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00句)

2023-02-11 17:32:40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迢迢牵牛星最能概括情感的诗句是

1、(1)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预设: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中秋夜赏月的情景。

5、意象: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月)

6、今天课堂的流程还是比较清楚,但在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时,我实不敢多说,我不知该怎么说,我只能从补充诗题开始,告诉学生这是作者在十五夜想念他的朋友杜郎中,然后再让他们从诗句中找到词语去体会这种想念,体会月夜诗人的孤独与清冷。至于为何想念,想念到何程度?一概不敢涉及。

7、②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8、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9、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借由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诗中女子的离别相思之情。

10、俗话说“十个人中,有九个爱听好的”,作为孩子,那就更不例外。本节课中,我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如学生在质疑中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我立刻说:“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学生朗读表现出色,我赞赏她:“读得真好!老师仿佛置身于诗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通过这一句句发自发腑的赏识、激励,学生们在课堂的表现更自信,并不断地追求成功,学得更主动了。虽然有令人欣喜的成功,但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明显。主要表现在研读课文时自学提示的难易程度适于中上等学生,对于学困生,学习困难较大。虽然说在研读过程中自己也俯下身子为部分学生点拨,但仍有个别学生学得吃力。

11、整首诗富于想象力,抒情缠绵,措辞婉约,境界奇特,是相思怀旧诗的一种新风格和高调。“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句承上启下进行过渡,一下子将孤独、哀怨、痛苦、不幸的织女推到了读者面前,与她日夜相思的牛郎却因隔着天河而不能相见,天河水清且浅,两岸相距并不遥远,却无人给他们搭上一座小桥让二人相会,织女只能默默凝视,欲语不能,盈盈粉泪,柔肠寸断。

12、(悦读语文)之(悦读课堂)第2期《走月亮》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3、总而观之,含蓄偏于词句叙述上的言简,意境传达上的隽永,蓄积蕴藉,浅旨遥深。语言上收而意境上放,就在这一收一放间,以含而不露的委婉词句传达出诗人无尽的意趣,从而达到一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含蓄隽永,品味无穷的至美境界。

14、“泣”的本义是眼泪,特指无声流泪或低声地哭。“涕”也是眼泪。“零”本是指雨缓缓而降,引申为降落、落下。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的织女泪。这是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塑造织女相思之苦。

15、(教师相机板书:相隔之远迢迢皎皎)

16、(悦读语文)之(悦读课堂)第43期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走月亮》第二课时)

17、《寒食》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18、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表现出来的观念不同,课堂效率也不同。以往课堂多体现教师、学生一问一答,学生围着教师转,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9、(名师战疫行动)(悦读语文)之(悦读课堂)第21期《“朗读者”》微课设计

20、这样生动细腻的描写,把织女这样一个寂寥、愁闷的少妇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二、迢迢牵牛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走近作者,品味诗歌。

2、下面我们以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例来谈谈鉴赏古代诗歌典故的方法。

3、古诗词很讲究用典,“用典”即“用较少的词语拈指古事或古语以表达较多的意思”。典故按来源可分为语典和事典。语典指引用古籍或前人诗文中的语句,例如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事典就是引用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例如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化用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历史故事。

4、(悦读语文)之(悦读课堂)第31期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5、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6、借助已学知识创设学习情境,进行导入。

7、预设: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

8、主要情感: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枫桥夜泊》《秋思》。

9、请同学们课下背诵并默写《寒食》。

10、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11、问题2:你是否能结合诗歌大意,借助做题技巧,准确作答选择题?

12、“札札”叠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练和纯熟。“纤纤擢素手”写得如见其形,“札札弄机杼”写得更如闻其声。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心情。

13、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4、使人对宇宙、对人生产生一种神秘感和美感

1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16、(2)教师提问: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7、提示: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18、首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借助资料理解古诗大意。然后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并有感情地朗读。最后引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传统节日习俗或平时积累的古诗词,加深对传统文化习俗的理解。

19、《迢迢牵牛星》中最能表达这首诗的情感的句子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表达了织女对牛郎的思念之情。(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下来。迢迢牵牛星作者: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0、《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三、迢迢牵牛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之情

1、我一直在思考,诗词中的“文化”应该从何处寻得?

