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型号产品(航天型号产品禁限用工艺目录)
航天型号产品禁限用工艺目录2023
航天科技产品可以为以下几种类型:1.卫星:卫星是航天科技中最为常见的产品之一,其可以为通讯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等。例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一种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导航卫星系统。2.火箭:火箭是用于将卫星、宇航员等送入空间的运载工具。例如,“长征五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载人航天计划和探月工程所使用的重型运载火箭。3.探测器:探测器被广泛应用于深空探测、行星探测、太阳系探测等领域。例如,“嫦娥四号”探测器是中国深空探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于2019年成好消功着陆月球背面。4.航天服:航天服是宇航员进行太空任务时的必备设备。例如,“神舟”号飞船所配备的航天服由中国自主研发,能够为宇航员在太空中提供氧气、水等基本生存需求。5.健康监测设备:宇航员在太空中需要长时间生活,身体状况需要随时监测。例如,“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所携带的,由中国科学院系统集成所开发的健康监测设纯脊备,可以对宇航员进行心电图、体温、呼吸等方面做袜渗的检测。这仅是航天科技产品类型的几个例子,总的来说,航天科技产品涵盖了从卫星、火箭等装备到人员穿戴设备、生命保障设备等多个方面,其覆盖的技术领域十广泛。
航天型号产品保证通用规范
该车的几种常见型号如下:
W950:这是航天重工的一款旗舰产品,具有95吨的牵引力和90吨的挖掘力。
2、W80:这是航天重工的一款中型宽体车,具有80吨的牵引力和75吨的挖掘力。
3、W60:这是航天重工的一款轻型宽体车,具有60吨的牵引力和55吨的挖掘力。
航天型号产品禁用工艺目录
所谓“航天食品”,一般是指专供航天员在太空执行任务时和返回着陆等待救援期间食用的食品、饮水。它重量轻,体积小,营养好。航天员的菜单上已有80多种可口的食品和饮料。在世界航天食品当中,我国的航天食品有中国特色,特别是许多传统的中式菜品都出现在航天食谱中,比西餐更加美味宜人。中国特色的航天食品包括种类繁多的鱼、肉类罐头,主食是脱水米饭、咖喱米饭等;菜肴也很丰盛,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甚至还有大虾等海鲜。饮品则有以“水苏糖”为主要原料的速溶绿茶等。航天食品确实是一种营养结构很合理的食品,有助于调整人体的营养结构和增加体能。但我们要认识航天食品的特殊性,特定的航天环境使航天员的口味要求变得非常特殊,吸收消化能力也受到一定影响。航天食品就是为360答适应这些特点而产生的,而地面的环境未必能让所有人产生这种口感。①航空航天工业是典型的知识与技术密集和附加产值很高的工业。在大气层中或在太空中飞行的飞行器都必须严格控制并尽量减轻自身的重量。这就会对飞行器设计、制造以至结构材料和电子元、器件提出苛刻的要求。因此,航空航天工业需要采用当代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它往往是反映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水平的部门。②航空航天工业是高度精密的综合性工业。航空航天产品的技术指标高,研制周期较长,零、部件种类繁多,有的产品关系到人员的生命安全,生产批量不大。在研制过程中还要作充分的研究和试验,需要有完备的试验设施和完善的技术保障措施。为了保证数以十万乃至百万计的零、组件总装后达到规定的可靠性和寿命指标,还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因此,航空航天工业是系统工程和现代管理工程实践最多的工业部门。③航空航天工业是军用与民用密切结合的工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军事需要一直是航空航天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许多情况下,民用产品是在军用产品技术开拓的领域里发展的。喷气技术用于民用航空,火箭技术用于发射应用卫星,都属于这种情况。④航空工业与航天工业是紧密相关,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工业。航天工业是在航空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航天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航空工业的进步。航天飞机就是航空与航天技术的巧妙结合。大多数国家的航空与航天工业是结合为一体的工业。有时航空和航天形成两个部门,实际上只不过是在工业管理上的划分。航空航天工业产品按用途分为军用产品和民用产品,但根据产品本身性质则分为航空航天基本的产品、航空航天辅助产品和其他产品。直接用于飞行的产品,包括飞机、直升机、导弹、运载火箭、人造地球卫星、航空航天发动机和飞行器所载的设备与武器。这一类产品在航空航天工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例如,飞机制造在航空工业中所占的比重在50%左右;航空发动机行业的产值大约占飞机制造业产值的25%~30%。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飞行器所载的设备研制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不直接装在飞行器上,但是保证飞行必不可少的产品。这一类产品包括各种航空航天地面设备,其中如导引指挥设备、通信设备、空中交通管制设备、检验测试设备、发动机起动设备、火箭发射塔架、加注车辆、遥测遥控设备、环境模拟试验设备等。这一类产品有的由航空航天工业自行研制生产,有的则从其他部门采购。航空航天工业生产的非航空航天产品。大多数航空航天工业企业都根据本身的技术和生产条件生产一些非航空航天产品。例如,美国波音公司除航空航天产品外还生产水翼船,英国罗耳斯·罗伊斯公司除航空发动机外还生产船用、火车用和发电用燃气轮机。各国航空航天工业企业还常常生产一些本身需要的数控机床、专用工具和特殊材料等。
航天型号产品研制阶段
吴迪
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北京分院北京102308
[摘要]航天科技产品已经成为人类未来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其与人类探索宇宙、保障国家安全息息相关。航天产品代表了当前科研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因此其质量要求十分严格,尤其在航天型号产品的批生产质量管理方面,需要我们给予更多重视。本文分析了当前航天型号产品批生产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并针对其质量管理体系提出几点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航天产品;批生产;质量管理
航天型号产品较其他工业机械产品而言具有加大的特殊性,不仅技术更加复杂,且部分产品只能使用一次,产品质量尤为重要,是保证航天任务顺利完成、决定战役胜负、影响战争格*与国家安全的关键产品。所谓航天型号产品的批生产就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和条件下按照特定技术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航天型号产品的连续生产并确保所有产品性能稳定、状态一致。虽然我国航天产品研发事业发展至今已经相对成熟,但新形势下,传统的航天型号产品批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亟需进行改善与优化。
