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脂型号对照表(润滑油脂型号对照表图片)
润滑油脂标号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稠度等级是按照美国润滑脂协会(NLGI)的稠度等级划分的。将润滑脂的稠度分为九个等级:000、00、0、1、2、3、4、5、6。稠度等级用锥入度度量,号数愈低油脂愈软,号数愈高油脂愈硬。一般常见用于工业上的号数为2,3,而0,1号则常用于中央供油式油脂帮浦机。重要的一点是号数的高低不影响其耐温性。通常视作业的环境、给油的方式来判断号数的选择。
润滑油、润滑脂牌号的含义
美孚汽油机油主要有以下几种:金装美孚1号、美孚1号、美孚尊霸、美孚劲霸王、美孚速霸、美孚力霸。美孚汽机油的质量等级标准是根据美国石油协会(API)来划分的:SA1930年代初期纯矿物油,不含添加剂。SB1940年代后期第一个含添加剂的机油,含有一些防锈剂及防氧化剂。SC1964年提供防止高温及低温沉积、磨损、锈蚀及腐蚀的保护。SD1968年表现比SC机油好.SE1972年更多防止氧化、锈蚀、腐蚀及高温沉积的保护。SF1980年氧化稳定性较SE为佳,同时包括改良了的防磨损表现。SG1889年对发动机沉积,机油氧化及发动机磨损的控制较SF为佳。SH1993年测试通过程序较SG严格。SJ1996年在SH的基础上增加台架测试及挥发性的改善。越往后机油质量越好,等级越高。美孚630是工业齿轮油的牌号,其黏度相当于ISOVG220。诸如此类的对照表MobilGear636ISOVG680MobilGear634ISOVG460MobilGear632ISOVG320MobilGear630ISOVG220MobilGear629ISOVG150MobilGear627ISOVG100MobilGear626ISOVG68220#重负荷(开,式)工业齿轮油COSMOECOGEAREPS220,320,460COSMOECOGEARSE220,320,460,560,680COSMOECOGEARMO220,320蜗杆齿轮油220,320,460美孚46#68#抗磨液压油对应NUTOH46NUTOH68MOBILDTE25MOBILDTE26
润滑油脂型号对照表图片
网上图很多,没必要必须看这个表。表格上就是对应标号和使用的温度,像自己总结的0W很百搭,冷启动保护性能在中国用最好,日系车就选粘度20、30的,德系车就用30、40的。自己是大众朗逸,选的GT机油0W40。符合自己车型和驾驶环境就可以。
润滑油脂型号对照表大全
0号,3号是指它的粘稠度。
1.润滑脂简介:
(1)是在基础油加入增稠剂与润滑添加剂制成的半固态机械零件润滑剂。
(2)润滑脂俗称黄油、牛油。
2.基本组成:
(1)润滑脂主要是由稠化剂、基础油、添加剂三部分组成。
(2)一般润滑脂中稠化剂含量约为10%-20%,基础油含量约为75%-90%,添加剂及填料的含量在5%以下。
3.稠度等级:l号、2号、3号。
如:通用锂基润滑脂分类代号为:L一XBCHA1,
常用润滑脂型号
NLGI稠度分类将润滑脂从000到6共分为9个等级。徐公集团设备保养手册里的常用润滑脂如下,供参考:1——〉轴承用润滑脂,常见型号为克鲁伯BE41,上海虎头HOTOLUBE的全合成高温电机轴承脂,全合成高温高速轴承脂,高温重载轴承脂.2——〉超高温设备用润滑脂,如窑车、玻璃行业等,常见型号为克鲁伯BE41,上海虎头hotolube的全合成超高温脂,1200度和全合成长效高温脂,300度.3——〉低温设备用润滑脂,使用温度-60/70度,常用型号为上海虎头HOTOLUBE的全合成低温航空脂或全合成超低温脂,福斯德KLS8200等4——〉白色润滑脂,用于转速较低的部件,起到润滑密封作用。常用型号:克鲁伯KLUBER的GLK112,虎头HOTOLUBE的全合成氟素脂和氟硅脂。5——〉透明硅脂。常用型号:虎头HOTOLUBE的全合成润滑硅脂,KLUBER克鲁伯的GLK118.
润滑脂规格型号
“摩擦”是固有的自然现象。润滑技术与设备就是为改善和克服机械“摩擦”而创建的。先进润滑技术是节能战略的核心技术,几乎所有运动的设备都须润滑。国际权威机构测算,世界能源的30%~50%消耗于摩擦磨损,60%以上的机械材料损耗于磨损。而且50%以上的机械装备恶性事故都起因于润滑失效造成的过度磨损。有关报告曾指出,2006年我国工业领域因摩擦磨损造成的损失约9500亿元人民币。欧美发达国家因摩擦磨损造成的损失约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2%~7%。
采用先进润滑技术,可减少摩擦磨损,降低机械装备恶性事故的发生概率,实现直接节能,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创造价值并提高经济效益。“润滑经济”就是通过推广应用先进润滑技术实现节能、降耗、减排和增效,拉动相关设备设计、制造和应用等基础产业发展,从而实现巨大的经济价值的。
因此,润滑是影响装备的可靠性、寿命和能效的基础技术,其设计能力、工艺制造技术将影响装备的整体技术水平。为响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为夯实装备制造业基础技术、实现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和制造智能产品的目标,为引起更多工程技术人员对润滑技术和装置的关注和研究,特编写《机械润滑设计手册与图集》。
本手册主要包括:润滑技术基础理论、润滑材料、润滑密封件、元件选型、管路附件、设计基础、设计计算、元件与产品标准、适用的典型图集等,使本书成为具有实用性、准确性、全面性的润滑技术与设备的设计工具书。编写组广泛参阅了近几年出版的关于润滑技术及设备的书籍与标准,充分吸纳、消化和采用了技术专家的已有成果和资料,将前辈积累的技术知识转化为我国润滑技术与设备发展的能量,以激发更多科技人员对润滑技术与设备的关注和研究,为全面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1.本书吸取了国内外机械润滑领域的先进科技成果和技术资料,采用了机械润滑技术方面的最新标准,其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是机械润滑设计的工具书。
