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道德经最深刻的十句话(100句)

2023-02-21 17:00:49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道德经最有深度的一句话

1、所以三为,天、地、人三才。

2、正所谓“故知之始己”,打败挫折的方法,就是从不断自省开始的。

3、管理好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有利因素怎么处理,不利因素怎么处理,处理好了,都有用,处理不好,都没用。“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处理好了,坏事变好事处理不好,好事变坏事。

4、人的地位在自然界很重要,很特殊。那么人们是不是就可以肆意妄为了?做人做事的法则又是什么?《道德经》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5、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之所以会面临失败的困境,并不是说外界因素影响多么大,而是自己是否能够遵循自然规律,是否能有始有终。

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皆 知 善 之 为 善 , 斯 不 善 已 。

8、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又是相互转化的。万事万物的对立,是发展的起点,万事万物的发展的过程。万事万物相互转化,是发展的最终结果。世界之所以不断变化发展,就是万事万物在不断的相互转化。

9、执掌天下万物之命运,就可以做到“不出户窥牖而知天下”,老子所谓的“执大象,天下往”。

10、《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其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

11、《道德经》作为“古代奇书”,被誉为“万经之王”,一路畅销到国外,据说德国每3个家庭中,就有1个家庭拥有它。

12、这需要从这一章的整体来理解其含义:

13、很多时候,人们喜欢的东西,珍藏的事物一旦失去,便怨天尤人,与其那样,还不如学会知足,满足眼前,知足的人不会受到屈辱,而懂得适可而止的人不会招致危险,生活得更长久。

14、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5、达摩祖师也说过,行善不能总挂在心里,你做了多少善事,感觉自己多么的伟大,其实这样的善,是虚伪的,也是没有意义的,一切随缘。

1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道德经.第二章》

17、展开全部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18、所以,人要向水学习,包容一切,因为不争而化育一切。懂得了这四个字,做人就不会那么多棱角,做事就会懂得迂回,人生就会懂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顺势而为。

19、人活世上,有各种精神或生存的需要,满足这些需要就需要去获取。去拿,并且拿到了、拿对了,就是拿得起。

20、“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的重要思想。“道法自然”这一论题不是一个孤立性的论题,关涉到老子形而上学的根本问题——“道”与“万物”的关系,也关涉到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圣王”同“百姓”的关系。

二、道德经最深刻的十句话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顶针的文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深层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根本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自然而然”的规律。

2、毕淑敏说:“日子是一天天地走,书要一页页地读。”

3、“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这段话出自《道德经》,但还不完整,还缺“复归于朴”这句,这句不可缺也。

4、希望提升个人智慧,提高思想深度的你

5、而和她同班的那个女生依旧“每天半个小时”持续了四年,甚至直到后来去公费留学也未停歇。

6、人活世上,有各种精神或生存的需要,满足这些需要就需要去获取。去拿,并且拿到了、拿对了,就是拿得起。

7、既然人无完人,就一定要善待他人,不与人计较是非。对别人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这就是一个人海纳百川的胸怀。而对待自己又必须严格要求,时时反省自己的不到之处,尽量提高自己的境界和修为,不断地完善自己。当自己有所过错,就不能以“人无完人”来原谅自己,必须迅速改正,改正得越彻底,就越好。能做到这样,即使不能称之为尽善尽美,也算得上十分优秀。

8、其实这话正是道家倡导的“无为两治”的生动喻语。而无为强调的就是行事应顺从天地自然之道,尊重历史规律,不妄为,不恣意行事,不用过多的法令法条强制约束,否则会适得其反。

9、鲁迅先生曾言:不读《道德经》,不懂人生真谛。

1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蔂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见天道”者,知晓运动必产生结果,以此来执掌万物的命运。

12、万事万物皆相对,自古便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说,每个人对于事物的看法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13、我们要虔诚的去学道,提升自己的修养。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去学习器,学习各种技术。生活中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就都不缺了。所谓的道可道,非常道,内涵其实就在学习二字。不断提升自己内涵、所有的花招都是狗P。PS:老衲粗口了!善哉~

14、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等。

1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道德经》

16、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对立的。阴阳、彼此、内外,物我、得失、成功失败、荣辱、贵贱、为与无为、男女、教学、……如第一章的“道”和“可道”、“名“与“可名”、“无”和“有”。而二元的对立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反者道之动”。可以说,事物对立是绝对的。

17、思想上接受“道”的约束,居无为之事,故曰“不窥于牖”。

18、“为现状焦虑,又没有毅力践行决心去改变自己。”

19、用知识连接世界,做自己人生的CEO!

