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型号大全 > 正文

嫦娥四号发射火箭型号(嫦娥四号发射火箭型号长征3)

2024-04-03 17:37:36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文章目录导航:
  1. 嫦娥四号发射火箭型号有哪些
  2. 嫦娥四号火箭发射器的型号
  3. 嫦娥四号 火箭发射
  4. 嫦娥四号发射火箭型号长征3
  5. 嫦娥四号发射火箭型号是多少
  6. 嫦娥四号运载火箭型号
  7. 嫦娥四号的火箭

嫦娥四号发射火箭型号有哪些

长征三号乙改二型Y30。嫦娥四号探测器,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它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巡视器命名为“玉兔二号”。作为世界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巡视探测的航天器,其主要任务是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2020年5月17日3时25分,“嫦娥四号着陆器结束了寒冷且漫长的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唤醒,迎来了第18月昼工作期。2020年6月28日1时00分,嫦娥四号着陆器结束第十九月昼工作,进入月夜休眠。截至第十九月昼,“玉兔二号”月球车累计行驶里程463.26米。扩展资料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名称,反映了中国探月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的文化渊源,与嫦娥三号“玉兔号”、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号”一脉相承,既容易为广大群众接受,又便于记忆和传播。同时,玉兔善良、纯洁、敏捷的形象与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反映了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的立场。2019年1月3日,最终确定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命名为“玉兔二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兔二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嫦娥四号

嫦娥四号火箭发射器的型号

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测器与着陆器、玉兔2号月球车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2019年1月3日上午,嫦娥颂银四号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即拍斗远离地球的一侧),成为人类第一个在月背软着陆的探测器。要知道,由于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自古以来,人类都只能看到月球的"正脸",虽然国内外绕月探测器已经得到了月球背面的影像,却从来没有探测器能够着陆于月球的背面并开展探测任务。嫦娥四号着陆地点为月球南极的埃特肯盆地(Aitkenbasin),该盆地其实是袭樱磨月球上的一次古代碰撞事件留下的一个巨大陨石坑,约有13公里(8.1英里)深。由于巨大撞击,科学家认为此处的月球地壳和地幔很可能暴露在外,如果嫦娥四号能够找到并研究其中的某些物质,那么人类将对月球的内部结构和起源有前所未有的了解。嫦娥四号任务的目标包括:测量月球岩石和土壤的化学成分、了解月球地质学特征、进行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和研究、宇宙射线研究、观察日冕并研究其辐射特征和机理,以及探索日冕物质抛射(CME)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演化和传输,还将尝试在月球上养蚕。

嫦娥四号 火箭发射

嫦娥四号探测器是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的。

发射时间为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其科学任务主要是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等。

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飞行计划:

1、提前发射中继星,并使其进入预定轨道,后通过火箭发射嫦娥四号。

2、嫦娥四号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任务。

3、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

4、通过已在实名轨道运行的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直径的中继通信。

嫦娥四号发射火箭型号长征3

2018年12月8日凌晨02: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嫦娥四号发射火箭型号是多少

▲圆满成功(褚洪杰摄)

12月8日凌晨,人类航天器首次月球背面“登陆”之旅开启。

2时23分,中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上太空。

随后,器箭成功分离,嫦娥四号成功进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42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嫦娥四号探测器飞天(魏京华摄)

相比“嫦娥三号”发射,这次火箭设计入轨精度提高了30%以上。按照计划,“嫦娥四号”经过26天的飞行,将软着陆至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从而完成“人类探测器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壮举。

▲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一飞冲天

“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着陆月面后将择机释放巡视器,对月球背面巡视区地貌、矿物组份、浅层结构进行探测,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嫦娥四号任务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说。

▲ 嫦娥四号探测器巡视器(左)、着陆器(右)、中继星“鹊桥”(上)示意图

据悉,“嫦娥四号”还搭载了国际合作的载荷,开展月表环境探测等相关研究。

▲logo“密集”的整流罩,尽显中国航天开放胸怀(史啸摄)

“无论是从工程意义还是科学意义上看,嫦娥四号任务都是2018年国际科学界最具看点的任务之一。

作为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必将在中华民族的科技丰碑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d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说。

▲ 火箭吊装(谢奇勇摄)

由于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无法直接实现与地球的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所以月球背面一直没有留下人类探测器的“脚印”。

今年5月21日,一颗连通地月的中继卫星“鹊桥”发射成功,随后于6月14日进入使命轨道,为“嫦娥四号”月球背面着陆勘察提前架好了信息之桥。

▲ 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奔向月球示意图

执行此次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和嫦娥四号探测器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和五院抓总研制。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94次发射,也是今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4次发射。

