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有几种型号(新型冠状病毒有几种型号的)
新冠病毒有哪些型号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科学院主办《国家科学评论》3.3日发表文章称,对近期采集到的103株新冠病毒进行基因检测,发现149个突变点!也就是说目前病毒与1月初病毒的同源性变成了99.5%,新冠病毒基因突变了!
科研团队把103株病毒分为L型和S型,其中101株病毒要么L、或S型,有两株L型S型同时具备。L型病毒传染性要大一些,约占70%左右,S型病毒基因序列接近原始宿主蝙蝠的冠状病毒,毒力要弱一些。L型在1月份比例更大些,由于防控的压力目前S型比例要大一些,也就是说现在病毒感染性总体上弱了一点点。
那么,如何看待这则消息呢?
一、病毒变异新冠病毒是单链RNA ,结构不稳定,快速复制、病毒繁殖的过程中,基因复制错误的几率很大,变异可以说是必然的,但是不能预测到它什么时候变。
病毒变异的结果有两个方向,一是变的越来越厉害,传染性增大,这是不愿看到的,二是基因把自己复制到死胡同,毒力变的越来越弱,把自己搞死了,病毒变异的方向也不可预测。
二、病毒变异对疫苗、治疗的影响病毒变异对疫苗研制是不利的,本来我们防御的是东门,现在病毒变异了走西门,疫苗无效了!若能针对病毒未变异部分设计、研发疫苗,预防的作用还是有的,但能不能判断哪些部分是不变的呢?
病毒变的越来越弱,治疗也就简单了,要是越来越厉害呢?不能想当然地“可防可控”,有这种可能性。恢复期血浆治疗是由于有相应的抗体,病毒变了,这种治疗方法可能就不行了。
三、样本数量少,有待观察2月初广州医学团队对多株病毒基因检测,3万多碱基仅有5个突变,2月中旬世卫组织在中国考察也对病毒做了基因检测,病毒基因99.9%未变异,而这次检测病毒有0.5%的变异。但这些检测病毒样本数量少,百株左右,不能完全反应真实情况。
全球科研团队不断努力,希望越来越多的好消息,战“疫”必胜!我是@刘永毅医生 ,感谢您的阅读!
新型冠状病毒分几种
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从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分析来看,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平均在7天左右,短的在10~12天。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也就是说,对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有密切接触者的人在家自行观察14天,如果14天内没有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即可排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
新型冠状病毒分为哪几型
新冠的三个类型:
1、Alpha:Alpha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性是攻击机体的免疫系统。
2、Beta:Beta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性是规避疫苗,可以降低新冠疫苗的防御能力。
3、Gamma:Gamma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性是指数增长。
新冠病毒介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2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通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有几种型号的
新冠病毒是不断变异的,目前最常见的三种变异种类是Alpha(阿尔塔)、Beta(贝塔)、Gamma(伽马)。
1、Alpha:Alpha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性是攻击机体的免疫系统。
2、Beta:Beta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性是规避疫苗,可以降低新冠疫苗的防御能力。
3、Gamma:Gamma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性是指数增长。
此外,还有Delta(德尔塔)型及“奥密克戎”,其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性是传染性高,有传染病学专家们表示,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到目前2022年下旬,“奥密克戎”是目前最糟糕的突变,是最具高度传染力与抗疫苗*性的变种毒株。
新型冠状病毒介绍:
新型冠状病毒是β属冠状病毒,是RNA病毒,病毒的颗粒呈圆形和椭圆形。病毒外存在包膜,且包含5个必需基因,包括基质蛋白、棘突蛋白、核蛋白、病毒包膜,以及RNA依赖性RNA聚合酶。
核蛋白会包绕RNA基因基团形成核衣壳,核衣壳外又包绕病毒包膜。病毒包膜中包埋棘突蛋白和基质蛋白,棘突蛋白会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进入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新型冠状病毒时发现,96小时后即可在人体的呼吸道上皮细胞中被发现。
其理化特性是对热和紫外线敏感,在56℃的温度下持续30分钟,即可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的型号是什么
冠状病毒科病毒分类组:GroupIV((+)ssRNA)目:网巢病毒目(Nidovirales)科: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
新型冠状病毒有几种型号图片
一、感染监测数据
(一)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波动下降,2月6日降至最低(0.9万);检测阳性率12月25日(29.2%)达高峰后波动下降,2月4日降至最低(1.2%),2月6日略有回升(1.5%)(图1-1)。
图1-1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二)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各省份报告抗原检测量呈现波动减少趋势,从2022年12月19日的最高189万下降到2023年2月4日的8.5万,其后有所反弹,2月6日为19.0万。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自2022年12月9日快速上升,12月22日达高峰(33.7万、21.3%)后波动下降,2023年2月6日降至最低,分别为784和0.4%(图1-2)。
图1-2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二、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一)总体就诊人数结果。全国(不含港澳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后就诊人数呈现低位波动,2月6日为13.7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5.2%(图2-1)。
图2-1 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人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自2022年12月9日起,监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疗量;12月21日起,增加监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农村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结果。全国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92.2万人次,随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23日后呈现低位波动,2023年2月6日为5.8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3.7%(图2-2)。
图2-2 全国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农村发热患者诊疗量为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
(三)城市发热门诊就诊人数结果。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2日达到峰值195.4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1月23日后呈低位波动,2月6日为7.9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5.9%(图2-3)。
图2-3 全国城市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城市发热门诊诊疗量含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含社区卫生服务站)。