润滑方法与润滑装置的分类、特点与应用
内容来源于《机械润滑设计手册与图集》
内容简介:
本手册编写组广泛参阅了近几年最新的润滑技术及设备的国内外资料、标准和书籍,充分消化和吸纳技术专家的已有成果,而且奉献出了他们在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和案例,编写了这本我国润滑技术与设备发展的能量工具书。
本手册实用、准确、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机械,包括重大装备的润滑技术、润滑材料、密封技术与密封件、稀油润滑装置组成的元件及管路附件、稀油集中润滑技术与装置、干油(润滑脂)集中润滑系统及装置、典型零部件及
设备的润滑等的技术特点、设计计算、设计规范、结构形式,实用润滑系统图集展示了可供设计参考的各种润滑系统的原理、技术参数、外形尺寸、规格型号。
点击图片购买
拖动右侧滚动条可以查看全目录▼
推荐序——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
前言
第1章润滑技术概述1
1.1机械润滑的作用1
1.2润滑原理1
1.2.1动压润滑1
1.2.2静压润滑3
1.2.3动静压润滑4
1.2.4边界润滑与极压润滑5
1.2.4.1边界润滑的特点及边界膜分类5
1.2.4.2边界润滑和极压润滑的性能及影响因素6
1.2.5固体润滑9
1.2.6自润滑9
1.3润滑方法及润滑装置的分类9
第2章润滑材料12
2.1润滑油12
2.1.1润滑油的生产流程12
2.1.1.1馏分润滑油12
2.1.1.2残渣润滑油12
2.1.1.3调和润滑油12
2.1.1.4人工合成润滑油12
2.1.2润滑油的主要质量指标13
2.1.2.1黏度13
2.1.2.2其他质量指标14
2.1.2.3润滑油的牌号、性能及应用18
2.2润滑脂25
2.2.1概述25
2.2.2润滑脂的性能指标25
2.2.3润滑脂的分类、性质和用途26
2.2.4常用润滑脂的性质与用途28
2.3添加剂30
2.3.1抗氧剂30
2.3.2增黏剂31
2.3.3油性添加剂31
2.3.4防锈添加剂31
2.3.5降凝剂31
2.3.6抗泡剂32
2.3.7抗氧抗腐添加剂32
2.3.8黏度指数改进剂32
2.4固体润滑剂32
2.4.1固体润滑剂的优缺点33
2.4.1.1固体润滑剂与润滑油脂相比具有的独特优点33
2.4.1.2固体润滑剂在使用中存在的缺点33
2.4.2对固体润滑剂的要求33
2.4.3固体润滑剂的种类33
2.4.3.1粉末状润滑剂34
2.4.3.2膏状润滑剂35
2.4.4固体润滑剂的使用方法37
2.4.4.1直接使用粉末37
2.4.4.2添加在润滑油脂中37
2.4.4.3将固体润滑剂制成糊状或油膏状37
2.4.4.4黏结固体润滑膜37
2.5润滑油的代号和掺配37
第3章密封技术与密封件38
3.1密封的作用38
3.2密封的机理38
3.2.1泄漏38
3.2.2静密封的密封机理39
3.3密封材料41
3.3.1密封材料的特性41
3.3.2润滑介质对密封橡胶材料的适应性41
3.4润滑密封结构42
3.4.1O形密封圈42
3.4.1.1O形密封圈概述42
3.4.1.2O形密封圈的类型42
3.4.1.3O形密封圈的特点42
3.4.1.4O形密封圈密封原理42
3.4.1.5O形密封圈选用时的考虑因素43
3.4.1.6O形密封圈沟槽设计44
3.4.2垫片46
3.4.2.1垫片的密封原理46
3.4.2.2垫片的种类与结构46
3.5密封件标准及选用47
3.5.1O形密封圈标准与选用47
3.5.2垫片的标准与选用52
3.5.2.1石棉橡胶垫片52
3.5.2.2组合垫片53
3.5.2.3缠绕式垫片54
第4章稀油润滑装置组成的元件及管路附件56
4.1储油装置——油箱及附件56
4.1.1油箱的用途56
4.1.2油箱的分类56
4.1.3油箱的结构与设计要点56
4.1.4油箱的容量与计算57
4.1.5油箱附件58
4.2供油装置——油泵60
4.2.1齿轮油泵装置60
4.2.2螺杆油泵及其装置71
4.2.3柱塞油泵82
4.2.4叶片油泵91
4.3润滑油加热装置100
4.3.1电加热器100
4.3.1.1SRY2型、SRY4型油用管状电加热元件101
4.3.1.2DRQ-28型电加热器101
4.3.2蒸汽加热102
4.3.3电伴热带102
4.4润滑油冷却装置102
4.4.1列管式油冷却器(摘自JB/T7356—2005)102
4.4.2板式冷却器(摘自JB/ZQ4593—2006)105
4.4.3气冷式冷却器110
4.4.4列管式冷却器的故障及处理110
4.5润滑油过滤器111
4.5.1过滤器的作用及要求111
4.5.1.1过滤器的作用111
4.5.1.2过滤器的要求111
4.5.2过滤器的原理与分类111
4.5.2.1表面型过滤器111
4.5.2.2深度型过滤器118
4.5.2.3复式深度型过滤器118
4.5.3磁过滤器119
4.5.4过滤器的主要性能参数122
4.5.4.1过滤精度122
4.5.4.2滤芯的纳垢容量和清洗(报警)周期123
4.5.4.3压降特性123
4.5.5过滤机械125
4.5.5.1平床过滤机(摘自JB/ZQ4601—2006)125
4.5.5.2精密过滤机(摘自JB/ZQ4085—2006)126
4.5.6油水净化装置127
4.5.6.1LUC、LUCA系列滤油车127
4.5.6.2滤油机129
4.6润滑系统控制及自动调节装置133
4.6.1温度测量133
4.6.1.1WSSX电接点双金属温度计134
