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诗句 > 正文

带椽字的诗句大全100首(关于椽的古诗有哪些)

2024-04-24 12:59:55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带椽字的诗句,带椽字的古诗,关于椽的诗句

关于椽的诗句100首

1、柔橹声中知禹烈,愧无椽笔画孱颜——《宫亭湖》(作者:刘子翚)

2、遂云有家藏,两轴如椽粗——《问景逊借梅圣俞诗卷》(作者:文同)

3、数椽元着乱山丛,强入天街踏软红——《次韵方元相见寄》(作者:周紫芝)

4、宜雪宜霜无不可,如椽且与貌宜秋——《李仲宾墨竹四首 其二》(作者:方回)

5、数椽旧屋蔽风雨,一榻萧然容隠几——《寄员文饶屯田》(作者:文同)

6、旧业椽为笔,新官草染袍——《送宜黄柳尉》(作者:李觏)

7、草奏南宫文似锦,紬书东观笔如椽——《送著作范礼部知彭州》(作者:项安世)

8、六旬老境三椽屋,四海虚名万首诗——《郡送桃符戏书》(作者:方回)

9、竹椽茅屋半摧倾,肯向蜂窠寄此生——《赠葛苇》(作者:苏轼)

10、此去果符丛桂兆,敢求椽笔掲吾闾——《代朝宗弟和饯行二首 其二》(作者:陈渊)

11、蕨含春味紫如椽,酒入春风浪似山——《与主簿叔蔬饮联句》(作者:杨万里)

12、南迁北返吾何病,片瓦尺椽天与期——《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三首 其三》(作者:苏辙)

13、主人非独答,客笔不如椽——《韩尚书南涧公之从弟德文为东广常平上幕丙寅八月上旬护印迎新使长李监丞先五日会客于翼然亭余与焉赋三诗 其二》(作者:曾丰)

14、昼赏不知厌,夜观烛如椽——《再次前韵》(作者:李纲)

15、夏屋渠渠斲采椽,笋舆就养有成言——《登仕郎曾忠佐迎母王于乐氏母许新居成即归于是筑第高沙极轮奂母欲迁而逝乃虚中堂榜之曰思永为赋四韵》(作者:周必大)

16、 争似依山傍水,数椽外、二顷良田——《满庭芳》(作者:吴潜)

17、林外三椽建,常思愒息时——《华亭百咏 芥子庵》(作者:许尚)

18、即席洒椽笔,可酢风味献——《送范才元》(作者:李处权)

19、立锥无地未为穷,况有三椽似鹤笼——《赠僧妙源新创宝叶庵》(作者:宋伯仁)

20、何掾张椽傲,每重德璋亲——《冬夜宿司空曙野居因寄酬赠》(作者:韦应物)

21、买酒破孤闷,浩歌殷屋椽——《感秋五首 其一》(作者:杨万里)

22、折椽与裂瓦,委弃填西东——《灵山寺》(作者:王安石)

带椽字的诗句大全

1、破衾自卧三椽月,枯砚犹耕万卷庄——《春归杂兴三首 其二》(作者:方一夔)

2、遥看拖帔横椽衣,农家刈粟山有畦——《垦山叟》(作者:陈造)

3、看到远平纔得恨,我宁归卧尺椽间——《新都驿远平轩》(作者:刘望之)

4、戈挥就借如椽笔,不信湖边日易沉——《诚斋再韵见遗走笔复和并邀尤检正京右司观花》(作者:张镃)

5、尺椽亦何有,而我常客居——《与赵陈同过欧阳叔弼新治小斋戏作》(作者:苏轼)

6、赠行欲借笔如椽,公不肯留鼓催船——《送权郡孙承议归宜春》(作者:黄庭坚)

7、破砚犹堪磨老境,醉拈椽笔扫霜媒——《试端溪石砚偶书二首 其二》(作者:程俱)

8、数椽破屋亦不恶,仰见星宿相参差——《板屋》(作者:洪刍)

9、名揭君谟椽笔健,诗留子直翠珉斑——《题鼓山》(作者:郑江)

10、杈枒老木根株拔,崚嶒古屋椽桷裂——《大水行》(作者:王炎)

