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望海潮中的名句(100句)

2023-02-10 17:12:43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望海潮名句赏析

1、1柳耆卿:即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字耆卿,因排行第又称柳后改名柳永。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存世词作有《乐章集》,亦善诗文,多佚。

2、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3、②形胜:《荀子·强国》:“其固塞险,形势变,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

4、然后,四人一组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一个就诗中不懂的部分进行交流;另一个就是:从两首词看,为什么“宁做太平‘城’,不做离乱‘市’?或者:从两首词看,“太平‘城’”和“离乱‘市’”有什么区别?

5、《望海潮》一词中,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6、《望海潮》写的是承平盛世。开头总览杭州的优越位置和悠久历史,接着描绘此地风景的优美、市井的繁华以及人民生活的平和安乐。这首词采用铺叙的写法,以点带面,虚实相间,渲染烘托,形成了一种畅达流利的气势。在学习这首词的时候还要注意品味诗歌的声韵之美。

7、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雾气笼罩着的柳树、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茂盛如云的树木,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8、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9、人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必修四的第二单元是宋词单元,是夯实中国文学基础、深入浸润民族文化的重要课程。教师在执教该单元课程时,应当投入最大的精力去备课,以最充沛的热情组织好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宋词,理解中国文学,理解中国文化。正如总书记2014年9月9日前往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所说:“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10、解析:词中景物描写主要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回答本题要结合江岸、扁舟、葭苇、沙汀、宿雁、残月、白霜等意象及其塑造的意境进行分析。

11、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

12、生3:(想了一下)是因为它本身的美丽。“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能让我一年四季都欣赏到淡雅脱俗的桂花和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仿佛置身于远离俗尘的仙境;“重湖叠巘清嘉”营造的水光山色也澄澈清明,如果生活在那里,会给人一种如在画中游,如在镜中行的感觉。

13、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14、(从这个设想来看,不是以“城市”为着力点。从后面的实施环节看,比较注重知识积累。预习作业略去不摘,只摘学习任务的环节。)

15、然后把这些关键词通过串联联想法记住,例如可以这样联想∶

16、师:老师的问题里出现了大家不太熟悉的两个词——铺叙、点染(有学生点头)。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个词的意思吧。

17、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8、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19、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20、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但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歪打正着的成就,揭示出了做人成事的道理。柳永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二、望海潮中的名句

1、②都门:指汴京。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2、描写眼前所见城市之景,均是景中含情。

3、“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4、又将带来哪一首宋词呢?

5、答案: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

6、柳永是中国词史发展转变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其词作在词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价值。把握柳词风貌的主要特点,对于学生的阅读鉴赏很有指导和启发意义。概言之,柳词呈现出如下三个特点:

7、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8、答案:(1)内容介绍:画面中央的瓶子里盛着高度到瓶身一半的水。一只乌鸦栖息在瓶口惬意地用吸管喝着水,另一只乌鸦满头大汗地衔来许多石子投进瓶中,很吃惊地对喝水的乌鸦说:“你这家伙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9、解析:这两句就直接语意而言是承上写自己倚栏时的喟叹。从章法上来看,不妨说词人的笔触又转回去兼写双方。因而构思奇特,情意深长,荡气回肠,既包含着哀叹流年飞逝、人生无常的悲慨,又寄寓着词人对妻子的无限关爱与思恋。

10、⑤烟柳:雾气罩着的柳树。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11、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2、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13、陶尔夫、诸葛忆兵在其《北宋词史》中提及:“词中点染与铺叙手法相结合,又是化虚为实、寓情于景这一艺术手法的深化。”《望海潮》不仅铺叙手法比较突出,其点染之表现也是教学中特别值得关注的,两种手法的融汇攒聚起密集的意象,共同表现出绝佳的艺术境界。

14、望海潮作者: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5、有读者认为,《扬州慢(淮左名都)》用典太多,而且化用的都是杜牧的典故,既增加了词的阅读难度,又不小心暴露了作者文学视野逼仄的缺点。你认可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16、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思想。

17、答案:上片交代了早行的典型环境,渲染了一种荒寒的氛围,暗示了行旅的艰辛,烘托了旅人黯淡的心情和对羁旅行役的厌倦之情。风声淅淅,白霜满地,说明时值冬初,天气寒冷;宿雁惊起,残月当空,天刚破晓,旅人就踏着白霜上路了,突出了早行之早;萧索清冷的晨景,更衬托出词人行旅的艰辛,心境的悲凉。

18、人多——“参差十万人家”;

19、生:我当然愿意啊,因为古杭州如此富庶美丽、不仅处处赏心悦目,而且生活自由惬意。

20、师:是的,贴给柳永的标签是“婉约词人”。但我们要知道“婉约豪放”之说始于明代,婉约乃婉转含蓄,有阴柔之美;豪放则阔大恢弘,有阳刚之气。柳永是婉约派代表,是说他的词作多以婉约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柳永就不会或不能写豪放词,对不对?