4.6.1.2热电阻134
4.6.1.3一体化温度变送器135
4.6.2压力测量137
4.6.2.1YXC系列磁助电接点压力表137
4.6.2.2502/7D压力控制器138
4.6.2.3压力变送器140
4.6.3压差控制142
4.6.3.1YWK-7DD差压控制器142
4.6.3.23051/1151DP型差压变送器142
4.6.4流量测量145
4.6.5液位测量与控制146
4.6.5.1液位控制继电器146
4.6.5.2磁性翻柱液位计146
4.6.5.3液位变送器148
4.7润滑系统管路连接件151
4.7.1管路连接件的种类及应用151
4.7.2焊接式管接头(JB/ZQ4773~4782—2006)153
4.7.2.1焊接式管接头形式与结构153
4.7.2.2焊接式管接头标记示例155
4.7.2.3焊接式管接头外形尺寸155
4.7.3卡套式管接头157
4.7.3.1卡套式端直通管接头(GB/T3733—2008)157
4.7.3.2卡套式端直通长管接头(JB/T3735—2008)159
4.7.3.3卡套式直通接头(GB/T3737—2008)、卡套式弯通管接头(GB/T3740—2008)、卡套式可调向端弯通管接头(GB/T3738—2008)161
4.7.3.4卡套式可调向端三通管接头(GB/T3741—2008)、卡套式可调向端弯通三通管接头(GB/T3743—2008)、卡套式三通管接头(GB/T3745—2008)162
4.7.4扩口式管接头(GB/T5625~5645—2008)164
4.7.4.1扩口式端直通、可调向端直角、可调向端三通、可调向端直角三通管接头的形式和尺寸164
4.7.4.2扩口式直通、直角、三通、四通、焊接管接头的形式和尺寸165
4.7.4.3扩口式隔壁直通、隔壁直角管接头的形式和尺寸166
4.7.4.4扩口式组合直角、三通管接头的形式和尺寸167
4.7.4.5扩口式压力表管接头的形式和尺寸168
4.7.4.6扩口式三通变径管接头的形式和尺寸168
4.7.4.7标记示例169
4.7.5锥密封焊接式管接头(JB/T6381~6384—2007)169
4.7.6锥密封钢丝编织胶管总成(JB/T6142.1~6142.4—2007)173
4.7.7挠性管接头(JB/T7339—2007)175
4.7.7.1形式与尺寸175
4.7.7.2产品标记178
4.7.8可锻铸铁管路连接件(GB/T3287—2011)178
4.7.8.1范围178
4.7.8.2产品分类178
4.7.8.3管路连接件形式尺寸181
4.7.8.4该标准产品的生产企业196
第5章稀油集中润滑技术与装置197
5.1稀油集中润滑技术综述197
5.1.1稀油润滑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197
5.1.2稀油集中润滑系统与液压系统技术性能的差异与比较197
5.1.2.1系统性能差异197
5.1.2.2稀油润滑系统与液压系统的技术性能和参数计算比较198
5.1.3稀油润滑部件及系统的图形符号202
5.2稀油润滑装置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及元件选择204
5.2.1润滑油的黏度和供油温度204
5.2.2供油压力、压差及流量206
5.2.2.1供油压力206
5.2.2.2流动压差207
5.2.2.3流量及其分配207
5.2.3清洁度和过滤精度207
5.2.3.1清洁度207
5.2.3.2过滤精度207
5.2.4油位和压力供送208
5.2.4.1油位208
5.2.4.2压力供送209
5.2.5噪声和必需的汽蚀余量209
5.2.5.1振动和噪声的基本规律209
5.2.5.2必需的汽蚀余量209
5.2.6稀油润滑装置安全保障系统的参数选择及设计211
5.2.6.1循环保障系统211
5.2.6.2供油压力保障系统213
5.2.6.3温度和黏度保障系统213
5.2.6.4油质保障系统220
5.2.6.5流量的保障225
5.2.6.6稀油润滑装置事故保障系统226
5.2.7稀油润滑装置的操作(自动)控制方法229
5.2.7.1低压稀油润滑装置的自动控制方法229
5.2.7.2高低压稀油润滑装置的自动控制方法229
5.2.7.3稀油润滑装置的测量、监测及报警系统230
5.3润滑系统设计230
5.3.1压力和流量的产生系统230
5.3.1.1压力的形成230
5.3.1.2流量的产生及变量方法231
5.3.2过滤及分级232
5.3.2.1泵前和泵后过滤232
5.3.2.2分级过滤和一次过滤232
5.3.2.3过滤和冷却位置232
5.3.3加热位置的选择233
5.3.3.1油箱中的加热器233
5.3.3.2系统中加热(压力油加热)233
5.3.3.3回油管道上加热234
5.3.4稀油润滑装置的设计与计算234
5.3.4.1稀油润滑装置的主要设计步骤234
5.3.4.2技术性能参数的计算234
5.3.4.3高低压稀油润滑系统相关参数的确定247
5.4非标稀油集中润滑装置系统原理、结构形式、技术参数、用途249
5.4.1低压稀油润滑装置249
5.4.1.1低压稀油润滑装置工作原理249
5.4.1.2低压稀油润滑装置结构特点250
5.4.1.3低压稀油润滑装置技术性能参数251
5.4.2高低压稀油润滑装置252
5.4.2.1动静压稀油润滑装置252
5.4.2.2静压稀油润滑装置258
5.4.3特种稀油润滑装置261
5.4.3.1高速线材稀油润滑装置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使用特点261
5.4.3.2石化(API614标准)稀油润滑装置的分类、原理、结构特点265
5.4.3.3无特设油箱稀油润滑装置的原理、结构特点268
5.4.3.4其他特种稀油润滑装置的工作性能和应用271
5.4.4工艺润滑设备271
5.4.4.1目的、任务、特点及工艺润滑的介质271