20、慢一点不是在事情上拖延时间,而是用适当的速度扎实走好每一步,过好每一天。

三、道德经最高深的话

1、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慎始如终,则无败事。——老子《道德经》

3、上联:“骑青牛,出函谷,老子姓李;”出对很绝,用典老子出关,最后四字还语意双关,既陈述事实,又带有不可一世的傲慢。这是周朝时出的上联,一直到了唐朝才有一刘姓诗人,对出了很霸气的下联:斩白蛇,兴汉室,高祖为刘。下联化用刘邦斩白蛇起义事,最后四字同样语带双关,而且足以压制住上联的那种狂劲。

4、我的兵比他多,装备比他好,看似我强敌弱,却仍然吃了败仗。

5、我们要虔诚的去学道,提升自己的修养.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去学习器,学习各种技术.生活中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就都不缺了.所谓的道可道,非常道,内涵其实就在学习二字.不断提升自己内涵、所有的花招都是狗P.PS:老衲粗口了!善哉~

6、2017年再度出版《杨鹏解读》,被著名历史学家吴思先生认为“解读出了不一样的老子”。

7、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8、只有摒弃一切感知,停止向外追求,才能求得内心的宁静清澈,所以,要平一致,不看重谁,不轻视谁,这样便可被天下人所尊贵。

9、没有老子的道家思想,中国文化将会黯然失色。所以,道家哲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大厦的根基。

1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阐明了不争的智慧,避免自己做“黄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人。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

11、大致意思:鲜古文为“小鱼"之意。整句的意思是治理大国应该象烹小鱼一样小心、动作轻,烹小鱼一不小心,动作一大就会把鱼翻碎烂,治理大国的执政者不能三天两头搞大运动,劳师动众折腾老百姓,不要轻易打扰甚至干涉百姓生活秩序,这样国家才能治理好。

12、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3、上善若水。这四个字是书法作品中最多见的,也是很多人追求的一个境界。这四个字包含了老子的“柔弱胜刚强”、“包容”及“不争”的思想。水,是柔弱的,没有石头的坚硬,却可以水滴石穿;

14、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都有他的美中不足,都有他的不到之处。圣人的标准是一切完美,孔子是圣人,他能做到这一点吗?肯定做不到。那么封他为圣人,只是对他的尊称。如果以十全十美去衡量一个人,世间上不可能有这样的人。

15、关注视频号,听杨鹏老师如何讲《道德经》

16、这一章的核心是:不要过多地干涉别人,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强调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不能一味地标榜。重心就是“守中”。

17、第一期5月18日正式开营

18、这句话出自《道德经·八章》,意思是说人们的善德,像水一样。

19、天下万物,在表现上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这两个对立的方面。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美的一面可造成坏的结果,善的一面可造成恶的结果。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如果把某一事物当作尽善尽美,结果事与愿违。

20、这句话出自《道德经·十三章》,意思是说世人因为“宠”“辱”或高兴,或失落,一颗心随着外界影响而变来变去,得不多片刻安宁,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像生了大病一样。

四、道德经最深意的十句精髓语录

1、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又是相互依存的。事物的对立是绝对的,同时,事物的相互依存也是客观的,也是绝对的。《道德经》第二章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不立一方,另一方也不存在。立了一物,必有另一物与之对应存在。

2、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是全书的开篇,也是所有阅读《道德经》的人最难以理解的一句话。一般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那反过来,如果不是一般的“道”,是不是就无法表述呢?

3、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4、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

5、第道是柔软的。而柔软的东西可以战胜一切。老子说上善若水,就是说我们要学习水的精神,谦虚、清澈,能有包容人的宽阔的胸怀,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反映在人生智慧上,我们要以柔克刚,要不争,要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自己的座右铭就是充满了无为和不争的精神。老子说,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我们要注意,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一种消极的退缩的人生精神,相反,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积极的人生精神。老子所说的不敢为天下先的真正意思是,你只有不争,那么世上就没有人和你争,这样你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6、但你是不是忘了一个人?

