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型号大全 > 正文

揉捻机型号(揉捻机型号与投青量)

2024-04-12 12:38:42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文章目录导航:
  1. 揉捻机的组成配件
  2. 揉捻机型号与投青量有关系吗视频
  3. 揉捻机安装调试
  4. 揉捻机型号与投青量有关系吗
  5. 揉捻机型号75特点
  6. 揉捻机多少钱一台
  7. 揉捻机型号与投青量
  8. 揉捻机 大小 选择
  9. 揉捻机30

揉捻机的组成配件

1.9万一台,你要在哪里用

揉捻机型号与投青量有关系吗视频

主要设有一莲花座,一传动组,及一卷布杆。

揉捻机安装调试

如果是齿轮传动可以找生产厂家帮你改装,皮带传动可放松皮带行了

揉捻机型号与投青量有关系吗

从筒子上引出的合股纱,经导纱杆和横动导纱器(图1),从导纱罗拉输出,通过导纱钩和钢丝圈绕于筒管上。当锭子带动筒管一起回转时,纱线拖动钢丝圈在环状钢领上回转,对纱线进行加捻。筒子纱架上的筒子大都是以横卧形式活套在插锭上,合股纱自侧面拖动筒子回转而退绕。并捻联合机是用单纱筒子喂入,为减少单纱退绕时张力过大而引起断头,采用锥形筒子紧套在插锭上,单纱由各自的筒子端轴向引出,在喂给纱架部分实现并合。并捻联合机可省除并纱工序,一般只适于纺品质要求不高的双股线。导纱罗拉通常为一对光滑的圆辊。下罗拉是6~8锭一节,全长镶接而成。上罗拉每锭一个,靠自重加压,由下罗拉摩擦传动。合股纱在罗拉上有一定的穿绕方法,使纱线同罗拉有足够长的摩擦包围弧,保证罗拉以其均匀的速度向加捻区域输送纱线。在专纺粗的股线或复捻捻线机上,有的采用两根下罗拉,甚至两对罗拉,以适应高的捻线张力,达到均匀喂纱的目的。在罗拉部分,有的捻线机上设有断头自停装置。有的捻线机,在导纱杆下面设有水槽,合股纱加捻前先着水,称为湿捻捻线机。湿捻的线,有强力高和表面光洁的优点,但罗拉和导纱机件等需采用防锈材料。环锭捻线机的卷绕成形机构大多与环锭细纱机相同。钢领板由成形凸轮传动作短动程升降,每次升降后位置上升一定高度,使管线绕成圆锥形交叉卷绕的卷装。纺制粗股线时或在复捻捻线机上常采用双边筒管。钢领板作单一的比较缓慢的全程升降,可以增加卷装的密度和容量。传统的花式捻线机与一般捻线机的主要不同点是在喂纱部分。纺制的花式线种类不同,喂纱部分的机构和运动也不同。以倍捻锭子为主要加捻机件,每一回转能对合股纱线加两个捻回。倍捻锭子有立式、卧式和斜式三种,以立式为多(图2)。它由锭杆、锭盘和储纱盘等回转部分和盛纱罐、空心锭管等不动部分组成。不动部分套在回转部分外面,其间用滚动轴承联系。锭盘由龙带或锭带传动,带动储纱盘一起回转。为确保不动部分不受回转部分影响,一般都装有盛纱罐的制动装置。制动方式有磁力制动、重力制动和机械制动三种。合股纱自供纱筒子上引出,由空心锭管顶端穿入,从储纱盘的边孔穿出,通过导纱钩和输出罗拉卷绕到筒子上。当锭子或储纱盘回转一圈,给空心锭管内和储纱盘边孔至导纱钩间气圈部分纱线各加一个捻回,方向相同时即得两个捻回。这种捻线机锭速高达14000转/分,加捻效率成倍提高,可以直接制成容量较大的筒子,落纱次数减少,但功率消耗大,接头操作困难。

揉捻机型号75特点

揉捻机是茶叶加工中结构比较成熟的机械,常用的型号有25型、30型和35型等,加压形式有重锤式和单柱丝杆两种。揉捻机靠三角皮带传递动力,在年终保养时,最好更换新带,以保证来年的正常运转。选用的三角皮带,其长度和型号应参照使用说明书。