三、望海潮名句默写及答案

1、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又称柳七。

2、结合以下材料,你认为今天我们学习古诗词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3、《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

4、歌馆妓楼是什么地方啊,是提供享乐,制造消沉,拉你堕落,教你挥霍,引人轻浮,教人浪荡的地方。任你有四海之心、摩天之志,在这里也要魂销骨铄,化做一团烂泥。但是柳永没有被化掉,他的才华在这里派上了用场。成语言:脱颖而出。锥子装在衣袋里总要露出尖来,宋仁宗嫌柳永这把锥子不好,“啪”的一声从皇宫大殿上扔到了市井底层,不想俗衣破袍仍然裹不住他闪亮的锥尖。

5、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6、柳词长于铺叙,充分借鉴了前代赋体文学的艺术经验,教学中当引导学生具体感知这一手法。铺叙就是铺陈叙说,把事、情、景等被言说的内容铺展开来,进行充分周到的叙说。作为一首慢词长调,《望海潮》形象地展现了“耆卿词铺叙展衍,备足无余”的一面。开头三句总说钱塘的“形胜”“繁华”,开门见山,入手擒题,后文便围绕“形胜”和“繁华”层层铺叙,分别从风景、人口以及城市经济的角度赞美钱塘。下阕,通过描绘美丽的西湖,进一步丰富了民众游乐的背景。整首词层层铺展出杭州城繁花似锦、民殷财阜的气象,节奏平缓,脉络清晰,恰似一篇微型游记,美不胜收。

7、对比阅读《酒泉子(长忆观潮)》,赏析《望海潮(东南形胜)》的“声律之美”“铺叙之美”。

8、第慢。柳永之前,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离首即尾;而耆卿大量创制慢词长调,其最长的慢词《戚氏》长达212个字,乐曲节奏可想而知。由于词的体制扩大了,词的内容含量及表现能力也水涨船高,这也就给了读者更多的阐释和赏鉴空间。

9、上片结句,作者在白帝山下,以平视的角度,描写江上景色,一叶轻舟飞驰而过,是即从巴峡穿巫峡的飞舟,还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飞舟?为下片埋下伏笔。滟滪堆、卧龙山,同样是夔州的著名景点。瞿塘峡口江心有一巨石,名滟滪堆,自古为三峡著名险滩,滟滪堆之险,有三峡歌谣为证: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夔州北后山上,有一横卧山岗,地势险要而秀美。传说刘备托孤后,卧龙先生诸葛亮曾在此屯兵数月,后人便将此山命名为卧龙岗,也叫卧龙山。卧龙山之美,宋人丁谓有《卧龙山》一诗赞曰:日长春老职司闲,纵辔因寻负郭山。花气半飘青霭外,泉声多在白云间。香灯肃肃严僧事,钟梵萧萧爽客颜。坐有诗人樽有酒,拟抛城市宿禅关。

10、师:看来你是一个豪爽开朗的姑娘,观海便可意溢于海。热爱自然,愿意从山水中汲取自然精华的同学,应该也会喜爱这种壮美风景的,是吗?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2、……赏析两词在表现对象、写作手法和情感意趣上的差异,并联读相关宋词短制,如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欧阳修《朝中措·平山堂》等,欣赏长调和短篇的不同之美。

13、(下面最后这张图的左栏是本文内容,右栏不是了。)

14、《扬州慢》一词,……从盈到空,运用对比手法……

1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1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7、《扬州慢》:一个词概括,就是“惊”或“难”。“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写出了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一个“惊”或“难”字,侧面突出了战争给给扬州带来的灾难,强化了作者战火劫后的沉痛心情。

18、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19、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心情愉悦

20、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四、望海潮名句是哪一句

1、师:反问得如此有力!当然可以啦。(生笑)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由大都市转写到郊外,一行一行的树围绕着钱塘江的大堤繁茂的生长,远远看去就像云雾一样。一个“绕”字,把长堤曲折迤逦的形态写了出来。接下来写了钱塘江水的气势的浩大。历来钱塘江八月观潮是盛举。三变用一“怒”字将钱塘江潮的盛世之况表现出来。然后词人写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三句中三变从“珠玑”、“罗绮”和“竞豪奢”三个方面写出了杭州的繁华和人民生活的富庶,甚至达到了穷奢极欲的程度。

3、感觉还没有记牢,那就再加上关键词联想法;

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5、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捱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亲自圈点放榜时,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他只有卖词为生。这种生活的压力,生活的体味,还有皇家的冷淡,倒使他一心去从事民间创作。他是第一个去到民间的词作家。这种扎根坊间的创作生活一直持续了十七年,直到他终于在47岁那年才算通过考试,得了一个小官。

6、师:是的,干谒就要赢得对方好感,有时不得不说巴结的话。可是,这首词让你觉到巴结奉承的意味了吗?

