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探头型号(温控探头型号选择)
温控探头的原理
对于温控器来说,是我们经常遇到的电气元件。虽然型号繁多,但究其接线原理和使用方法,其实也差别不是很大。
其实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很容易把它接正确,达到现场使用要求的。
下面我们就以REX系列温控器为例,来简要捋一捋其接线方法。
此款温控器背部,接线螺丝共有十个接线端子,序号分别是从1~10。
1接零线,2接火线,220机身电源。同时零线另分二路,一路至报警灯,一路至接触器线圈。火线2端也是两路分出,一路至7号端,一路至3号端。3.4为常开,当检测探头检测时,温度没有到达设定温度值,3.4端闭合,驱动接触器闭合,发热管得电工作。温度到,3.4端断开。如此循环。
7.6端也是一样,到达温度,触点闭合,报警灯亮,提示工作人员。
8.9.10端接检测探头,一般常用为热电偶或热电阻。分别接8.9.10三个接线端子。
固态继电器,所需温控仪型号不一样,需要注意,购买时需留言给商家,所需型号。4.5提供固态所需直流电源。固态输出端接加热管即可。
温控仪8.9.10端接检测探头,热电偶和热电阻,用以检测实际工况温度。
C700型号,只是接线端子排列略有差异,和其功能更完善以外。用法接线差别不大。
c400/900型号接线方法示例。
温控探头选择
温控探头里面是两根不同的热电极。温控探头由两根不同热电极(导线)组成,它们的一端是互相焊接的,形成温控探头的测量端(也称工作端)。将它插入待测温度的介质中;而温控探头的另一端(参比端或自由端)则与显示仪表相连。如果温控探头的测量端与参比端存在温度差,则显示仪表将指出温控探头产生的热电动势。扩展资料:在空调实际维修中,温控探头在制冷或制热期间检测室内的温度,控制压缩机运转的时间。但其是常见的易损元器件之一,那么就需要经常测量判断温控探头好坏。如果温控探头开路或者短路损坏,那么它的好坏很容易判断。如果探头是性能不良,比如阻值变大、或阻值变小,再加上空调型号很多,不能确定这个探头的标称阻值(25℃的阻值)是多少,那么就不容易判断探头好坏了。
温控器探头型号
通常1.5匹以下的空调基本上都是5k的,2-3匹多是10k的温控探头,5匹的多是15k。它们是以环境温度25度为标准测量温度。如果环境温度高于或者低于这个温度,他们的阻值会相应的缩小或者变大2-3k左右。
温控探头型号有哪些
温度探头的型号由几部分决定:温度探头的输出信号、温度探头的测温范围、温度探头的规格尺寸和安装方式、温度探头的其他特性,如防腐、防水等。温度探头是非标产品,温度传感器的厂家在用户采购时提供温度探头的型号,如果仍向合作过的厂家采购,只需报出原来厂家提供的型号即可。HX-RS规格不同的温度传感器但是不同的温度灶戚传感隐谨陵器厂家产品编号都是特有的,不具有通用性,也就是说这个厂家提供的温度探头的型号,别的厂家是无法根据型号知道温度探头的具体参数的。因此,要想知道温度探头的型号有两个途径:一、查看温度探头自带的标晌神签,或者咨询提供温度探头的厂家调取客户档案查到产品型号;、HX-RS温度探头型号标签二、通过测量取得温度探头输出信号方式、温度范围、规格尺寸等数据,确定温度探头的型号。希望能帮到您!
温控探头温度对照表
搜一下:欧姆龙温控器R系列,Q系列,C系列有什么区别?
温控探头有几种型号有什么区别?
