增加到100kPa时,从图15中可以清楚看到,芯部的残余拉应力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但残余拉应力在此喷淋压力范围内增加的趋势越来越小,在100kPa左右时残余拉应力达到极大值。随着喷淋压力的继续增加,在100kPa到200kPa范围内,芯部的最大残余拉应力并没有随着喷淋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喷淋压力增大到200kPa时,芯部的最大残余拉应力出现了极小值;当喷淋压力继续增大时,芯部的最大残余拉应力又有上升波动的趋势。板材厚度由0.05m增加到0.1m时,最大残余拉应力在喷淋压力为100kPa时增加约30MPa左右,当厚板厚度由0.1m增加到0.15m时最大残余拉应力在喷淋压力为100kPa时增加约10MPa左右。随着厚板厚度越来越大,最大残余拉应力增加到某一数值后趋势变得平稳,也就是说在某一特定的喷淋淬火工艺条件下,厚板芯部的最大残余拉应力可能有一个峰值,因此在设计喷淋淬火工艺时可以充分考虑喷淋参数和厚度协调控制厚板淬火残余应力。
图15 中心最大残余拉应力与喷水压力、板厚度的关系
Fig.15 Relationships among maximumresidualtensilestressin center,waterspraypressureand thicknessof plate
厚板表面最大残余压应力与与喷水压力、板厚度的关系曲线如图16所示。从图16中可以知道,厚板的表面最大残余压应力和厚板芯部的最大残余拉应力随喷淋压力、板材厚度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也就是说,在某一特定的喷淋淬火工艺条件下,厚板表面最大残余压应力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趋势越来越小;在该喷特定淋淬火工艺条件下,厚板表面最大残余压应力可能会存在一个峰值,厚度超过这一峰值对应的厚度后,表面最大残余压应力可能会保持不变或者可能会减小。对于某一特定的厚度,厚板表面最大残余压应力并不是随着喷淋压力的增加而增加,这就意味着设计喷淋淬火工艺压力参数时,并不是喷淋压力越大越好,也不是喷淋压力越小越好,而是存在某一个或多个合理的喷淋压力,不仅使厚板淬火后残余应力相对较小,而且能显著提高厚板的冷却效果。因此,设计合理的喷淋淬火工艺和合理的厚度不仅可以协调控制淬火试样的残余应力大小及其分布,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厚板的冷却效果,使厚板更容易淬透,减小厚板芯部与表面的淬火性能差异。
图16 表面最大残余压应力与喷水压力、板厚度的关系
Fig.16 Relationships amongmaximumresidualcompressivestressonsurface,waterspraypressureandthicknessofplate
2、 铝合金厚板的预拉伸
铝合金板材轧制及淬火过程中会形成很大的内应力,一般高强铝合金板材轧制后还需固溶−淬火处理,板材轧制后的残余应力会在固溶处理时基本消除。因此,对板材后续加工过程尺寸精度及其稳定性,甚至构件性能造成不利影响的主要是淬火残余应力。为了降低淬火板材的残余应力,常将淬火板材沿轧向进行1.5%~3%拉伸塑性变形,在拉应力与原有的淬火残余应力共同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从而消除或减小板材残余应力。
板材拉伸时,根根沿拉伸方向的塑性变形特点,可分为夹持区、过渡区和均匀变形区三个部分。高强铝合金淬火−预拉伸板的夹持区、过渡区一般都要求切除,拉伸后板材的锯切量直接影响成材率,研究预拉伸变形区的几何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吴运新、廖凯等针对7075铝合金板材试件拉伸的夹持区、过渡区和均匀变形区形成原理、几何特征与详细的应力−应变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
