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滤漏斗型号(抽滤漏斗规格)
漏斗直径与滤纸大小选择
过滤漏斗,普通过滤用的分液漏斗,还分球形、梨形。球形用于向锥形瓶中加液体试剂,梨形用于萃取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加液体试剂用的砂芯漏斗,及其抗酸腐蚀,可以过滤酸液和用酸类处理布式漏斗,与吸滤瓶配套,用于无机制备中晶体或粗颗粒沉淀的减压过滤。前三种,高中常见。后2种,大学常用常用的也就这些了。
吸滤漏斗
布氏漏斗规格有很多,实验不做要求。你需要抽滤的东西要是非常稠非常难抽滤的或者是量非常大就用稍微大一点的,滤纸一般说的都是布氏漏斗的内径。滤纸自己用定性滤纸剪也行,稍小于布氏漏斗内径,能自由放入倒出就行。做实验就要便宜一点。
抽滤漏斗的使用方法
规格不同、过滤压力不同等。
规格不同:砂芯漏斗根据孔径大小,分成G1到G6六种,80-120微米、40-80微米、15-40微米、5-15微米、2-5微米、2微米以下;布氏漏斗规格很多,大小不等,常用的一些规格分别有125-230微米、100-200微米、80-160微米、60-145微米。
过滤压力不同:砂芯漏斗的过滤速度与所施加的压力有关,压力越大,过滤速度越快,但也容易对砂芯造成损坏,导致过滤效果下降;布氏漏斗抽滤一般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普通漏斗用于向小口径开口容器中转移液体。一般分离固液体不用普通漏斗,效率极其低下并且压根分不干净。抽滤同时可以依靠抽滤气流干燥固体,同时也可以在漏斗中加入溶剂以洗涤固体。
抽滤漏斗有哪几种
抽滤装置包括布氏漏斗,抽滤瓶及水泵三个部分。其装配方法是:将布氏漏斗装一橡皮塞,然后塞在抽滤瓶上,但必须紧密不漏气。漏斗的下段斜口要正对抽滤瓶的支管,瓶的支管用厚的橡皮管与水泵(或机械泵)支管相接。
抽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滤纸不应大于布氏漏斗的底面,也不能太小,应以盖住底面小孔为宜。
(2)在抽滤前,必须用同一溶剂将滤纸湿润,使滤纸紧贴于布氏漏斗的底面,然后打开水泵或机械泵将滤纸吸紧,避免晶体在抽滤时从滤纸边缘吸入抽滤瓶中。
(3)停止抽滤时,先将抽滤瓶与水泵间连接的橡皮管拆开或将机械泵抽滤装置中安全瓶上的活塞打开与大气相通(防止水倒流入抽滤瓶内)。最后关闭水泵(或关掉机械泵
抽滤的漏斗叫什么
100%的硼硅玻璃制造而成,耐最具腐蚀性的溶剂。独特的一体化底座设计带有完整真空连接,防止真空管污染滤液最适合对HPLC溶剂、水相流动相溶液和缓冲液的过滤和脱气。货号4041:玻璃过滤漏斗,300ml漏斗,带有8号塞子支架底座,无收集瓶。4012:玻璃过滤漏斗,1L漏斗,4L收集瓶,带有侧臂底座装置。4013:玻璃过滤漏斗,300ml漏斗,1L收集瓶,带有侧臂底座装置。来源:广州誉维生物
抽滤漏斗规格
从事腐植酸行业的朋友们,你们好。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腐植酸产品在检测水溶上存在的几个问题。
有朋友经常问我,为什么我同样的产品送到不同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会出现很大的差别?是腐植酸每个点的水溶性都不稳定吗?还是某个化验室检测的不准? 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下可能的原因。
腐植酸盐的水溶性一直作为评价腐植酸产品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不管腐植酸产品用在哪个行业,腐植酸含量、 水溶性(100%-水不溶物含量=水溶性)两个指标已经成为产品的关键。