5.4.4.2设备的组成273
5.4.4.3装置的技术参数及运行274
5.5润滑油的油质定期检验与精度测定275
5.5.1润滑油质的定期检验275
5.5.2润滑油液的清洁度测定及保障276
5.5.2.1清洁度的定义276
5.5.2.2清洁度标准的对照表277
5.5.2.3清洁度测定条件和测定方法281
5.6标准稀油润滑装置形式、基本参数与尺寸(JB/T8522—2014)284
5.6.1范围284
5.6.2基本参数284
5.6.3系统原理、主要元件与部件285
5.6.3.1系统原理285
5.6.3.2主要元件及要求286
5.6.3.3主要部件及要求290
5.6.4控制要求291
5.6.4.1泵的控制要求291
5.6.4.2油箱液位的控制要求291
5.6.4.3油箱温度的控制要求291
5.6.4.4出口压力和油温控制291
5.6.4.5积水控制要求292
5.6.4.6电控系统要求292
5.6.5形式、尺寸和标记292
5.6.5.1形式与尺寸292
5.6.5.2型号与标记示例292
第6章干油(润滑脂)集中润滑系统及装置301
6.1概述301
6.2手动干油集中润滑装置301
6.3自动干油集中润滑系统302
6.3.1流出(端流)式自动干油集中润滑系统302
6.3.2环式(回路式)自动干油集中润滑系统303
6.4单线供脂干油集中润滑系统305
6.4.1单线非顺序式干油集中润滑系统305
6.4.2单线循环顺序式干油集中润滑系统306
6.4.3单线顺序式(进行式)干油集中润滑系统306
6.5多点干油集中润滑系统307
6.6干油集中润滑系统设计计算307
6.6.1计算润滑脂的消耗量及选择给油器307
6.6.1.1润滑脂消耗量的计算307
6.6.1.2给油器的计算并选择308
6.6.2确定润滑制度309
6.6.3选择润滑泵站的形式、大小和数量310
6.6.3.1润滑泵站选择的条件310
6.6.3.2干油泵的确定310
6.6.4干油润滑系统工作压力的确定311
6.7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主要设备和元件312
6.7.1润滑脂泵及装置312
6.7.1.1手动干油润滑泵312
6.7.1.2电动润滑泵及干油泵312
6.7.1.3气动润滑泵、干油喷射泵320
6.7.2给油器321
6.7.2.110MPaSGQ系列双线给油器(JB/ZQ4089—1997)322
6.7.2.220MPaDSPQ系列及SSPQ系列双线分配器(JB/ZQ4560—2006)323
6.7.2.340MPaSSPQ系列双线分配器(JB/ZQ4704—2006)326
6.7.2.4JPQ系列递进分配器327
6.7.2.520MPaJPQ-L型递进式分配器(JB/ZQ4561—2006)330
6.7.2.620MPaJPQ1、2、3系列递进分配器(JB/ZQ4703—2006)331
6.7.2.710MPa喷射阀(JB/ZQ4566—2006)333
6.7.2.840MPaYCK型压差开关形式尺寸与参数(JB/T8465—1996)333
6.7.3其他辅助装置元件333
6.7.3.1手动加油泵及电动加油泵333
6.7.3.2干油润滑系统其他辅助装置335
6.8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管路附件339
6.8.1配管材料339
6.8.2管路附件339
6.8.2.120MPa硬管管接头339
6.8.2.2干油润滑系统双通衬板与直角法兰342
第7章其他润滑装置343
7.1单体润滑343
7.1.1油杯343
7.1.2油环345
7.1.3油枪346
7.2油雾润滑347
7.2.1油雾润滑工作原理、系统及装置347
7.2.1.1工作原理347
7.2.1.2油雾润滑系统和装置348
7.2.2油雾润滑系统的设计和计算350
7.2.2.1各摩擦副所需的油雾量计算350
7.2.2.2凝缩嘴尺寸的选择350
7.2.2.3管道尺寸的选择351
7.2.2.4空气和油的消耗量计算352
7.2.2.5发生器的选择352
7.2.2.6润滑油的选择352
7.2.2.7凝缩嘴与摩擦副连接的布置方式352
7.2.3油雾润滑方式的优缺点及使用范围352
7.3油气润滑356
7.3.1油气润滑工作原理、系统及装置356
7.3.2油气润滑装置(JB/ZQ4711—2006)357
7.3.3油气润滑装置(JB/ZQ4738—2006)359
7.3.4油气混合器及油气分配器361
7.3.4.1QHQ型油气混合器(JB/ZQ4707—2006)361
7.3.4.2AHQ型双线油气混合器363
7.3.4.3MHQ型单线油气混合器363
7.3.4.4AJS型、JS型油气分配器(JB/ZQ4749—2006)363
7.3.5专用油气润滑装置364
7.3.5.1油气喷射润滑装置(JB/ZQ4732—2006)364
7.3.5.2链条喷射润滑装置(JB/ZQ4733—2006)365
7.3.5.3行车轨道润滑装置(JB/ZQ4736—2006)366
7.4干油喷射润滑系统368
7.4.1性能和用途368
7.4.2结构与工作原理368
7.4.3干油喷射润滑装置的安装369
7.4.4干油喷射润滑系统的操作与维护371
第8章典型零部件及设备的润滑372
8.1滑动轴承的润滑372
8.1.1滑动轴承润滑方式的选择372
8.1.2滑动轴承用润滑油和添加剂的选择372
8.1.2.1计算法372
8.1.2.2经验数据查图表法373
8.1.2.3滑动轴承润滑油添加剂的选用375
8.1.3滑动轴承的润滑制度及润滑油消耗量376
8.1.3.1滑动轴承的润滑制度376
8.1.3.2滑动轴承的润滑油用量376
8.1.4滑动轴承用润滑脂的选择378
8.1.5滑动轴承的润滑脂耗用量及润滑制度379
8.1.5.1滑动轴承润滑脂的耗用量379
8.1.5.2滑动轴承用脂润滑制度380
8.1.6边界润滑状态的滑动轴承380
