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绞丝型号(钢绞丝理论重量)
钢筋绞丝机型号
谢邀。
想练硬笔书法,市面上倒是有一些练书法的硬笔卖,但我不是太喜欢。
我早先练硬笔书法,都是用自己自制的笔练习。不知对你有没有帮助。
现在我告诉你这种自制书法硬笔的方法,你可以试试。
方法是:把一支钢笔的笔尖,用小钳子夹住,慢慢朝外(方向是向上)弯曲,就可以弄成一个漂亮的书法硬笔了。不过,要选那种质地好一点的钢笔,笔尖稍微粗大一点的。切记:慢慢用劲,钳子夹住笔尖两端的时候,用力要均匀。
做好以后,你试试,如果出水很顺畅,不吐墨,就说明你自制的书法硬笔大功告成了。假如做好的笔吐墨水,写出字来粗细不均匀,那就说明有缺陷,可以再试着做一支。
这样的书法硬笔有一个特点,写出来的字,可以粗细一样,也可以粗细不同,全靠你自己用手法控制。市面上卖的书法硬笔,则是粗细相同,没有变化感。
钢绞丝理论重量
钢绞线销简φs12.70(7φ4):12.70是亏差裤公称直径,φs12.70(7φ4)是说庆岩的7根φ4.0mm公称直径钢丝组成的φ12.70mm公称直径的钢绞线至于几束几孔,请看锚具
15.2钢绞线钢丝直径
1 葡萄简易保温(避雨)大棚的特点、架式和结构
1.1 优点:
1.1.1 结构简单:果农只要根据自己土地地块大小、品种生长特性确定种植株距,然后再确定竖桩间距竖水泥桩,每根水泥桩上绑两根不同长短的水泥横梁,再用钢绞线将水泥桩纵横固定,顶上均匀绑上竹弓即基本形成了简易大棚(见图1)。
1.1.2 适用面广:果农可根据各自的地理、气候环境、面积大小、品种熟期和鲜果市场需求选择联栋或单体、保温或避雨大棚。平原地以联栋大棚为佳,单体大棚对山坡地较为适用。避雨大棚只需在单体大棚顶面盖上棚膜即可,保温大棚需对天沟、大棚四周进行封膜,超早栽培还需在居棚内增设小棚膜。并可按时作业,不受雨天影响。
1.1.3 造价较低:简易大棚耗材少、结构简单,所用材料、人工费(不包括农膜等其它农资费用)仅需2000多元,其成本不足纲架大棚的1/3,新老果农都能承受。
1.1.4 抗风力强:只要棚体纵横钢绞线、边桩线拉紧固定好,边桩线固定水泥块埋深压实,其抗风能力明显强于纲架大棚,浙北及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年遇台风影响均没出现塌棚现象。简易大棚每年只需将竹弓、竹夹作适当调整添补和几年再紧固一次钢绞线及吊桩,使用寿命可在20年以上。而钢架大棚的寿命一般达不到这年份,也必须每年调整添加材料,如遇大风造成塌棚,钢架大棚就基本报废。
1.1.5 效益明显:采用葡萄简易保温(避雨)大棚,可减少葡萄病虫害的发生率,降低用*成本,提高葡萄坐果率,减抵酸度,提高葡萄品质和质量;采用葡萄简易保温(避雨)大棚还可调节水果市场,特别是可弥补市场空缺,提高果农经济效益。简易大棚成本较低,而产生的效益与钢架大棚相同,比露地栽培高出17%以上,亩产值多年突破万元大关,因而性价比优势突出,有利于无公害标准化规模生产。
葡萄简易保温大棚栽培是属于技术性很强的精细型农业,对棚内小气候(如光、温、湿、气等)尤其对温湿度有调控是葡萄管理成败的关键。
1.2 葡萄架式:
目前,浙北及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新发展的葡萄面积已基本采用简易保温(避雨)大棚设施栽培这一模式。架式采用水泥柱双十字V形架。行距2.5~2.7m,柱距4~5m。桩柱总高度2.8~2.9m,离地面85~90cm在水泥柱上纵向拉一条底层钢绞线,在底层钢绞线以上25cm与60cm处分别架60cm与100cm长的横梁(竹、木、水泥构件、角铁均可),横梁两边各拉1条纵向钢绞线。距100cm长横梁上方45cm拉一条横向双股钢绞线。冬剪后将结果母枝水平绑在底层钢绞丝上,翌春新梢等距离绑缚在两边钢绞丝上,形成V形叶幕。整个生长期形成了“三带”,下部为通风带,中部为结果带,中上部为光合带,为规范化管理创造了条件。
1.3 棚体结构:
1.3.1 架式:双十字“¥”形架,即离地面高80cm-90cm扎一根底线,离底线高25cm扎一根长60cm的横梁,离横梁高35cm再扎一根长100cm的横梁,形成双十字“¥”形架,水泥柱顶端扎一道双绞钢丝线。在双十字V形架基础上搭建保温(避雨)棚,每一纵搭一个葡萄避雨棚(见图2)。
1.3.2 架柱:水泥柱规格8×8cm、长2.8~2.9m,埋入土下0.5~0.55m,柱顶顶部形成一条小槽以备固定顶端钢丝之用,地面离柱顶2.3~2.4m,立柱时注意纵、横要对齐,柱顶高度要一致。
边杆:长210cm,规格7cm×7cm,用4根2mm,长205cm的钢筋,亩用数量不能定,按需要计算。
1.3.3 横梁:离柱顶40cm处架7×7cm、长1m横梁,长横梁下再架7×7cm、长0.6m的短横梁,高低均要求一致。横梁两边各留一小孔,以备穿绑蔓线之用,横梁两边各拉1条纵向钢绞线,长横梁上方45cm拉一条纵向单股和横向双股钢绞线,将全园各行葡萄连在一起,四周用加固丝并牵引锚石,以增强抗风能力。
