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型号大全 > 正文

某型号的高射炮(某型号的高射炮,每门炮命中敌机的概率为0.4)

2024-04-12 15:28:44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文章目录导航:
  1. 某型号高射炮对敌机射击的命中率为0.2
  2. 某型号高炮,每门炮发射一发炮弹击中飞机
  3. 某种高射炮,每次击中飞机的概率为0.2
  4. 某型号高炮,每门炮发射一发炮弹击中飞机的概率为0.6
  5. 某型号的高射炮,每门炮命中敌机的概率为0.4
  6. 设某型号高炮每次击中飞机的概率为0.25

某型号高射炮对敌机射击的命中率为0.2

设x门则每门不中的概率是0.4命中概率是99%即x门都不中的概率小于等于1%则0.4^x=log0.4(1%)=5.03所以至少6门

某型号高炮,每门炮发射一发炮弹击中飞机

击中命中率是0.2,那么击不中的概率是1-0.2=0.8,假如需要n门高射炮,要使命中率在95%以上,即击不中的概率小于5%,击不中的概率P等于n个0.8相乘,n的值也就可以求出来了。

某种高射炮,每次击中飞机的概率为0.2

设x门

则每门不中的概率是0.4

命中概率是99%

即x门都不中的概率小于等于1%

则0.4^x=log0.4(1%)=5.03

所以至少6门

某型号高炮,每门炮发射一发炮弹击中飞机的概率为0.6

介绍各种近现代机械设备相关知识,包括相关的周边影视作品和电子游戏。

1920年代末,为应对航空兵对水面舰艇的威胁,以及打击高速鱼雷艇,德国海军决定研制新型舰载小口径速射炮。因为当时的飞机速度低、机动性差,各国对飞机未来的技术潜力都缺乏预见性,所以不要说德国,当时各国研制的舰载防空炮都有类似的问题——技术保守、短板明显,要么初速低斜距近,要么射速低火力稀薄,要么初速低斜距近射速低全占,德国人走的就是射速低、火力稀薄的邪路。

按照德国海军设定的战术性能指标,他们偏重舰载小口径高炮的杀伤斜距,要求在更远距离拦截进入攻击航路的敌机,但严重低估了飞机速度潜力,所以他们没有选择陆军的2cm、3,7cm小口径高炮,而是从头研制一款初速更高、杀伤斜距更大、射击精度也更好的舰载高炮,最终就选了莱茵金属公司和克虏伯公司共同研发的SKC/30双联装3,7cm高炮。

▲SKC/303,7cm高炮

SKC/30高炮名字中的字母“SK”代表“Schiffskanone”,德语“舰炮”,字母“C”代表“Construktionsjahr”,德语“建造年份”,斜杠后面的数字30代表1930年,但实际该炮要到1935年,即纳粹d宣布拒绝履行《凡尔赛和约》后才投产,因此SKC/30双联装3,7cm高炮也是一战结束后德国海军新装备的第一种高炮。

由于德国海军提出的设计指标偏重高炮射击精度和杀伤斜距,所以SKC/30高炮的设计颇为用心,一些设计非常精巧,可是当方向错误时,越用心,越努力,可能走得越偏。

首先,SKC/30高炮为拉大斜距,采用83倍径,2960mm的长身管。

▲SKC/30高炮采用83倍径身管,非常细长,这张照片摄自“欧根亲王”号

要高初速,身管长还不够,为SKC/30选择的弹*也是嗑*弹,*筒长度达到381mm,全弹长516.5mm,*室容积很大,又细又长。该弹弹头质量745g,在SKC/30高炮上能打出1000m/s的高初速。

▲SKC/30高炮使用的3,7cm杀伤榴弹,*筒非常细长,磕了*一样猛

▲同口径穿甲弹,为半穿甲爆破弹结构,弹底装*较多,因为该炮即便平射也是打小型舰艇,装甲厚度有限,却需要爆破弹头加大后效

▲拿在手里的炮弹

打得远,还隐含了打得准,弹头在更远距离上也要有可控的散布,避免天女散花稀稀拉拉。为此SKC/30高炮的起落部分装在一个型号为Dopp.LC/30(德语:DoppellafetteC/30——1930年型双联装炮座)的三轴稳定回转炮座上。该炮座不惜占用全炮总质量3670kg的近20%,即630kg,能在+/-19.5°幅度内补偿舰体摇摆,保证炮位稳定,将舰体摇摆对射击精度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SKC/30高炮不是直接插在甲板上,而是装在Dopp.LC/30三轴稳定旋转炮座上,图中是当炮座横向摇动时,陀螺仪和电机能让两门炮同步左右反向摇摆补偿,比苏联21-K那个粗糙的,插在甲板上的柱子高不知道哪里去了。