即热式恒温电热水龙头NTC温度探头10K100K热敏探头传感器。NTC温度传感器介绍:温度传感器是将.高可靠的NTC热敏电阻器与PVC导线,铁氟龙导线等导线连接,用绝缘、导热、防水材料封装成所需要的形状,便于安装与远距离测控温。
温控探头型号选择
一、肺肿瘤无水酒精消融治疗
【目的】
超声引导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治疗(percutaneousethanolinjectiontherapy,PEIT)是一种经皮化学消融治疗肿瘤的方法,无水酒精注入到肿瘤内可引起肿瘤细胞及其血管内皮细胞迅速脱水、蛋白凝固变性、血管内血栓形成,进而引起癌组织缺血坏死、纤维组织形成,达到治疗目的。PEIT具有创伤小、简便易行、费用低廉、疗效肯定、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被临床广泛使用,肺肿瘤PEIT主要目的是对不能手术或不愿手术的中晚期肺癌的减瘤治疗。
【适应证】
1.超声能显示的周围型肺癌或伴阻塞性肺不张的中央型肺癌。
2.不能手术或不愿手术的中晚期肺癌。
3.以小于5cm肿瘤为宜,大于5cm的肿瘤酌情。
4.患者心肺功能良好,无严重出血倾向。
【禁忌证】
1.超声无法显示或缺乏进针路径的病变。
2.严重出血倾向患者。
3.合并肺结核、肺空洞、肺气肿、肺大泡、肺部感染者。
4.大量胸腔积液者、巨大肺癌或弥漫性肺癌。
5.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6.酒精过敏患者。
【术前准备】
1.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记物、凝血功能、CT、ECG、心肺功能等检查。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2.术前禁食水4~6h。
3.术前停服阿司匹林、华法令等抗凝*5~7d。
4.彩超仪,一般选取低频凸阵探头引导,探头频率2.5~3.5MHz,浅表肿瘤也可选择高频线阵探头,探头频率7~10MHz。
5.器械:穿刺引导架、一次性20GPTC针或专用酒精针,探头无菌保护套。
6.*品:2%利多卡因,无水酒精或95%酒精,常用急救*品等。
【操作方法】
根据病变部位摆放好合适的体位,术前仔细扫查病变及邻近结构,定位穿刺点及进针路径。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麻至胸膜。超声引导下经皮将穿刺针刺入病灶后部,退出针芯,缓慢注入无水酒精,边注射边缓慢退针,多点多层面注入,至无水酒精弥散的强回声区域逐渐增大至充满整个肿瘤体,注射完毕后插入针芯退针。
肿瘤PEIT酒精用量及时间间隔目前尚不完全统一,肺肿瘤无水酒精用量多参考肝癌PEIT治疗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估算方法:①按V=4/3π(r+0.5)3公式计算注射总剂量,V为注射总剂量,r为病灶半径;②注射量按肿瘤直径+1(<5cm)与直径+2(>5cm)来计算;③按瘤体直径大小计算,一般以1~1.5mL/cm为宜。注射疗程可按肿瘤直径1cm注射一次再追加1~2次计算。一般直径2cm的肿瘤,每次注射量为2~4mL,间隔3~4d1次,共2~4次即可;直径3cm的肿瘤,每次注射5~8mL,间隔3~4d1次,共4~6次即可。通常每次注射4~20mL,一次注射不宜过大,初次注射量可略多,以后逐渐减少,每周1~2次。
【疗效评价】
超声引导肺癌PEIT化学消融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费用低等优点,对失去手术机会及不能耐受全身化疗、放疗的患者,可作为一种替代治疗手段。PEIT对小于3cm的肿瘤疗效较好,大于3cm肿瘤需多次治疗,目前,多主张PEIT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PEIT疗效评价一般于治疗疗程结束1个月以后进行,判断肿瘤灭活情况可依据增强CT或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注意事项】