8.1.6.1边界润滑方式380
8.1.6.2对边界润滑的滑动轴承的结构与制造要求381
8.1.6.3滑动轴承边界润滑油的选择381
8.1.7动压润滑的滑动轴承381
8.1.7.1滑动轴承动压润滑的方式381
8.1.7.2动压滑动轴承轴瓦设计要求382
8.1.7.3供油清洁度要求382
8.1.8合成树脂布胶轴承的润滑382
8.1.9静压轴承的润滑383
8.1.9.1滑动轴承静压润滑的形成和静压轴承结构简述383
8.1.9.2液体静压轴承的分类383
8.1.9.3液体静压轴承的工作原理和系统383
8.1.9.4液体静压轴承的优缺点385
8.1.9.5静压轴承用润滑油的选择386
8.2滚动轴承的润滑386
8.2.1滚动轴承摩擦副润滑的分析386
8.2.2滚动轴承润滑方式387
8.2.3滚动轴承润滑剂的选择原则387
8.2.4滚动轴承润滑油的选择388
8.2.4.1直接查图表法388
8.2.4.2计算速度因素(dn值)为根据的图表法390
8.2.5滚动轴承用油的油耗量及润滑制度391
8.2.6滚动轴承润滑脂的选择391
8.2.7滚动轴承润滑脂的消耗量及润滑制度392
8.2.7.1滚动轴承润滑脂的消耗量392
8.2.7.2滚动轴承润滑脂的润滑制度393
8.3工业齿轮传动装置的润滑395
8.3.1工业齿轮的润滑原理395
8.3.1.1齿轮的啮合过程395
8.3.1.2各种齿轮的啮合特性对润滑的影响395
8.3.2工业齿轮的润滑基础396
8.3.2.1工业齿轮传动润滑的特点和作用396
8.3.2.2齿轮传动的润滑状态397
8.3.3工业齿轮润滑油及添加剂398
8.3.3.1工业齿轮润滑油的基础油及添加剂398
8.3.3.2齿轮润滑油的调制400
8.3.3.3工业齿轮润滑油的分类401
8.3.3.4齿轮润滑油的规格标准404
8.3.4齿轮润滑油的合理选用方法404
8.3.4.1工业齿轮润滑油的选用需要考虑的相关要求404
8.3.4.2工业闭式齿轮润滑油的选用方法(包括高速齿轮的润滑)406
8.3.4.3开式工业齿轮润滑油(脂)的选用方法408
8.3.4.4蜗轮蜗杆润滑油的选用方法409
8.3.5润滑对齿轮传动性能的影响411
8.3.5.1润滑对齿面胶合的影响411
8.3.5.2润滑对齿面磨损的影响412
8.3.5.3润滑对齿轮齿面疲劳点蚀的影响413
8.3.5.4润滑对齿轮振动、噪声的影响414
8.3.5.5润滑对齿轮传动效率的影响414
8.3.6齿轮传动装置的润滑方式及润滑装置的设计414
8.3.6.1齿轮传动装置的润滑方式和润滑装置415
8.3.6.2齿轮传动的冷却420
8.3.7齿轮润滑油的换油指标423
第9章实用润滑系统图集425
9.1标准稀油润滑装置425
9.1.1XHZ型稀油润滑装置(JB/ZQ4586—2006)425
9.1.2XYHZ型稀油润滑装置(JB/T8522—2006)431
9.1.3XYZ-G型稀油站(摘自JB/ZQ/T4147—1991)437
9.1.4标准稀油润滑装置的比较441
9.1.5标准稀油润滑装置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441
9.2通用稀油润滑装置441
9.2.1XRZ-6型稀油润滑装置工作原理图及外形图441
9.2.2XRZ-10型稀油润滑装置工作原理图及外形图444
9.2.3XRZ-16型稀油润滑装置工作原理图及外形图446
9.2.4XRZ-25型稀油润滑装置工作原理图及外形图448
9.2.5XRZ-40型稀油润滑装置工作原理图及外形图450
9.2.6XRZ-63型稀油润滑装置工作原理图及外形图452
9.2.7XRZ-80型稀油润滑装置工作原理图及外形图454
9.2.8XRZ-100型稀油润滑装置工作原理图及外形图456
9.2.9XRZ-125型稀油润滑装置工作原理图及外形图458
9.2.10XRZ-160型稀油润滑装置工作原理图及外形图460
9.2.11XRZ-200型稀油润滑装置工作原理图及外形图462
9.2.12XRZ-250型稀油润滑装置工作原理图及外形图464
9.2.13XRZ-300型稀油润滑装置工作原理图及外形图466
9.2.14XRZ-350型稀油润滑装置工作原理图及外形图468
9.2.15XRZ-400型稀油润滑装置工作原理图及外形图470
9.2.16XRZ-500型稀油润滑装置工作原理图及外形图472
9.2.17XGD-A2.5/16型稀油润滑装置工作原理图及外形图474
9.2.18XGD-A2.5/25型稀油润滑装置工作原理图及外形图476
9.2.19XGD-A2.5/40型稀油润滑装置工作原理图及外形图478
9.2.20XGD-A2.5/63型稀油润滑装置工作原理图及外形图480
9.2.21XGD-A2.5/80型稀油润滑装置工作原理图及外形图482
9.2.22XGD-A2.5/100型稀油润滑装置工作原理图及外形图484
9.2.23XGD-A2.5/125型稀油润滑装置工作原理图及外形图486
9.3特种稀油润滑装置488
9.3.1核电行业润滑系统工作原理图及外形图488
9.3.2石化行业润滑系统工作原理图及外形图490
9.3.3冶金行业润滑系统工作原理图及外形图496
9.3.4风电行业润滑系统工作原理图及外形图501
9.3.5干油润滑系统501
9.3.5.1单线式集中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501
9.3.5.2双线式集中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504
附录必要参数及计算510
参考文献512
★ 猜您喜欢 ★
AutoCAD2017先睹为快,喜欢CAD可别错过了,另有实用教程相送!
产品造型设计材料与工艺,冷热加工都覆盖了,就是这么全!
从事机械密封工作的技术人的首选参考书:密封宝典看这里!
再版3次重印10次,深受欢迎的新版实用机械加工工艺手册重磅推出!