1.3.4拉丝:柱顶及横梁两边各拉一条钢绞丝,共3条(细钢绞丝要用2根),将其引到柱外1m处,锚石埋于50~60cm深的穴中。柱顶用布包扎,以免造成农膜破损。
1.3.5 拱片:每隔50cm放置一片长2.2~2.6m,宽2.5~3cm的毛竹拱片,中心点固定在中间顶丝上,两端固定在钢绞丝上,拱片要刨光。
1.3.6 覆膜用2.2m~2.6m、宽0.03mm厚的薄膜盖在避雨棚的拱片上,两边每隔35cm用竹(木)夹夹住,然后用压膜带或布条按拱片距离斜向将塑膜紧压固定。覆膜不能用0.01mm的地膜。布条要牢固,膜面要平展。
注意:在竖杆时,要考虑品种抗性差异使用膜的宽幅,一般白鸡心、里扎马特等抗性较差的品种要考虑250cm膜,抗性强的欧美杂交种用200cm膜,介入两者之间的用220cm膜。在横植线时要考虑既不撞头,又要地面操作方便不碰头来决定杆子顶部的高底。
1.3.7 材料与费用:建1亩避雨棚约需毛竹拱片370根,2-2.2mm钢绞丝175-200kg,宽220~280cm、厚0.03~0.035mm的长寿无滴薄膜约30kg,竹(木)夹1500只。按2002年价格约600元(不包括水泥柱),拱片用3年,钢绞丝可用5年以上,塑膜用葡萄一个熟期。
实践证明,双十字v形架搞保温(避雨)栽培较理想,投资省(架柱与避雨棚柱合用);果穗挂在中间,免受雨淋;前、中期叶幕在避雨棚内基本不受雨淋;两个避雨棚中间有70~90cm空间,通风散热良好;上午9时前,下午3时后,部分叶幕能直接受光,雨天也易进行蔓果管理和喷*防病。
2建园与栽植
2.1栽植前的准备
★栽植准备主要是选好园址建好园,做好灌、排等基础设施建设。
★搞好翻耕、整畦、挖好定植沟并施足基肥。
★栽植时期最好在12月~次年2月。栽植方法采用密植栽培,栽植密度为250~300株。
2.1.1 园址的选择
⑴葡萄栽培因首先定位在生产无公害优质葡萄。因此,果园必须选择在远离污染源,或建在污染源的上游、上风地段,大气质量稳定,空气清晰,水质纯洁,土壤不含天然有害有毒物质,肥力较高,土壤的PH值保持在6.5~7.5范围内,无农*残留污染的良好农业生产环境地区,以免葡萄遭受危害,影响葡萄质量。
⑵由于葡萄鲜果的贮运性是根据特定有品种、时限、空间决定的。因此,园址应选在靠近城市郊区或乡镇消费市场,或交通十分便利的地方。
⑶园地附近要有充足的水源,确保葡萄正常生产所需灌、排水。
2.1.2整地与施肥
⑴整地:葡萄是多年生果树,根深叶茂才能达到早果、优质、稳产。因此,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或将低田改造成排水良好的地块。对全园进行耕翻,行距确定在260~280cm,每两行要有一条宽、深各30cm以上的灌、排水沟。
⑵整畦:行中间挖栽植沟,宽40~60cm,深30~50cm,根据地理条件,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整畦时把边上和面上较疏松的土往中间耙成龟背形,以推高有效土层(见图3)。
⑶基肥:挖好栽植沟后,在沟底放一层麦桔、稻(杂)草等,与土混合,铺一层松表土,上再铺有机肥,按每亩3000~5000千克的畜禽粪或200千克左右的饼肥施入栽植沟,肥与每亩50~75千克磷肥及表土混合,最后填上心土,略高于地面成龟背形。
整地、整畦、施肥必须在入冬前完成,以便对翻耕及挖沟翻上来的土块经冬季冰冻后自然氧化,从而达到腐熟基肥、杀虫、松土、肥土的目的。
2.2 栽植
2.2.1种苗选择:南方地区种植葡萄时苗木要选择抗湿、抗病等综合抗性、丰产性好的种苗。
2.2.2栽植时间:种植春植为宜,以2月份气温回升至萌芽前半个月栽植这佳,最迟不超过3月中旬。如遇天气干旱,可适当延迟。
2.2.3栽植密度:一般采用密植法,行株距采取先密后稀的原则定植,以确保早期丰产。其行距为260~280cm,株距80~100cm,亩栽250~300株。盛产后保留250株左右较为适宜。
2.2.4苗木整理:定植前要对种苗进行修剪整理,除去霉烂根系,修剪过长枝条,在嫁接口以上保留3~4个芽。如苗木从外地引进或贮藏过一段时间,苗木取出后用清水浸12小时以早时间后再种(如砂藏时砂较湿或种值时土壤较湿,可以不浸,一般以浸为好),有利于萌芽整齐。
2.2.5栽植方法:按标记挖穴配苗,到2月下旬后再次整畦,整畦时把边上和面上较疏松的土往中间耙成龟背形,以推高有效土层,然后再开穴种植,在种植穴内再施入10公斤/亩的钙镁磷肥(注意不能施过磷酸钙),苗木栽植前最好再用海绿肥等微肥与杀菌、杀虫剂混合液浸根后再栽植入土。栽植最好选择在阴天或雨后天气,栽植时,将苗木的根颈稍低于地表,把根系理直舒展于穴内培土至苗木的1/2~1/3时,轻轻提苗,使嫁接苗的接口高出地表,地表下只留8~10cm的株条,然后填土踏实,并浇透水。要注意,苗木绝对不能种得过深,过深容易造成树苗缺氧而产生僵苗、死苗。雨后要及时覆盖薄膜进行保温、保湿,促进萌芽。
3 葡萄栽植后的管理
3.1抹芽:
萌芽后留二个较壮的芽。当新梢长至20cm时,壮芽任其继续生长,另一个相对较弱的枝条及时摘心(这一枝条主要用作预备,如延长梢被风吹折后要用来继续延长,一般反复摘心,不使其延长)。其余芽眼尽快抹除,以求集中养分。
3.2摘心:
3.2.1延长梢摘心:新梢延长梢长至12叶时(可根据架式而定,一般延长至离地面80cm-90cm的第一根钢绞底线下方)摘心,摘心后夏芽(副梢)萌发,顶端根据长势(摘心时嫩梢呈弯沟状长势强,呈笔直状长势弱)留2~4个副梢。长势强,留4根副梢;长势弱或一般,留2~3根副梢,副梢留上不留下。
3.2.2第二次以后摘心:当副梢长至6叶时进行第二次摘心,以后每长至4叶摘心一次,直至9月每长至2叶即可摘心,以利养分积累。
3.2.3要注意交替摘心:不要一次抹尽,留有生长点,以免冬芽萌发(特别是枝条还未成熟时)。
3.2.4夏芽的管理:对花芽较易形成的品种,如藤稔等,可不留夏芽,全部抹除。对树势较强的欧亚种或冬芽易萌发的品种,如“美人指”等夏芽留2叶绝后摘心。这样,可不使冬芽萌发,又有利于花芽分化。
3.3肥、水管理
3.3.1促根肥:4叶展开后,开始施肥浇水,每担(50千克水)用尿素50~100克拌入30%的粪清水中浇施2~3次,也可趁下雨之际在雨前撒施。此间因以抗旱为主,每间隔7~10天浇透水一次,
3.3.2催条肥:到4月下旬或膜下杂草已旺,可揭膜除草,每亩撒施10千克复合肥,要象播谷种一样均匀地撒施在60cm宽左右的地面上,不能集中施在垄上,然后复草再浇水。以后每隔10-15天撒尿素5千克,在雨前或抗旱浇水前施下,每施2次尿素再穿插施一次复合肥。小苗树片湿时不能撒施,以免沾着叶片造成肥害。
入梅后视苗木长势可延长间隔期,如20天一次,7月以后可单施复合肥,至8月底结束施用化肥。
注意:要防止肥害的发生,肥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肥料集中在根部周围,又超过根系能承受的浓度所致,请千万注意。
3.3.3壮条肥:入秋后根据长势可开始施10~15千克亩的普通兼价复合肥,以确保冬芽饱满、株条成熟后过冬。
3.3.4叶面肥:结合施*,5月底前用进口尿素0.2%,以后用磷酸二氢钾0.2%。
3.3.5灌排水:抗旱施肥最好的办法是灌半沟水然后浇施,在晴热天气,要多考虑浇水抗旱,以保持土壤湿润。在梅雨季节或多雨天气,要注意排水,表层土壤不能积水。
3.4冬季修剪
冬剪以混合修剪为好,长、中、短梢修剪相结合。一般生长较强的树,可考虑其中2根较强的枝条留10芽左右,较中等的留6芽左右,较细的留2-3芽,如其中4根枝条长势均衡,也要行中长梢修剪(二长二中),如其中一株树长势较强,另一株树长势较弱而造成空缺的,强枝可行超长梢修剪,剪口留0.8cm粗即可。
3.5病虫管理
3月中旬后,绒球期(叶未展开)喷施200倍五氯酚钠(一背包加1两3钱)喷湿为止。
二叶期后开始防病:3月下旬-5月主治黑痘病,欧亚种对黑痘病抗性很差,要特别注意。一般掌握雨前或发病前用保护性杀菌剂,发病后用内吸性杀菌剂。间隔5-7天喷施一次。第一次用世高3000倍,第二次后视情况可用,雨前“大生m45”800倍,发病后或雨后用世高3000倍或杜邦福星8000-10000倍(杜邦福星是防治黑痘病的特效*,但施用次数不宜太多,且倍数不能搞错,否则易引起*害)。
6-7月上旬主治黑痘病、霜霉病,一般用*要既能防治黑痘病,又能防治霜霉病的*剂。一般发病前用科博、大生。二病都可防治,如发现黑痘病要用杜邦福星,如发现霜霉病要用杜邦克露加施宝灵或安克猛锌或杀毒矾加施宝灵等。
出霉后可延长间隔期,一般10-15天施一次,主要防治霜霉病,褐斑病(如有黑痘病,也不用特别防治)。如天气特别好,可再延长间隔期。*剂以科博、大生(m-45)为主,如有霜霉病可用安克猛锌,杜邦克露加施宝灵、杀毒矾加施宝灵等。
防病至9月底结束,10月中旬气温降低,病害不再发生,一般不再施*。要特别注意中午高温时间不能施*,以防止*害。
3.6当年管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肥害。施肥不当、肥料跟不上造成缺肥缓苗或造成肥害。前期浇施肥料时,一定要注意浓度。揭膜后要象秧田播谷一样撒施,不能在根部附近集中施。要雨前施或施后及时浇水,施用化肥时,建议加入海精灵生物刺激剂,以此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植株抗逆性。
第二,旱涝。要注意不能干旱,也不能积水,过旱不发根或干旱枯死;过涝缺氧烂根或淹死。
第三,*害。施*时或叶面喷肥时要计算浓度,不能毛估。同时,还要注意天气,中午高温时间不能施*,否则将造成*害。
第四,病害。病害造成苗木停止生长或株条早期落叶。现在有效*剂较多,只要规范防治,就完全能够防治。
实践证明,当年管理得好的树体,效益最好的可超过盛果期果园;但如果不重视当年管理,或管理不当、技术不到位,造成枝条花芽形成差、甚至花芽不形成,就会严重影响竖年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果农要特别重视种植当年的苗期管理。
