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型号大全 > 正文

光轴型号(光轴型号是怎么算的)

2024-04-10 13:42:29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文章目录导航:
  1. 光轴型号符号表示
  2. 光轴规格表
  3. 光轴规格
  4. 光轴lk
  5. 光轴×180
  6. 光轴10是什么意思
  7. 光轴型号代码
  8. 光轴是啥
  9. 光轴型号是怎么算的
  10. 光轴选型

光轴型号符号表示

光轴的材料有45号钢、轴承钢、40Cr、A3钢等。不同钢种代表着不同的性能。其中不同材料各有以下优缺点:  45号钢:45号钢属于高碳钢,通过镀铬、淬火、高频处理提高性能,最高硬度可达到50度至60度,但不易加工。  轴承钢:轴承钢硬度可以达到62度,不易加工,但是更耐磨,寿命更长。  40Cr:40Cr通过调质后韧性较好,属于中碳钢。  A3钢:含碳量适中,综合性能较好,强度、塑性和焊接等性能得到较好配合,用途最为广泛。

光轴规格表

血手幽灵五霸妖采用了悬浮式的按键设计,并且每个轴体都配有了6mm的防水墙,让键盘在容易清洁打理的同时,还能有效防止水分渗入损坏键盘,尤其是对于网咖应用来说可以有效防止键盘因为意外的溅水而损坏,有效保护键盘安全。

光轴规格

终于开始写新的关于行星摄影的系列帖子,可能一开始的内容比较浅显,也是想循序渐进,保证教程的完整性。还请高手们轻拍,后面难度会慢慢增加的。每天晚上熬夜码字不容易,希望大家能给个赞。话不多说,直接开始。

行星摄影,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玩行星摄影,器材的选择很重要。好的器材事半功倍,不好的器材只有蛋疼的份。当然这里指的“好”,不是贵和高端的代名词,而是要选择合适行星摄影的器材。说到这里,有些刚入门的同好已经蒙了,不过不用着急,看完这篇你就会搞明白什么是真正适合行星拍摄的器材。

主镜作为拍摄行星的核心设备,主镜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拍摄效果。主镜需要考虑的三个主要维度是:精度、口径和焦距。

    精度作为一个第一个要素,是所有要求的总前提。精度最基本的要求是合成精度达到衍射极限,也就是主镜、副镜(如果有副镜的话)组合起来的精度达到1/4波长。这是最低最低的要求,如果能更高当然就更好咯。不过说实话,现在各家望远镜生产厂家的实力越来越强劲,磨制1/4波长精度的镜子不是什么大问题,所以只要挑选一下主流品牌的产品,基本上不用担心精度问题。当然,还要补充一点,用于聚光的表面越少,磨出高精度的可能性更大。这也是为什么牛反这类镜子更容易做到高精度,只有一个曲面表面需要磨制,只要专心做好主镜抛物面的精度即可达到精度要求。而牛反副镜为平面镜几乎没难度,非常容易做到1/10波长甚至更高。

    口径作为第二个要素同样是考虑的重点,口径决定分辨率(当然前提是精度达标),有一个基本的经验公式计算口径和分辨率的关系:分辨率(角秒)=120/D(D的单位是毫米)。当然,有更科学的公式,但是其实这个简单的足够用了。如此粗略计算要达到1角秒分辨率,口径需要120MM。同理,口径增加到280MM,分辨率达到0.43角秒。1角秒和0.5角秒的区别可以理解为一张1000像素*1000像素的图与一张2000*2000像素的图放大到同样尺寸的清晰度对比。

    焦距是第三个要素,是决定拍摄图像大小的要素。假设,我们使用常见的ASI224MC来拍摄行星,3米焦距的望远镜和6米焦距的望远镜,拍摄出的行星直径正好是1:2的大小。所以长的焦距可以获得更大的行星图像,也有助于看清细节。在此,提出焦距相关的另外三个相关概念,一是合成焦距,二是焦比,三是过度采样。

    合成焦距:很简单,巴罗(增倍镜)可以通过透镜组合来合成更长的焦距。比方,你主镜焦距现在只有1米,只要加一个2X巴罗,合成焦距就可以达到2米,相当于一个2米原生焦距的镜子效果。目前常见的巴罗,有2X,2.5X,3X,4X,5X。国产品牌最入门的巴罗,比如晶华2X3X,据说效果相当不错(传说总是有点神)。

国产高端巴罗比如ES(ExplorerScientific),ES2X,ES3X,ES5X系列巴罗,国际高端巴罗如TV(TeleVue)TV2.5x3x4x5x。这些巴罗都可以帮你解决焦距的问题。