1.无水酒精刺激性强,注入支气管可引起呛咳甚至支气管痉挛,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注射,尝试改变针尖方向,缓慢注射。
2.注射过程中注意多点多层面注射,以使无水酒精均匀弥散,当发现酒精进入血管时,应调整穿刺针方向避开血管再行注入。
3.注射完毕后插入针芯退针,拔针时注意针退至肿瘤边缘时停数秒,以防止酒精外溢。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预防】
1.气胸 但当患者不能控制呼吸、瘤体较小时偶有发生,细针穿刺多为轻度气胸,无症状者可待自然吸收,无需特殊处理。
2.呛咳 无水酒精有刺激性,误入气管时容易引起呛咳,注意准确定位、缓慢注入。
3.发热 治疗后有部分患者出现发热,一般在手术当日或次日发生,体温波动在37~38℃,持续3~5日,期待观察或对症处理可缓解。
4.疼痛 相对较轻,多可自然缓解。
【术后记录内容和要求】
1.基本信息 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和床号、超声检查号、申请科室、治疗部位、申请目的、仪器和探头型号和术前诊断。
2.图像部分 应包括治疗前病灶的灰阶图像、CDFI图像,治疗过程中显示针尖及针道位置的图像,治疗完成后无水酒精高回声弥散覆盖肿瘤结节的图像等。
3.文字描述
(1)术前诊断与手术名称:经皮肺肿瘤无水酒精注射治疗。
(2)一般情况:患者所取的治疗体位,治疗前常规消毒、铺巾,麻醉方式、麻醉用*名称及用量。治疗肿瘤的数目、部位、大小、回声、血流情况、周围有无重要脏器及血管等。
(3)治疗过程:引导方法,穿刺针型号,穿刺进针次数,无水酒精注入量,治疗持续时间等。
(4)术后复查:15~20min后,超声检查有无胸腔出血或气胸。
(5)结果评估:记录患者有无不适反应,术中处理、用*和效果,病人离开诊室时的一般情况。
(6)术后注意事项:需记录术后注意预防的并发症,如咯血、出血、气胸等,术后监护4h,禁食、卧床、补液。卧床休息8h后,普通进食,保持伤口干燥3d,禁止剧烈运动2周。告知可能并发症,如有异常随诊。
4.署名 包括医师签名、操作日期和时间、记录者姓名等。
二、肺肿瘤微波、射频热消融治疗
【目的】
肺癌起病隐匿,就诊时多数已经晚期,失去手术切除机会,且手术创伤大,年老体弱患者不能耐受手术,肿瘤微波、射频热消融治疗作为肿瘤原位灭活手段,现被广泛用于无手术指征的肺癌治疗中。肺肿瘤热消融主要治疗目的是:
1.大瘤体*部减瘤,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2.小瘤体力争达到根治。
【适应证】
1.肺肿瘤全身状态差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切除者、手术切除后复发者,其他器官肿瘤转移至肺者。
2.超声能显示的周围型肺肿瘤及合并肺不张的中央型肺肿瘤。
3.一般用于肿瘤直径≤5.0cm的单发结节,或多发结节<3个。
【禁忌证】
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2.全身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不能控制者。
3.特殊部位如靠近心脏、大血管者应慎用微波或射频消融治疗,可对这些区域辅助化学消融治疗。
4.大量胸腔积液者、巨大肺癌或弥漫性肺癌。
5.植入心脏起搏器者不适宜射频消融治疗。
【术前准备】
1.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记物、凝血功能、CT、ECG、心肺功能等检查。
2.患者准备
