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诗句 > 正文

带蔼字的诗句大全100首(关于蔼的古诗有哪些)

2024-05-07 12:22:19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带蔼字的诗句,带蔼字的古诗,关于蔼的诗句

关于蔼的诗句100首

1、家世戟如林,来嫔蔼德音——《孺人钱氏挽词》(作者:楼钥)

2、遗德蔼清芬,承家有贤嗣——《余赋佚老堂志宏见和复用前韵成一篇呈兴宗》(作者:李纲)

3、惆怅棠阴下,仁风尚蔼然——《吴正肃公挽歌辞三首 其二》(作者:司马光)

4、 满堂佳气蔼祥云——《临江仙》(作者:无名氏)

5、飞云杳蔼风吹香,翠润空蒙雨垂湿——《谢元不伐寄灵岩七诗用梅圣俞韵》(作者:周紫芝)

6、 伫看稠青叠紫,书香蔼、桂子兰芽——《满庭芳》(作者:王义山)

7、傧暗蔼兮纷纭,洁我心兮恭事,灵欣欣兮燕宁——《楚州龙庙迎享送神辞 其二》(作者:崔敦礼)

8、三十二枝春盎盎,不知香蔼几恒沙——《血书金刚经》(作者:释月磵)

9、云山蔼佳色,风林动疏声——《九日登山亭会饮》(作者:李纲)

10、石上溪荪发紫茸,碧山幽蔼水溶溶——《又二绝 一》(作者:李德裕)

11、祥云蔼蔼拥华筵,玉府蓬山见上仙——《今日献祝寿纪庆生申诗辄录呈某顿首再拜》(作者:米芾)

12、族系归图谱,风流蔼荐绅——《寄题外氏松源绍祖亭 其一》(作者:李纲)

13、讲学声名早,飞腾蔼士林——《薛端明挽章三首 其一》(作者:曹彦约)

14、为言与君不同涂,蔼峰松竹鸣笙竽——《送神童胡元弼元英从其父胡庭俊归秋浦》(作者:王之道)

15、瞿瞿良士,蔼然温克——《醉乡箴》(作者:郑思肖)

16、初春徧芳甸,十里蔼盈瞩——《春游吟》(作者:李章)

17、弟判嘉兴蔼政声,兰坡兄又出专城——《送赵兰坡》(作者:许棐)

18、周南蔼忠厚,大雅卓不羣——《谒九江赵守》(作者:阳枋)

19、碧虚清吹下,蔼蔼入仙宫——《幸白鹿观应制》(作者:苏颋)

20、四皓中间有夏黄,蔼蔼义风夸句章——《朱季公寄诗有怀真率之集次韵》(作者:楼钥)

21、才名四纪蔼簪绅,王谢风流信绝伦——《赠元观正字》(作者:王之望)

22、蔼蔼纔迷屋,纷纷遂塞途——《雪》(作者:赵蕃)

带蔼字的诗句大全

1、蔼蔼复悠悠,春归十二楼——《春色满皇州》(作者:薛能)

2、仙装宫样一羣羣,花外花间蔼若云——《端午日宫宴二首 其一》(作者:苏泂)

3、遥遥元崇胄,蔼蔼东州守——《太守视新堂》(作者:孔平仲)

4、滍川胜气蔼葱葱,远访先生旧隠风——《行歌亭 其四》(作者:释道潜)

5、兰居地之阴,蔼蔼含华滋——《和答钱广文兰松有刚折之叹》(作者:叶适)

6、药树吟多且握兰,蔼然公议满朝端——《送田舍人出牧淮阳》(作者:王禹偁)

7、乃翁贤德冠吾乡,伯氏声名蔼上庠——《送贾岩老还乡 其三》(作者:王十朋)

8、忍得清贫忘宠辱,至今声誉蔼儒林——《题等慈寺后经略潘德鄜旧居三绝 其一》(作者:张侃)

9、天涵鉴水澄清里,人入披云杳蔼间——《游瑞岩》(作者:林诚仲)

10、蔼蔼鼎门外,澄澄洛水湾——《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作者:刘禹锡)

11、徐徐杖屦整,蔼蔼郊原晦——《会景亭》(作者:司马光)

12、兰风蔼微和,玉露湑以零——《古风二首别李守 其一》(作者:周紫芝)