▲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整装待发(谢奇勇摄)

嫦娥四号任务进展

 2018年5月21日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托举中继星“鹊桥”点火升空。

 2018年5月25日

中继星“鹊桥”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进入月球至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转移轨道。

 2018年6月14日

中继星“鹊桥”成功实施轨道捕获控制,进入环绕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使命轨道,成为世界首颗运行在地月L2点Halo轨道的卫星。

 2018年12月8日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预计2019年1月初

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实施软着陆。

嫦娥四号探测器飞行图解

(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嫦娥四号运载火箭型号

12月8日02时2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简称“长三乙”)遥三十火箭腾空而起,成功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

△长三乙火箭点火升空

这次发射是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简称“长三甲系列火箭”,包括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和长征三号丙火箭)第五次执行探月工程任务。此前,长三甲系列火箭已经成功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五号T1再入返回飞行器送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100%。

型号总指挥金志强介绍,探月工程任务对轨道高度和入轨精度要求都很高,长三甲系列火箭因其出色的适应能力、合理的运载能力梯度、精准的入轨精度,成为执行探月工程任务的最佳选择。

△技术区的长三乙火箭

嫦娥四号任务是人类首个在月球背面进行的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通过两次发射来完成,第一次是发射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第二次即为发射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组合体,组合体着陆到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通过“鹊桥”与地球进行中继通信。

△箭体转运

长三甲系列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胡炜介绍,与发射嫦娥三号的火箭相比,这发火箭共进行了65项技术状态改进,分布在发动机、控制系统、测量系统,箭体结构等箭上和地面分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有三大技术创新:

多窗口、窄窗口发射技术

让火箭准时发射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每天有两个发射窗口,但两个窗口的宽度都很窄,第一个发射窗口有效宽度为2分钟,约46分钟后进入第二个发射窗口,窗口宽度仅1分钟。为了确保火箭可以在发射窗口要求时间内准时发射,适应两天四窗口的发射需求,研制团队对轨道设计和产品可靠性都进行了改进。一方面采用了适应多窗口、窄窗口约束的轨道设计技术,另一方面对火箭主要分系统和重要单机采取了可靠性设计和冗余改进,确保满足窄窗口发射约束。

△二级吊装上塔

低温加注后推迟24小时发射技术

让火箭不再“挑”窗口

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任务只有连续两天的发射窗口,对火箭的适应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使用液氢、液氧推进剂的低温火箭,一旦因故错过当天的发射窗口,按照以往的研制经验,只能泄出推进剂,再次组织发射,这样将错过当月窗口,发射任务将推迟半年。

为此,火箭系统开展了“低温加注后推迟24小时发射技术”的研究,也就是在火箭完成液氢、液氧低温推进剂加注后,保持连接器不脱落状态下,可以推迟24小时发射。通过这项创新,火箭在低温加注后可以适应2天内多个窗口的发射要求,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火箭对任务的适应能力。

△整流罩吊装上塔

地月转移轨道高精度入轨技术

让火箭入轨精度更高

嫦娥四号任务要求长三乙火箭将月球探测器发射到远地点约42万公里的轨道,相比嫦娥三号任务的38万公里,嫦娥四号的轨道更远,对火箭入轨精度的要求也更高。为此,火箭研制人员通过组合导航滤波组合算法优化、严选惯组指标等措施提高入轨精度,突破了地月转移轨道高精度入轨技术,较嫦娥三号任务设计入轨精度提高了30%以上,实现了“准时发射、精确入轨”,圆满完成了护送“嫦娥”奔月的使命。

△长三乙火箭整装待发

监制:方慧 左敬华

文图:陈洁 谢奇勇魏京华

责编:付应丽

美编:元妙妙

嫦娥四号的火箭

嫦娥四号探测器是用长征3B号型号的火箭发射的。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号成功发射,为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提供地月中继通信支持;同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CZ-3B)成功发射。

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巡视器命名为“玉兔二号”。作为世界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其主要任务是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扩展资料:

嫦娥四号有可能给人类提供更多关于月球内部的信息。嫦娥四号着陆区南极-艾特肯盆地是月球远面的重要标志,该区域地形起伏达6000米,是太阳系中已知最大的撞击坑之一。同时,这个火山坑的地壳很薄,以至于可以看穿地幔。收集这个区域岩石的数据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组成月球的岩层,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电磁环境非常不同,月球背面电磁环境非常干净,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是天文学家梦寐以求开展低频射电研究的场所。搭载了低频射电的频谱仪的嫦娥四号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嫦娥四号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