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带雨的诗句有哪些(100句)
一、苏轼带有雨的诗
1、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于是,苏轼写了很多诗文来反映这方面的情况。其中,一首极有气势的经典小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就是代表。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28个字,却瞬息万变,写出了史上最有气势的雨,堪称写雨诗的千古绝唱。全诗如下:
4、苏轼关于雨的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觉得楼主是想找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卷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蹋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白菘类羔豚,冒土出蹯掌。谁能视火候,小灶当自养。
6、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7、第二句“白雨跳珠乱入船”中,诗人把突然降临的白雨比作一颗一颗珠子,雨点之大之急也就非常生动了。而且“白雨”和“黑云”从颜色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黑的更黑,白的更加晶莹透亮,眼前的景象也就更加鲜明了。
8、《雨》风师挟帝令,号呼肆徂征.云师畏推逐,蓄意不干争.雨师旷阙官,所苟朝夕生.帝暮一夕回,旱议旦暮行.翻然沛膏泽,夜半来无声.青秧发广亩,白水涵孤城.
9、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10、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此句运用新奇的比喻,视听结合,逼真传神地描绘出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
11、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1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13、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14、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
15、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16、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17、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18、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19、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20、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初秋,苏轼任杭州通判,在有美堂饮酒,忽遇暴雨,即兴写下《有美堂暴雨》一诗,此诗是苏轼即景诗中的力作。全诗摹写暴雨,极为生动地展现暴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
二、苏轼带雨的诗句有哪些
1、(作者)杜甫(朝代)唐
2、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郑谷《鹧鸪》
3、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4、释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5、“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写暴雨来临时的景象:疾风携卷着乌云从天外而来,将海水吹得直立成一道雨幕,大雨由东面的钱塘江飞驰过来。“黑”写足了暴风雨来临时天昏地暗的现象;“立”字用得好,“立”有直立的感觉,极言风势之猛,形象地写出了暴雨引起的水急浪高,波涛汹涌。这两句写出了暴雨由远而近、呼啸滂沱的气势。
6、(作者)蒋捷(朝代)宋
7、据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年集成》卷此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正月二十一日,“病后,陈襄邀往城外寻春,有饷官法酒者,约陈襄移厨湖上,初晴复雨,山色空蒙,并记以诗”。原诗共两首,其一曰:“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这里选的第二首就是对“此意”的进一步展开,言西湖晴观雨境均佳美。
8、出自宋代苏轼的《卜算子·感旧》
9、译文:深闭房门隔窗只听雨打梨花的声音,就这样辜负了青春年华,虚度了青春年华。
10、雨天读首雨诗,那可真是一件惬意的事。历代文人墨客为雨写下了众多名篇佳作,苏轼的《有美堂暴雨》就是其中一个代表。此诗摹写暴雨,充满雄奇的意象和丰富的想象,是描写雨的名作。
11、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12、《狱中寄子由二首》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1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4、空濛:烟雨迷蒙的样子。
15、后两句写风云的变幻,忽然一阵卷地狂风吹来,云和雨都散去杳无踪影,只见望湖楼下的湖水又如青天一样一碧万顷。四句一句一境,景物之间又相互关联,描摹急速变化,恍惚灵动,不愧为醉中神来之笔,充满奇趣。
1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17、但其它文人的浪漫细雨,到了苏轼这里,突然就变成了一场暴雨。这一年36岁的苏轼在杭州任职。那时杭州吴山有座有美堂,左看钱江,右临西湖,再加上恩师欧阳修曾为它写诗,苏轼便经常来此游玩。这一次,他突逢暴雨,于是写下一首《有美堂暴雨》。在诗中,苏轼用雄浑的笔力,句句势如破竹,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气势恢宏的暴雨,开篇就惊艳世人,只是这最后一句估计李白看了要坐不住了。
18、事物的主、客观条件相辅相成。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9、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20、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五代·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三、苏轼带有雨的诗词
1、望湖楼:在西湖边昭庆寺前,五代吴越王钱俶所建。此诗作于熙宁五年(1072)。
2、您的转发与点赞,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4、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
5、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6、可以说,苏轼在与王安石无论是在早年的对立中,还是在后来的相知相交中,始终都是没有私心的。对于新法,他并不是站在个人利益的角度来考虑的。因为反对新法,苏轼被从京城贬到了杭州任通判。在杭州不到半年的时间,他更加看清了“新法太急”给普通人民带来的伤害。