皮带截面型号应与轮槽型号一致,以保证三角皮带截面在轮槽中的正确位置。新装的三角皮带外缘可略高于轮缘。新皮带装上或在以后的运转中,其张紧度应保持适当,过紧则皮带易损坏、轴承易发热,过松则会造成传动时皮带打滑。一般情况下,三角皮带的张紧度以大拇指能按下15毫米左右为宜。该机械减速箱和轴承的保养可参考滚筒杀青机的保养。

揉捻机多少钱一台

茶叶的加工制作直接决定了其产品的类型(即茶类)。武夷岩茶的加工制作工艺分初制工艺和精制工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 初制工艺

初制工艺主要包括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干等六道工艺。

  一、采摘工艺

  茶青质量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茶青质量包括茶青内在品质和外观质量两部分,茶青内在品质主要由茶树品种、茶园立地环境和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构成,外观质量主要由茶青采摘的标准、时间、气候、储运等因素构成。

  1、茶青标准:武夷岩茶要求茶青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生育较完熟(采开面三、四叶),无叶面水、无破损、新鲜、均匀一致。茶树新稍伸育至最后一叶开张形成驻芽后即称开面;当新梢顶部第一叶与第二叶的比例小于三分之一时即称小开面,介于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时称中开面,达三分之二以上时称大开面。茶树新梢伸育两叶即开面者称对夹叶。武夷岩茶要求的最佳采摘标准为开面三叶。不同的品种略有差异如肉桂以中小开面最佳,水仙以中大开面最佳等等。每个品种的最佳适采期都较短,在同样的山场位置和栽培管理措施下适采期约为3-4天,同一品种在适采期加工不完时则掌握在茶园内茶青有一半以上开始小开面时开采,到大部分中开面,小部分大开面时全部采摘结束,采摘标准控制在一芽四叶至中大开面三叶,采摘期可延长到6-8天。

  2、采摘时间:茶叶开采期主要由茶树品种、当年气候、山场位置和茶园管理措施等因素决定,武夷山现有主栽品种的春茶采摘期约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特早芽种在4月上旬,特迟芽种在5月下旬,以后每季(即夏秋茶)间隔时间约为50天左右(采后有修剪会延长下一季的时间)。采摘当天的气候对品质影响较大,晴至多云天露水干后采摘的茶青较好,雨天和露水未干时采摘的茶青最差。一天当中以上午9-11时,下午2-5时的茶青质量最好,露水青最次。因此春茶加工期宜选择晴至多云的天气采制,阴雨天不采或少采制,则极有利于提高茶叶的品质。

  3、采摘方式:有人工和机械两种方式。人工采摘需人员多,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应加强带山人员的管理来控制茶青标准、采摘净度和青叶外观质量,在武夷山茶园分散,地形复杂,茶树长势不一处较为适用。机械采摘省劳工、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适宜大面积标准化管理的茶园使用。初次使用机采时茶青质量较差,含有大量的老梗、老叶,长短不一,因此使用机采前应先用修剪机定剪若干次,使树冠形成整齐的采摘面,以提高茶青质量。机采连续使用2-3年后则茶青质量比人工采摘的更好,是未来大生产的主要方式。但长期连续采用机采会使茶树芽梢多而瘦小,干茶外形变细而欠肥壮,影响茶青外观质量,可用人工采摘和机械采摘交替使用来防止该项缺陷。

  4、茶青储运:茶青采下后应及时运达加工厂进入下道萎凋工艺。储运期间应尽量缩短时间,并注意通风散热,避阳薄摊,减少搬动次数,防止青叶堆放过厚、过紧、过久而造成机械损伤和堆沃烧伤。储运时间过久均会使茶青质量下降。

  二、萎凋工艺

  萎凋是指茶青失水变软的过程。

  1、萎凋标准:感观标准为青叶顶端弯曲,第二叶明显下垂且叶面大部分失去光泽,失水率约为10-16%。大部分青叶达此标准即可。青叶原料(茶树品种、茶青老嫩度等)不同其标准也不同。如叶张厚的大叶种萎凋宜重、茶青偏嫩时萎凋宜重,反之宜轻。

