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苏州园林的短句(100句)
一、描写苏州园林的优美句子
1、苏州的园林,有如天造地设一般。
2、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
3、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可以从文章说明的内容入手;也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及关键性的词语进行归纳。
4、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5、期末复习|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梳理
6、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目录
7、答:材料一中,“质朴无华”体现园林素朴特点。“有的是柔和与宁静”则营造了一种柔和、恬静的意境,表现出苏州园林中蕴含的图画之美、艺术之美。“苏州园林归复人性的自然”,表达园林设计者对于自然之趣、隐逸情趣的追求。材料“以雅为主”则表达园林设计者对于“雅”和悠闲的展现。
8、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水平如镜的西湖引人入胜。那苏州又有什么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呢?(预设:苏州有许多的园林)是的,“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通过朗读文字去神游苏州园林。但是在进园之前,大家必须拿到一张门票。如果你会读会写并且能解释课文后面的生字词,就能拿到一张门票,来试试看!
9、园林佳辑,已多年珍玩,拙政诸园寄深眷。想童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
10、《苏州园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
11、①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2、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
13、(2)陈寿江、张燕密.课文的原生价值、教学价值及例文功能——以《苏州园林》为例(J).毕节学院学报,2009
14、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老写一篇序文。叶老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之暇,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一书。
15、关键词:《苏州园林》;说明文;教学内容
16、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背影》微课+知识点+学案
17、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何特点?
1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9、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微课+知识点+学案
20、苏州园林,格局很小,却总是那么引人入胜。
二、赞美苏州园林的短句
1、《苏州园林》中没有运用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的句子。
2、阅读第三至第六段,概括出每段说明对象的特征。
3、说明文的教学相对枯燥很多,很多老师为了把《苏州园林》上的有滋有味,就在“审美”上卯足了劲,可通篇讲“中式建筑审美”、“园林鉴赏”,势必就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忽略了工具性。当然,课例中不乏完全忽视审美教学,光顾着讲文体知识的,但“纯碎用说明性的语言写成的说明文不是很多,说明文中往往夹杂着一些记叙、议论、描写甚至抒情性的语言,篇幅越长越会这样”《苏州园林》是一篇非常具有散文味的说明文,文字优美,有韵味,加之苏州园林本身的美,教学时全然不顾“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教学内容,也是不合宜的。
4、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和仰起的低树相映成趣的情态,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
5、出自:宋·苏舜钦《沧浪亭》。
6、胸中有丘壑:设计者和匠师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7、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8、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出自:元·谭惟则《狮子林即景》。译文:人人都说我居住在城市里,我自己感觉在万山中,说明苏州狮子林假山多、奇、秀。
9、第四段写假山,突出艺术价值;写池沼,凸现布局巧妙.第五段扣住“花草树木的映衬”,写出苏州园林四季常青、优美如画的景色.第六段从各个方面说明花墙和廊子设计的精巧.
10、老板爱吃南边菜,都到苏州城里来 。
11、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12、学生默读全文,圈画语句,批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3、此外,《苏州园林》的人文性教学内容是否只能是“审美”?课例中体现人文性的教学内容全部都和“园林审美”有关,叶圣陶先生是地地道道的苏州人,他20多岁离开家乡,86岁时,受邀为苏州园林图册写序,两鬓斑白的叶老想起自己儿时常常游走的苏州园林,想起小伙伴们在园林里嬉闹的场景,提笔写这序,该有多重的情思,虽是说明文,可作者必然会披情入文。思乡之情,怀乡之意,同样也值得作为人文性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师在进行《苏州园林》教学时应该打破思维定式,从丰富的视角开拓出新的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14、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就不得不提它特有的园林艺术,拙政园,狮子林,留园,这些著名的园林咯。
15、(2)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16、它和本段的“四个讲究”之间是什么关系?
17、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18、第3段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设问、比喻)
19、盼把晤沧浪虎丘时,践雅约兼聆造形精鉴。
20、苏州古典园林所蕴涵的中华哲学、历史、人文习俗是江南人文历史传统、地方风俗的一种象征和浓缩,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重大的艺术价值。
三、描写苏州园林的句子赏析
1、如何理解“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
2、(教学方法)讨论、探讨
3、(4)程大琥.说明文及中学说明文的教学——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学习札记(J).语文教学专刊(娄底师专学报),1984(01).
4、飘飘关塞云,微微河汉月.
5、①根据上面的文字提供的信息,用三个词语概括引静桥的特点。(2分)
6、教师小结:写说明文谋篇布局很重要,请大家记住要“抓特征,明层次”。在梳理结构时大家是否注意到了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大家读一读,说说你对此结尾的看法。
7、本题运用说明顺序判断四法。《苏州园林》一文,先从整体上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如画,后从各部分介绍如何处处如画;先概括写“四个讲究”,后具体介绍这“四个讲究”;先说这“四个讲究”是从大处着眼的,然后说角落、门窗、色彩是从细节说明的。因此这篇文章综合运用了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极有条理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这一特征。
8、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9、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苏州园林》,不仅仅是把它当作一篇典范的说明文来学习,也要把它当作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来学习。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更美地生活。中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说过:“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花儿怎么开的。”我们要记住: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为什么要建造一座座园林?因为——人的本质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10、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1、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白杨礼赞》微课+知识点+学案
12、苏州网狮园的引静桥是中国园林里最短最小的拱形桥,颇像苏州出产的精雕细刻的工艺品。这座桥全长只有两米多,游人只需三四步即可跨过。它造型优美,侧立而为柔婉的弧形,小小的,曲曲的,妩媚可爱。桥面两侧,均有石栏,石栏两端,刻作依次递减而连接的三个半圆形,以示桥栏两端美丽而明确的终止。桥面正中,则刻以圆花形浅浮雕纹饰,避免了平板单调。
13、苏州的街道,宁静的梦幻。而苏州的企业和企业家,温雅的外表下包含着洋溢的聪明生气,这一切都是怎么发怎么留存的?也怎么样经历了那大起大落大嗡多灾多难的时代。
14、关于“说明文”文体基础知识的教学
15、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16、八年级上册语文写作四《语言要连贯》微课+范文
17、(1)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18、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语文园林,“自己的”方为王道啊!
