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诗句 > 正文

带堰字的诗句大全100首(关于堰的古诗有哪些)

2024-04-16 11:48:53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带堰字的诗句,带堰字的古诗,关于堰的诗句

关于堰的诗句100首

1、一堰限溪江,七乡利耕稼——《回沙闸成用可斋陈公韵》(作者:魏岘)

2、东来六月井无水,仰看古堰横奔牛——《次韵答贾耘老》(作者:苏轼)

3、柰何过堰客,行舟动千斛——《车堰牛》(作者:陈造)

4、更有四黄名天桴,河鼓直下如连珠,罗堰三乌牛东居——《丹元子步天歌 北方七宿 二》(作者:王希明)

5、岂无斗酒为君倾,起望苍波隔长堰——《杨道中同行而追随不可及闻先在海州》(作者:孔平仲)

6、出城四十里,古堰若天外——《经古堰偶作》(作者:释重显)

7、长年梦黄堰,今日饮红灰——《留别子肃子仪三首 其二》(作者:赵蕃)

8、以堰致水高百尺,灵湫在渊烁红日——《赠杨尉送湫水》(作者:李石)

9、去年作堰今请湫,二者兼得苏彭民——《赠杨尉送湫水》(作者:李石)

10、山歌已接长河堰,到得临平月又明——《出嘉兴》(作者:朱南杰)

11、小堰门头柳系船,吴山堂上月侵筵——《孔长源挽词二首 其二》(作者:苏轼)

12、筑堰未妨齐着力,旱天随取灌高畴——《劝农十首 其六》(作者:熊克)

13、家在文昌古堰西,红蕖环映碧涟漪——《酬庭翠陈善夫》(作者:艾性夫)

14、狴牢未空歇,堰埭劳修营——《扬州寒食赠屯田张员外成均吴博士同年殿省柳丞》(作者:王禹偁)

15、江堰不通人已老,竹深荷浄且迟留——《燕嬉舟》(作者:舒岳祥)

16、闸关船侧过,水涨堰平推——《晓发嘉兴府》(作者:朱南杰)

17、洛堰鱼鲜供取足,游村果熟馈争新——《狂吟七言十四韵》(作者:白居易)

18、文堰石台空有谶,画堂翠幕更无诗——《留城》(作者:艾性夫)

19、公沿故道堰横流,陂傍秔稻年年熟——《寅陂行》(作者:王庭珪)

20、往来欲就沙囊堰,深浅时看举策频——《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 将至桃园阻浅且风不得进》(作者:苏辙)

21、九堰三江外,欹帆侧柂频——《闻师文过钱塘二首 其二》(作者:陈造)

22、波翻八滩雪,堰护一潭油——《重修香山寺毕题二十二韵以纪之》(作者:白居易)

带堰字的诗句大全

1、泉疏药圃润,堰起石池清——《云谷合记事目效俳体戏作三诗寄季通 其三》(作者:朱熹)

2、新诗仰看奔牛堰,好雨忽迷回鴈峰——《喜雨用山谷韵呈薛使君》(作者:程洵)

3、浮山筑堰谁与谋,漫引童谣为激沟——《送姜子谦宰钟离》(作者:楼钥)

4、沟堰新分野水来,池边日夕自徘徊——《池上》(作者:田锡)

5、茱萸堰在吴牛死,茱萸堰废吴牛闲——《过茱萸堰》(作者:梅尧臣)

6、传闻落英堰流水,每到三月溪泉香——《题杏山阮氏高居》(作者:郭祥正)

7、冬瓜堰下逢张祜,牛屎堆旁说我能——《嘲张祜》(作者:朱冲和)

8、深疑瓠子河初决,复讶浮山堰始摧——《六月四日大水》(作者:周紫芝)

9、堰雷推动阿香车,惠泽均沾十万家——《它山堰》(作者:陈垧)

10、有堰留河水,无山碍稻邨——《嘉兴道中》(作者:陈着)

11、堰九里兮酾流为雨,水泱泱兮芃芃麦黍——《吴刺史庙祭神辞》(作者:王应麟)

