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夸张例句大全(100句)
一、超前夸张的句子示例
1、(我们认识了坚持不懈、积极乐观的鲁滨逊,顽劣调皮但又体贴父母的尼尔斯,以及富于冒险精神、聪明机灵、有责任有担当的汤姆索亚。)
2、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感知事物。
3、(1)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
4、用事物的局部来代指整个事物。
5、俞东明、陈海庆:句子文艺气息浓一些,喜欢用短句;
6、当破碎的心凝结了凝结,沉淀成沉淀,磨灭掉磨灭,才发现岁月早就划破我的脸,而时间他对我谄笑,那么耀眼,那么妖冶,忽而发现,自己离曾经的那天,那么遥远……
7、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8、③有时具有回避掩饰的作用。
9、(答案)“吃好”“喝好”是直接把棉花当作人。把棉花吸收足够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使表达比较活泼。
10、《将进酒》多处运用夸张手法,请分析开头划横线两句夸张的表达效果。
11、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
12、(4)总结夸张手法的作用(幻灯出示)
13、对偶作用:语言精炼,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两部分内容相为补充、照应或者对比、反衬,增加表达的文采与语言的感染力。“语言精炼,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这些是专业术语,可以直接照搬;“增加表达的文采与语言的感染力”,也可以照搬,但是结合文本,怎样具有感染力呢?
14、(解析)本题对修辞手法的考查是在古诗词的阅读中进行的,判断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1)题要写出效果,(2)题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并要求语言生动流畅。
1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16、积累运用夸张手法的词语
17、④有时直接给出修辞手法,要求分析;
18、A.“雄伟”“壮丽”“非常”“宁静”都属于形容词。
19、(2)这本书有一块砖厚。(与现实距离过近,没有超越现实)
20、第二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们节日里的忙碌和快乐。
二、超前夸张例句大全
1、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而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且必须结构完全相同。
2、①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激发联想。
3、酒未沾唇,人先醉了。(超前夸张)他说话嗓门真大,房子都快震塌了。(扩大夸张)屋子里静极了,甚至可以听到人们心跳的声音。(缩小夸张)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将“加强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纳入其中。在你班举行的“珍爱生命”主题班会上,请你围绕主题对同学们发表一段即兴演讲。提示:演讲内容可以从生命来之不易、生命的价值、不伤害他人、防止被伤害等任一方面展开。要求:所写文段中运用排比修辞方法。
5、A.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6、苏轼有个妹妹叫苏小妹,苏小妹长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圆圆的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额头,突出的双颚,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样子。她从小就爱与两个哥哥比才斗口。
7、这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8、②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
9、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10、(加点部分句子共同的表达特点:超越事实)
11、借代:用相关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12、嘴张着,好像在那里喊“啊”!(《古代英雄的石像》)
13、(命题特点分析)本题要求分析对偶的“构成”和“表达效果”,考生既要准确掌握对偶修辞构成的特点,又要结合语境了解其作用。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一致,词性相对。考生通过分解具体的句子,可对其构成有更直观的理解;通过对表达效果的分析,可深入体会对偶的作用。要学会并自觉运用对偶,就要对其有深入的认识和感受。
14、对偶的主要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对称,有均衡美;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使相关事物间的关系集中表现,对比强烈,褒贬分明;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15、(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16、(2020年新高考卷Ⅰ山东卷)
17、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示例: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18、师总结:一部外国文学作品,常常会有不同的译者,同学们以后在读外国名著时要关注作品的译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译本。(引导学生增强译本意识)
19、以材料、工具代事物
20、(2)风趣反语:为了风趣、幽默、诙谐而说的反语,字面表达的是贬义,实际上是表达褒义,或因情深难言,或因避嫌忌说,并不包含讽刺嘲弄之意。
三、用超前夸张造句
1、把队旗比喻成火焰,或用火焰比喻队旗
2、假若这味道是甜美的,我们固然含着笑来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这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所以虫声终于是足系恋念的东西。可是没有,绝对没有!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秋虫早已避去惟恐不速了。
3、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4、(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正确运用比喻手法的能力。首先要分析清例句结构及上下句关系;其次,表意保持和谐一致。采用“假如我是……,我愿……”的格式,喻体由数量词和名词组成,“我愿”后的动词要注意和喻体呼应,如:“种子”和“播进”“萌发”呼应。