欢迎加入金粉商城,机械人专享的商城
润滑脂规格型号含义
原粘度牌号
新粘度牌号
使用温度范围
严寒区合成8号稠化汽油机机油
5W/20
气温在-45℃--30℃的地区使用(严寒冬季)
严寒区合成14号稠化汽油机机油
5W/20
6D汽油机机油
10W
气温在-35℃--10℃的地区使用(寒区冬季)
寒区8号稠化机油
10W/40
11号稠化柴油机机油
10W/30
气温在-35℃以上的地区可全年使用
14号稠化柴油机机油
10W/40
14号稠化汽油机机油
10W/40
6号汽油机机油
20
气温在-15℃--5℃的地区使用
8号柴油机机油
20
10号汽油机机油
30
气温在-10℃以上的地区使用
11汽油机机油
30
14号柴油机机油
40
夏季磨损较大的发动机使用
15号汽油机机油
40
18号、20号柴油机机油
50
供要求高粘度机油的柴油机(钻井机)使用
2.2机油品质等级
2.2.1柴油机机油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美国石油协会(API)的分类标准,将柴油机机油分为CA,CB,CC,CD4个品质等级,其适用范围见表2。
选择柴油机机油的品质等级,主要是根据柴油机的热状况。柴油机负荷和工作温度越高,工作强度越剧烈,机油氧化缩合和形成漆膜的倾向就越大。对机油的热氧化安定性、清净分散性、粘温特性等要求越高。柴油机的热状况一般可用强化系数K和活塞第一道环槽温度来表示。
K=PmeVmZ,
式中:Pme--活塞平均有效压力,Pa;
Vm--活塞平均运动速度,m/s;
Z--行程系数(四行程柴油机Z=0.5,二行程柴油机Z=1.0)。
·强化系数小于30的普通柴油机,上部活塞环区的温度约在230℃,可使用CB级柴油机机油。
·强化系数为30-50的中强度柴油机,上部活塞环区的温度一般在230℃-250℃,可使用CC级柴油机机油。
·强化系数大于50、活塞平均速度大于9m/s的高强度柴油机,上部活塞环区的温度高于250℃,可使用CD级柴油机机油。
润滑脂标号
长城汽车润滑油金吉星JP1金吉星J700金吉星全J600F金吉星J600金吉星J500PLUS金吉星J500金吉星J400长城柴油润滑油尊龙T700L1500T600L1000T500尊龙T400T300长城摩托车润滑油捷豹王全合成捷豹王捷豹300捷豹200捷豹100
润滑油脂参数
(1)NLGI稠度分类将润滑脂从000到6共分为9个等级,每个等级间锥入度差值为15个单位。其中,0#、00#、000#润滑脂称为半流体润滑脂,主要用于不宜使用润滑油润滑的轴承、齿轮以及各类摩擦部位的润滑,1#、2#、3#越来越粘稠,可直接涂抹于轴承或齿轮润滑。(2)润滑脂按照基础油分为全合成基础油润滑脂和矿物基础油润滑脂,目前上海虎头HOTOLUBE、克路博KLUBER、博士BOSH等都不错,品质远优于普通润滑脂。
润滑油脂的型号
问题:怎样才能每天收到这种文章?
答案: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即可!
ZY(J)7型系列电动液压转辙机及其配套的安装装置与外锁闭装置,是为满足我国提速线路需要而研制的新型道岔转换系统。它能转换、锁闭国内现有各种规格、型号的内、外锁闭道岔,并能正确反映尖轨及可动心轨辙叉的位置和状态。ZYJ7型电液转辙机于1997年通过了铁道部技术鉴定,同年12月获得了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是我国提速道岔采用的唯一国内自行研制的新产品。
1.1 整套系统重量轻、安装简便灵活、易于维护、不妨碍工务养护。
1.2 双杆锁闭尖轨在密贴位置。
1.3 两牵引点之间采用油管传输,可避免机械磨损和旷动,安装简便、适用于多点牵引。
1.4 采用两点或多点牵引时,SH6型转换锁闭器和信号楼之间不必铺设电缆,也不必在信号楼内增设控制电路。
1.5 采用铝合金壳体,做到整机重量轻、机械强度高、方便现场施工安装。
1.6 整机采用液压传动、机械锁闭,达到磨损小、寿命长、锁闭可靠。
1.7 油缸密封采用新型组合密封圈,降低了磨擦系数,各部管路接头采用国际先进水平的液压接头,油路系统密封可靠,不渗漏。
1.8 采用专利技术的新型油泵,传动摩擦部位采用复合材料,提高了整机效率,单线电阻达到54欧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 电气接点有全封闭和不完全封闭两种结构,全封闭结构不需要清扫调整,做到了无维护。
1.10 机内配线采用了新材质,适应温度范围广、阻燃性好,配线采用定力压线钳压接工艺,保证了线环连接质量,线号采用定码套管,有利于现场维护。
1.11 溢流压力稳定易调整,不受气候温度影响。
ZY(J)7型系列电动液压转辙机及其配套的安装装置与外锁闭装置系统,能转换、锁闭国内现有各种规格、型号的内、外锁闭道岔,并能正确反映尖轨及可动心轨辙叉的位置和状态。
5.1 大气压力不低于74.8kpa(海拔高度不超过2500m);
5.2 周围空气温度在-40---+60ºC;
5.3 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90%(+25ºC);
5.4 周围无引起爆炸危险的有害气体。
ZY(J)7型电动液压转辙机有ZY(J)7型电液转辙机(亦称主机,用于第一牵引点)和SH6型转换锁闭器(亦称付机,用于第二、第三等牵引点)组成,主机与付机共用一套动力系统,两者之间靠油管连接传输动力。
ZY(J)7型电液转辙机(结构见图1)主要由动力机构,转换锁闭机构,表示锁闭机构等组成。
1.1 动力机构
动力机构的作用是将电能变为液压能,它由电机、联轴器、油泵、油管、单向阀、滤芯、溢流阀及油箱等组成。
1.2 转换锁闭机构
转换锁闭机构的作用是转换锁闭尖轨在密贴位置,该机构锁闭尖轨后能承受100kN的轴向锁闭力,它由油缸、推板、动作杆、锁块、销轴、加强板及锁闭铁等零部件组成。