11、柯亭既误椽,画障或遭练——《答蔡伯世食笋》(作者:韩驹)

12、椽栌桷榱之累重,顾柱小之奈何——《于忽操 其二》(作者:王令)

13、天开上寿供椽笔,地出佳泉相广居——《章泉言语妙天下知仆无诗能且未识面乃时以佳篇见饷何也不敢再虚盛意勉次韵二篇以谢 其二》(作者:曹彦约)

14、裂瓦欹椽五六间,地形高下颇依山——《开元客馆》(作者:郭祥正)

15、人言夫子身九尺,我谓椽笔聊相当——《送楼尚书》(作者:释宝昙)

16、僧屋数椽巢木末,风烟日与翠俱浮——《卷烟阁》(作者:释显万)

17、沿河西复西,草草屋数椽——《八月中澣同官会于尘外亭分韵得烟字》(作者:度正)

18、不向黄尘瞠病目,凄凄犹寄一椽屋——《走笔酬亨甫所示二篇次韵和之 其一》(作者:沈辽)

19、 有如椽健笔,蟾宫须还高步——《贺新郎》(作者:姚勉)

20、公余頼有数椽在,疏棂两行如船装——《舫斋》(作者:王孝严)

21、功行世间千百亿,诸天更办笔如椽——《胡元迈编吕仙翁传》(作者:袁说友)

22、万古南州人似玉,千秋曾子笔如椽——《徐祠曾碑久仆前山长胡端逸与士友共竖之邀予赋》(作者:陈杰)

带椽字的诗句有哪些

1、兰堂画烛如椽粗,楚腰魏鬓娇相扶——《夜宴曲用草窗韵》(作者:李龏)

2、邯郸谁家侠少年,上马意气挥金鞭,下马扫笔大如椽——《塞下行赠韦士颖归鄂渚上江陵谒阃相》(作者:柴望)

3、圣明天子聚羣材,下至椽杙犹收拾——《送张天觉》(作者:孔平仲)

4、樽前拟倩如椽笔,细与邦人写去思——《饯赵伯卫赵有诗次其韵》(作者:陈造)

5、别业松间八九椽,何宜清夜对床眠——《宿叶陂用前韵》(作者:董颖)

6、麟阁岧嶤倚碧天,道山宿直烛如椽——《次韵萧元隆见寄二首 其二》(作者:刘才邵)

7、非公笔如椽,孰能为之大——《再用前韵咏子舟所作竹》(作者:黄庭坚)

8、万峰空削玉,分绝构三椽——《庐山中即事二首 其一》(作者:董嗣杲)

9、归葱岭路止只履,访草庵基无一椽——《辟支岩》(作者:刘克庄)

10、 应是千官鹤舞,腾贺表、谁家椽笔——《暗香》(作者:吴潜)

11、我愧不能扛鼎,君安得此如椽——《周畏知遗二毫笔虽旧犹耐书戏作六言奉简 其一》(作者:许及之)

12、数椽茅屋俯清溪,学者盈门所得栖——《赓韵题精舍》(作者:晁子东)

13、古屋数椽犹庙食,伤心地近永安宫——《连日至瞿唐谒白帝祠登越公三峡堂徘徊览古共成十二绝 昭烈庙》(作者:王十朋)

14、大屋修椽当日事,拾遗故宅转萧骚——《感事》(作者:姜特立)

15、留与先生作椽笔,诗坛八面受人降——《次洪内相双竹韵三首 其二》(作者:裘万顷)

16、子云终须守一廛,诛茅结屋纔数椽——《寄题环翠楼》(作者:杨时)

17、三椽当道架,山色翠回互——《风水僧善用期之不遇》(作者:董嗣杲)

18、 金鼎家毡,玉堂椽笔,傥来斯受——《水龙吟》(作者:李曾伯)

19、徧游天下好山川,归向隆中葺数椽——《赠隆中黄进士》(作者:赵汝腾)

20、采椽聊筑舍,横木即为门——《夏中杂兴六首 其五》(作者:陆游)

21、共寻餬口田三亩,仍办遮头屋数椽——《次韵子云盱眙道中三首 其一》(作者:韩元吉)