这里倒不要嘲笑德国“工犟精神”,对舰炮来说,要达到好的精度,这种三轴稳定炮座还真是必要的,德国走在了前列。

在这些嗑*技术加成下,SKC/30高炮的对空杀伤斜距在45°仰角时达到8500m,最大射高达到6800m,对一款37mm高炮来说那是相当优秀。

▲这张图能看到SKC/30高炮是一个旋转平台,不是炮直接插在甲板上

但前文说过,研制SKC/30高炮时,德国海军严重低估了飞机飞行速度提升的潜力,再加上如此细长的炮弹对自动火炮也非常不友好,所以SKC/30高炮采用今天看起来像笑话一样的半自动炮闩,单发装填,两根身管只能装一发打一发,无法连发射击,单管实际射速只有约30发/分。在一二战间战期间,这种射速威胁驱离老式双翼轰炸机、鱼雷机尚凑合,到二战爆发后,这炮的防空效能就完全不能看了,“俾斯麦”号战列舰上的SKC/30高炮连老旧的英国“剑鱼”双翼鱼雷机都打不下来。

▲37防空手拉机名场面

在二战初期,SKC/30双联装3,7cm高炮是德国海军的主力小口径高炮,在德国海军驱逐舰以上舰艇广泛使用,一般驱逐舰装2门、轻巡洋舰装4门、重巡洋舰装6门、战列舰装8门,还被大量装在征用的商船上作为自卫武器。

▲“俾斯麦”号战列舰上的SKC/30

▲某型驱逐舰上的SKC/30

SKC/30还有一个单管版本,叫Einh.LC/34,主要用在鱼雷艇、扫雷艇等小型舰艇上,因为重量轻,结构被大大简化,没有三轴稳定炮座,增加了肩托,炮手可抵肩旋转火炮瞄准。1939年,Einh.LC/34还演化出一个潜用版叫Ubts.LC/39,装在潜艇上作为小型通用炮/防空炮使用,潜艇用的Ubts.LC/39相比水面舰艇用的型号使用更多耐腐蚀合金,最大射角从85°提高到90°。

▲Einh.LC/34,是SKC/30的单管版本

但二战初期的实战检验证明,SKC/30双联装3,7cm高炮和它的单管版本射速实在太低,无法对抗高强度空袭;双联装炮的三轴稳定炮座防水性能较差,在驱逐舰等小型舰艇上会因为甲板上浪,电路浸水而失效;在面对敌机多批次、多方向来袭时,薄弱的电机无法快速转换瞄准方向。

因此到1942年,SKC/30双联装3,7cm高炮和单管3,7cm高炮停产,总产量大约是1600门,取代它的是3,7сmFlakМ42高炮——这是陆军3,7cmFlak36/37高炮的海军版本,总算是一款弹夹供弹,可以连发的37高炮了。

▲3,7сmFlakМ42高炮,这是单管版本,也有双联装版本

▲装在Z-39号驱逐舰舰桥前方的双联装FlakМ42高炮

从海军舰艇上拆下的双联、单管37手拉机也没有报废,它们被装在“大西洋壁垒”,以及其他各条战线的固定炮台上作为固定武器使用,直至战争结束。

▲“大西洋壁垒”防线上某处固定安装的SKC/30高炮

▲固定在地面上使用的Einh.LC/34单管高炮

在一、二战间战期间,海军小口径手拉机高炮还不止德国SKC/30和苏联21-K两个阿哥兄弟,我大法兰西有一款类似的海军高炮叫Mle.1933双联装37mm高炮,它是在更老的Mle.1925单管37mm炮上改进而来的,也是半自动炮闩,装一发打一发。如果不是法国在1940年降得早,海军没怎么发挥作用,这炮的名声估计会和德国SKC/30一样,成为小口径高炮界的耻辱柱。

▲大法兰西“凯旋”号驱逐舰上的Mle.1933双联装37mm高炮

这款37手拉机高炮装备广泛,法军小到驱逐舰,大到“敦刻尔克”级战巡和“黎塞留”级战列舰上都有装备,但性能肉眼可见的不靠谱。1943年当“黎塞留”级战列舰在美国进行现代化改装时,这些37手拉机都被拆掉,换成了性能更好的博福斯40mmL60高炮和厄利空20mm高炮,其他倒向“自由法国”,在美国进行改装的法军战舰也都进行了同样的改装。

让你的压岁钱别具一格,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出界

开阔眼界,感受世界各国文化,不出门也能畅游全球。点击下图购买

某型号的高射炮,每门炮命中敌机的概率为0.4

解:设至少需要布置x架高射炮1-(1-2/5)^x>=95%(0.6)^x.05x>=lg0.05/lg0.6x>=(-1-lg2)/(lg2+lg3-1)x>=1.3010/(1-0.3010-0.4771)x>=1.3010/0.2219x>=5.863答:欲以95%的把握击中来犯的一架回敌机至少需要布答置6架高射炮

设某型号高炮每次击中飞机的概率为0.25

设n门大炮命中目标为事件A,其对立事件

.A为没有命中目标,即n门大炮都没有击中目标,

则P(

.A)=(1-0.6)n=(0.4)n,

若P(A)>0.99,则P(

.A)<0.01,即(0.4)n<0.01,

两边同时取对数可得,nlg(0.4)<-2,

即n>

?2lg(0.4)=?22lg2?1≈5.02,

故要求击中敌机的概率超过99%,至少需要6门这种高射炮,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