5、(示例)东西长安街成了喧嚣的黄河,它在岁月里奔腾,它又温情脉脉地展露欢颜。
6、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7、④在文章的段落与段落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层层递进。
8、(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对其作简要分析。(5分)
10、①修辞1+修辞内容+修辞效果②修辞1+修辞内容+修辞效果
11、(答案)①这句话使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2分)(修辞名称),②把鸣沙山比作是风手中的雕塑作品,把风聚拢沙粒并保持鸣沙山原状的过程当作人“不知疲倦地雕塑”来写(1分),(修辞内容)③赋予风以人格,表达了作者对风的力量的赞叹和敬佩(2分)。(修辞效果)(评分参考:修辞手法每种1分,有分析1分,表达效果2分,言之有理即可)
12、上联:报晓鸡声,拂晓钟声,声声悦耳
13、(提示)答题涉及多种修辞手法,“黄金三律”(修辞+内容+效果)依然一样不能少,要求答案语言更简洁更精练。
14、例子: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红眼睛"指这个人的身体的特征—红眼睛,用这一特征来代替这个人)
15、A.石榴像一个球状的小口花瓶,皮是黄褐色的,剥开皮一看,一粒粒晶莹透明的果实排得整整齐齐。
16、天空中下起了豆大的雨点。
17、师结合板书引导:我们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那你学到了什么呢?
18、当破碎的心凝结了凝结,沉淀成沉淀,磨灭掉磨灭,才发现岁月早就划破我的脸,而时间他对我谄笑,那么耀眼,那么妖冶,忽而发现,自己离曾经的那天,那么遥远。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只听得主人一声“请”,众人挥舞着筷子,风卷残云一般,席上的菜肴早去了一半。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几回拭眼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
19、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20、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四、超前夸张句大全 短一点
1、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可分为"普通"类和"超前"类。
2、夸张拟人比喻排比、反问夸张拟人、排比比喻、排比比喻
3、种类:(1)一问一答;(2)几问一答;(3)连续问答;(4)问而不答(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比喻
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因送青来—拟人、对偶
6、拔河比赛即将开始了,运动员们个个摩拳擦掌,有的,有的,还有的
7、(4)这段文字运用拟人、等修辞方法,描绘石林千姿百态的景象。
8、(2)体会第二层表达效果
9、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要求是:
10、有些夸张、拟人句不是比喻。
11、例子:大家都为你捏着一把汗。("捏着一把汗"是"紧张、担心”的结果)
12、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构成的语言艺术形式。
13、(2)作用上: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兴趣;反问是为加强语气,明确表达某种观点和思想感情。
14、例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5、把玉兰花灯柱比喻成仪仗队,或用仪仗队比喻玉兰花灯柱
16、超前夸张就是故意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是先出现的,这样表面上看不合理,但通过渲染,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17、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效果分析1),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效果分析2)。(3分)评分参考:答出①给2分,答出②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8、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两个“像你一样伟大坚强”。)
19、只听裁判哨声一响,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
20、请简要分析第三自然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5分)
五、超前夸张的句子示例及出处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3、他口渴得嗓子直冒烟。
4、这巴掌大的球场,怎么踢球嘛?
5、①修辞1+修辞内容+修辞效果②修辞1+修辞内容+修辞效果③修辞1+修辞内容+修辞效果
6、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7、熟悉九种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种类、注意事项及表达效果,明确相关修辞手法的关键区别。
8、“夸张”所衍生的夸张法
9、广场上人非常多。夸张句:广场上人山人海,连歇脚的地方都没有。考场上静得很。夸张句:考场上十分安静,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10、幻灯出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也叫夸饰或铺张。
11、(解析)本题对修辞方法的考查是结合在语法知识的判断中的。A项中“非常”是副词;B项中“黄麻起义”是主谓结构,其他是偏正结构;D项中“飞出”是比拟中的拟物修辞,不是比喻。
12、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
13、──那不是狂暴的不测的可怕的神秘,而是幽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仿佛我们的脚下轻松起来,平静地……朝向红玉的琼台走了去。(《听潮》)
14、引导孩子们想象,明明会对小弟弟说什么?
15、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16、苏东坡又很快反应过来,说道:
17、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18、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19、本专题主要总结“语言文字及运用”板块中的修辞手法知识及考查类型。
20、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不可能把奶奶比作“现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