7、⑵木芍药:牡丹的别名。
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9、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10、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11、此诗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有美堂位于西湖东南的吴山之上。
12、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1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14、诗的二句,起句就气势不凡,用“游人脚底”来形容雷来得突然,有美堂在高处,这样后面的诗句都添上一股紧迫感。“满座顽云拨不开”,诗人眼前是云雾缭绕,浓得挥散不开,他用“顽云”来形容乌云,将云拟人化,颇有韵味。
15、梦回闻雨声,喜我菜甲长。平明江路湿,并岸飞两桨。
1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7、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18、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9、出自宋代苏轼的《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2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四、苏轼有关雨的诗
1、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出自宋代赵师秀的《约客》
3、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5、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6、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7、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8、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胜过了绿杨满城的暮春。
9、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10、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11、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12、好像只有这一首>苏轼皎皎牵牛河汉女,盈盈临水无由语。望断碧云空日暮,无寻处,梦回芳草生春浦。鸟散余花纷似雨,汀洲苹老香风度。明月多情来照户,但揽取,清光长送人归去。苏轼只有这首是写牛郎织女的,他的弟子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秦少游倒是有一首脍炙人口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行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3、而今,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14、诗词大意: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15、倾盆大雨的苏轼古诗,例如:
16、可以说,整首诗节奏转换非常快,让人应接不暇,瞬息万变,灵动有趣,真是神来之笔。第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中,比喻运用得非常好。诗人把黑云比作打翻的墨水,那云的浓密,雨之大,也就不言自明了。这就把盛夏骤起的乌云写得非常形象,极有气势。
17、回顾走过的路,风雨交加,萧瑟伶仃,
18、作于熙宁六年(1073)。
19、第一首写雨晴后散步所见之景。一二句写雨晴。“雨过浮萍合”,说明先前的雨下得不小,若是毛毛细雨,就不致把浮萍冲散;也说明是初晴,否则,浮萍早合,就不会引起作者的注意了。“过”、“合”二字,恰切地写出了大雨初晴的景象。雨后青蛙叫得特欢,“蛙声满四邻”的“满”字,是传神之笔。
20、台风“摩羯”终于到山东了,此时此刻,窗外正狂风暴雨中。久久未曾下过大雨的家乡,可真是久旱逢甘霖呀!老家里的玉米地终于可以喝个饱了!
五、苏轼的关于雨的诗
1、想念佳人,一定天天登上江边画楼,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只当作心上人的归舟。眺望我的归舟误认一舟一舟。你可知道我,倚高楼眺望,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2、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3、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
4、《新城道中》其一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5、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6、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7、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9、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10、一场暴雨成就了苏轼此诗,全诗既有东坡一贯的豪情,也有其不改的幽默,是难得的佳作。这首诗大家喜欢吗?欢迎一起讨论!
11、《南歌子》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但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12、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有美堂暴雨 (宋) 苏轼
1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苏轼
14、《寒食雨》之二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鱼舟,濛濛水云里.
15、忽而吟诵,忽而长啸,专心致志——何妨缓缓前行。
16、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写望湖楼急雨,雨来时何其突然:乌云尚未遮住山头,雨点已经溅到船上;雨去时又何其迅速:卷地风来,云散天开,波平浪静。这里的景物充满了动感、灵性,表现了作者对山水的喜爱。
17、雨天,对于我们来说是睡觉的好时候;但对于古代文人们来说,却是写诗的好时候。诗人们似乎都和雨结下了不解之缘,于是文坛就有了各种各样的雨。有杜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知时节好雨,也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巴山相思雨,更有志南高僧“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杏花微雨。这一场场诗情画意的雨,点点滴滴,惊艳了世人千年。
18、小摘饭山僧,清安寄真赏。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
19、出自宋代苏轼的《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20、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