1.3 表示锁闭机构
表示锁闭机构的作用是正确反映尖轨状态并锁闭尖轨在终端位置,该机构锁闭尖轨后能承受30kN的轴向锁闭力。它由接点组、锁闭杆等零部件组成。
1.4 手动安全机构(遮断器)
手动安全机构的作用是手摇电机扳动道岔时,切断电机启动电源后,才能够插入手摇把,且非经人工恢复,不能接通电机启动电源。
SH6型转换锁闭器(结构见图2)主要由转换锁闭机构、挤脱表示机构等组成。
2.1 转换锁闭机构
转换锁闭机构的作用是转换锁闭尖轨在密贴位置,它由油缸组、推板、动作杆、锁块、销轴、加强板及锁闭铁等零部件组成。
2.2 挤脱表示机构
挤脱表示机构的作用是正确反映尖轨状态,并具有挤岔断表示功能。它由挤脱接点组、表示杆组等零部件组成。
3.1 ZY(J)7型电动液压转辙机油路系统图
3.2 ZY(J)7型电动液压转辙机油路系统工作原理
本系统为闭式系统,当电机带着油泵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油泵从油缸右侧腔内吸入油,油泵泵出的高压油使油缸左腔为高压,此时油缸向左移动,当油缸动作到终端停止动作时,泵从右边的单向阀吸入油,泵出的高压油经左边的滤油器和溢流阀回油箱。若电机带着油泵顺时针方向转动,油缸动作方向与上述方向相反。为了改善交流电机起动特性,与油缸并联了启动油缸。主机上一动调节阀和二动调节阀(ZY(J)7-B1型电液转辙机在付机油缸两端的椭圆管接头处)用于调节主机油缸与付机油缸在转换道岔时实现同步动作。
4.1 转换锁闭机构动作原理
电机经联轴器带动油泵顺时针方向旋转,由于活塞杆固定不动,使油缸向右动作,油缸侧面的推板接触反位锁块(参见图4)后油缸继续向前移动时通过推板和反位锁块带动动作杆向右移动,同时定位锁块开始解锁,当油缸走完解锁动程后,反位锁块和定位锁块处于锁闭铁和推板的间隙内,油缸继续通过推板和反位锁块带动动作杆向右移动(见图4b),当动作杆继续移动到反位锁块与锁闭铁的锁闭面将要作用时,开始进入锁闭过程,继续向右移动15.2mm,将反位锁块推入锁闭铁的反位锁闭面,反位尖轨密贴于基本轨,此时,动作杆的行程为7.6mm,因此,在尖轨密贴时,动作杆上的转换力可增加一倍,当尖轨密贴于基本轨后,油缸继续向右移动,动作杆不动作,油缸侧面的推板进入反位锁块的锁闭面,进入锁闭状态。
4.2 表示锁闭机构动作原理
当油缸向右移动,动作板的斜面推动接点组转换,断开原表示接点。当尖轨密贴于基本轨后,,油缸继续向前移动接近锁闭时,接点组的启动片在接点组拉簧的动作下快速掉入动作板上速动片圆弧内,快速切断电源,接通反位表示(动作板、速动片、启动片动作关系见图5),同时锁闭柱插入锁闭杆缺口内(见图6),锁闭尖轨。
4.3 挤脱表示机构动作原理
挤脱表示机构的表示部分的工作原理与锁闭表示机构的表示部分的工作原理相同;当电液转辙机处于锁闭位时,若油缸不动,尖轨带动动作杆和表示杆向左移动时,动作杆通过锁块推动锁闭铁一起向左移动,锁闭铁顶起挤脱块(见图7B)同时表示杆斜面推动检查柱向上移动,从而断开表示接点,实现挤脱断表示功能。
ZY(J)7型电动液压转辙机必须配套使用相应的安装装置,当现场需要时还可配外锁闭装置才能上道使用,安装装置和外锁闭装置的安装和工作原理详见有关安装图和使用说明书。
1.ZYJ(7)型电液转辙机(不包括ZY(ZYJ)7-B1型电液转辙机)外型及安装尺寸见图8,重量为175kg。
2.ZY(ZYJ)7-B1型电液转辙机外型及安装尺寸见图9,重量交流为190kg、直流为195kg,安装尺寸应符合图一的规定。
3.SH6型转换锁闭器(不包括外括配ZY(ZYJ)7-B1型电液转辙机的转换锁闭器)外型及安装尺寸见图10,重量为125kg。
4.SH6型转换锁闭器(配ZY(ZYJ)7-B1型电液转辙机的转换锁闭器)外型及安装尺寸见图11,重量为140kg。
3.1 在安装电液转辙机之前,要确认道岔状态及各部参数是否符合《提速道岔及转换设备铺设安装验收技术条件》中关于对道岔的要求,否则进行整治。
3.2 ZYJ7型电液转辙机的安装与调整
3.2.1 本产品应按外锁闭器和安装装置安装图的要求,先安装外锁闭器和安装装置,再安装电液转辙机。
3.2.2 安装就位后,连接主付机油管,油管安装有地面安装和地下铺设两种,油管安装时的弯曲半径不小于100mm,进出槽钢和地面应留有一定余量、并用橡胶防护管防护,以防止油管损坏。地面安装时用管卡紧固牢靠,地下铺设时,铺设深度应符合要求。
3.2.3 用专用注油器,将YH-10#航空液压油由注油孔注入油箱至油标上限,打开遮断器用手摇把使手摇电液转辙机转换数次,排掉系统中的空气(排气方法:松开油标螺栓,在手摇电机时松紧溢流阀,使空气从油箱中排出),同时检查油箱内油量,补至油标上限。注油方法见图14。
3.2.4 连接动作杆、锁闭杆、表示杆、并通过调整安装装置的动作拉杆,使尖轨道岔开口符合有关要求,且尖轨与基本轨密贴。
3.2.5 调整安装装置的长、短表示杆使密贴轨(尖轨、心轨第一牵引点)的锁闭柱与锁闭杆缺口间隙为2±0.5mm,密贴轨(尖轨第二牵引点)的检查栓与表示杆的缺口间隙为4±1.5mm。
3.2.6 手摇道岔往复动作检查缺口无误,道岔开口正确,定反位密贴良好后,拨出手摇把,合上遮断器。
3.2.7 电操道岔试验
a.用转辙机综合测试仪或专用仪表检查,正常转换油路系统两侧压力小于等于9MPa,道岔转换力定反位第一牵引点不大于1810N;第二牵引点不大于4070N;并将两侧溢流压力调整至10-11MPa,电液转辙机有关电气特性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b.电操电液转辙机在尖轨第一、第二牵引点,心轨第一引点外锁闭装置锁闭杆中心处的尖轨与基本轨、可动心轨和翼轨间插入4mm厚、20mm宽的铁板,在尖轨第一、第二牵引点间的尖轨与基本轨间任一点间插入10mm厚20mm宽的铁板时,外锁闭和电液转辙机不锁闭且不得接通机内表示接点。