22、 有如椽彩笔,笺天万字,□呈了、琅腹——《水龙吟》(作者:王迈)

带椽字的古诗大全

1、一第竟为吾子慁,办笔如椽补龙衮——《题刊字蔡生》(作者:方岳)

2、雪中送炭从来事,况尔羁躬觅蠹椽——《觅蠹椽》(作者:高登)

3、断椽破壁何时理,卧看松阴月转梢——《赠松庵僧》(作者:王庭珪)

4、蕃坊翠塔卓椽笔,欲蘸河汉濡烟煤——《广州越王台呈蒋帅待制》(作者:郭祥正)

5、小隠藏修人似玉,大书题品笔如椽——《寄题武夷橘林小隠》(作者:包恢)

6、也知此片好田地,消得尧夫笔似椽——《天津弊居蒙诸公共为成买作诗以谢》(作者:邵雍)

7、廐马并飞盖,斋榻连修椽——《子和惠贶佳什惇叙世契诵咏感慨情见乎辞因次其韵》(作者:刘跂)

8、璇题翚万椽,雕础逾十围——《承天万佛阁》(作者:释居简)

9、幽人一派泉石心,倚溪着此数椽屋——《寓汨罗芭蕉寺》(作者:陆善经)

10、青阳少府笔如椽,袖出骚人体物篇——《跋青阳尉古赋》(作者:刘克庄)

11、武功笔如椽,文字烂琼玖——《寄上高李令怀道》(作者:黄庭坚)

12、不见松庵又几年,书来云欲卜新椽——《壬子江陵寄闻人松庵》(作者:李曾伯)

13、牒诉缤纷塞瓮天,经年痴坐两三椽——《将赴建康出城》(作者:范成大)

14、放渠藜六尺,销得屋三椽——《山居》(作者:释彦强)

15、穷居笑我顽同石,文事多君彩印椽——《月湾辟地山中诛茅归隠怡如赋诗次韵赞决 其一》(作者:徐瑞)

16、丘壑胸中自广居,数椽茅屋小蜗庐——《次韵王彦声题梅氏草堂》(作者:李弥逊)

17、令人思淮上,小舫藕如椽——《食菱》(作者:苏辙)

18、数椽茅屋傍山隈,野草如云径不开——《偶成二首 其二》(作者:邓肃)

19、旅枕罢残梦,明星悬屋椽——《早行》(作者:薛季宣)

20、我愿为树枝,复恐斧斤斫我为椽榱——《杨花》(作者:周行己)

21、雅宜椽烛照,正合侑金尊——《谢周侍郎送木瓜》(作者:吕本中)

22、椽竹青留节,檐茅白带根——《小憩土坊镇新店进退格》(作者:杨万里)

含有椽字的诗句100句

1、只椽与寸梠,乃尔未昜图——《遂初堂为伸仲题》(作者:李彭)

2、床榻案几外,空处无一椽——《西冈僦居》(作者:文同)

3、有似舒绳排椽木,名为愁气不相当,现处将忧丧——《兵要望江南 占云第三(京本作「占云第二十四○二十六首」) 十一》(作者:易静)

4、相君自是仙山侣,大笔如椽鄙燕许——《钱大参有和用韵谢之七首 其五》(作者:曹勋)

5、穷山自缚数椽屋,便认怀玉为里门——《用前韵呈硕父昆仲》(作者:赵蕃)

6、堂堂东嘉英,文章笔如椽——《送徐倅》(作者:陈着)

7、椽烛炉香夏九旬,二千年事向谁论——《化楞严会香烛 其一》(作者:释广闻)

8、司州刺史髭如戟,国子先生瘦似椽——《江陵送赵知县二首 其二》(作者:项安世)

9、入山种美材,百世收栋椽——《题清芬阁》(作者:朱翌)

10、种竹几千个,结亭三四椽——《翠竹亭》(作者:梅尧臣)

11、我亦暮年思屏迹,数椽何计得连墙——《自云门之陶山肩舆者失道行乱山中有茅舍小塘极幽邃求见主人不可意其隐者也》(作者:陆游)

12、主人自有笔如椽,何用殷勤问杨子——《四美堂》(作者:杨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