那么怎么去定义水不溶物呢?根据HG/T3278-2011农业用腐植酸钠的行业标准来说,水不溶物即为:产品溶解后不能通过中速定量滤纸的残余物。这里我要强调一下使用中速定量滤纸,因为定量滤纸分为快速、中速和慢速三种,其孔径分别大约是80~120微米、30~50微米、和1~3微米,用不同类型的检测结果差异性非常大。
另一个检测方法是《水溶肥料水不溶物含量与PH值的检测》-NYT1973-2010,此方法是用1号玻璃坩埚式过滤器过滤,真空抽滤装置抽滤。砂芯漏斗:1号、2号、3号、4号、5号、6号代表孔径分别为80-120um、40-80um、15-40um、5-15um、2-5um、2um。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明显的差别,
从以上来看,我们必须要弄明白,检测用的是哪个方法,用的滤纸型号或玻璃砂芯漏斗的型号,检测过程时候抽滤等;另外,要弄明白你的水溶性是按照干基计算还是湿基计算。
从腐植酸的行业来看,确实存在很多实验室检测不负责任,甚至连滤纸的型号都不去选择,为了节省时间,加大抽滤力度等,导致结果参差不齐。
标准化的检测手段才能真正意义上评价一个产品的优劣,不能只靠虚假宣传。好的品质是经得住严格检测的。
建伟在这里祝大家端午节快乐,事业腾飞。
抽滤时漏斗下方斜面
重结晶(recrystallization)是将晶体溶于溶剂或熔融以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的过程。重结晶可以使不纯净的物质获得纯化,或使混合在一起的盐类彼此分离。其中它是物理化学作用的结果。
抽滤漏斗口
漏斗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普通漏斗、热水漏斗、高压漏斗、分液漏斗和安全漏斗等。按口径的大小和径的长短,可分成不同的型号:常见的分为6cm,7.5cm,9cm。小学自然教学中一般用6cm短颈漏斗。
使用方法
1.将过滤纸对折,连续两次,叠成90°圆心角形状。
2.把叠好的滤纸,按一侧三层,另一侧一层打开,成漏斗状。
3.把漏斗状滤纸装入漏斗内,滤纸边要低于漏斗边,向漏斗口内倒一些清水,使浸湿的滤纸与漏斗内壁贴靠,再把余下的清水倒掉,待用。
4.将装好滤纸的漏斗安放在过滤用的漏斗架上,(如铁架台的圆环上),在漏斗颈下放接纳过滤液的烧杯或试管,并使漏斗颈尖端靠于接纳容器的壁上,为了防止液体飞溅。
5.向漏斗里注入需要过滤的液体时,右手持盛液烧杯,左手持玻璃棒,玻璃棒下端靠紧漏斗三层低一面上,使杯口紧贴玻璃棒,待滤液体沿杯口流出,再沿玻璃棒倾斜之势,顺势流入漏斗内,流到漏斗里的液体,液面不能超过漏斗中滤纸的高度。
6.当液体经过滤纸,沿漏斗颈流下时,要检查一下液体是否沿杯壁顺流而下,注到杯底。否则应该移动烧杯或旋转漏斗,使漏斗尖端与烧杯壁贴牢,就可以使液体顺杯壁下流了。
抽气过滤漏斗
抽滤瓶,又称布氏烧瓶,是实验室中使用的一种玻璃器皿,为烧瓶的一种。配合布氏漏斗过滤用。形状类似锥形瓶,但有两个不同:侧面有一个细颈,与真空泵连接;为了抗衡真空造成的负气压,布氏烧瓶的壁比锥形瓶要厚。抽滤瓶的外形极似锥形瓶,只是在管口处多开了一个侧向的连接口,用来接上塑胶管再接到水流抽气帮浦上。当抽滤瓶口放上漏斗过滤时,此时水流抽气帮浦开始抽气,使抽滤瓶内的空气压力降低;若漏斗上的滤纸内有任何的溶液存在,由于大气压力和重力的作用,这些溶液即会经过滤纸流入下方的抽滤瓶中,残馀的固体则留在滤纸上,而达到过滤的目的。利用抽滤瓶过滤时,通常使用瓷漏斗置於其上,不能用锥形玻璃漏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