13、丹灶俨亡恙,芝田蔼生香——《陪桂林伯赵季仁游桂林暗洞列炬数百随以鼓吹市人从之者以千计巳而入申而出入自曾公岩出于栖霞洞入若深夜出乃白昼恍如隔宿异世季仁索余赋诗纪之》(作者:罗大经)

14、吴兴山水邦,杳蔼云气萃——《送释存游苕川兼怀子昂学士》(作者:陈深)

15、勤渠朱邸讲,公论蔼朝端——《寿潘介岩》(作者:王柏)

16、归路依依童稚乐,都门蔼蔼壶觞举——《奉送孔十兄宾客承恩致政归东都旧居》(作者:权德舆)

17、欣欣春令早,蔼蔼日华轻——《咸通十四年府试木向荣》(作者:郑谷)

18、五桂家风殊未艾,黄山佳气蔼如初——《和友人 其一》(作者:王之望)

19、远公初渡江,道誉蔼东晋——《庐山杂兴 其一》(作者:释道潜)

20、蔼蔼林表色,辉辉池上波——《雪后城上作》(作者:刘敞)

21、婵娟夜月照,晻蔼朝雾平——《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 三女冈》(作者:梅尧臣)

22、 干穹上达昭灵飨,庆绪蔼丕隆——《导引》(作者:无名氏)

带蔼字的诗句有哪些

1、沂风蔼莫春,弦诵殷长夏——《古田女 其二》(作者:陈普)

2、南山蔼蔼动春阳,吾欲纵尔山之傍——《驯鹿》(作者:欧阳修)

3、春日融融二月晴,春风蔼蔼百花明——《和少述春日四首 其一》(作者:沈遘)

4、季诗来灞岸,秀色蔼雕山——《十二弟寄诗一编来用其山字韵作》(作者:晁说之)

5、蔼然色笑中,见此通济才——《三山先贤祠落成八首 其二》(作者:熊禾)

6、素垣夹朱门,蔼蔼遥相对——《自题小园》(作者:白居易)

7、置之顾盼地,蔼蔼振余光——《次韵陈介然幽兰翠柏之作 幽兰 其一》(作者:李纲)

8、蔼蔼都门别,仍看衣锦还——《送贺秘监归会稽诗》(作者:韦述)

9、精神夙聚会,赓歌蔼明良——《呈大帅侍郎阳岩洪先生》(作者:蒲寿宬)

10、丹霄舞飞霞,青春蔼奇芬——《应吴伯秀县尉教鄞学求诗》(作者:陈着)

11、儒冠蔼蔼从平津,东阁由来盛众宾——《和始平公贻一二宾僚》(作者:司马光)

12、露华漙菊英,蔼蔼香可揉——《秋日西园 其一》(作者:释道潜)

13、肆乐遵年律,迎长蔼颂声——《奉和圣制冬至》(作者:晏殊)

14、天仪临观魏,盛礼蔼风猷——《建隆御楼三首《宋史·乐志》一:干德六年,和岘言:按《开元礼》,郊祀,车驾还宫,入嘉德门奏《采茨之乐》,入太极门奏《太和之乐》。今郊祀礼毕,登楼肆赦然后还宫,宫县但用《隆安》,不用《采茨》,其《隆安》乐章本是御殿之辞。伏详《礼》意,《隆安之乐》自内而出,《采茨之乐》自外而入,若不并用,有失旧典。羣从之》(作者:郊庙朝会歌辞)

15、蔼蔼春物归,游子思故乡——《送黄莘还家》(作者:苏舜钦)

16、蔼冠佩兮充庭,洁芳馨兮载陈——《谒陶唐帝庙词》(作者:张栻)

17、浩荡辞波润鼠须,风流谈柄蔼栟榈——《送高学士知越》(作者:刘筠)

18、蔼子姓之弦歌兮,头角昂昂——《哀倪孟容父词》(作者:王柏)

19、惟此东邑,蔼蔼多士——《经史阁四言诗》(作者:张衡)

20、仰沐方外契,蔼然风味存——《赠高老》(作者:李处权)

21、关山蔼已失,脸泪逬难收——《宿冯翊夜雨赠主人》(作者:李益)

22、乔松苍竹带烟霏,木拱彤檐蔼翠微——《游洞霄宫 其二》(作者:黄常吉)