  2、萎凋方式:有日光萎凋、加温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三种方式。生产上主要采用前两种方式。加温萎凋又分综合做青机和萎凋槽萎凋两种方式,日光萎凋历时短(约几十分钟),节省能源,萎凋效果最佳;加温萎凋历时长(约2-4小时不等),不均匀,茶青损伤严重,萎凋质量较差,特别是雨水青的萎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改进其萎凋工艺。

  3、操作方法

  (1)日光萎凋:要求将茶青至于谷席、布垫或水筛等萎调用具上进行,特别是中午强光照时不可直接置于水泥坪上萎凋,极易烫伤青叶。摊叶厚度约为1-2厘米(2-4斤/㎡),太阳光强烈时宜厚些,光弱时宜薄些,萎凋全过程应翻拌2-3次,总历时约为30-60分钟,以达到萎凋标准为止。

  (2)加温萎凋:一般用综合做青机萎凋。综合做青机萎凋选用90-100型长机慢档进行萎凋效果更佳(120型短机不利于萎凋),热风温度在30-32度为宜(手感为手触机心热而不烫),温度过高易烧伤青叶,温度过低萎凋效果差,时间会加长。每隔10-15分钟翻动几转,总历时无水青约为1.5-2.5小时,雨水青约为3-4小时左右。萎凋槽热风温度为28-30度,每隔30分钟左右翻动一次,摊叶厚度为10-15㎝左右,越厚越慢越不均匀。

  三、做青工艺:

  做青工艺是形成乌龙茶特有的绿叶红镶边、影响毛茶等级、决定茶叶风格的关键工艺。全过程由摇青和静置发酵交替进行组成。

  1、做青原理:在适宜的温湿度等环境下,通过多次摇青使茶青叶片不断受到碰撞和互相磨檫,使叶片边缘逐渐受损,并均匀地加深,经发酵氧化后产生绿底红镶边,而在静置发酵过程中,茶青内含物逐渐进行氧化和转化,并散发出自然的花果香,形成乌龙茶特有的花果香和兼有红茶、绿茶的风味特点。

  2、做青方式:生产上主要有综合做青机和手工做青两种方式,在条件较差时也有将两者结合起来的半手工做青方式和最简单的“地瓜畦”做青方式。市场上的“手工茶”即指采用手工做青方式生产的茶叶,其特点是占用生产场地大,耗工大,人均加工量少,技术要求高等特点,而综合做青机则占用场地小,使用人工少,更适应于大生产的要求。

  3、操作方式:不论何种做青方式,操作上均是摇青和静置发酵多次交替进行来完成,需摇青5-10次,历时6-12小时、或更长,摇青程度先轻后重,静置时间先短后长。

  ⑴手工做青:将萎凋叶薄摊于900㎜水筛上,每筛首次青叶重约0.5-0.8㎏,操作程序为摇青←→静置重复5-7次;摇青次数从少到多,逐次增加,从十来次到壹百多次不等,每次摇青次数视茶青进展情况而定,一般以摇出青臭味为基础,再参考其他因素进行调整。静置时间每次逐渐加长,每次摊叶厚度也逐次加厚,可两筛并一筛或三筛并两筛,四筛并三筛等等。直至做青达到成熟标准时结束做青程序。

  ⑵综合做青机做青:萎凋青装进综合做青机约为容量的三分之二左右,或茶青在机内萎凋达到要求后,直接进入做青程序。按吹风→摇动←→静置的程序重复进行5-6次以上,历时为6-7小时以上,吹风时间每次逐渐缩短,摇动和静置时间每次逐渐增长。直至做青达到成熟标准时即使进行杀青。

  4、看青做青:主要指做青操作的时间和程度的控制。影响的因素主要有茶青原料状况,气候状况,做青环境,设备和方式等等。

  ⑴做青原则:茶青在做青过程中气味变化主要表现为:青气→清香→花香→果香;叶态变化主要表现为:叶软无光泽→叶渐挺、红边渐现→汤匙状三红七绿。做青前期约为2-3小时,操作上应注意以茶青走水为主,需薄摊,多吹风,轻摇,轻发酵。中期约3-4小时,操作上应注意以摇红边为主,需适度发酵,摊叶逐步加厚,吹风逐步减少。后期约2-3小时,以发酵为主,注意红边适度,香型和叶态达到要求。