本文由平台整理发表,转载请标明出处。
接下来,请务必关注几件事
第一件:与助手君(nyzs365)保持私人关系,请按下方,拒绝非农业者。
钢管绞丝机使用方法
有15-7Φ5、12-7Φ5、9-7Φ5等型号规格的钢绞线。
15-7Φ5:一束钢绞线由15根7丝直径5mm钢绞线组成的钢筋。
12-7Φ5:一束钢绞线由12根7丝直径5mm钢绞线组成的钢筋。
9-7Φ5:一束钢绞线由9根7丝直径5mm钢绞线组成的钢筋。
以15-7Φ5为例,5表示单根直径5.0mm的钢丝,7Φ5表示7条这种钢丝组成一根钢绞线,而15表示每束钢绞线由15根7Φ5的钢绞线。
扩展资料
制造
制造过程分为单丝制造和绞线制造,制作单丝时采用(冷)拉丝技术,根据产品的不同材料可以是高碳钢盘条、不锈钢盘条或中低碳钢盘条,如果需要镀锌,应在单丝上进行电镀或热镀处理。
绞线制造过程中采用绞线机将多根钢丝绞合成产品,预应力钢绞线还需要在成形后连续进行稳定化处理,最终产品一般收在工字轮(reel)上或按无轴卷(reel-less)完工。
应用
镀锌钢绞线通常指用于承力索(messengerwire)、拉线(guywire)、加强芯(corewireorstrengthmember)等,
也可以作为架空输电的地线(earthwire/groundwire)、公路两边的阻拦索(barriercable)或建筑结构中的结构索(structurecable)。
预应力钢绞线中常用的预应力钢绞线为无镀层的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uncoatedsteelstrandforprestressedconcrete),也有镀锌的(galvanized),
常用于桥梁、建筑、水利、能源及岩土工程等,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unbondedsteelstrandormonostrand)常用于楼板、地基工程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钢绞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应力钢绞线
钢绞线钢丝的标准
冷拔低碳钢丝,冷拉钢筋,钢绞线,热处理钢筋
钢绞丝图片
1.1 损伤状况分类
根据导地线损伤的程度,将导地线损伤的截面积分为四类。
I类:导地线损伤占总截面积的7%及以下;
II类:导地线损伤为总截面积的7%~25%之间;
III类:导地线损伤为总截面积的25%~60%之间,或连续损伤,虽未超过III类标准,但其损伤的长度,超过正常补修管所能补修的范围;
IV类:导地线损伤占总截面积的60%及以上,或连续损伤,虽未超过IV类标准,但其损伤的长度,超过正常补修管所能补修的范围。
注:1.钢芯铝绞线导线应未伤及钢芯,计算损伤截面时,按铝股的总截面积作基数。
2.铝绞线、铝合金绞线导线计算损伤截面时,按导线的总截面积作基数进行计算。
3.镀锌钢绞线19股断1股为I类损伤;19股断2股、7股断1股为II类损伤;19股断3股、7股断2股为III类损伤;19股断3股、7股断2股以上为IV类损伤。
1.2补修材料的类型
补修损伤导地线的材料分为四种类型。
A型:金属单丝、预绞式补修条
B型:预绞式护线条、普通补修管
C型:加长型补修管、预绞式接续条
D型:接续管、预绞式接续条、接续管补强接续条
金属单丝缠绕线(A-L型)应与被修理导地线的材质相适应;
预绞式补修条分为两类,一类为普通预绞式补修条(A-1型),另一类为端头鸭嘴型预绞式补修条(A-2型);
预绞式护线条分为两类,一类为普通预绞式护线条(B-1型),另一类为端头鸭嘴型预绞式护线条(B-2型);
加长型补修管也分为两类,一类为普通加长型补修管(C-1型),另一类为端头圆弧型(C-2型);
接续条也分为两类,一类为普通预绞式接续条(D-1型),另一类为端头鸭嘴型预绞式接续条(D-2型)。
技术要求
2.1 一般要求
a)各类导地线经补修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电气特性:应满足被补修的原型号导线通流容量的要求,即导线补修处的温升不大于其余完好部位导线的温升。
机械特性:导线经补修后,其破断拉力不应小于原型号导线计算拉断力的95%;地线经补修后,除镀锌钢绞线外,各类地线破断拉力应不小于原型号地线计算拉断力的95%;而镀锌钢绞线破断拉力不应小于原型号地线计算拉断力的92%。
b)一般导线凡未伤及钢芯的损伤,可选择A、B、C三类补修材料进行补修。而凡伤及导线钢芯的损伤,则可选择接续管或接续条进行补修。接续管补修,应将导线切断重接,其补修方法和工艺见6.2.5;接续条补修,则不一定将导线切断(视导线损伤情况而定),其补修方法和工艺见6.2.4。
c)一般地线的损伤为4.1注3之规定的I、II、III类损伤,可选择A、B、C三类补修材料进行补修;而为4.1注3之规定的IV类损伤,应切断重接,其补修方法和工艺见6.2.5。
