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膜阀型号(气膜阀结构原理图)
气阀膜生产厂家
气动薄膜控制阀门启闭动作灵敏,流量精确。比电动执行器输出力小,但是反应时间快。
气膜阀结构原理图
类型代号类型代号闸阀Z旋塞阀X截止阀J止回阀和底阀H节流阀L安全阀A球阀Q减压阀Y蝶阀D疏水阀S隔膜阀G 各类阀门型号含义1234567汉语拼音字母表示阀门类型一位数字表示传动方式一位数字表示连接形式一位数字表示结构形式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密封面或衬里数字表示公称压力kg/m2汉语拼音字母表示阀体材料Z闸阀J截止阀L节流阀Q球阀D碟阀H止回阀和底阀G隔膜阀A安全阀T调节阀X旋塞阀Y减压阀S疏水阀DZ电磁阀O电磁动1.电磁一液动2.电一液动3.蜗轮4.正齿轮转动5.伞齿轮转动6.气动7.液动8.气一液动9.电动其它手轮、手柄、板手无号表示
气动阀膜片如何安装
气动薄膜调节阀根据用途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调节阀:主要适用于各种工业自动化系统,用于控制系统。
2. 切断阀:可以有效地保证安全操作,它只能全开或者全关,避免因故障而造成事故。
3. 截止阀:其流通截面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主要用于截止管道中的介质。
4. 防爆阀:在爆炸性的气体、液体飞溅中具有自爆性能,从而保护了调节器及管道的安全。
5. 球阀:其密封性能好、结构简单、启闭迅速,适用于水、蒸汽、油品等介质。
选择气动薄膜调节阀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 介质的特性:如温度、压力、腐蚀性等。
2. 调节阀的流量特性。
3. 调节阀的制造材料。
4. 调节阀的制造精度。
5. 调节阀的可靠性、维护性。
6. 调节阀的开闭嗓音。
7. 调节阀的重量。
8. 调节阀的价格。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实际选择时还需根据具体情况来综合考虑。
气动阀膜片型号尺寸
是一种制冷的灭火济
气动阀膜片的作用
调节阀的选型有几种根据。现说说最基本的选型参数:介质;运拦毕口径;流量特性;作用方式;压差;材质等衡稿,还有就是连接方式啊,要不要配附件啊等,要知道的更详细,去买书看,或者去厂里上班去。求采纳为满意回答旁芹。
气阀膜材料有限公司
执行器上面的蘑菇头里面夹了层膜片给上下气腔充气就可以控制阀门上下运动了电气转换器阀门定位器就是吧仪表过来的信号转换成对应的开度控制上下气腔的气多少的
气动阀膜片规格
气膜棚通常是通过充气系统来维持内部的气压。这个充气系统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气源供给:首先,需要有一个气源供给系统,通常是通过空压机、风机或其他气体压缩设备提供气体。
连接气膜结构:气源管道会连接到气膜结构内部,通常通过特定的阀门和连接器。
充气:打开气源供给,允许空气或气体进入气膜结构内部。气膜开始膨胀,充气到设计的压力水平。这个压力通常会在气膜结构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确定。
压力控制:一旦气膜被充气到适当的压力,通常会有一个控制系统来监测和维持内部气压。如果气压下降或上升,控制系统将自动调整气源供给,以维持适当的气膜内部压力。
排气和维护:气膜棚也需要定期的维护,包括检查气膜是否有损坏、清除任何堵塞或污垢、确保气源供给正常运行等。在需要排气或减压时,系统可以通过阀门来实现。
充气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对于气膜棚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气膜建筑公司或制造商会提供相关的维护指南和服务,以确保充气系统的正常运行。
气动膜阀