(1)介绍治疗过程及治疗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2)吸烟患者于术前1周开始戒烟,指导嘱患者进行屏气练习,以便术中配合。
(3)术前停服阿司匹林、华法令等抗凝*5~7d。
(4)术前禁食水4~6min。
3.仪器设备准备
(1)仪器选择:彩超仪,一般选取低频凸阵探头引导,探头频率2.5~3.5MHz,浅表肿瘤也可选择高频线阵探头,探头频率7~10MHz;微波消融治疗仪或射频消融治疗仪。
(2)器械准备:穿刺引导架、一次性微波消融针或射频消融针、探头无菌保护套。
(3)监护及抢救设备:多功能监护仪、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等急救设备,常规急救*品,在消融过程中进行心电、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4)制订治疗方案: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制订热消融治疗方案。周围型肿瘤或部分中央型肺肿瘤可采取单纯微波消融或射频消融;病灶位于特殊部位,如靠近心脏、气管或大血管者,应留有足够的安全区,可对这些区域辅以化学消融治疗。
【操作方法】
1.治疗前给予患者适当的镇静剂,对有出血倾向者,术前用维生素K和立止血等,建立静脉通道。患者取仰卧或侧卧位、俯卧位,术前确定肿瘤的大小、部位,并选择穿刺点和进针路径。
2.麻醉:多采用*部浸润麻醉加静脉镇静镇痛剂,必要时静脉全身麻醉。
3.射频消融治疗:根据CT及超声扫查结果,确定治疗体位、穿刺点及穿刺路径,制定立体布针方案。经超声实时引导下,将射频电极插至肿瘤组织内,依次开启冷循环泵及射频发生器。功率50~150W,温度60~100℃,一针的消融时间为12~30min,热凝固范围要超过瘤体边缘0.5cm~1.0cm,治疗结束*部组织温度升至60℃以上,以保证杀灭肿瘤细胞,超声显示整个瘤体被强回声覆盖。射频治疗结束退针前停止冷循环,调节输出功率使针尖温度保持在90~100℃,持续5~10s,凝固针道以止血及防止肿瘤转移。单极针在活体组织内产生直径大约3cm球形坏死灶,对于直径大于3.5cm的肿瘤,亦可使用双极针或多极针。单极针操作简便,无需像多极针一样打开子针,故损伤心脏大血管、支气管、膈肌等的风险较低,因而对位于肺内特殊部位的肿瘤,特别是当肿瘤直径在3cm以下时,建议尽量选用单极针,而对于体积较大的肿瘤,多极射频针消融范围更适合,对于消融电极不能一次覆盖的肿瘤,可采用多点球型叠加方法消融,但要确保距离重要组织器官有0.5~1.0cm的安全距离。
4.微波消融治疗:根据CT及超声扫查结果,确定治疗体位、穿刺点及穿刺路径,布针设计从三维空间热场上完全覆盖病灶,采用由深至浅分段、多点、多部位凝固消融肿瘤,对较大肿瘤通过多次治疗使坏死灶互相重叠,融合成一个大的凝固坏死灶,达到完全灭活肿瘤及所需的无瘤边缘0.5~1.0cm。根据肿瘤大小和形态选择不同功率-时间组合,一般先用60W100~300s,然后30~40W300~600s,完成1点治疗后,针尖后退约1.0cm,再次重复以上步骤。肿瘤直径<3.0cm时行l~2点消融,直径3.0~5.0cm者可行2~3点消融,直径>5.0cm者可行4~8点消融。消融时可导入测温针,测量天线中心和周围温度,指导消融治疗。若肿瘤内或周边有较大穿行血管,可首先选取大功率70~80W100s凝固,阻断血供防止出血,治疗完毕,出针时仍保持对针道微波辐射,以预防针道出血或针道转移。
【注意事项】
1.病灶位置特殊,如靠近心脏、大血管者热消融应慎重,对这些区域可联合化学消融。
2.合并肺不张的中央型肺肿瘤消融时要使用彩超引导,以避开肺组织内丰富的血管。
3.邻近病灶部位直径>1.0mm的血管可产生“热能衰减效应”,使消融范围减小,可用*物减少血流量,以获得满意的消融范围。
4.热消融过程中,声像图显示的高回声能量辐射区常用于术中粗略评估凝固范围,但不够准确,增强CT或超声造影检查可以准确评估凝固范围,超声造影更可在术后即刻进行,对有残留者可及时补充治疗。