d)金钩、破股使钢芯或内层铝股形成无法修复的永久变形,则应将导线切断重接。
e)铝、铝合金单股线的损伤程度达到直径的1/2及以上,则视为断股。
2.2 各类补修材料的补修范围
根据导地线损伤的程度,在一般情况下,A型补修材料进行导地线I类损伤的补修(即导地线损伤占总截面积的7%及以下);B型补修材料进行导地线II类损伤的补修(即导地线损伤为总截面积的7%~25%之间);C型补修材料进行导地线III类损伤的补修(导地线损伤为总截面积的25%~60%之间);D型补修材料进行导地线IV类损伤的补修(导地线损伤占总截面积的60%及以上)。在某些特殊的情形下,如多点损伤和超长损伤,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四类补修材料选择后组合使用。
2.3光纤复合地线的补休
光纤复合地线(OPGW)由于其内层具有光纤单元,不可横向受压,故当其外层发生断股而确认光纤单元未受损需进行补修时,应采用预绞式补修条、护线条或接续条进行补修,不得采用补修管进行补修。
2.4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补修
碳纤维复合芯由于其固有的机械特性,不可横向受压,故当其外层发生断股而确认碳纤维复合芯未受损需进行补修时,可采用预绞式补修条、护线条或接续条进行补修。对于损伤严重的情况应采用碳纤维复合芯特制补修管进行补修。
3.1一般规定
钢芯铝绞线导线损伤处应确认未伤及钢芯,然后对导地线的损伤状态进行分析、计算及判断(采用补修管补修,一般导线损伤点的长度不得超过10cm)。依据本标准第5章规定的原则,准备相应的补修材料。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导线,应采用端头为鸭嘴型的预绞式补修条、预绞式护线条、预绞式接续条及接续管补强接续条和端头圆弧型补修管接续管,以防止在补修处发生新的电晕点。
开始补修之前,应将导地线损伤处的线股恢复原绞制状态并处理平整。
普通型补修管、加长型补修管、补修条和护线条的规格及型号参见补休材料规格,接续管和接续条的规格及型号参见DL/T5285和DL/T763。
3.2各类补修方法及要求
3.2.1金属单丝缠绕处理
a)导地线缠绕材料应与被修理导地线的材质相适应;
b) 金属单丝缠绕应紧密,单丝头不得外露;
c) 金属单丝缠绕层应全部覆盖损伤部位,且缠绕层距损伤部位边缘的单边长度不得小于50mm。
3.2.2补修管补修(包括加长型补修管)
a)根据导地线损伤的程度和长度选择合适的补修管;
b) 补修管中心应位于导地线损伤最严重处,其两端应超出损伤部位边缘20mm以上;
c)损伤的铝股有缺损的,应填充同材料的金属股线后,方可进行压接。
d) 补修管应采用液压方式,按补休材料规格中的步骤进行压接。
3.2.3预绞式补修条、护线条补修
a) 根据导地线损伤的长度选择合适的补修条;
b)补修前应对导地线进行表面处理;
c) 将预绞式补修条中央对准导地线破损位置,向两侧缠绕在受损的导地线上;
d) 预绞式修补条末端应安装到位。
3.2.4预绞式接续条补修
a) 导线损伤的程度超过导线总截面的60%及以上,根据导地线规格选择合适的预绞式接续条;
b)按照附录E的工艺要求进行安装。
3.2.5接续管补修
a) 钢芯铝绞线导线的损伤伤及到钢芯,地线的损伤为4.1注3之IV类损伤的规定,应切断重接。金钩、破股使钢芯或内层铝股形成无法修复的永久变形,也应将导线切断重接;
b) 导地线切断重接,钢芯有两种接法(对接或搭接),其施工工艺按DL/T5285的要求进行;
c) 采用接续管补修操作前,应对液压设备及材料认真进行检查,其规格应与待补修的导地线一致。接续管、导地线的清洗,穿管、液压操作及质量检查应严格按DL/T5285的规定进行。
4.1一般规定
导地线补修工作完成后,除按GBJ50233、DL/T741、DL/T763、DL/T5285的规定进行验收外,还应符合各类材料的具体要求。其中交流330kV、直流±4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导线,应采用端头为鸭嘴型的预绞式补修条、预绞式护线条、预绞式接续条及接续管补强接续条和端头圆弧型补修管、接续管。
4.2金属单丝材料补修
a) 缠绕完毕后,缠绕的金属单丝表面不得有损伤。
b) 缠绕应紧密,不应有贯穿一个缠绕节距的缝隙,宽度不得超过缠绕单丝直径的1/4,累计总缝隙数量不得超过总缠绕圈数的1/10。
c) 缠绕完成后,其中心应位于损伤最严重处,补修表面应平滑,不得有毛刺,被压紧的短头线段应与导地线轴向平行,若有偏移,最大值不得超过被缠绕导地线的半径。
d) 缠绕长度应完全覆盖导地线损伤部分,且两端超出破损部分边缘长度应不小于50mm,全部缠绕长度不得小于100mm,不宜大于500mm。
4.3补修管补修(包括加长型补修管)
a) 压接完毕后,补修管有飞边时应用锉刀将飞边锉掉,并用砂纸将锉过处磨光。