    焦比:口径与焦距的比值。比如口径10cm,焦距100cm。焦比就是f10。如果加2X巴罗,焦比变为f20。就是这么简单。你要说这玩意有啥用,凭经验来说,一只镜子达到f25-f30就视作拍摄行星的最佳焦比。焦比太小,比如F15,图像太小,没有用足分辨率。焦比太大,F50,图像太大,无效放大导致的问题更难办,而且太大了,图像很暗淡。

  过度采样:过度采样就是要让望远镜能分辨出的最小细节能够大到投影到相机的多个像素上。这个具体细节等到讲cmos的时候再谈。现在先说一个经验,就是f30就是过度采样的合理值,大约是分辨率极限对应2个像素大小(不过这个也是好几年前的经验,那时候主流行星相机的像素大小大概是4.5um-5.4um左右甚至更大)。现在相机像素越来越密集了。像ASI120和ASI224这样的芯片,像素大小3.75um,其实F25就差不多极限了。如果用ASI290这种2.9um的像素大小,f20已经可以说到头了。

  费了这么大劲做铺垫,为的是给下面的分析打好基础。OK,开始正式说望远镜选择的技巧。我们就一种一种来探讨。

普消是采用2片不同折射率的玻璃组合而成的光学系统。比单片透镜的色差要小得多,但是和其他的光学系统相比,色差还是非常大的。

普消对于入门爱好者来说,确实是个最容易上手的镜子。但是对于我们行星拍摄而言,它存在着许多劣势。

1.行星要求口径,大口径普消价格其实并不便宜,154口径的成品普消折射也得三四千块往上,买个小口径分辨率又跟不上。

2.拍摄时,焦比增加到f30色差巨大,色差的蓝边会严重影响星体偏色,导致后期拍出的行星色彩诡异。而且色差也在摧毁分辨率。所以,想拍好行星,千万别选普消折射。

光轴调整:大部分普消折射不需要调整,有些大口径折射会有法兰盘,三推三拉螺丝调整物镜光轴

常见型号:星特朗的80EQ,90EQ,天狼的画师系列尤其是80DS,信达的100f1000等等

大杀器:晶华的一款152四片式普消,还是挺霸气的。另外,还有东可达的普消物镜也是不错,可以自己DIY154甚至203的大普消。

    APO的特点是没有中心遮挡,所以锐度和反差都是所有望远镜里面最好的。拍摄时,APO色差控制基本可以做到几乎看不出色差,分辨率也接近理论极限。

    APO的缺点是价格不太亲民,另外口径也难以更大。国产目前130APO已经算是大口径APO了,但是这口径对于行星而言根本就属于入门口径,价格已经飙升到1-1.5W了。有人说有大口径APO啊!是有的,这话不假。200MM也有,300MM也有,但是,价格绝对让人想死的心都有了。总之,大部分人还是会出于成本考虑的,所以APO可能会是行星拍摄上面性价比最低的望远镜,土豪可以考虑。

光轴调整:大部分APO折射不需要调整,有些大口径折射会有法兰盘,三推三拉螺丝调整物镜光轴

常见型号:锐星APO系列(80AL90CF107PH130AL),裕众APOPRO系列(102115130APO),裕众的APO新款系列(102115130APO),米德130APO,ExplorerScientific系列(80102127152AL/CF)

大杀器:TEC180APO,APM152APO,CFF185APO等等

    牛反是挺适合拍行星的,如果论行星和深空综合性能,我给5颗星。单论行星,4颗星。

负面原因:

1.光轴好难调(尤其是初学者);

2.天生焦比短,必须配5X。有时候5X还嫌小,咋办。

3.镜筒是开放式的,兜风,镜筒内常有气流扰动。

4.容易落灰

不过这些都不是致命伤,所以只影响了一点点评价。

优点也有很明显:

1.价格便宜,150口径牛反,1000以内搞定;200mm口径的牛反,才3000多。

2.精度可以很高。牛反只需要考虑主镜抛物面的精度,单表面精度可以磨得非常高,而且材料不贵。高精度的主镜,对于细节的提升绝对是杠杠的。

3.副镜遮挡不算太大,长焦比如f6的副镜遮挡更小,锐度不错,对比度也强。

4.无色差,这个绝对是优势。就算再好的APO,色差控制也望尘莫及。

总的来说,是优点远远大于缺点的。如果口袋资金有限,买牛反无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推荐一下吧,信达小黑150f5,信达大黑200f4,200f5,信达老黑254f4,254f5,还有ZWO的支架牛,254f4254f5,300f4等等。这些都是拍行星的好牛反哦。价格真的不算贵。