5.热消融治疗疗效主要与肿瘤位置、大小有关,而与组织学类型无关,凝固性坏死灶越大越有助于肿瘤组织彻底灭活,在不损伤重要组织器官的前提下,消融范围力争超过肿瘤边缘0.5~1.0cm,以杀死肿瘤生长活跃的周边部分。
6.准确显示肿瘤及相邻组织器官的立体结构与关系,采用适形消融,将会获得更为满意的疗效,超声二维图像引导不利于准确定位及立体布针,对较大的肿瘤,最好采用多影像融合技术引导下治疗。
7.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两种热消融技术,均具有很好的疗效,有很多相似性之处,亦有轻微差别,微波消融具有升温快、时间短、止血迅速等优点,但容易中心碳化、影响热传导,对于不规则或体积较大的肿瘤存在消融不完全的可能,而射频消融电极的适形性较好,多极电极消融区域较大,但加热速度慢,消融时间长,采用多点温控监测,有助于保证肿瘤治疗效果、避免过度消融引起组织炭化,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预防】
1.疼痛 为热消融常见并发症,多为穿刺部位轻~中度疼痛,数天后可缓解,若疼痛剧烈,可给予对症治疗。
2.气胸 术中、术后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喘憋、呼吸困难等情况。少量气胸可自行恢复,中至大量气胸应行胸腔闭式引流。
3.出血 包括胸腔内出血及咯血。若肿瘤内或周边有大血管穿行,可先选高功率将其凝固,有出血倾向者,术前、术后应用维生素K和立止血等。
4.发热 常由肿瘤坏死产生的吸收热所致,一般体温<38.5℃,无需特殊治疗。
5.感染 术后体温持续不降或>39.0℃应排除感染,术中应注意无菌操作,术后酌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发生。
6.皮肤损伤 消融时针杆热量可造成针道周围皮肤烫伤,近年来水冷式微波消融仪的广泛应用大大减少了此并发症的发生率。
7.针道种植 转移发生率极低,边辐射能量边退针可避免其发生。
【疗效评价】
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或微波治疗肺癌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肺部肿瘤的治疗中不断受到重视。其疗效与病灶大小、数目、位置密切相关,对直径<5cm肿瘤效果较好,直径<3cm的肿瘤几乎能完全损毁,周围型肺癌疗效比中心型好,对于影像学提示不具备消融安全边界的病灶,1年内发生*部肿瘤进展可能性较大,术后应密切随访随访观察。术后疗效评价主要包括患者症状改善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3、6、12个月行增强CT和/或超声造影检查情况:
1.病灶完全坏死 增强CT病灶不强化或超声造影病灶无增强。
2.病灶部分坏死 增强CT病灶部分强化或超声造影病灶不均匀增强。
【术后记录内容和要求】
1.基本信息 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和床号、超声检查号、申请科室、治疗部位、申请目的、仪器和探头型号和术前诊断。
2.图像部分 应包括治疗前病灶的灰阶图像、CDFI图像,治疗过程中显示针尖及针道位置的图像、强回声弥散范围图像,治疗完成后灰阶图像、CDFI图像等。
3.文字描述
(1)术前诊断与手术名称:肺肿瘤经皮微波或射频消融治疗。
(2)一般情况:患者所取的治疗体位,治疗前的常规消毒、铺巾,麻醉方式、麻醉用*名称及用量。治疗肿瘤的数目、部位、大小、回声、血流、周围有无重要脏器及血管等。
(3)治疗过程:引导方法、射频/微波治疗系统的名称、射频电极/微波天线的规格、穿刺进针次数,射频/微波能量发射次数、功率及时间;有无使用辅助方式引导穿刺治疗,如术中超声造影、虚拟导航、人工胸腔积液等。
(4)术后复查:15~20min后,超声检查有无胸腔出血或气胸。