b) 压接完毕,应使用精度不低于0.1mm的游标卡尺测量压后尺寸,其允许偏差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液压后,补修管应呈正六边形,其对边距S的允许最大值为:
压接后对边距尺寸S的允许值按式选取;
S=0.866KD+0.2
式中:S——压接管六边形的对边距离,㎜;
D——压接管外径,㎜;
K——压接管六边形的压接系数。
720㎜²及以下导地线压接管K取0.993,720㎜²以上导地线压接管K取0.997。
三个对边距只允许一个最大值,超过规定应更换钢模重压。
c) 液压后的补修管弯曲度不得大于2%,超过时应进行校直,且校直过程中补修管不应产生裂纹。
d) 钢补修管压接后锌皮脱落时,应涂防锈漆。
e) 应测量管径与长度,并填写压接记录,自检合格后在补修管上指定位置打上操作者的钢印。质检人员及监理人员检查合格后在记录上签名。
4.4预绞丝材料补修(包括补修条、护线条、接续条)验收
a) 预绞丝长度不得小于被安装绞线的3个节距;
b) 预绞丝应与导线紧密接触,预绞丝应全部覆盖损伤部位;
c) 预绞丝末端不得划伤被安装导线;
d) 预绞丝单丝间缝隙均匀,单丝数量应于补休材料规格中要求一致。
5.1补修管规格
表01钢绞线用普通补修管
表02钢芯铝绞线用普通补修管
表03钢绞线用加长型补修管
表04钢芯铝绞线用加长型补修管
5.2 预绞补修材料规格
表01 钢绞线用补修条
表02 钢芯铝绞线用补修条
表03 预绞式护线条
7.1一般规定
a) 补修管的规格型号应与导地线规格型号相配套,应符合补休材料规格中的要求。
b) 选用的钢模必须与被压的补修管相匹配,钢模外形尺寸应与液压机相匹配
c) 液压机的额定输出压力应满足压接要求
d) 压接操作人员必须要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操作时应有质量检查人员在现场进行监督
e) 运行线路对某一种规格型号的导地线,没有液压经验或试验数据者,应进行压接试件的制作,其抗拉强度和电气性能应满足要求
7.2 压接工艺方法
7.2.1液压施工前应进行下列项目的检查
a)应对液压设备各种液压件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弯曲裂痕锈蚀等缺陷,能保证正常操作,油压表应经校核,做到准确
b)补修管的内外径及长度应使用最小读数为0.01mm的游标卡尺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补修管的内外径允许偏差应符合国家标准GB2314的规定
c)核查导地线的规格型号与补修管的规格,应相配合。
7.2.2导地线及补修管的清洗
a)补修管应用汽油清洗管内壁的油垢,然后涂抹一层导电脂,并用塑料带封装。
b)导地线损伤部位的清洗,应先除去导地线上的铝化物、脏物,再用汽油清洗损伤部位,其长度不得少于补修管长度1.5倍。对损伤部位涂抹一层导电脂,用细钢丝刷清刷表面氧化膜,并保留导电脂进行压接。导电脂必须具备下列性能:①中性;②流动温度不低于150℃,有一定粘滞性;③接触电阻低。
c)对导地线损伤部位处及补修管进行修复处理:①刷去表面毛刺;②修复铝管弯曲;③跳股背股处复原。
7.2.3液压操作
a)先对损伤长度画印,应以导地线损伤段长度的中心为中心,向两端各量1/2补修管长并划上印记
b)将补修管套入导地线损伤处,穿入插板,使补修管在两印记之间
c)先在补修管中心压一模,然后分别向两端压接,压完一端再压另一端,每模重叠已压模长1/4~1/3
d)第一模压完后,检查压后对边尺寸,符合标准后继续施压。
e)两端最后一模与补修管端口宜保留5mm距离的非压接区。
f)每模施压时压力表压力必须达到需要压力,且必须上下严密合模。
f)空中压接时应对导地线作好保护,防止压接工具损伤导地线。
8.1一般规定
a) 缠绕所用的材料宜与被修理导地线的最外层材料材质相同。地线宜使用镀锌铁丝。OPGW光缆宜使用铝股线。
b) 缠绕所用材料的规格宜与被修理导地线相对应材质的单股规格相同,地线应使用规格为#10-#12的镀锌铁丝。
c) 缠绕操作人员必须经体检合格,具备必要的电气知识,熟悉缠绕修补工艺、质量标准和运行知识,作业时应有监护人员在现场进行安全质量监督。
8.2 缠绕工艺方法
8.2.1缠绕前应进行下列项目的检查
a)应对使用的导地线缠绕材料进行检查,确认其材质、规格符合要求。
b)应对使用的导地线缠绕材料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损伤、锈蚀等缺陷,保证正常使用。
8.2.2导地线损伤处理
a)开始缠绕前,应将导地线损伤处线股处理平整。
b)使用钢丝刷、砂纸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亮、洁净、干燥,并马上均匀涂抹导电膏,处理的长度不低于缠绕的长度。
8.2.3缠绕操作
a)先确定损伤长度,再以导地线损伤最严重处为中心,按缠绕层距离损伤部位边缘不小于50mm为原则,确定1/2缠绕长度,再自中心向两端各量1/2缠绕长度并划上印记。