化工原理笔记
邑小小
第一章:第一章流体流动
1. 流体:
可压缩流体:流体的体积不随压力及温度变化(液体)
不可压缩流体:流体的体积随压力及温度变化(气体)
理想流体:无内摩擦力即无黏性而不可压的流体,其体积等于各组分单独存在时的体积之和
牛顿型流体:在流动中形成的剪应力与速度梯度的关系完全符合牛顿黏性定律的流体(水、空气)
非牛顿型流体:在流动中形成的剪应力与速度梯度的关系不符合牛顿黏性定律的流体(泥浆、悬浮液),具有触变性
2. 压力:
大气压:1atm=1.013x105Pa=0.1mPa=760mmHg=10.33mH2O
表压:以外界大气压为基准测得的压力(工业上用压力表测得的流体压力)
真空度:负值的表压
绝对压力:以绝对真空为基准测得的压力
表压=绝对压力-大气压力
真空度=大气压力-绝对压力
3. 流体的机械能:
伯努利方程:
(1)z1+p1/ρg+u12/2g+H=z2+p2/ρg+u22/2g+ƩHf (压头式)
z为位压头,p/ρg为静压头,u2/2g为动压头,ƩHf 为压头损失,H为外加压头
(2)z1g+p1/ρ+u12/2+W=z2g+p2/ρ+u22/2+Ʃhf (能量式)
zg为位能,p/ρ为静压能,u2/2为动能,Ʃhf=gƩHf为机械能损失,W=gH为外加机械能
4. 流体流动类型:层流,、过渡态、湍流
(1)层流区:Re≤2000
(2)过渡区:2000ε
水力光滑管:ε=0
粗糙管:δde=4rH=4A/П=4x流通截面积A/湿润周边长度П
圆形管::de=d
套管的环隙(外管内径d2,内管外径d1):de=d2-d1
边长分别为a与b的矩形管:de=2ab/(a+b)
9. 摩擦系数:λ=64/Re(P40图1-29)
*部阻力系数(ζ)hf=ζu2/2(P43图1-2)
流体从小管→大管:ζ=(1-A1/A2)2 (排到大气中ζ=1)
流体从大管→小管:ζ=0.5(1-A2/A1)2(很大截面→很小截面时ζ=0.5)
当量长度:hf=λ·le/d·u2/2(le为管件、阀门的当量长度)
Ʃhf=【λ[(l+Ʃle)/d]+Ʃζ】·u2/2
10. 转子流量计安装使用注意事项:
流体下进上出,要垂直安装
读数时眼睛和刻度以及转子平台要在同一水平线,数据要进行校正
前后要有直管做稳流管
11.文丘里管管壁与孔板流量计流线相似,可以消除孔板流量计前后四个旋涡区,所以能减少能量损失
12.流体的连续性方程:Vs=u1A1=u2A2=u3A3=常数、u1/u2=A2/A1=(d2/d1)2
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
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液体注满泵壳,叶轮高速旋转,液体在离心力作用下产生高速度,高速液体经过逐渐扩大的泵壳,动能转变为静压能
2.(1)气缚现象:离心泵在启动前,未灌满液体,壳内存在空气,密度减小,产生的离心力就小,在吸入口所形成的真空度不足以将液体吸入泵内,虽启动离心泵,但不能输送液体
危害:对离心泵内部没有影响,只是离心泵会空转
解决:灌满液体,底阀要密封
(2)汽蚀现象:(离心泵安装高度过高)泵叶片入口附近的最低压强等于或小于输送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部分液体将在该处汽化产生气泡,被液体带入叶轮内压力较高处凝结或破裂,产生瞬间真空,造成很大的*部冲击力,冲击叶轮,发生噪声,引起震动
危害:金属表面受到压力大,频率高的冲击而剥蚀以及气泡内夹带的少量氧气等活泼气体,对金属表面的电化学腐蚀,使叶轮表面呈现海绵状、鱼鳞状破坏(叶轮剥落、折断、损坏)
解决:降低离心泵安装高度,不让入口处压力过高
3.离心泵的特性参数及特性曲线
①H~qV曲线:较大范围内,qV↑,H↓
②P~qV曲线:qV↑,P↑
启动离心泵时,应关闭出口阀,防止流量变大,轴功率变大,使电动机启动电流减至最小,以保护电动机
③η~qV曲线:开始qV↑,η↑;达到最大值后,qV↑,η↓
曲线上最高效率点即为泵的设计点、额定点,对应的流量为额定流量
离心泵的高效工作区:
4.离心泵流量调节方法:
(1)改变出口阀门开度
阀门开度↑,阻力↓,K↓,曲线变平坦,P点下移,H↓,Q↑
阀门开度↓,阻力↑,K↑,曲线变陡峭,P点上移,H↑,Q↓
(2)改变泵的转速
n↑,曲线上移,P点上移,H↑,Q↓
n↓,曲线上移,P点上移,H↓,Q↑
5.汽蚀余量:
有效汽蚀余量(△ha):指泵入口处动压头与静压头之和,超过液体在操作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具有的静压头之差
必需汽蚀余量(△hr):液体从泵入口流到叶轮内最低压力点的全部压头损失
△ha>△hr,不汽蚀;△ha=△hr,开始汽蚀;△ha离心泵的有效功率
允许安装高度的确定
第三章:沉降与过滤
1.非均相物系:
液固分散物系:悬浮液
液液分散物系:乳浊液
液气分散物系:泡沫液
气固分散物系:含尘气体
气液分散物系:含雾气体
非均相物系分离原理:非均相物系分为连续相和分散相,只要采用作用力使得两个相态发生相对运动
2.重力沉降:依靠重力作用使得颗粒相对流体进行运动
离心沉降:在一个运动的、旋转的离心力场中发生的沉降
自由沉降:单一的球形颗粒进行的沉降过程
干扰沉降:颗粒群在沉降过程中颗粒与颗粒之间会有作用
沉降过程一开始先进行变加速度的加速运动,最后进入匀速运动,因为第一个过程进行的时间和距离非常短,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认为沉降过程是一个匀速的过程。
3.沉降速度:
自由沉降速度:层流区(10-4
离心沉降速度:
离心分离因数:
(N为转速)
4.临界粒径:旋风分离器中能完全分离下来的最小颗粒直径
b为沉降室宽度,μ为气体黏度,n为旋转圈数(对于标准的旋风分离器,n一般取5圈)
5.画出旋风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分离的基本原理
工作原理:
1. 含尘气体沿入口切向进入旋风分离器,在圆筒壁的引导下做圆周螺旋向下运动
2. 此时形成离心力场,颗粒沿半径往外做离心沉降运动
3. 被圆筒壁截拦的颗粒掉落到圆锥斗,从而跟气体分离
6.离心分离因数
提高离心分离因数的方法:
1)加大切向进入的速度
2)提高旋转速度
3)加大旋转的半径
7.主要的工业过滤设备
1)板框压滤机(间歇操作)
2)转筒真空过滤机(连续操作)
3)离心过滤机
8.过滤方式:
1)深层过滤
2)滤饼过滤
9.常用的过滤介质
1)滤布
2)堆积介质:各种固体颗粒
3)多孔固体介质:素烧陶瓷,烧结金属
4)多孔膜
10.常用的助滤剂:硅藻土,珍珠岩,石棉,炭粉等
11.恒压过滤方程:
(θ为过滤所需时间,K为过滤常数(m2/s))
(q为单位过滤面积获得的滤液体积,qe为过滤常数(m3/m2),K≠qe)
第四章:传热
1.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及传热机理
1)热传导:物体内部或接触物体之间有温度差而引起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晶格热运动、分子热运动、离子热运动从而传导热量的方式
2)热对流:冷热流体之间有宏观上的位移,混合引起热量的迁移的方式
3)热辐射:物体由于热的原因而发生辐射能的过程
2.传热速率(热流量)Q
热流密度(热通量)q=Q/A
3.间壁传热的三个过程
1)热流体--对流--管壁内侧
2)管壁内侧--热传导--管壁外侧
3)管壁外侧--对流--冷流体
4.温度场:物体或系统内部的各点温度分布的总和
等温面:温度场中温度相同的点组成的面
等温线:不同等温面与同一平面相交的交线
温度梯度:等温面法线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正方向指向温度增加的方向)
传热方向与梯度方向相反
傅里叶定律:Q=-λA·dt/dx
(dt/dx为沿x方向的温度梯度,负号表示传热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
5.热导率(导热系数)λ:表示微观粒子传导热量的能力