(四)哨点医院监测结果。2022年9月-12月上旬,全国流感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数量稳定在10万左右,至第51周(12月19日-25日)达到最高60万;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值在2.7%-3.6%区间波动,第50周(12月12日-18日)明显上升至8.5%,第51周达到最高12.1%,第52周起快速下降。2023年第5周(1月30日-2月5日)下降至1.4%,回落至本轮疫情之前水平(图2-4)。
图2-4 全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数及占比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824家哨点医院)
2022年第49周(12月9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开始逐渐增加,在第51和52周期间达峰值后持续下降,2023年第5周(1月30日-2月5日)新冠病毒阳性率已下降至5.7%;2022年第49周以来,流感病毒阳性率则逐步降低,至12月下旬降至极低水平,目前流感病毒阳性率维持在1.0%以下(图2-5)。
图2-5 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新冠和流感病毒阳性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402家网络实验室)
三、住院诊疗情况
(一)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结果。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于2023年1月5日达到峰值162.5万人,随后持续下降;2月6日下降至6万人,较峰值减少了96.3%(图3-1)。
图3-1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每日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二)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结果。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重症患者数量于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3日期间每日增量近1万,1月4日增量明显下降,1月5日达到峰值12.8万,随后持续下降,2月6日下降至0.2万,较峰值下降了98.1%(图3-2)。
图3-2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三)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情况。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随后持续下降,2月6日下降至102例,较峰值下降97.6%(图3-3)。
图3-3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四、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一)总体情况。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2月6日,全国共报送23217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76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53.0%)、BF.7.14(24.1%)和BA.5.2.49(14.8%)。BA.5.2等20种进化分支构成比在0.1%-2.5%之间,53个进化分支的构成比小于0.1%(共占0.7%)(图4-1)。
图4-1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变化趋势图
说明:
1.采样日期: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2月2日。
2.图中标记的数字分别为BA.5.2.48、BF.7.14和BA.5.2.49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
3.“其它”指全国范围Omicron变异株构成比小于0.1%的进化分支。
(二)12月以来本土病例病毒变异株监测情况。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6日,全国共报送14515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31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60.9%)和BF.7.14(28.3%)(表4-1)。共发现重点关注变异株13例,其中,1例XBB.1,5例BQ.1.1,1例BQ.1.1.17,4例BQ.1.2和2例BQ.1.8。
表4-1 全国新冠病毒变异株情况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6日)
奥密克戎进化分支
构成比(%)
BA.5.2.48
60.9
BF.7.14
28.3
BA.5.2.49
6.6
BA.5.2
2.1
BF.7
1.0
BA.5.1
0.3
BA.2.76
0.2
BA.5.2.20
0.1
BA.5.2.1
0.1
BN.1.3
0.1
其它
0.3
合计
100.0
(三)新冠病毒变异分省份情况。总体来看,北京、天津和内蒙古以BF.7及其子代分支为优势株;江苏BF.7及其子代分支和BA.5.2及其子代分支基本持平;其他省份均以BA.5.2及其子代分支为优势株。(图4-2)。
图4-2 各省份新冠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说明:
1.采样时间:2022年12月1日-2023年2月2日;
2.图中标记的数字分别为BA.5.2.48、BF.7.14和BA.5.2.49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
五、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进展
截至2023年2月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生产建设兵团累计完成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91亿剂次(图5-1)。全人群第一剂次、全程接种覆盖比例分别达到92.9%和90.6%(图5-2)。
图5-1 分月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剂次(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图5-2 分月全人群中第一剂次接种、基础免疫全程接种覆盖率(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以2022年底全国老年人专项摸底调查人口数为基数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第一剂次接种覆盖人数占老年人群的96.1%,全程接种、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人数分别占符合接种时间间隔老年人群的96.6%、92.2%(图5-3)。
图5-3 基于摸底人口数的60岁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注:
1.第一剂次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目前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新冠病毒疫苗至少1剂次的人群,分母为2022年12月10日各省上报的老年人摸底登记人口数。
2.全程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灭活疫苗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重组蛋白疫苗3剂次的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1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和重组蛋白疫苗2剂次的人群,并且接种后间隔满28天(4周)。
3.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率测算分子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的人群,且全程接种后间隔满3个月。(由于重组蛋白疫苗实施加强免疫接种的时间短,接种3剂次重组蛋白疫苗人群目前未包括在分母中)。
刚刚,ChatGPT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超11000人遇难!这一幕“全世界的人为之悲伤”
数百人死伤!这场7.8级强震撼动多国
新型冠状病毒有几种?