b)将缠绕用线股不对称对折,距折弯处20-30mm拧紧一圈,使短头线段长度比修补长度大100mm,顺导地线紧贴损伤部位轴向压紧后,将长头线段按导地线外层绞制方向进行缠绕,缠绕时要逐圈紧密地把损伤部分全部覆盖,收尾侧再将长头线段和短头线段重合,拧成麻花状,最后将开始侧拧紧成麻花状,拧紧部位应3-5扣,两端头应顺外层绞制方向贴紧导地线表面。
c)缠绕过程中禁止将单丝折损出现死角,应保证其平滑弧度。
9.1一般规定
a) 预绞丝的规格型号应与导地线规格型号相配套,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b)操作人员必须要经过培训,方可上岗作业。
9.2 安装工艺方法
9.2.1安装施工前应进行下列项目的检查
a)核查导地线的规格型号与预绞丝的规格应相配合;
b)检测预绞丝材料,色标、单丝直径、根数、长度是否符合对应型号,表面不得有油污,预绞丝摆放在平面上应保持平直,不得有变形。
9.2.2导地线的清洁
a)用砂纸或细钢丝刷去除导地线表面的铝化物、脏物,在补修长度内涂抹导电脂,用细钢丝刷清刷表面的氧化膜,并保留导电脂进行预绞丝的安装,清理长度不得短于预绞丝覆盖长度。
b)导电脂必须具备下列特性:①中性②流动温度不低于150℃,有一定粘滞性③接触电阻低3.
c)对导地线损伤部位处进行修复处理,刷去表面毛刺,跳股背股处复原。
9.2.3安装操作
9.2.3.1预绞式护线条安装
a) 将预绞丝中心色标对齐导线损伤位置中心,将预绞丝单丝顺着预绞丝的旋向拧,使预绞丝缠绕在导线外侧2-3个节距;
b) 对其他的预绞丝或者预绞丝分组重复上面的步骤,应确保预绞丝间无交叉重叠;
c) 逐个缠绕预绞丝末端,确保所有的预绞丝的末端都完全贴合在导线表面合适的位置上。
9.2.3.2预绞式补修条安装
a) 将预绞丝中心色标对齐导线损伤位置中心,将预绞丝单丝顺着预绞丝的旋向拧,使预绞丝缠绕在导线外侧2-3个节距;
b) 对其他的预绞丝或者预绞丝分组重复上面的步骤,应确保预绞丝间无交叉重叠;
c) 逐个缠绕预绞丝,确保所有的预绞丝的末端都完全贴合在导线表面合适的位置上。
9.3 预绞式材料安装的检查与验收
a)预绞丝长度不得小于被安装绞线的3个节距;
b)预绞丝应与导线紧密接触,其中心应位于损伤最严重处;
c)预绞丝应全部覆盖损伤部位,且各层预绞丝端部距损伤部位边缘的单边长度不小于100mm;
d)预绞丝末端不得划伤被安装导线。
9.4 预绞式接续条安装
a)预绞式接续条适用于导线损伤的程度超过导线总截面的60%及以上。
b)钢芯铝绞线接续条包括钢芯接续条、填充条和外层条三部分,应按照下述d、e、f、g步骤安装。
c)铝绞线接续条和钢绞线接续条参照f、g步骤安装。
d)将钢芯接续条的中央色标与导线损伤(特别是钢芯损伤)最严重处对齐,在导线表面远离钢芯接续条两端约6mm处缠绕乙烯胶带,切断两胶带间的铝绞线。应注意不得使铝绞线散股,也不得损伤钢芯。
e)将钢芯接续条紧密缠绕在露出的钢芯上,并居中。然后将填充条紧密缠绕到钢芯接续条上,其色标与钢芯接续条色标对齐。
f)对导地线进行彻底的打磨使其表面光亮,并马上均匀涂抹导电膏。处理的长度应不低于安装接续条的长度。
g)将外层条紧密安装到导地线及填充条的表面,其色标应与填充条的色标对齐。
h)预绞式材料安装应从中央开始向两侧缠绕,逐根缠绕2-3个节距,待全部预绞式材料都缠绕在导地线上,再分别向两侧将剩余的部分缠绕在导地线上,最后一个螺距应将预绞丝分开成单丝,逐根缠绕,使预绞材料末端贴服在导地线表面。
以上主要根据原《架空输电线路导地线补修导则》DL/T1069-2007及新版的征求意见稿整理,仅供参考,以实际以DL/T1069-2016版本为准(2016-07-01实施,但小编未购买到最新版作为参考)。
设计总群:72468968
电气总群:246684395
结构总群: 67469156
施工总群:46092726
运检总群:490808577
电力电缆群:79261260
合作信箱:spdxl@qq.com
绞丝标准
绞丝有机械和手工两种方法,根据商品要求和织绸或染色的需要,有大绞丝、小绞丝和长绞丝等不同规格。
钢筋绞丝的规范要求
1、车间每天必须保持卫生清洁,如发现三次杂乱不整,不发奖金或扣发工资;
2、所使用的工具、轮具应放置整齐,每个工作点的工具由专人管理,如所配工具丢失、损坏则由所在班组个人赔偿;
3、复绕、绞丝工序要将废丝放入专用箱,每天由专人交库,并将每班所有铜线型号、规格、绞线的型号规格、重量、数量、机器完好情况记录入册并签名,做到节约用料,充分利用铜丝;
4、成缆工序要将每班成缆的型号、长度、重量及设备完好情况记录入册。所有盘具应按型号堆放整齐。坚决做到节约用料,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生产;
5、挤塑工序要求经常检查模具的公差与表面的好坏,不符合要求返回,不能使用。要将每天生产的产品型号、米数及不不合格产品的型号、米数、原因、设备完好情况记录登记;