3.2.8 电液转辙机伸出方向的调整
当电液转辙机伸出方向与安装使用不一致时,可按以下方法调整:
a.拆下电液转辙机及转换锁闭器动作杆、锁闭杆、表示杆保护管。
b.将锁闭杆、表示杆从原侧拉出,从另一侧插入,注意在拉出或插入过程中要扳起接点使锁闭柱、检查柱抬起。
c.将动作杆、锁闭杆、表示杆的保护管安装在另一侧即可。
1.1 设备无外界干扰和异状,斥离轨和基本轨之间无异物,各部绝缘无破损。
1.2 道岔密贴状态良好,尖轨、基本轨、心轨、翼轨的竖边部分无肥边,与滑床板接触良好,无掉板现象。
1.3 检查转换设备及安装装置、外锁装置的紧固件、开口销、连接销、连接轴压扳,锁闭杆、表示杆防松螺母,紧固良好,无脱落松动,各滑动面和连接销处应油润。
1.4 油路系统各密封部无渗油现象,机内清洁,观察整机在转换过程中无异声,检查锁闭杆、表示杆缺口符合要求,道岔开口正确无反弹、卡阻,表示良好。
2.1 同日常巡检维护
2.2 4mm、10mm检查符合第四篇第3.2.7.b条的要求。
2.3 检查电液转辙机油箱内油位应在油标上、下限之间,不足时应用专用注油器将YH-10#航空油补至要求。
3.1 同定期检查维护
3.2 检查道岔和电液转辙机的特性符合第四篇第3.2.7.a条的要求
3.3 将活塞杆及缸座两端上油污擦试干净,并将整机内部清洁,检查油缸往复动作20次不应有明显油迹。
3.4 ZYJ7型电液转辙机和SH6型转换锁闭器应按润滑示意图所示按下列要求加注润滑油脂:
锁块与推板之间通过注油孔2,用专用油枪注入TR-1铁路专用润滑脂;锁块3与锁闭铁4之间在电液转辙机伸出和拉入两位置时,用注油枪分别注入TR-1铁路专用润滑脂;滚轮7与动作板6和速动片之间,锁闭柱、检查柱5,油缸1和底壳8,动作杆10和底壳8等部,分别涂注TR-1铁路专用润滑脂;动作杆10、锁闭杆11、表示杆进出口内毡垫加注润滑油。
3.5 检查第一、第二牵引点之间的油管连接应顺直,接头密封紧固良好,油管固定牢固,在两端出入处防护良好,不与钢铁件棱角相磨,且不应由于列车通过上、下振动而受力。
3.6 检查机内配线整齐、连接无松动、遮断器灵活、功能齐全,机盖密封良好,更换锈蚀易损件。
油箱严重缸油,应用专用注油器注入YH-10#航空液压油。
2.1 油箱缺油,应注入YH-10#航空液压油。
2.2 如尖轨已密贴,
2.2.1 机械卡阻,应去掉卡阻物;
2.2.2 外锁闭器未调整好,应调整外锁闭器。
2.3 如果尖轨没有密贴,
2.3.1 机械或外锁闭器及道岔有卡阻物,应调整或去除卡阻物;
2.3.2 电液转辙机溢流压力低,调整至10~11Mpa;
2.3.3道岔转换阻力超标应与工务进行整治道岔。
3.1 锁闭柱或检查柱落不到锁闭杆或表示杆缺口内,按第四篇第3.2.条缺口调整的方法调整至规定要求;
3.2 锁闭柱或检查柱在固定座内动作不灵活,应调整注油。
4.1 要确认油路系统是否有气,处理方法可按第四篇第3.2.3条排气方法进行;
4.2 判定惯性轮是否失效,判断方法,使电机轴不转用专用测扭矩工具,拉动惯性轮看是否符合规定的扭矩,如扭矩过大可从弹簧孔处滴2-5滴润滑油使其转动力矩达到规定要求,如达不到规定要求则应更换惯性轮装置;
4.3 主机与付机动作不同步,可将动作慢的牵引点相对应的调节螺栓,(主机在两侧椭元孔盖内,付机在两油管连接处即二动调节阀上,ZY(ZYJ)7-B1型电动液压转辙机的付机在油缸两侧椭元孔盖内),逆时针方向调整,使两点动作同步;如仍不同步则应将动作快的机子相应的调节螺丝适当调紧,减少该机油量流速达到宏观同步要求。
电液转辙机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不允许倒置、磕碰、最大倾斜角度不超过30°。
电液转辙机在贮存地点应防雨、防潮,在贮存过程中应保持机内清洁,镀锌、发黑、紧固件及外露杆件应涂防锈油防护,该产品的最长贮存年限为15年,每年需电动一次,保持整机特性良好。
1.1 ZY(ZYJ)7型电液转辙机可在钢轨不同侧安装,须在合同上注明左侧或右侧安装,以便确定电液转辙机的左、右伸。
1.2 注明电液转辙机的规格型号、道岔型号及开口和道岔的锁闭方式。
我厂技术服务部常年为用户提供安装、使用、维护及保养等方面的培训,并为用户提供技术咨询,协助用户解决电液转辙机使用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
联系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恒山路新店街北京铁路*太原电务器材厂
邮编:030003
销售科: 0351-4541108(市)
027-41108(路)
技术服务部: 0351-4541628(市)
027-41628(路)
技术开发中心:0351-4542658(市)
027-42658(路)
分享到朋友圈,朋友们会感谢您!
- 途观氙气灯泡型号(途观氙气灯泡型号规格)
- 产品型号4g(产品型号48v20ah怎么解释)
- 长城h5电瓶型号(长城h5电瓶型号及价格)
- 天逸功放哪种型号最好(天逸功放哪种型号最好用)
- 创酷火花塞型号(创酷火花塞型号怎么看)
- s6直屏型号(s6什么屏幕)
- 自吸磁力泵型号(自吸磁力泵型号大全)
- s6平面型号(s6 尺寸)
- 压路机有哪些型号(压路机有哪些型号规格)
- tcl电视什么型号的好(tcl电视什么型号的好用)
- 外径30内径15轴承型号(外径30内径15轴承型号厚9mm)
- 贝亲奶嘴最大什么型号(贝亲奶嘴的型号)
- ps4有几个型号(ps4几个型号的区别)
- 魅蓝a5型号(魅蓝 a5)
- s7港版型号(s7+ 港版)
- 护栏网规格型号(护栏网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