世卫组织给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命名:新型冠状病毒被命名为“COVID-19”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在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记者会上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COVID-19”,其中“Co”代表“冠状病毒”,“Vi”为“病毒”,“D”为“疾病”。至此,在中国引发大规模肺炎疫情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有了正式名字。来源:光明网
新型冠状病毒有多少种类
今天,根据中国科研团队最新研究发现,目前该病毒已发生突变,一共有149个突变点,并演化出了两种亚型,分别是L亚型以及S亚型。
其中,L亚型相对而言传染力更强,而S亚型相对而言较为古老。目前该项研究内容已经发表了论文《关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续进化》。
虽然我们常说,要防止病毒的突变,然而病毒突变对于我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今天我们就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来了解一下,病毒的突变究竟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病毒突变?病毒突变就是指病毒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大多数病毒使用RNA作为遗传物质,这次病毒也不例外。该病毒外表是一层蛋白质,里面包裹着遗传物质RNA,基因就位于RNA链条上。
RNA上有许多物质,其中对基因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碱基,一共只有4种: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U尿嘧啶,简称为:A、G、C、U。
RNA和DNA所不同的是,RNA只有一条链条,而DNA有两条链条,所以DNA在进行自我复制的时候,两条链条上的碱基需要一一对应,这样也可以相互检查对错,一旦发现错误可以修正,因此DNA链条不容易变异,大概每复制10亿个DNA碱基对,才会出现1个碱基对复制错误,而人体的基因组一共才30亿个碱基对。所以,人类变异到亚种的时间需要几十万年甚至100万年以上。
但是RNA上的碱基不需要一一对应,因此很容易出现复制错误,大概每1万-100万个碱基,就会出现一个错误,因此很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DNA是双链,RNA是单链)
再加上病毒自我复制一次所花费的时间非常少,在短短6个小时内,1个病毒就可以自我复制6000次,也就是说单单一个病毒在6个小时左右,就生出了6000个后代。
较高的错误率,再加上较短的自我复制时间,因此病毒非常容易变异。
(病毒亚种)
幸运的是,这些变异的病毒并不是都能活下来,因为基因变异是没有方向的,如果基因变异的方向不能帮助该病毒适应环境,那么该病毒就会被淘汰。
再加上,虽然基因是由碱基组成的,但并不是每个碱基都组成了基因,如果发生突变的碱基并没有组成基因,那么该病毒就不会发生什么变化。
只有极少数几个关键位点的碱基发生突变,才会造成该病毒变异。此次病毒据研究发现,在该病毒RNA基因组的第28144位点,发生了碱基突变。其中L亚型是T碱基,而S亚型是C碱基。
通过与其他毒株比较,作者发现S型病毒和蝙蝠携带的病毒在进化树上更为接近,因此S型病毒更为古老,而L型病毒更新。
目前,这两种病毒都引发了病例,据统计,在103个样本中,大多数人只感染了其中一种,唯独美国有一例可能同时感染了这两种亚型,而在我国肆虐的主要是L亚型,大约占比70%。
作者在论文中还指出,目前无法排出新突变型的可能。
病毒突变意味着什么?我们知道,无论是RNA还是DNA,在进行自我复制时,出现复制错误的碱基都是随机的,这意味着基因突变是没有方向的。
以我们人类为例,有些基因突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环境,比如:对某种病毒有抵抗力的基因突变。
但也有些基因突变造**类患病,比如:镰刀型贫血症。
也有一些基因突变对人类没有什么影响,比如:异瞳,或者重瞳。
病毒也是如此,它们的演化也没有方向,这造成我们无法预估它们会朝着什么方向演化,会对人体哪些器官造成伤害。
而且,此次流行的病毒虽然早就存在于自然界中,但能够感染人的病毒可能也是变异而来。这是因为能够感染蝙蝠的病毒并不一定能感染人类,这是因为蝙蝠与人之间有物种隔离。但是该病毒能够突破物种隔离,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它曾经发生过变异。
因此,我们需要足够多的病毒数据, 去侦查这些基因突变,一旦发现病毒亚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研究对症治疗的方案。
如果出现的病毒亚种足够多,这些亚种之间对人体的破坏程度会不同,甚至传播能力也不同,如果这些亚种开始流行,将会给我们带来新一轮的挑战。
- 海信手机最新型号(海信手机最新型号是多少)
- 创维电视最新型号(创维电视最新型号介绍)
- psv最新型号2017(psv最新一代)
- 黑鹰最新型号(黑鹰最新型号发动机)
- 潓美氢氧机最新型号(潓美氢氧机最新型号水素标)
- 海尔洗衣机最新型号(海尔洗衣机最新型号推荐)
- ps3最新型号(ps3最新型号是什么)
- 惠人最新型号(惠人最新款)
- 大金空调最新型号(大金空调最新型号是多少)
- yaman最新型号(yaman各型号对比)
- 最新型号潜艇(最新型号潜艇有哪些)
- n卡新型号(n卡最新型号)
- 华为千兆光猫最新型号(华为千兆光猫型号大全)
- 惠普最新型号(惠普最新型号打印机)
- 电机最新型号(电机最新型号大全)
- 布菲新型号(布菲型号哪里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