  走水:指萎凋后的茶青的水分从茶梗脉向叶片输送的过程,青叶由柔软无光泽转化到叶挺泛光,呈“还阳”状态。

  做青成熟的基本标准为:青叶呈汤匙状绿底红镶边,茶青梗皮表面呈失水皱折状,香型为低沉厚重的果香型,手触青叶呈松挺感。做青工艺的结束标志为进入高温杀青。

  (2)环境控制:晴天北风天的气候利于做青。环境因素主要指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新鲜度。三因素均会互相影响,需协调到适宜状态。做青室内温度为20-30度,以24-26度最适宜。相对湿度范围为50-80%,以60-70%为最适宜。做青过程前期温度和湿度均要求较低,全过程要求逐步增高;后期需较高的温湿度时,应特别注意防止空气“污染”缺氧;室内升温时空气湿度相应会降低,湿度过低不利于发酵,会出现温度够了而长时间茶青都发酵不足的现象;室内碳火加温易造成缺氧,注意适度通风。

  (3)做青经验:叶片较厚和大叶类的品种,宜轻摇,延长走水期,多停少动,加长静置时间,加重发酵。叶薄和小叶种需少停多动,加重摇青,到后期方需注意发酵到位。茶青较嫩时,做青前期走水期需拉长,总历时也更长,注意轻摇,多吹风,防止出现“返青”现象(即做青叶到后期出现涨水,叶片和茶梗含水状态均接近新鲜茶青状,梗叶一折即断,无花果香,为做青失败现象)。茶青较老时,做青总历时缩短,前期走水期缩短,需重摇重发酵少吹风。萎凋过重时,宜轻摇重发酵,做青时间短,注意防止香气过早出现和做过头现象。萎凋偏青时,用综合做青机做青可用加温补充萎凋,并注意多吹多走水,重摇轻发酵,并延长做青时间,调整好温湿度,需高温低湿,否则易出现“返青”现象。温度偏低时,应注意少吹风,提早开始保温发酵。湿度偏大时有条件者可使用去湿机,并注意通风排湿,适度加温。……总之做青过程需时时观察青叶变化,以看、嗅、摸综合观察来判断青叶是否在正常地变化,一出现异常现象即需分析原因,并即时调整,使做青叶发挥出其最佳的品质状态。

  四、杀青工艺

  杀青是结束做青工序的标志,是固定毛茶品质和做青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采取高温破坏茶青中的蛋白酶活性,防止做青叶的继续氧化和发酵,同时使做青叶失去部分水分呈热软态,为后道揉捻程序提供基础条件。

  1、杀青方式:大生产上主要采用滚筒杀青机(110型和90型)。条件差的或少量制作时也有用手工杀青和半机械杀青。用60-90㎝家用锅砌成斜灶,用手工翻拌杀青为全手工杀青方式,用机械翻拌为半机械杀青方式。以下介绍杀青机的使用工艺。

  2、操作要点:杀青机在初次使用或长时未用后每季制茶的首次使用前均需将筒内用细沙石和湿茶片清洗干净。进青前筒温需升至230度以上,手感判断:手背朝筒中间伸入1/3处要明显感觉烫手即可。每次进青量为:110型为80-100斤,90型为50-60斤。杀青时间约为7-10分钟。成熟标准为叶态干软,叶张边缘起白泡状,手揉紧后无水溢出且呈粘手感,青气去尽呈清香味即可。出青时需快速出尽,特别是最后出锅的尾量需快速,否则易过火变焦,使毛茶茶汤出现浑浊和焦粒,俗称“拉锅现象”。杀青火候需要掌握前中期旺火高温,后期低火低温出锅。

  五、揉捻工艺:

  揉捻是形成武夷岩茶外形和影响茶叶制率的主要因素。

  1、揉捻方式:生产主要使用30型、35型、40型、50型、55型等专用揉茶机,其棱骨比绿茶揉捻机要更高些。少量制作时也可用手工揉捻,使用专用篾制揉苈,但手工揉耗工大,且揉捻效果较差,茶汤多碎末,大生产上均不使用手工揉捻。以下仅介绍机械揉捻工艺。

  2、操作要点:杀青叶需快速盛进揉捻机乘热揉捻,方能达到最佳效果;装茶量进机需达揉捻机盛茶桶高1/2以上至满桶;揉捻过程掌握先轻压后逐渐加重压的原则,中途需减压1-2次,以利桶内茶叶的自动翻拌和整形,压力轻重可观察揉捻机上的指示器;全程约需5-8分钟。35型、40型等小型机揉捻程度更重,应注意加压和揉捻时间不可过度,以免造成碎末和底盘偏多,50型、55型等大型揉捻机揉茶力度更轻,特别是青叶过老时,需注意加重压,以防出现条索过松,茶片偏多,“揉不倒”现象。

  六、烘干工艺:

  烘干的主要作用是稳定茶叶品质,补充杀青不足,使茶叶达到较长时间的储存而不变质。

  1、烘干方式:传统木炭、焙笼烘干和烘干机烘干两种方式。焙笼烘干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初制烘干上使用较少。初制毛茶以烘干机为最佳烘干方式。揉捻成条的茶叶需马上进行高温快速烘一道,不能置放过久,否则易使干茶产生闷味,降低茶叶品质。条件差者有用萎凋槽烘干,此方式对茶叶品质影响较大:温度低、烘干时间过长;热源多用木炭直燃吹风式,多灰尘,易带烟;烘干速度慢,效率低,常将多次不同时间的揉捻叶混为一槽烘干。

  2、操作要点:揉捻叶一般要求在30-40分钟内烘完一道,手触茶叶需带刺手感,而后可静置2-4小时,再烘二道,一般烘2-3道即可全干。烘干机第一道烘干温度视机型面积、走速风量等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为130-150度,要求温度稳定。第二道烘干温度比第一道略低些,约低10度,直至烘干为止。焙笼烘干要求第一道明火“抢水焙”至茶叶有刺手感后,下笼摊凉2-4小时后稳火再焙干。毛茶烘焙干后不可摊放长久。一般冷却至近室温时即装袋进库。

第二部分 精制工艺

  武夷岩茶的精制工艺为:毛茶→毛拣→分筛→风选(或人工簸)→复拣→拼堆→焙火→匀堆装箱。现在少量茶叶精制也可以采用毛茶→拣剔→分选→焙火→装箱的从简程序。主要工艺为拣剔、分筛、风选和焙火等工艺。

  一:拣剔

  1、拣剔方式:有人工拣剔和机械拣剔两种。目前为止武夷岩茶还是以人工拣剔为主,拣茶机也在生产上使用,但净度尚不够理想。机械拣剔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生产上的一次性拣剔虽程序减少几道,但工作难度更大,净度难以管理和控制。大生产上一般采用两次拣剔即毛拣和复拣。

  2、操作要点:

  毛拣:毛茶初制结束后即用人工拣去所有茶梗和开张的粗大松条和黄片,便于茶叶进行分筛、风选和复拣等。武夷岩茶的毛茶经常是茶梗连着茶芽茶条,不利于机械拣剔,所以毛拣一般采用人工拣剔较为理想。

  复拣:指毛茶经毛拣,分筛、风选后,各筛号茶分开单独拣剔。需拣去松条,三角片和遗留的茶梗。并根据茶叶品种,等级,销售要求和对照武夷岩茶国标外型要求来管理和控制复拣的轻重程度和净度,但茶叶中所有非茶类夹杂物和茶梗都必需剔除以保证成品茶外形达到国家标准,满足销售要求。

  二:分筛和风选

  1、操作方式:分筛和风选都有机械和手工两种方式,少量生产时可用手工操作,大生产均以机械操作,效果和效率都更好、更高。

  2、操作要点:

  分筛:机械操作使用平圆筛,将茶叶分成若干号,手工操作根据需要选择几号竹筛,经若干次筛分成若干号茶。筛号茶概念:根据筛网孔隙的大小定筛号。如:4号筛底,5号筛面的茶称5号茶,依此类推。