7、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8、“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各样的建筑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参差”可理解为形容楼阁高下不齐,也可解释为大约之义,与下面的“十万”联系,大约十万人,未必是确数。此句写出了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和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来源:学科网ZXXK)

10、《扬州慢》:一个词概括,就是“空城”。战争之后,池苑荒废,人口流亡,一座空城在诉说着忧伤与无奈。(空城:荒凉、凋残、孤寂)

11、生2:老师,看到“繁华”,我就在想“繁”有繁多、繁荣、繁盛之意,而“华”呢,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花”,而“花”又是美丽的。所以,“繁华”既包含了富庶奢华,也寓有美好、美丽之意。这样,“豪奢”“形胜”“清嘉”“好景”就都被囊括其中了。我也觉得“繁华”的概括性最强。可是,“嬉嬉”怎么解释呢,就不知道了。

12、生1:“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把我带到了杭州的街市上,珍玉珠宝、绫罗绸缎令人眼花缭乱,啧啧惊叹。我仿佛正在某个旅游景点的商业街市上流连忘返。

13、奔雷惊岸,狂涛卷雪,大江一注东流。

14、句,是指整句话回忆不流畅。例如"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脑海中能想象到改天把这些美丽的景色,回到朝廷之后向大家夸耀一番。但相应句子的文字就是不能流畅回忆出来,那怎么办?做法就是加强字、词的想象和联想,然后把这句话里所有的字、词串起来。例如"异日"想不起来,就进行强化想象,可以想到在一个特别奇怪的日子;"图"想不起来,就想象把一幅图画带过去;"凤池"想不起来,就想象朝廷那里有个池塘,里面养着凤凰。这样一点一点地进行想象、联想,直到整句话都非常流畅地回忆出来为止。

15、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16、“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更有那悠悠的羌笛,月夜的舟影,以及悠然垂钓的白发老叟,和那玩皮嬉笑的垂髫幼童。接下来,词人再由咏景而专事写人“千骑拥高牙”,“千骑”谓兵将之多,“高牙”原意为高大的将军之旗谓为牙旗,在此指高官厚爵,即题注中所言的“孙何”。“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乘着微微醉意来听那优美的箫鼓之乐,欣赏那“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妙之景。继而作者又联想到,如此美妙佳地“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以上这一切美好的景致,一定要好好记下来,以后回到皇都后,一定向别人好好的夸耀夸耀。

17、(2)《雨霖铃》中全用名词排列起来的名句是“”,情景交融,抒发出浓浓的愁绪;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也是具有相同写法的句子。

18、景美——“云树绕堤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19、野老寄情,青莲醉笔,竹枝逸韵难休。

20、最后还想理清课文的表达逻辑,那就再运用逻辑联想法。

五、望海潮名句赏析200字

1、5孙侑(yòu):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进士,与其兄孙何、弟孙仅同被列为荆门乡贤,并称“荆门三凤”。

2、姜夔聚焦于扬州城今昔盛衰的对比,一面描摹眼前“空城”景象,是明写和实写;一面想象杜牧重游故地的震惊,是暗写和虚写繁华之景。一明一暗,一实一虚,形成对比,增强了词作的艺术感染力,也彰显了姜夔“清空骚雅”的词风。两个人一座城,杜牧和姜夔的两种扬州记忆叠加在一起,在词中相敬相杀。

3、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

4、生3:我从词里还找到了“豪奢”和“清嘉”,这两个词最能概括古杭州留给我的印象。“竞豪奢”的意思是竞相攀比,这种很土豪的行为无疑把古杭州市民很有钱的一面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还喜欢“清嘉”这个词,它看起来就很秀气(生笑),意思是清秀美好,江南风景就是清秀美好的啊。我觉得“好景”与“形胜”虽然也是在说杭州美,但这两个词太概括、太抽象了点儿吧!

5、此词一开头即先声夺人,作者站在白帝山上,以鸟瞰的角度,描写浩浩长江涌入夔门时的壮观景象,听觉和视觉交替,气势一贯如注。令人想起苏轼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以及柳永的“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之句。

6、此词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它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7、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8、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画面的内容,并概括漫画的寓意。

9、建筑、设施极其美观,人口密集

10、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来源:学&科&网Z&X&X&K)

11、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12、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②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13、师:是“装饰”的“饰”吗?(生点头)这个“饰”字用得真不错,有了“烟柳画桥”的“装饰点缀”,“繁华”似乎显得更有意味了。(面对全体同学)你们记下了吗?“烟柳画桥饰繁华”“参差十万显繁华”,这样的即席概括是否激发了你的一点儿灵感呢?

14、“太平”“战乱”“城市”几个词在脑海中考虑很久,该如何具体展开呢?我突然想到一句话:“宁做太平犬,不做离乱人。”人是这样,城何尝不是这样。于是,我就设计以“城的诉说——宁做太平‘城’,不做离乱‘市’”为探讨主题。

15、《望海潮》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旧交两浙转运使孙何,写了这首词赠给他。所以,有人说这是投赠之作(在宋代以长调来写景物投赠之作,当以柳永青年时期所写的这一首词为较早),但词中描写景物多于写投赠之意,我们也不妨把它作为写杭州风景的作品。柳永用铺叙的手法,由都会而重湖,由十万人家而钓叟莲娃,层层展开,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北宋前期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富庶的太平景象。

16、生:很带劲儿,很给力!

17、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18、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江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19、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0、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冯骥才《城市为什么需要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