12、坐闻南堰民,籍籍口语咙——《乡人欲开旧江相勉以诗》(作者:晁公遡)

13、深忧堰或坏,他日病此邦——《乡人欲开旧江相勉以诗》(作者:晁公遡)

14、君不见奔牛吕城古堰头,南人北人千百舟——《奔牛吕城过堰甚难》(作者:方回)

15、争车夺缆塞堰道,但未杀人舂戈矛——《奔牛吕城过堰甚难》(作者:方回)

16、航小伏岸不得进,堰吏叫怒需堰钱——《奔牛吕城过堰甚难》(作者:方回)

17、泊船梅堰日微升,一径深深唤我登——《小泊梅堰登明孝寺》(作者:杨万里)

18、又不见张生狂醉恋扬州,冬瓜堰下甘肥遁——《送晁监丞赴婺州关市之役》(作者:王禹偁)

19、纬竹以为车,堰水江之湄——《舂硙吟》(作者:方回)

20、渭水涸无泥,菑堰旋插修——《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作者:苏轼)

21、我行河道差若安,亡奈众堰为阻艰——《行路难》(作者:滕岑)

22、森森枫树林,护此石门堰——《杏溪十首 枫林堰》(作者:姚合)

带堰字的诗句有哪些

1、往年初堰坏,乐岁亦民饥——《视通济堰二首 其二》(作者:晁公遡)

2、南到杭州北楚州,三江八堰水通流——《听航船歌十首 其六》(作者:方回)

3、泉分洹水堰,梁下邺城宫——《次韵答张宗益工部》(作者:韩琦)

4、下堰上辄隙,东塞西遽奔——《大雨》(作者:李之仪)

5、凿堰流平未,颓堤浪入无——《夜宿镇城寺》(作者:王遂)

6、堰水种蒲莲,开山莳梅李——《次韵侯宣城迭嶂楼双溪阁长篇》(作者:苏辙)

7、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寄和州刘使君》(作者:张籍)

8、堰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深湾夜宿》(作者:王勃)

9、据石聊为宝陀观,决渠还落堰溪声——《题汤泉二首 其二》(作者:秦观)

10、山遶象耳北,堰横龙爪西——《修觉寺》(作者:晁公遡)

11、洛阳堰上新晴日,长夏门前欲暮春——《洛阳堰闲行》(作者:白居易)

12、堰上行,桃花灼灼春水生——《堰上行上周宪》(作者:吴泳)

13、今年狼头窥井络,罗堰九星几缺角——《堰上行上周宪》(作者:吴泳)

14、新堰举,旧堰修,野媪含笑溪童讴——《堰上行上周宪》(作者:吴泳)

15、玉锵溪堰凉吹榻,盖偃松萝翠满楼——《方舍舟九江适会仆射相公道过二林得非所期相顾叹息辄为长句用志胜游且以叙别》(作者:许翰)

16、黄巢徒堰水,遗臭到于今——《真阳峡》(作者:曾丰)

17、遥遥黄堰忽重到,落落白头今一翁——《访孙子进子肃于黄堰》(作者:赵蕃)

18、龙眠巨堰两崖下,鳄吼奔流一水清——《游它山》(作者:应枢)

19、长卿渴杀郫筒酿,乞与春塘范堰船——《冻藕》(作者:周南)

20、堰头笑傲同张祜,市里优游比路随——《赠吕通秘丞》(作者:王禹偁)

21、越国移舟便,曹娥上堰轻——《捉笔次前韵 其二》(作者:杜范)

22、夜惊潮没鸬鹚堰,朝看日出芙蓉楼——《买药歌送杨山人》(作者:皎然)

带堰字的古诗大全

1、路人指此堰,啧啧相与言——《劳刘子仪视作红花堰》(作者:晁公遡)

2、堰成争来观,矗若千丈垣——《劳刘子仪视作红花堰》(作者:晁公遡)

3、虎头将军眼如电,领兵夜渡龙舟堰——《平元曲寄二弟植与格》(作者:陈碧娘)

4、沉沉水浮堰,泛泛潭转曲——《溪园》(作者:刘学箕)