光轴调整:副镜中心螺丝和3颗调整螺丝可做副镜调节,主镜3推3拉或6推3拉做主镜光轴调节。需要使用激光校准目镜或十字丝校准目镜。

常见型号:信达最多,150F5小黑200F4及F5大黑254F4及F5老黑等等,DOBgoto系列的8寸10寸12寸14寸16寸。ZWO家的150F4,以及8寸10寸12寸桁架牛反。本家的黑洞系列8寸10寸。

大杀器:国内能买到的,信达的新款18寸,20寸和22寸DOB,真的好大。还有ES的18寸DOB。

马卡被誉为最接近APO锐度的望远镜,就我看来拍行星几乎是完美的选择之一。简单说说优势:

1.光轴稳定(国产的马卡基本上是不需要调光轴的,出厂已经设置好了,相当省心)

2.天生长焦比,马卡原生焦比基本f12,所以一个2X就达到最佳焦比了。

3.同价格,口径比APO大多了。买80APO的钱,可以买个150口径马卡。

4.副镜遮挡小,挡光少,锐度高。

5.粗短,体积小,阳台也可以发挥自如。

良心话就是,行星入门选马卡。我也用过一年多的马卡,拍行星真是爽。光轴省心,图像锐度也高。唯一的小短板,要做热平衡。所谓热平衡,就是把马卡放在观测环境下靠环境降温,温度接近环境温度时,镜片热胀冷缩达到最佳状态,可以充分发挥主镜的分辨率。国产马卡推荐:信达127马卡,信达150马卡,信达180马卡,博冠150马卡,博冠200马卡,米德125马卡。这几个,都挺好的。有人经常问我信达150马卡和博冠150马卡哪个好:在此发表下个人意见,信达是两片式马卡,150的弯月透镜是肖特玻璃的,镀膜反射率高,重量轻一点,而博冠的是三片式马卡,价格更亲民。所以现在市场上,博冠和信达都是挺受欢迎的。

光轴调整:大部分马卡不需要调整副镜,主镜采用三推三拉螺丝调整光轴。需要使用星点发射器。

常见型号:信达127150180马卡,博冠150200马卡,米德125马卡

大杀器:俄罗斯IntesMicro高级马卡

                

施卡是目前拍行星最普遍的望远镜,同时也是拍行星几乎完美的另一个选择。优势和马卡差不多:

1.光轴比较稳定(副镜需要调节三个光轴螺丝,主镜出厂已经设置好了,还算不难哈)

2.天生长焦比,施卡原生焦比基本f10左右,所以一个3X就达到最佳焦比了。

3.同价格下,口径比APO大多了。买80APO的钱,同样可以买一个150口径施卡。

4.副镜遮挡大约33%,不算大,锐度其实还可以。

5.粗短,体积小,阳台也可以发挥自如。

    顺便对比下马卡和施卡。马卡锐度比施卡高一些,施卡有些人会觉得肉,那是目视的时候,拍摄其实真的还好。从镜片磨制角度说,马卡都是球面镜片,磨制起来精度高一点,施卡有个改正镜是复杂的非球面,所以磨制困难,精度自然比马卡低一些。还有马卡光轴几乎不用调,施卡要调副镜。施卡的优势是重量上更轻,主要是改正镜薄,而且越是大口径越明显,11寸施卡重量12KG,而10寸马卡重量已经20KG有的。还有就是施卡的体系价格比马卡稍微便宜点,HD版的施卡除外。再有一个就是施卡的可玩性更多一些,尤其是HD版的。内置平场的施卡,可以深空拍摄,还可以配F2系统。如果让我选一个的话,基于以上原因,我会倾向于施卡多一些。

光轴调整:施卡副镜3颗调节螺丝调整光轴,主镜光轴固定无需调整。

常见型号:星特朗C6C8C11  C8HDC11HD

大杀器:星特朗C14星特朗C14HD

    RC望远镜是由克列基昂(H.Chretien)提出、里奇(G.W.Ritch)制成的,按他们两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得名为R-C光学系统。著名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就是R-C结构的。通常理解,RC望远镜是反射镜里面光学最好的一种,它的主镜和副镜都是双曲面,没有球差和彗差等问题。目前市面上好买到的可能就是GSO的RC8和RC10了。还是深空为主的,遮挡有点大,差不多直径遮挡比40%有的。也可以拍行星的,比APO等还是在口径和价格上有优势的,不过呢,行星方面的优势和马卡、施卡比起来是弱一点的。可能更适合叫做主攻深空、行星兼顾的镜子。