  风选:指利用茶叶的重量,体积,外形和检风面大小的差别,在一定风力下分离茶叶的轻重和除去非茶类夹杂物。风选机械操作第一口为隔砂口,分出重质杂物,第二口为正口茶,第三口为子口茶,第四口为次子口茶,以后各口为茶片和轻质杂物。手工风选称簸茶,可去除茶叶中的轻片、茶末和轻质杂物。

  三、焙火:

  岩茶精制焙火也称炖火,吃火。是形成武夷岩茶特有的滋味,去除青味、杂味、苦涩味,产生火功香,使茶叶耐泡,汤色加深,滋味浓醇,改善武夷岩茶特有的香韵的关键工艺。精制工艺的焙火犹如初制工艺的做青,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1、操作方式:有传统手工炭焙、烘干机烘焙、电烤箱烘焙等方式。少量茶叶选用传统手工炭焙较好,大生产上一般使用烘干机烘焙和电烤箱烘焙。

  2、操作要点:

  手工炭焙:备用好岩茶焙火专用的焙窟和焙笼,将焙窟生好炭火(木炭需选用较硬的杂木烧成的木炭),不能是明火。用焙笼,将茶叶装满7-8成,将温度控制(用盖灰的厚度来控制温度)在手摸焙笼外壁热而不烫为宜(焙壁温度为50-60度、焙心温度为90-110度左右),每次烘焙为3-8小时不等(视需要而定,火功不够时可以进行多次烘焙),每隔30-40分钟进行翻拌一次。前1-2小时左右不加盖,而后可采用不加盖、半加盖和全加盖等方式烘焙。烘焙中后期就要一边试茶一边调整措施,以保证达到最佳的烘焙效果。

  机械烘焙:一般采用烘干机慢速档烘焙,全过程历时1-1.5小时,连续烘2-3道,温度控制范围为90-120度。

  3、技术要领:火功不论高低,均要求将茶叶焙透,所以文火慢炖是烘焙的基本要求。火功高低是烘焙时间和温度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单以时间来衡量火功的高低。火功高低的掌握宜看茶叶品种、毛茶质量状况和等级以及销售需求等因素来决定。火功高低可用烘焙温度为第一调整要素,在同等温度下也可用时间为第二调整要素。在烘焙过程中需即时审评,调整温度高低,决定烘焙时间,以达到最终的火功要求。

揉捻机型号与投青量

30千克每小时。揉捻机是一种可保持茶叶纤维组织不致破坏,且能确保茶叶品质均一,操作简便的机器,称之为茶叶揉捻机。35型号的揉捻机的工作效率是揉30千克茶叶每小时。揉捻机工作原理它主要设有一莲花座,一传动组,及一卷布杆,莲花座设有数片莲花片由传动组带动莲花片做开。

揉捻机 大小 选择

40型斩拌机20型实验室专用,80型节能斩拌机,125型节能斩拌机,200型斩拌机等,具体有什么区别我也不知道,你可以登录参考资料里的网址看一下,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

揉捻机30

乌龙茶大多采用揉捻机揉捻,揉捻机型号有多种,一种是安溪六四式木质手推揉捻机,每桶装叶量10斤左右,常用的转速40-50转/分,揉捻时间4/6分钟,转数180-240转,另一种是闽茶35型电动揉捻机,每桶装叶量14-16斤,转速每分钟60转,揉捻时间3-5分钟,揉捻过程中应当在揉桶中解决或翻拌一次。

揉捻应掌握“热揉、适当重压、快速、短时”的原则:热揉过程中,桶内叶团温度高,容易造成闷黄味,影响色泽和香气,因此,要求快速短时。快速短时可能揉捻不足,须加以一定的压力,乌龙茶揉捻是塑形的第一道工序,要求揉捻叶有较好的卷曲状态,和一定比例的破碎率,红茶揉捻破碎率为80-85%,绿茶为50-65%,乌龙茶揉捻破碎率因短时比绿茶略低,但加上做青破碎率,总破碎率略高于绿茶,是乌龙茶具有醇厚滋味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