带蔼字的古诗大全

1、词华倾后辈,风雅蔼孤骞——《赠比部萧郎中十兄》(作者:杜甫)

2、词赋良无敌,声华蔼有余——《饯泽州卢使君赴任》(作者:苏颋)

3、乘泛景兮轶罡风,蔼僊踪兮山之趾——《述九颂 其二》(作者:程公许)

4、老翁泉兮龙鹤之云,前苏后李兮蔼芳馨——《述九颂 其二》(作者:程公许)

5、猗猗翠蔓长,蔼蔼繁香足——《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荼{艹縻}洞》(作者:苏辙)

6、竹里茅庵雪覆檐,炉香蔼蔼着蒲帘——《雪中会饮李倅钧东轩三绝 其三》(作者:苏辙)

7、树头云蔼蔼,草际蝶馡馡——《赠钱之道子武昆仲》(作者:李廌)

8、德令温温着,名香蔼蔼驰——《学正郭勉夫示诗次韵答之》(作者:葛胜仲)

9、如毛细雨蔼遥空,偏与花枝着意红——《寄恨》(作者:朱淑真)

10、 何似熏风来岁岁,蔼一家、和气如春酿——《贺新郎》(作者:冯取洽)

11、馨香当还风,晻蔼来袭人——《拟古 其一一》(作者:田锡)

12、名父由来产哲儿,一门忠孝蔼芳菲——《上赵签推 其一》(作者:汪梦斗)

13、 蔼蔼宾僚如故,东楼北海清尊——《朝中措》(作者:韩)

14、孤云踪迹混风尘,蔼蔼阳和满一襟——《九月晦斋宿太一宫都监姚高士示刘长翁及汤仲能诸公唱酬诗轴因和韵二首 其二》(作者:程公许)

15、杳蔼江天外,空堂生百忧——《长沙馆中与郭夏对雨》(作者:刘长卿)

16、蔼蔼溪流慢,梢梢岸筱长——《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 竹溪》(作者:韩愈)

17、岂如凌霜叶,岁暮蔼颜色——《拟古诗十二首 七》(作者:韦应物)

18、时来随喜出云雨,不来抱蔼休岩阿——《月华道中》(作者:敖陶孙)

19、落日蔼蔼沈云端,岸草露白天风寒——《城东观鱼》(作者:刘攽)

20、平畴交绿蔼成阴,梅豆初肥酒味新——《春归五首 其五》(作者:朱淑真)

21、兰生深林间,蔼然抱幽姿——《景仁次道斋礼院予与和叔过之值其方饮引去二君以诗见谢三首 答次道 其二》(作者:韩维)

22、东来荐郊庙,声名蔼千祀——《送梁伯赐归括苍三首 其三》(作者:刘宰)

含有蔼字的诗句100句

1、春光蔼欲布,山色寒尚映——《新开棊轩呈元珍表臣》(作者:欧阳修)

2、人间欣得瑞,席上蔼为珍——《送湖南运判张朝散》(作者:华镇)

3、白璧无瑕尊士望,青云有路蔼乡评——《告别子通》(作者:李之仪)

4、佳气蔼空迷鳯阙,绿杨抵水挠宫城——《洛阳春望》(作者:张祜(二))

5、仙籍分丹桂,香名蔼秀兰——《送校理薛学士》(作者:胡宿)

6、蔼蔼晴郊花气浮,午窗正睡拥驼裘——《绝句三首 其一》(作者:张耒)

7、寒余洞泉脉,緑帯天边蔼——《西堂假山》(作者:孔武仲)

8、园林青蔼蔼,相去数里余——《叹常生》(作者:白居易)

9、郎省声猷蔼搢绅,看看步武到通津——《闻伯可郎中锐然有冥鸿之举小诗奉庆》(作者:吴芾)

10、 细履名园,闲看嘉树,蔼翠阴成簇——《春归怨》(作者:周端臣)

11、蔼蔼珠帘日,溶溶碧瓦烟——《春帖子词 皇后合五首 其二》(作者:欧阳修)

12、蔼蔼声华万耳闻,可凭诗礼大于门——《郭君建挽诗》(作者:李弥逊)

13、香蔼路阴埋古井,枝缠瓦影接颓垣——《桐花》(作者:董嗣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