   卡塞格林里面有一款高桥的Melon(大西瓜)的镜子,大西瓜的结构比较奇特属于改进型的DK反射,副镜遮挡相当小,而且镜片精度真挺高的。这个镜子业内评价还是相当相当高的,也是行星杀手。只不过价格实在不亲民,属于是土豪考虑的范畴。

光轴调整:GSO的RC仅需要调整副镜3颗调节螺丝。有些反射镜子还需要调节主镜三推三拉螺丝。

常见型号:GSORC8RC10RC12,vixen的VC200L等,高桥Melon系列。

大杀器:GSORC16,MELON300,CDK17(改进型的卡塞格林反射的一种,准确讲不属于RC系统)

总结一下,选择行星摄影的镜子,口径是最重要的,排除天气因素不说,真的是一寸大一寸强。不要迷恋APO,虽然它的确有很多优点,但是在口径为王的行星摄影领域,大口径的镜子里面,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偏好进行选择。有米上施卡,没米上牛反,如果还想兼顾深空可以考虑RC,其实就是这个样子。

光轴lk

光轴机械键盘的推荐双飞燕 A4TECH机械键盘(光轴 )

1、艾石头 FE机械键盘(红轴)

2、雷柏 V700S合金版机械键

3、罗技 K835机械键盘(红轴)

4、黑爵 AK35I机械键盘(茶轴)

5、雷神 KG3104机械键盘(茶轴)

6、樱桃 STREAM键盘

7、机械师 K7机械键盘(青轴)

8、双飞燕 A4TECH机械键盘(光轴 )

9、达尔优 EK887机械键盘(夜空青轴)

10、达尔优 EK810机械键盘(青轴)

光轴×180

自主研发光轴结构原理详解

血手幽灵在前段时间发布了自主研发的LK光轴二代,避免了很多传统机械轴当中容易遇到的问题,提升了整体寿命以及响应速度。新的光轴在沿袭了第一代特点的基础之上加入了很多特性,其中最为直观的无疑是引入了鸣脆枪声,在触发时能够产生明显的段落感以及清脆的声音。

血手幽灵B840机械键盘搭载LK光轴二代

光轴二代各方面表现出众,而且还有很好的防护性

率先搭载LK光轴二代的型号是血手幽灵B840,在发布不久后我们就为大家带来了关于这款键盘的评测,但也许对于不少人来说,最感兴趣的是光轴本身,所以本次笔者就对血手LK光轴二代进行详细解析,并与传统的机械轴进行对比,光轴究竟为何会有这样的优势,相信看完下文大家就会有所了解。

血手幽灵自主研发的LK光轴二代

轴体结构和传统机械轴有很大的不同,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没有金属触发结构

血手幽灵LK光轴二代之所以称之为光轴,是由于使用了光电触发结构,将金属接触点使用IR(红外发光管)、PT(红外光敏管)代替,利用红外光瞬间遮断闭开原理,实现信号的感应。正是由于此类结构的引入,摒弃了传统的金属触发,使得光轴实现了信号输出波形完全零弹跳杂讯,没有延迟,可达到极限的0.2ms响应时间,远比机械轴的30ms短。

 

传统的青轴

金属触发结构是传统机械轴的“软肋”

从上方的拆解图当中就可以看出,LK光轴二代完全摒弃了金属触发结构,与传统青轴不同的是,段落感也是由专门的“撞槌”结构所带来。

LK光轴二代的光电结构触发时没有物理接触

由光电结构引申出的优势不只是杂讯问题和响应时间,除此以外,磨损、氧化、组件抗尘、回弹速度等均有大幅度的提升,不会受到金属材料物理特性的影响。

LK光轴二代“鸣脆枪声”,拥有比传统青轴更加清脆的段落感

在手感方面,得益于结构改进,二代光轴拥有段落感以及清脆的敲击音。和机械轴不同的是,光轴的“Click”音并非是由金属片摩擦碰撞所发出的,而是通过轴体内专门的结构产生,声音亮度以及段落感均有很大的不同,具体来说就是比传统青轴明显许多,完全感觉不到顿挫,相当清脆。