预拉伸消减内应力是在板材两端施加拉力,使材板产生一定量的塑性变形,在板材内产生与预拉伸前内应力符号相反的应力,从而改变板材内应力分布,降低内应力水平的工艺方法。吴运新、龚海等针对高铝合金淬火板材的预拉伸消减残余应力进行了较详细的模拟仿真与实测,主要结果介绍如下。
图17所示为预拉伸板残余应力的仿真结果。由图17可以看出,预拉伸后铝厚板的残余应力值已经很小。在适当的范围内,随着拉伸量的增加,沿板厚方向的轧向(横向)残余应力也随之减小。当拉伸量从1.8%增加到2.5%时,应力消减的程度随拉伸量增加而增加;当拉伸量继续增加,会出现相反效果。
图17 预拉伸板残余应力的仿真结果
Fig.17 Simulationresultsofresidualstressof pre-stretchedplates:(a) Rollingdirection;(b) Transversaldirection
采用4块7075铝合金轧制板,尺寸为1200 mm× 220 mm×50 mm,采用浸入式淬火,其中3块板材淬火后在5MN液压拉伸机上进行拉伸,拉伸量分别为1.8%、2.2%和2.5%,从淬火与预拉伸板中部截取尺寸为120mm×120mm×50mm的试块进行残余应力测试。采用裂纹柔度法测试的残余应力结果如图18所示,经过预拉伸后,残余应力沿厚度方向的分布保持了淬火残余应力的基本特征,即表面为压应力心部为拉应力,轧向和横向列余应力均由初始的拱形演变为“W”型分布。总体来看,经过变形量为1.8%~2.5%的预拉伸后,测试块内的残余应力已降低至20MPa左右。
图18 铝厚板内部残余应力测试结果
Fig.18 Testresultsofresidualstressinaluminumthickplates:(a) Residualstres**eforethepre-stretched;
(b) Residualstressafterthepre-stretched(Rollingdirection); (c) Residual stress afterthepre-stretched(Transversaldirection)
高强铝合金板材、型材淬火后进行预拉伸消减残余应力的同时,也会影响材料的组织与性能。前期研究表明,考虑高强铝合金材料预拉伸对组织与性能的作用时,必需与时效制度结合起来,预拉伸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概述如下。
1) 预拉伸引入了位错,时效时直接在位错上析出尺寸较大η¢相或η相,降低了时效强化效果,使强度略有降低,但使基体内的变形更加均匀,减少了平面滑移的产生。预拉伸还导致晶界第二相粗化、不连续分布,预拉伸材料的断裂面上沿晶开裂减少,穿晶韧窝数量增加,延性和韧性提高。
2) 合理匹配铝合金预拉伸和时效制度,调节晶内、晶界析出相的大小和分布,可使高强铝合金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晶内析出相细小、分布均匀,可以保持较高的强度,同时使晶界析出相间距变大,即晶界析出相的面积分数变小,使耐腐蚀、断裂韧性得到提高。
3) 晶界析出相尺寸随预拉伸变形量的增加先略有增加然后减小;同时相邻析出相间距和PFZ宽度先增后减,导致晶界析出相分布由链状变得连续分布,合金抗应力腐蚀性能不断减小。综合考虑,预拉伸变形量不宜过大,应控制在2%~3%。
板材经预拉伸后,晶内和晶界上都形成了大量的位错。位错是线缺陷,其周围存在明显的晶格畸变,更有利于溶质原子的富集和第二相的形核析出。因此在这些位置,时效时不会先形成GP区,而是直接析出第二相。同时位错又是溶质原子扩散的快速通道,随着时效的进行,基体周围的溶质原子可沿着位错快速扩散至已形成的非平衡强化相上,增加了其长大速率,并促使其向平衡相的转变。从而导致基体中尺寸更大的沉淀强化相数量的增加,细小沉淀强化相数量减少,而且分布不均匀,显然会降低合金的强度。