(5)结果评估:对手术过程和效果的总体评价。记录患者有无不适表现和反应,术中处理、用*和效果,描写病人离开诊室时的一般情况。超声造影可以客观评价肿瘤有无血供和坏死灶范围,有条件时可术后即刻行超声造影评估消融效果。
(6)术后注意事项:需记录术后注意预防的并发症,如咯血、出血、气胸等,术后监护4h,禁食、卧床、补液。卧床休息8h后,普通进食,保持伤口干燥3d,禁止剧烈运动2周。告知可能并发症,如有异常随诊。
4.署名 包括医师签名、操作日期和时间、记录者姓名等。
三、肺肿瘤冷冻消融治疗
【目的】
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是20世纪90年代末快速兴起的一种新型肿瘤原位灭活消融技术,是一种冷冻和加热交替的杀灭肿瘤的新技术,属于物理治疗,其原理是高压氩气可以冷却至-140℃,氦气可使组织从-140℃迅速上升至20~40℃,这种温度梯度的变化可以通过以下机制损伤靶组织:(1)细胞内冰晶对癌细胞的机械损伤;(2)细胞冷冻脱水和皱缩,改变癌细胞蛋白质理化性质,产生聚合作用;(3)细胞电解质毒性浓缩和PH值改变;(4)癌细胞膜脂蛋白变性;(5)血流淤积和微血栓形成造成癌细胞缺血、缺氧和坏死;(6)迅速复温导致冰晶癌细胞发生膨胀,癌细胞膜爆裂致细胞死亡。随着技术成熟,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适用范围不断拓展,目前,应用于肝癌、肺癌、肾癌等多脏器肿瘤的治疗,主要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和不愿意接受手术的患者的减瘤治疗,对于早期小肿瘤可达到完全灭活,替代手术治疗。
【适应证】参见热消融
【禁忌证】参见热消融
【术前准备】
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系统,根据肿瘤大小选择相应规格的氩氦刀头,其余参考热消融。
【操作方法】
1.治疗前给予患者适当的镇静剂,对有出血倾向者,术前用维生素K和立止血等,建立静脉通道。患者取仰卧或侧卧位,术前确定肿瘤的大小、部位,并选择穿刺点和进针路径。
2.麻醉:多采用*部浸润麻醉加静脉镇静、镇痛剂,必要时静脉全身麻醉。
3.冷冻治疗:根据CT及超声扫查结果,确定治疗体位、穿刺点及穿刺路径,制定布针方案。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麻,穿刺点皮肤切开小口,植入氩氦探针于瘤体内,使氩氦探针头部裸露直接接触肿瘤组织,启动冷冻装置,首先导入氩气,探针头端温度迅速降至-130℃以下,此时可见探针头端处瘤组织呈球状低回声,即冰球,其体积迅速增大,持续15min后关闭氩气,导入氦气,使探针温度迅速恢复至20℃~40℃,完成一个冷热循环,之后,改变探针角度后重复上述治疗过程,冷冻到冰球全部覆盖肿瘤为止。出针时需先复温,沿外鞘填塞明胶海绵封闭针道,边填塞边退外鞘,消毒包扎伤口,结束治疗。
【注意事项】
1.针尖距离肿瘤外缘应有0.5~1.0cm距离,以保证冰球不损伤肿瘤外脏器。冰球距离皮肤也应有同样距离,否则容易冻伤皮肤。
3.由于血池效应,大血管内血液流动快,流动的血液使管壁处于36℃,因此,冰球通常不会损伤大的动脉血管,对邻肺门大血管较热消融相对安全。
4.探针直径与冰球大小直接相关,但直径越大越易于出血,采用细针可减少出血等并发症。
5.冰球形成范围应超过肿瘤靶区边缘1cm。当消融靶区不能完全覆盖肿瘤组织时,应根据肿瘤组织大小及形态,采用多个氩氦刀头组合应用。肿瘤冷冻毁损程度取决于最低温度范围、癌细胞内冰晶形成速度、冷冻时间和冻融循环次数。
6.冰球大小不代表冷冻杀死肿瘤范围大小,只有温度降至-40℃以下才能杀死肿瘤细胞,故在冷冻时应注意监测温度。理想的冷冻治疗应使冰球包绕瘤体并超过肿瘤1cm以上,最大限度毁损肿瘤组织。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预防】
1.疼痛 冷冻消融疼痛反应相对较轻,多表现为穿刺*部的轻微疼痛,无需处理。