7、生活中,快的东西不一定都是糟粕,但好的东西大多都要沉淀。

8、以上两种认识都有它一定的道理,只是站的角度不同而已。一个是站在道德的角度去认识人生,如何做人?要用道德来约束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天下大治,回归似大自然一样纯真的生活;一个是站在法律的角度上去认识这句话,如何治理社会。要用法律武器,来解决社会贵贱,以此来填补道德的永恒,治理天下,使社会归于纯真。

9、如果从儒家的内涵去理解,也可能是这样的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错了能够改政,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10、道,是悟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真有点“玄而又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其实,从全书来分析:道,指的是自然的规律,引申为事物的原则、方向等等。不管怎么样,遵循自然规律、把握事物的原则和方向总是没有错的。

11、希望提升管理能力、领导力水平的你

12、掌握了凡运动必然产生结果的客观规律,可以说“不出户而能知天下”

13、掌握了事物的本质,就可以执掌天下万物的命运。

14、可以说,没有老子的道家学说,中国半个文学史将会黯然失色。

15、此首歌曲曲子极具深度,旋律优美,浪漫飘逸,乐中如登山峰绝顶,时而如入云端,完全散发出了老庄文学艺术的逍遥浪漫气息,是道家音乐,而不一定是道教。道教更倾向于老子而非庄子

16、最早知道《道德经》这部经典,应该是在上初中的时候,当时给我留下印象的,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名言。然后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到了大学,对儒释道三家乃至诸子百家的经典,就更加入迷。下面就分享几句《道德经》中感悟最深的句子:

17、解题止此。记着关注“百味写春秋”哟谢谢!根据老子《道德经》的内涵,如何去深度理解“人无完人”这句成语,那就只能按道家的思想来回答这个提问。《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8、这一定说明了我们训练、管理的不足,再打也是枉然。

19、第道中包含了矛盾对立和互相转化的思想。老子认为道是无,而世界是有,有是从无中产生的。事物之间是矛盾对立的,比如有和无、曲和直、喜与悲、美和丑、上和下等,在矛盾对立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事物将向他的对立面发展。这种矛盾对立的理论,老子叫做”反者道之动“。这种思想对我们的人生来说,是一种大智慧。老子告诉我们,当你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也一定要想到,也许你就有喝凉水都塞牙的时候,相反,当你的事业失败彻底陷入低谷的时候,也许你很快就能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刻。只要你坚持住,会有改变的一天。这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

20、课程配套《以人为师·手抄经典》手帐本,通过手抄经典,在一字一句间感悟国学经典的魅力,让你获得持续的进步,在点滴间收获不一样的自己。

五、道德经最深奥的一句话

1、可以说,道家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

2、此文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你的点赞、关注,是一种鼓励!!!

3、道,要效法自然,也就是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违背事物运行的规则。如果不遵守这个原则,就会遭受报应。比如乱砍滥伐就是导致水土流失、胡乱排放就会污染环境导致疾病增多等等。所以,“道法自然”四个字价值连城,值得一生牢记。

4、很多人去堕胎,有个原因,怕养不起孩子。养一个孩子都很累,更何况再来一个。我们潜意识中,都认为,这个人是我养的,家庭是我支撑的。其实不是的。首先要有个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福报。孩子来投胎,是带着他的福报来的,看起来是父母在养,但其实还是孩子自己的福报在养。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6、你若心不急,脚不停,自然走得久,走得远。

7、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道德经》

8、没有老子的道家学说,中国历史上将会失去一个伟大的庄子,失去魏晋时代那些张狂的、痛苦的魏晋名士们,失去像严光、陶渊明那样的淡泊自守的隐士,失去仙风道骨的李白,失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苏东坡,失去了一大批在顺境中淡薄、在逆境中不失志向的知识分子。

9、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道德经》

1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1、其哲理是:凡是争夺必须想要的东西,什么都不在意了,一切对他来说都是空的,便没有了竞争的关系,还怎么跟他争呢?

12、▲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康康

1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4、如果用一句话能指出这本巨著的精髓,还真不好说,自古以来,多少解读,多少注解,各有各的精髓部分,如果用一句话来说的话,我觉得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5、此后,伯启和士兵同吃同住,每日亲自操练军队,三顾茅庐延请有能力的人,自己刻苦训练武艺,熟读兵书,一日不曾懈怠。

16、❤未来会有更多有趣有料的分享哦❤

17、当我们焦虑心急时,会疾呼:“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8、凡事纠结于现象,而不能根据现象抽离出事物本质,可以说“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19、老子的道德经并没有一章完全明确的指出和你说的那一段话相合不过却有很多的章句体现出了楼主上面的意思.老子的很多文章都有提到此类的思想,世间万物都有正反俩面,万物复阴而抱阳,当一件事物正在成长的时候就会有另一面走向衰弱.比如人的身体一直在成长但此时也是衰老的另一面,而衰老的同时也会由新的一代来取代.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0、有,是万物之所始;无,是万物之所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