正是由于这些强化相的粗化吸收大量的溶质原子,会导致周围一些小的GP区或非平衡相发生溶解直至消失,在其周围形成一定宽度的无沉淀析出带。这些无沉淀析出带更软,也会导致合金强度的下降。预拉伸会改变铝合金时效后晶内和晶界的析出情况,进而对合金的断裂韧性产生影响。如图19所示,铝合金预拉伸并时效后,基体中的GP区数量减少,析出相数量增加。因此,变形时基体中GP区被位错连续切过的情况大大减少,平面滑移出现的可能也大大减少。同时由于相出相尺寸较大,位错难以将其切过,只能以绕过的方式通过,甚至产生交滑移,使得变形更加均匀。此时,变形时基体中所能承受的位错量增加,加工硬化率也升高,有利于提高断裂韧性。预拉伸后,合金的晶界无沉淀析出带宽化,由于无沉淀析出带很软,变形可能集中于这些区域,增加了晶界的应力集中。但同时由于预拉伸后晶界上的第二相明显粗化,不连续分布,从而延缓裂纹沿晶界的扩展,推迟合金的断裂,因此铝合金的延性和韧性得以提高。
图19 预拉伸−时效合金变形和断裂示意图
Fig.19 Schematicdiagramofdeformationandfractureof pre-stretched−agingalloy
3、 高强铝合金厚截面材料的时效
高强铝合金中材料在热处理中存在因热传导问题而导致的温度梯度,特别是对于厚截面材料热处理,实际上是一个非等温变化过程。在非等温反应中,铝合金的热力学参数将随着铝合金材料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例如扩散系数、形核驱动力和形核势垒等都受到升/降温速率的影响。
解决非等温时效析出相动力学行为预测的一种方法是,在等温时效的基础上,测试析出相在一定时效温度范围及时间内的析出规律,再借助“内态变量”及“等动力学”理论方法,建立非等温时效动力学模型。
对于热处理时间控制要求更为严格的回归再时效(RRA)处理,回归处理要求高温短时,且析出相在不同的回归温度区间将分别或者同时经历回溶、形核、长大及粗化多个反应,因此回归加热以及板材自身温升过程的非等温阶段将对铝合金厚截面材料的组织性能及其均匀性产生影响。只有系统地研究回归升降温及保温过程中铝合金的组织演变规律,才能真正建立同时保证铝合金厚截面材料性能及均匀性的回归再时效工艺。然而,回归阶段晶内析出相种类多,演变规律复杂,但是晶界析出相(GBPs) 为种类单一的平衡 相,且回归行为相对简单。因此,对于回归热处理,可选择晶界析出相为对象,建立其非等温回归动力学模型,进而指导时效工艺参数的精确调控。
铝的拉伸用什么型号的
拉伸冲压用最好的铝板型号是什么?3003型号的铝板就不错,我们目前就是用得这个型号。状态为热态。当然也要看拉伸用得模具是如何要求的,根据产品特点与模具公司的也对接一下。“仲裁实验为拉伸实验”指的是发生纠纷时以拉伸试验的结果为准;“拉伸试验验要求是强制性的”指的是必须达到表中规定的拉伸强度才算合格,但一般生产检验中不必直接使用拉伸试验机,可以使用与之等效的韦氏硬度计来间接判断拉伸强度指标是否合格。
拉伸铝牌号
拉伸的话不能有AL6061.6063这类硬铝,会拉裂的,用1系列,5系列软铝比较好。
铝 拉伸强度
优质特斯拉目前所使用的汽车卡钳型号包括:
1. 四活塞卡钳: Model S 和 Model X 采用的是4活塞卡钳型号。这些卡钳由Brembo制造,为铸铁制,配有大型刹车片,适用于大型旅行车和SUV。
2. 固钳卡钳:Model 3、Model Y和Roadster采用的是固钳卡钳。这些卡钳由Tesla自己设计,为铝合金制,配有小型刹车片,适用于轻量化的紧凑型和高性能车型。
3. 碳陶卡钳:特斯拉 Roadster采用的是碳陶卡钳,对比四活塞卡钳和固钳卡钳,碳陶卡钳采用轻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能够提供更好的刹车性能和轻量化的汽车设计。
需要注意的是,特斯拉的卡钳型号和配备情况因车型和生产时间而有所不同,并且这些信息可能会随着新技术和新设计而发生变化。如果您需要了解特定型号的特斯拉车的卡钳型号和配备情况,建议查询相关的官方或媒体资料。
铝的拉伸性能
2A02为耐热硬铝。有较高的强度,热变形时塑性较高,可热处理强化,在淬火及人工时效状态下使用,在挤压半成品中,有形成粗晶环的倾向。
铝的拉伸系数最低是多少?
1、适合做拉伸的铝主要是变形铝2、变形铝的牌号很多,比较适合拉伸的常用牌号有3003,一般的手机电池都是用这种铝做的(外表再用塑料包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