单位:W/(m·k)
6.热阻
总热阻:R=1/KA (K为总传热系数)
平壁导热热阻:R=b/λA (b为壁厚)
圆筒壁导热热阻:R=b/λAm
对流热阻:R=1/αA
污垢热阻:R=rd/A
热路串联:R=R1+R2+R3 ,传热速率:Q=Q1=Q2=Q3
7.传热速率方程Q=KAêtm
8.四大准数及其物理意义
9.准数关联式:
进口和出口温度的算数平均值
特征尺寸l取管内径
流体被加热时n=0.4,被冷却时n=0.3
10.蒸汽冷凝
1)膜状冷凝
2)滴状冷凝
传热效果比较:膜状冷凝是通过蒸汽在液膜表面冷凝,释放出的热量通过液膜以导热和对流方式传给壁面;滴状冷凝是冷凝液在壁面上聚集成许多分散的液滴,沿壁面落下,互相合并成更大的液滴,露出冷凝壁面,使蒸汽能在壁面上冷凝,其热阻比膜状冷凝时的小,其对流传热系数比膜状冷凝时高出5-10倍。
11.影响蒸汽冷凝传热的四个因素
1)流体物性:冷凝液ρ↑μ↓δ↓α↑,λ↑α↑,r↑δ↓α↑(δ为*部阻力系数)
2)不凝性气体存在,导致α↓,应定期排放
3)温差(蒸汽过热):↑△t=ts-twδ↑α↓
4)流向:同向时,δ↓α↑;反向时,u↑α↑
12.沸腾曲线
13.换热器中流体流动的四种方式:逆流、并流、错流、折流(最好是逆流,最差是并流)
14.算术平均值:(t1+t2)/2
对数平均值:
加权平均值
15.黑体:能全部吸收辐射能的物体,α=1(α为物体吸收率)
白体:能全部反射辐射能的物体,ρ=1(ρ为物体反射率)
透热体:能透过全部辐射能的物体,τ=1(τ为物体透射率)
灰体:能以相等的吸收率吸收所有波长辐射能的物体,α+ρ=1,τ=0
16.辐射能力:E=Q/A(W/m2)
黑体的辐射能力:Eb=σT4/Eb=Cb(T/100)4 (Cb为辐射系数,Cb=5.67x10-8W/(m2·K4))
灰体的辐射能力:E=C(T/100)4=εCb(T/100)4(C靠实验测出)
黑度:同一温度下,灰体的发射能力与黑体发射能力之比ε=E/Eb=C/Cb
吸收率:同一温度下,物体吸收率和黑度在数值上相等α=ε=E/Eb
17.三种类型的换热器
间壁式换热器
混合式换热器
蓄热式换热器
18.工业上主要的间壁换热器
19.画出热管的结构图,并说明它强化传热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管内吸液芯中的液体受热汽化,汽化了的饱和蒸汽向冷端流动,饱和蒸汽在冷端冷凝放出热量,冷凝液体在吸液芯毛细力作用下回到热端继续吸热气化。由于沸腾和冷凝的相变对流传热系数都很大,与热管截面相同的金属壁面的导热能力比较,热管的导热能力可达最良好的金属导热体的103-104倍,所以能很好地强化传热。
20.管子在管板上的三种排列方式:正三角形排列、正方形排列、正方形错列
换热管的三种规格:∅19mmX2mm、∅25mmX2mm、∅25mmX2.5mm
21.加热剂:热水、饱和水蒸气、矿物油、烟道气
冷却剂:水、冷冻盐水、空气
22.利用传热的原理,分析热水瓶什么能保温
1)内胆由玻璃做成,内胆表面镀了一层银镜,银的黑度只有0.02,根据辐射原理,辐射能力E=εCb()4,几乎不向外辐射能量,不能通过辐射散热
2)夹套抽真空,杜绝了空气自然对流散热
3)盖子由泡沫或软木做成,导热系数λ很低,可以阻止热量通过瓶盖进行热传导散热
23.强化传热的主要措施
1)增大传热平均温度△tm
2)增大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
3)增大总传热系数K
24.热量衡算式
25.总传热系数K的计算
第五章:吸收
1.均相物系分离的原理
在相界面利用分子扩散(高浓度和低浓度区域分子发生扩散)的传质原理进行,用另外的相态与原有的相态进行平衡,通过质量传递使被分离的物质在这两个相态中有选择性的选择。
2.吸收剂(溶剂):液相组分
吸收质:被分离、溶解的组分
惰性气体:未被分离的部分
3.物理吸收:溶解、解析的动态平衡过程,可逆的过程
(降温升压有利于吸收,升温减压有利于解析)
化学吸收:参与化学反应的过程(气液相反应),不可逆的过程,只有正向的吸收
单组分吸收、多组分吸收、等温吸收、非等温吸收