2、(悦读语文)之(悦读课堂)第70期《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3、(教师相机板书:所见:明月栖鸦冷露桂花)

4、《十五夜望月》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5、如果说宗教对人类心灵起着一种净化作用

6、预设:按从白天到夜晚的时间顺序描写的,描写了落花飞舞、杨柳摇曳、轻烟四散等景色。

7、jue对的大厂货,实物到手,真的惊艳,

8、《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爱情悲剧,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表达了相思受阻、思而不得的离愁别恨。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音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音节和谐,质朴清丽,情趣盎然,自然而贴切地表达了物性与情思。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9、轻烟散入五侯hóu家。

10、诵读诗歌,反复品味,探寻诗歌语言的音韵之美。

11、品质炒高,这款也不另外,羔端,

12、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13、《古诗十九首》简介(出示课件8)

14、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在教学中首先增强时控掌握能力。教学设计中明确时控,在课堂中,教师精讲、少讲,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质疑、去解疑,并时时注意学生解疑后方法的总结。其次,多研究每一个学生认识接受能力,并在教学设计时依据

15、迢迢万里遥,深深相思情。距离的旷远拉伸了主人公之间的相思之情。可是,牵牛星真的离她那样遥远吗,在诗句中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16、(悦读语文)之(悦读课堂)第39期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军神》教学设计

17、王建,字仲初,许州人。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出示课件14)(板书:王建)

1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9、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体会诗中蕴含的相思之情。

20、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四、迢迢牵牛星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1、《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课文以《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三首古诗组成。以民俗、民间故事为主题,讲述了寒食节、中秋节中美好的民间传说和民俗,引导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三首古诗需要有感情朗读和背诵,理解诗意。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2、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3、《迢迢牵牛星》中最能表达这首诗的情感的句子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表达了织女对牛郎的思念之情。

4、找出诗歌中的叠字,读一读,和同学交流感受。

5、牛郎织女的故事讲述的是凡人牛郎和天仙织女相亲相爱,最终被王母娘娘所阻,分住天河两边,每年只有七夕才能相见。本诗重点描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情景,突出了织女的相思和分离的痛苦。以此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抒发人间离别之苦。

6、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7、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8、那么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

9、了解典故内容,提炼相关信息

10、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11、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12、脉:mài(山脉)(mò(脉脉)

1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14、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完善每堂课的设计,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兴。

15、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6、对自己的同类或其他生物表示体贴的怜悯

17、提示: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18、一款能遮肉,能搭配的卫衣,立体字母,

19、仅仅是一水之隔。何谈遥远一说呢!

20、自然放下随性,翻折起来也干净利落,

五、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作者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1、第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2、(4)两种主要情感:①消极: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场面的残忍悲壮、思念亲人的悲伤、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等?)②积极:主战思想(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

3、(1)搜集民间故事,激趣导入。

4、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游子吟》《商山早行》《征人怨》。③抒发愤慨之愁,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如《登高》。

5、教师引发思考:为什么诗中写的是桂花?

6、38节名师课堂教学高清视频,带您领略名师课堂风采

7、(1)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8、和去年上的几款3D立体卫衣一个工厂的,

9、(设计意图:学起于思,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发展。思,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脉脉”,是凝视的样子,后来形容默默用眼神表达情意,形容含有感情,默默表露的样子。只是深情地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出话来。

11、读出韵味。关注字音的同时,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味和自己的理解。

12、对丈夫的关切牵挂,反映战争的残酷。

13、(板书课题:十五夜望月)

14、(悦读语文)之(悦读课堂)第29期《匆匆》教学设计

15、教师引导:通过具体词语,感受织女的内心感受。

16、其次,多种描写

17、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宁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

18、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19、不挑年纪,能让肌肤白嫩几个度吧,

20、在我国的诗歌历史上,有一组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它就是《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是文人仿照乐府诗而创作的。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所编,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非一时一人所为,内容多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千百年来引起读者广泛共鸣。它的艺术成就很高,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板书:古诗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