优势明显细节参数对比体验

光轴二代回弹时没有阻力和顿挫感,适合高频点击

在带来以上这些特点的同时,光轴二代还巧妙的移除了回弹时的段落感,只有按下触发的行程当中才有,这样直上式的回弹行程,使得按键可以更加适合高频率的连击,比青轴更为适合游戏。

独特的结构让光轴二代有了清脆的段落感

不但兼容十字键帽,设计还充分考虑到了防尘问题

红外光学结构进一步提升防尘能力

LK光轴二代的键帽依旧是常见的十字结构,但是细节进行改进,在十字结构四周增加了一圈口字形的外壁,按下时可以起到防止灰尘进入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使用的红外光,具有比较好的灰尘穿透能力,使得可靠性进一步增加。

不存在金属氧化、疲劳的缺陷,无需润滑油,长久使用不会粘连灰尘引起卡键

另外,和金属的特性完全不同,LK光轴红外光学组件,不用时,电源自动关闭金属轴体不用时,金属簧片被迫顶开易生金属疲乏,在长时间使用后按键可靠性不会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内部也不需要加入润滑油,久而久之也不存在黏连灰尘的问题,不会有卡键、双击的现象。

最快0.2ms的响应时间

针对游戏优化的键程,触发更加迅速

对于最为重要的手感,LK光轴二代针对电竞游戏时的快速响应进行了不少优化,触发行程就比传统的青轴要短,只有1.8mm,而且整体键程也缩短至了3mm,使得触发更快,回弹速度加快25%。

实际使用感受

血手幽灵B840光轴二代机械电竞键盘采用标准104键布*,因此上手非常轻松。敲击时有着明显的段落感,按键手感较轻,同时相当清脆,回弹非常迅速。特创的“鸣脆枪声”很是带感,为游戏过程平添了激情,非常爽快。

LK光轴二代出众的使用手感

而传统的机械青轴在整体响应速度上就有些不及二代光轴,尤其是在连续按键当中,有一些拖沓感。如果将“Click”音和段落感进行对比,那么LK光轴二代同样是略胜一筹,特设撞槌产生出鸣脆枪声,永不失声,金属机械轴体发声原理是来自摩擦与金属碰撞产生的不清脆音,易失声。

写在最后

通过各方面的详细对比后,血手幽灵自主研发的LK光轴二代的优势凸显无疑,光轴全新的轴体结构相当不错,光学组件不仅仅解决了响应时间以及寿命方面的问题,还提升了一系列的使用感受,消除了传统机械轴很多令人诟病的问题,结合与机械青轴高度相似而且专为游戏响应而优化的敲击手感,LK光轴二代值得肯定。

光轴10是什么意思

一代二代三代都是血手幽灵才有的,具体型号有B740,B860,B975

一代就是只有按键功能

二代加了个撞锤出个响

三代加了个平衡杆受力均匀

光轴型号代码

主轴亦称‘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中心的直线称之。单球面镜的光轴是通过球面中心,并与镜面垂直的直线;透镜或共轴光具组的光轴是各透镜球面中心的连线。应该说明,通过光心的任何直线都可称作透镜的光轴,一般称它们为副光轴。

光轴是啥

光轴和冰轴都是国产搞出来的新概念,其中光轴主打长寿命,其实手感一般,冰轴的技术含量还不如光轴,纯属是忽悠。机械键盘传统四色轴黑红青茶才是机械键盘上手的经典推荐,年轻人的第一把机械键盘也应该是Cherry原厂轴的产品。国产轴里也就光轴算是有点技术含量,但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剩下十几种花色的轴,除了花里胡哨以外没有神马值得注意的地方,很多都还不如一块好的薄膜键盘手感,根本不推荐。

光轴型号是怎么算的

首先感谢平台的邀请!

我们暂且不说轴承,就说国内自主研发的品牌可以吗--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可以的,不错的,比如说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 逻辑,雷蛇。

至于你说的光轴哪些型号更受欢迎,其实可以先来说说光轴,

大部分小伙伴一般对 黑轴 青轴 欧姆龙轴都比较了解,但对光轴不是很了解,其实简单

来说其它的轴都是要触碰触发形成回路,而光轴不需要,原理大概就和上图这样,估计

大家一看图就能明白。由于光轴没有金属触点,所以就不会磨损,寿命呢从理论上来说

是无限的,而且响应的速度也快!

最后,光轴推荐一些性价比高的吧,比如 双飞燕或者迪摩的f8,迪摩的还是挺多人买的

的!不过建议你还是用青轴吧,光轴声音大,小心你老婆过来搞你!

光轴选型

一般就是18毫米,可以用过渡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