目前我国在航天型号产品的质量观念仍然以人的主观判断、现场把关作为产品研制中对产品性能指标进行判断的主要手段,其出错率较大,难以适应批生产质量管理方法的需求,亟需转变。
航天型号产品的质量管理受到周期、成本等多种因素制约,而这些因素需要批生产质量控制管理机构与职能进行有机融合。但就目前而言批生产质量管理与研制质量管理的各种机构与职能间存在诸多不和谐之处,使得管理体制无法有效完成实际生产中的质量管理[1]。
批生产的质量管理重点在于对产品生产进行质量控制,但目前我国的质量管理重点仍集中在各级产品设计单位,这就使得生产单位的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监管。
批生产产品的验收评审是对产品性能稳定性、一致性、成本效益以及生产周期等进行把关的重要阶段,部分单位对评审验收工作不够重视,验收工作在产品指标测试覆盖性、验收组长负责制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产品出厂把关不严,影响批生产工作开展。
对于已经定型或批生产的航天型号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需要灵活、有效、实用的方法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排查和处理,但当前由于受到诸多生产条件的限制与影响,实际的质量问题处理中仅简单套用一套标准已经很难满足现在的批生产要求。
虽然我国的航天型号产品批生产质量管理中已经开始大量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新科技手段,但相关的技术体系仍不完善,各种技术的融合不够深入导致不能很好的多所有生产环节进行有效管理。
完善的质量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职能是推动批生产质量管理有序开展的保障。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一方面要在确保质量管理系统具有独立性的监督职能基础上对各机构的职能进行融合,打造出批生产计划、调度与质量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逐渐将事后管理转移至事中与事前[2]。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总体与总装的职能地位,对其管理职能进行重新整合使得其职责得到加强,再通过建立总承院批生产综合管理部门来对各部分的职能进行融合,提升管理科学性。
对批生产全过程的各阶段进行科学划分能够有效实现分段管理,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率。因此,根据目前的航天型号产品批生产过程可以将其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产品批生产前期。该阶段需按照用户要求和相关规范对批生产质量大纲、质量保证体系等进行确定并实技术状态确认与审查。
第二,产品交付总装前。该阶段要在单机、子系统产品出产前做好相关检测、试验以及验收评审工作。
第三,产品总装的检测过程。该阶段应对完成产品进行检测,对存在问题的及时处理,对质量合格的要进行首件产品开装、总装和开测评审。
第四,产品抽检过程。对抽检产品的出厂、技术状态、质量问题归零和出厂汇报等进行严格把关,并在飞行试验靶场对多项测试进行现场控制。
第五,批次产品交付过程。需要针对以上阶段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归零审查并完成批次产品交付质量评审。同时还需对交付用户开箱检查中的问题做好归零处理。
为确保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质量,需要在产品投产前重点对前期设计进行把关,并进行相关设计指标各项可行性论证,在此基础上对各批次的生产技术状态进行审查与确认,以避免因技术状态出现变动而造成生产中的质量问题。
为了更好的确保批生产各级产品质量,需要施行相应的验收评审总承责任制,明确各级总承单位责任,使各级总承单位能够严把各自阶段产品出厂的质量验收评审关。在此过程中总承院应加强对各层次验收评审工作的全面监管[3]。
批生产质量管理工作应充分运用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等搭建起更加完善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多项技术融合使批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业务流程、主要控制节点以及工作程序等实现信息化管理,保证质量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递,从而提升质量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效果。
航天型号产品的批生产质量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繁琐而又严谨的工作,这需要我们本着为国家负责的态度切实的对批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全过程、各环节进行细细打磨,严把各个质量关口,以确保航天型号产品不存在一丝一毫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亚丽,岳富占.航天产品精细化质量管理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0):190-195.
[2]温力,李丹,陈智勇.型号批生产质量体系监督管理与实践[J].质量与可靠性,2016(03):17-20.
[3]成聪.航天型号批生产质量管理探索与实践[J].科技与企业,2013(22):102.
[中图分类号]F407.5
[文献标识码]A
航天型号产品分类
中国的载人航天火箭主要是“长征”系列火箭,特别是“长征二号F”火箭(CZ-2F)和新的“长征五号B”火箭(CZ-5B)。
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起始于199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功实现了多次载人航天任务。这些任务的成功,离不开一款优秀的载人航天火箭——“长征二号F”火箭(CZ-2F)。CZ-2F火箭是中国专为载人航天任务设计的火箭,其可靠性和安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自2003年以来,CZ-2F火箭已经成功发射了多艘“神舟”载人飞船,将中国的航天员送入太空。
然而,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CZ-2F火箭的载荷能力已经无法满足新的需求。因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开发了新的“长征五号B”火箭(CZ-5B)。CZ-5B火箭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火箭,其载荷能力远远超过CZ-2F火箭,可以满足中国未来载人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深空探测任务的需求。CZ-5B火箭于2020年首次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了新的阶段。
除了这两款火箭外,中国还在研发更先进的载人火箭,以适应未来更为复杂和深远的航天任务。总的来说,中国的载人航天火箭在不断发展,以满足国家航天事业的需求,并为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国际地位贡献力量。这些火箭的成功研发和运行,展示了中国在高端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也为全球航天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