19、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阶砌旁边栽书带草,墙上蔓延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的例子,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每一个角落都注重细节的特点。
20、说明文在我国语文教材中的地位向来不高,在教学中也常常被边缘化。许多老师可以把记叙文、议论文教得出神入化,但教“说明文”就把学生讲得昏昏欲睡。课例中大多老师都会把《苏州园林》“先总后分的说明顺序以及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作为教学内容,这些确实体现了教师文体教学的意识,但未必是落实了文体教学。
四、关于描写苏州园林的句子
1、(生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伺机进行点拨)
2、(7)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3、(4)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4、(2)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5、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6、苏州的园林久负盛名,我早就心向往之,然而总没有机会成行。
7、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8、阅历:由亲自体验、经历而得来的知识。
9、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0、第1段确立本文说明对象——苏州园林,介绍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总领全文。
11、提示:以第五段为例分析
12、极目四望,苏州古城尽收眼底,那一片青瓦白墙飞檐走兽的古典建筑,让人陶醉。就在塔下不远处,有一座曲径通幽的园林,古木参天蔽日,亭阁雕梁画栋,特别引人注目,这便是苏州园林的代表,著名的拙政园。据说当年文徵明设计拙政园时,在园内曾设计过一座塔,后来由于园主王献臣经费拮据,没能建成。
13、(10)刘萍萍.《苏州园林》教学实录(J).语文教学通讯,2006(Z2).
14、摘要:《苏州园林》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事物说明文,自收入语文教材以来一直是我国初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本文在研读相关优秀课例的基础上,梳理这篇说明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综述,并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
15、以“我们的教室”为说明对象,写一篇说明文。
16、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苏州园林比作美术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苏州园林布局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17、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湖光山色,旖旎动人。这里文人荟萃,能工巧匠,代代相传。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将大自然优美的景物,根据他们自己的艺术趣味和美好理想进行概括、提炼,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使它成为杰出的艺术品。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距今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现存园林近二百处,因此被人们称为“园林城市”。请随我走进苏州,走进苏州园林。
18、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课时3微课+知识点+学案
19、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20、虎丘: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
五、表达苏州园林的句子
1、重峦叠嶂自出心裁因地制宜俯仰生姿别具匠心
2、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一着惊海天》微课+知识点+练习
3、“一切”“决不”用肯定的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为了强调其共同点。
4、苏州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晋代(公元四世纪)的顾辟疆园。据记载,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曾慕名前来参观,由于高傲狂放,缺乏礼貌,被园主人顾辟疆赶了出去。
5、本文思路很清楚,先说苏州园林的地位,再说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然后根据园林的组成部分分类加以说明,最后以“不止以上写的这些”,让人感到意犹未尽。从全文看,作者是按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要到次要,由大到小的说明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这样,读者不仅领略到苏州园林的整体美,也获得具体感受。
6、大多是教案设计将语言的生动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主要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词语选择、画面感和引用诗句等方面来解释语言的生动。
7、苏州园林色彩的运用体现了园林设计者怎样的艺术追求?请联系《苏州园林》及下面的资料说说你的看法。(2分)
8、古巷深深,临水而居,微波轻泛,让多少往,事溅落,留下了多少勤劳和质朴。
9、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昆明的雨》微课+知识点+学案
10、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11、苏州园林的建造真是别具一格。
12、文章结尾告诉人们苏州园林值得介绍的还有很多,文中所介绍的只是一些方面。结尾留有余地,给人无穷回味。
13、八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讲述》知识点+导学案
14、(学情简析)学生综合素质较低,尤其是字词关,一部分回民学生对音节和字形都没办法掌握。语文经验有局限,对说明文有所接触,大体能够识别基本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但对作者在谋篇布局和具体语言的运用方面的体会还不够深入。
15、这句话是造园专家陈从周提出的。从全国范围看,苏州古典园林在风格上独树一帜,为文人写意式园林的杰出典型,今保存者为数最多也最完整。
16、园林的东边有一个庭院,庭院里栽满了鲜花,开的花朵不是很大,从远处看星星点点,颜色有黄、红、白……还散发着阵阵清香,庭院里装修的富丽堂皇。园林的西部主要是假山。假山重峦叠嶂,设计的十分逼真,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在真山里游览,栩栩如生。园林的北部有个小树林,里面种有竹子、杏树、桃树、铁杉等等。夏天在此遮凉避暑是最好不过了。
17、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随叶圣陶老先生到他的家乡领略东方威尼斯特有的迷人的园林风光。
18、拓展延伸——制作名片
19、(播放《苏州园林》音画视频朗读。)
20、叶圣陶先生是优秀的语言艺术家,本文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传神,耐人寻味,堪称说明文语言的典范。请结合课文,任选角度,说说你对课文语言美的体会,并积累自己喜爱的语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