2.发热 一般在乎术当日或次日发生,体温多波动在37~38℃,持续3~5日,可对症治疗缓解。
3.咯血 咯血原因与多次穿刺损伤肺组织有关,故术中应提高穿刺准确率,减少穿刺次数。
4.出血 发现出血时不应急于拔针,应继续冷冻止血,解冻出针后沿着导管鞘填塞明胶海绵于穿刺通道内,边填塞边退导管鞘。
5.肌红蛋白尿 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发生,在多数情下肌红蛋白尿于术后l~3d发生,严重的肌红蛋自尿可导致肾衰竭,在冷冻大瘤体前应考虑对肾功能的影响,治疗后注意碱化尿液,并用水化剂及利尿剂来保持尿液稀释。
6.冷休克 氩氦刀冷冻治疗有可能发生冷休克,可采用在患者身体周围放置保温装置来避免温度过低。术中注意监测组织温度,低于-40℃时应停止冷冻。
7.胸腔渗液及血、气胸 是冷冻消融治疗肺部肿瘤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lO%~30%。肺肿瘤较大且靠近肺表面者,冷冻术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胸腔渗液,渗液少者多无明显不适,可自行吸收,无需处理,当大量积液出现呼吸困难时,可经超声、胸部X线定位后可行胸腔穿刺引流。
【疗效评价】
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技术是冷冻兼热疗的肿瘤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降温和升温的速度、时间、冰球大小与形状,都可以精确设定和控制。冷冻消融形成的冰球边界清晰,易于术中监测,适用于邻近危险脏器的肺部肿瘤。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肿瘤微创治疗手段,可与化疗、放疗或手术相结合,为部分不能手术的肺癌患者提供了又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冷冻消融治疗后的癌细胞失去生物学活性,呈现缓慢吸收和纤维化过程,疗效观察时间一般需要1~3个月或以上,每间隔3~6个月行增强CT和/或超声造影检查,评价肿瘤的灭活情况。
【术后记录内容和要求】
1.基本信息 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和床号、超声检查号、申请科室、治疗部位、申请目的、仪器和探头型号和术前诊断。
2.图像部分 应包括治疗前病灶的灰阶图像、CDFI图像,治疗过程中显示针尖及针道位置的图像,治疗完成后冰球范围图像等。
3.文字描述
(1)术前诊断与手术名称:肺肿瘤冷冻消融术。
(2)一般情况:患者所取的治疗体位,治疗前的常规消毒、铺巾,麻醉方式、麻醉用*名称及用量。治疗肿瘤的数目、部位、大小、回声、血流、周围有无重要脏器及血管。
(3)治疗过程:引导方法、冷冻治疗系统的名称、探针规格、穿刺进针次数,治疗温度、持续时间、治疗次数等,退针有无针道出血以及处理情况。
(4)术后复查:15~20min后,超声检查有无胸腔出血或气胸。
(5)结果评估:对手术过程和效果的总体评价。记录患者有无不适表现和反应,术中处理、用*和效果,并描写病人离开诊室时的一般情况。超声造影可以客观评价肿瘤有无血供和坏死灶范围,有条件时可术后即刻行超声造影评估消融效果。
(6)术后注意事项:需记录术后注意预防的并发症,如咯血、出血、气胸等,术后监护4h禁食、卧床、补液。卧床休息8h后,普通进食,保持伤口干燥3d,禁止剧烈运动2周。告知可能并发症,如有异常随诊。
4.署名 包括医师签名、操作日期和时间、记录者姓名等。
注:本文内容来源于《介入性超声应用指南》
温控探头种类
空气能太阳能电热水器温度传感器探头感温头10K50K20K(标准3米)X品牌:苏勒商品名称:空气能太阳能电热水器温度传感器探头感温头10K50K20K(标准3米)商品编号:4392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