4.四种亨利定律表达方式
·pA*=Ex(x为液体中溶质的摩尔分数,E为亨利系数/kPa,T↑E↑)
·pA*=Ca/H(H为溶解系数kmol/m3·Pa或/kmol/m3·atm,T↑H↓)
·y*=mx(y为溶质在气相中的摩尔分数,m为相平衡常数)m=
·Y*=mX/(1+(1-m)) (当溶液浓度很低时,X≈0,Y*=mX)
5.气液传质的两种方式:分子扩散、对流传质(湍流扩散)
6.分子扩散的两种方式:等摩尔逆向扩散、单方向扩散
7.菲克定律:Ja=-Dab·(dca/dz)(Dab为扩散系数,z为扩散距离)
8.画出双膜图并简述双膜理论的三个要点
1. 当气液两相接触时,两相之间有一个相界面,在相界面两侧分别存在着呈层流流动的稳定膜层,溶质以分子扩散的方式连续通过这两个膜层,在膜层外的气液两相主体中呈湍流状态,无浓度梯度
2. 在相界面上气液两相互成平衡,界面上没有传质阻力,符合亨利定律
3. 浓度梯度全部集中在两个膜层内
9.气膜控制:传质阻力集中在气膜中
液膜控制:传质阻力集中在液膜中
10.气膜传质系数kG,液膜传质系数kL,总气相传质系数KG,总液相传质系数KL的关系
相间传质总阻力=液相(膜)阻力+气相(膜)阻力
11.液气比L/G
操作线方程:
最小液气比:操作线与平衡线相交的时候
适宜液气比:L/G=(1.1~2.0)(L/G)min
12.散装填料:拉西环、鲍尔环、阶梯环、矩鞍环
整装填料:波纹填料
填料塔的结构,请说明它们如何形成良好的气液接触方式。
填料塔主要是在支撑板上放置了填料层,填料具有高比面积、高孔隙率的材料,在固液装置下,液体均匀喷洒在填料表面,并且在填料表面润湿展开,形成液膜,且受重力作用液膜沿填料壁面流淌,滴落往下走,气体在填料缝隙中往上走,气液呈现出逆流流动,气体流经填料表面液膜时,会在液膜界面发生对流传质,从而被吸收到液相中,未被吸收的惰性气体随尾气在塔顶分离出来,吸收后的液体在塔底流出得到吸收液
13.分子扩散传质速率
第六章:蒸馏
1.蒸馏分类:
2.难挥发组分(重组分)、易挥发组分(轻组分)
3.理想溶液:fAB=fAA=fBB
非理想溶液:fAB≠fAA≠fBB
拉乌尔定律:pA=pA。xA(pA为A组分的分压,pA。为纯组分的饱和蒸气压)
对拉乌尔定律正偏差:有最低恒沸点,fAB
对拉乌尔定律负偏差:有最高恒沸点,fAB>fAA、fBB
4.理想溶液的t-y-x相图,二线三区五点的物理意义
两线:汽相线、液相线
三区:过热蒸汽区、气液共存区、冷液区
三点:露点(H)、泡点(J)、沸点(蓝点)
5.挥发度:υA=pA。(纯溶液)/υi=(混合液)
6.精馏原理:在有回流的必要条件下,对次部分汽化,多次部分冷凝的过程
7.理论板:气液接触达到平衡的地方(再沸器、分凝器)
理论塔板:蒸馏器塔板
实际塔板:全塔效率E0=N理/Ns实
8.五点进料状态及其q线
·过冷液体:q>1,q线
·饱和液体:q=1,q线
·气液混合物:0
·饱和蒸汽:q=0,q线
9.回流比R=L/D
最小回流比:Rmin=(Xd-Xp)/(Yp-Xp)
适宜回流比:R=(1.1~2.0)Rmin
10.恒沸精馏加入的第三组分叫恒沸剂(夹带剂),它跟原组分中一个或两个形成新的易分相的恒沸物
萃取精馏加入的第三组分叫萃取剂,增大原组分的相对挥发度
11.塔板:泡罩塔板、浮阀塔板、筛孔塔板
塔板结构:鼓泡区、溢流堰、降液管
12.汽液接触方式:鼓泡、泡沫(最优)、喷射
13.精馏塔操作故障:干板、漏液、液沫夹带、液泛、淹塔
邑小小版权所有,商用需经授权
文字/邑小小
配图/秀米
封面/秀米
排版 /邑小小
气动阀门膜片
气动薄膜调节阀是一种通过气动力学原理控制介质流量的阀门。其参数型号包括口径、压力等级、结构材质、阀座形式、流量特性、执行器形式等。
其中口径和压力等级是重要的基础参数,结构材质决定了其适用介质的种类和温度范围,阀座形式和流量特性则影响其调节精度和稳定性。
执行器形式可以选择手动或气动,具有不同的自控能力和适用场合。选择合适的气动薄膜调节阀参数型号,可以确保其在工业生产中的稳定可靠性和高效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