5、流出异香花堰水,放开老翠叶山云——《题顺安楼》(作者:房芝兰)

6、堰声何澎湃,露气正凄冷——《五鼓自簇桥入府》(作者:陆游)

7、禾兴门外官杨柳,又见扁舟上堰来——《秀州门外泊舟》(作者:范成大)

8、八堰三江良苦,十洲五峤能明——《送别史友六首 其五》(作者:敖陶孙)

9、吏役可堪巡堰埭,军城犹喜接封疆——《将巡堤堰先寄高邮蒋知军》(作者:王禹偁)

10、吴江渡桥意颇快,吕城争堰心还惊——《留丹阳三日苦寒戏为短歌》(作者:方回)

11、它山堰,堰在四明之鄞悬——《它山歌》(作者:宗亮)

12、略呼父老问来由,便设机谋造其堰——《它山歌》(作者:宗亮)

13、忆过君家黄堰居,春风杨柳政扶疎——《呈子肃三首 其二》(作者:赵蕃)

14、水声翻败堰,山翠湿疎篱——《西园》(作者:刘得仁)

15、我来舒城道三堰,行看利入东南徧——《七门堰》(作者:彭汝砺)

16、万壑千岩争献状,三江九堰自忘劳——《鉴湖道中》(作者:陈造)

17、凄凉谢公堰,浩荡董家湖——《重登斗野亭二首 其二》(作者:尤袤)

18、鲁堰田畴广,章陵气色微——《夕次蔡阳馆》(作者:孟浩然)

19、天堑有花春堰急,地炉无火夜堂寒——《寄西山》(作者:华岳)

20、雨声夜向九峰泻,江势朝来三堰分——《春水》(作者:李石)

21、人事当先莫靠天,蚤修陂堰贮清泉——《丁丑岁中秋日劭农于城南得五绝句 其三》(作者:史弥宁)

22、谁家能驻西山日,谁家能堰东流水——《杂曲歌辞 行路难》(作者:卢照邻)

含有堰字的诗句100句

1、细民方虑填中壑,巨室何心堰上流——《书田舍所见》(作者:刘克庄)

2、堰卧蛟螭室,希夷鸟兽羣——《题郑大有隐居》(作者:李商隐)

3、连朝浸田塍,一夜倒河堰——《急雨》(作者:韩淲)

4、款款穿丛蝶,涓涓败堰流——《自和》(作者:梅尧臣)

5、怀哉黄堰公先畴,章泉吾亦营菟裘——《留别子肃》(作者:赵蕃)

6、坐令郡两堰,岂减渠六辅——《石季野县丞见示喜雨诗次韵为谢》(作者:晁公遡)

7、半夜燃萁车堰归,县街灯火已稀微——《纪程十绝 其一》(作者:张侃)

8、呼童理新堰,小驻万折东——《有怀》(作者:刘子翚)

9、插秧复修堰,野叟何欣欣——《和杨遂贺雨》(作者:王禹偁)

10、一朝堰此水,千载粒吾民——《它山堰次永嘉薛叔振韵》(作者:魏岘)

11、它山堰头足奇观,百万雷霆声不断——《它山堰》(作者:楼钥)

12、昔有王长官,筑堰它山下——《出郊观稼》(作者:陈垲)

13、堰未抵长河,先从古县过——《泊崇德》(作者:朱南杰)

14、堰渠丰{禾罢}稏,犴户绝笞榜——《送宪使江寺簿赴召》(作者:程公许)

15、古堰对河壖,长林出淇口——《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八》(作者:高适)

16、斩龙堰濉水,擒豹熸夏阳——《咏淮阴侯》(作者:王珪)

17、算橘租菱小市哗,堰头桥尾约千家——《过长安市》(作者:方回)

18、堰水静连堤树绿,村桥时映野花红——《送崔约下第归淮南觐省》(作者:朱庆余)

19、三江九堰聪明神,稽首归依助英杰——《偈颂六十首 其五三》(作者:释昙华)

20、约略古堰西,坡陀山外路——《用仲退韵奉寄三首 其三》(作者:徐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