6、产品包装要求紧密、整齐、美观,合格证型号、规格填写无误,做到不合格品不包装、不入库。
绞钢丝的工具
1×19——表示结构由19股组成一根。
11.5——表示直径11.5mm。
1370——表示公称抗拉强度1370MPa。
B——表示镀锌钢绞线内钢丝锌层厚度级别为B级。
80——表示横截面积80mm²。
钢绞线的标记示例:结构1x7、直径6.0mm、抗拉强度1370MPa,A级锌层的钢绞线标记为:1X7-6.0-1370-A-YB/T5004-2012
绞钢丝技巧
1.冷拔低碳钢丝预应力钢绞线冷拔低碳钢丝是由圆盘的hpb235级钢筋在常温下通过拔丝模冷拔而成,常用的钢丝直径为3mm、4mm和5mm.冷拔钢丝强度比原材料屈服强度显著提高,但塑性降低,适用于小型构件的预应力筋。2.冷拉钢筋冷拉钢筋是将hrb335、hrb400、rrb400级热轧钢筋在常温下通过张拉到超过屈服点的某一应力,使其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后卸荷,再经时效处理而成。冷拉钢筋的塑性和弹性模量有所降低而屈服强度和硬度有所提高,可直接用作预应力钢筋。3.高强度钢丝高强钢丝是用优质碳素钢热轧盘条经冷拔制成,然后可用机械方式对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压痕处理形成刻痕钢丝,对钢丝进行低温(一般低于500℃)矫直回火处理后便成为矫直回火钢丝。常用的高强钢丝分为冷拉和矫直回火两种,按外形分为光面、刻痕和螺旋肋三种。预应力钢丝经矫直回火后,可消除钢丝冷拔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这种钢丝通常被称为消除应力钢丝。消除应力钢丝的松弛损失虽比消除应力前低一些,但仍然较高,经“稳定化”处理后,钢丝的松弛值仅为普通钢丝的0.25~0.33,这种钢丝被称为低松弛钢丝,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常用的高强钢丝的直径有4mm、5mm、6mm、7mm、8mm和9mm等几种。4.钢绞线...1.冷拔低碳钢丝预应力钢绞线冷拔低碳钢丝是由圆盘的hpb235级钢筋在常温下通过拔丝模冷拔而成,常用的钢丝直径为3mm、4mm和5mm.冷拔钢丝强度比原材料屈服强度显著提高,但塑性降低,适用于小型构件的预应力筋。2.冷拉钢筋冷拉钢筋是将hrb335、hrb400、rrb400级热轧钢筋在常温下通过张拉到超过屈服点的某一应力,使其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后卸荷,再经时效处理而成。冷拉钢筋的塑性和弹性模量有所降低而屈服强度和硬度有所提高,可直接用作预应力钢筋。3.高强度钢丝高强钢丝是用优质碳素钢热轧盘条经冷拔制成,然后可用机械方式对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压痕处理形成刻痕钢丝,对钢丝进行低温(一般低于500℃)矫直回火处理后便成为矫直回火钢丝。常用的高强钢丝分为冷拉和矫直回火两种,按外形分为光面、刻痕和螺旋肋三种。预应力钢丝经矫直回火后,可消除钢丝冷拔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这种钢丝通常被称为消除应力钢丝。消除应力钢丝的松弛损失虽比消除应力前低一些,但仍然较高,经“稳定化”处理后,钢丝的松弛值仅为普通钢丝的0.25~0.33,这种钢丝被称为低松弛钢丝,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常用的高强钢丝的直径有4mm、5mm、6mm、7mm、8mm和9mm等几种。4.钢绞线预应力钢绞线一般是由几根碳素钢丝围绕一根中心钢丝在绞丝机上绞成螺旋状,再经低温回火制成。钢绞线的直径较大,一般为9~15mm,较柔软,施工方便,但价格较贵。钢绞线的强度较高。钢绞线规格有2股、3股、7股和19股等。7股钢绞线由于面积较大、柔软、施工定位方便,适用于先张法和后张法预应力结构与构件,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的一种预应力筋。5.热处理钢筋热处理钢筋是由普通热轧中碳合金钢经淬火和回火调质热处理制成,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高粘结力等优点,直径为6~10mm。产品钢筋为直径2m的弹性盘卷,每盘长度为100~120m。热处理钢筋的螺纹外形有带纵肋和无纵肋两种。近年来,我国强度高、性能好的预应力钢筋(钢丝、钢绞线)已可充分供应,故提倡用高强的预应力钢绞线、钢丝作为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主力钢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