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古代长安城的景象(100句)
一、描写古代长安城日景繁华
1、朝从直城出,春傍曲江行。
2、《唐大明宫》何海霞(中国现代著名画家,山水画造诣颇高。曾师从张大千,与石鲁、赵望云并称“长安三杰”,是“长安画派”的重要画家。)
3、示例:乡下集镇的赶场天,街上车水马龙,人山人海,热闹极了。
4、首要的原因就是长安城经受的战乱太多,从安史之乱开始,后来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乱加起来长安城总共被攻破7次。饱受战乱的长安城早已没有了昔日的繁华,有句诗记载了当时的长安城,“满目墙匡春草深,伤时伤事更伤心。车轮马迹今何在,十二玉楼无处寻。”若想要重建长安城,实在太过困难。
5、洛阳的生活成本更低一些,生活节奏也可以更加自由一些,这种自由对于诗人是多么重要啊,从压抑不得志的长安"逃"到洛阳的诗人们写的是自己的心意,而非讨帝王喜欢的官样文章,曲水流觞之间抒发的是真情真意,踏青赏景也看得见真正的天地万物、繁花似锦,因而洛阳的诗文在数量上虽然稍逊一筹,但情感、题材、词句等评析诗词的关键之处却远远优于长安。
6、(释义)唐长安城布局异常整齐,街道宽阔平正,城市绿化、美化都很讲究,有严格要求。唐长安城形如棋盘,城内各坊都有统一规格。
7、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8、政治风气的薄弱造就文人巧思
9、熟悉影视创作规律的人都知道,这些让人叹为观止的这些细节还原和最后的完美呈现,其背后成本可能是令人咋舌的。其中不仅包括资金上的成本,还有时间上的成本,人员上的成本等。
10、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场景设置却很写实。
11、杜陵:在长安东南,汉宣帝陵墓所在地。
12、国力昌盛的大唐,自信的敞开大门迎五湖四海八方宾客,聚于上元佳节,庆于长安城内。
13、斜对甘泉路,苍苍茂陵树。
14、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15、所谓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次谱了曲的《清平乐·禁庭春昼》,恰似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唱了起来,即便放在《长安十二时辰》的片尾,依旧没有掩盖出它的魅力。
16、人定,是十二时辰的最末一个时辰,《孔雀东南飞》中有“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诗句。此时夜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入睡了。
17、中举,然后走进朝堂,得三五知己,携手创建百年盛世。这是每一个学子到长安的最终梦想,有的最终成功了,有的则在这条路上蹉跎了数年甚至十数年都毫无建树。可无论是哪种人,只要身在长安,就还没有放弃自己的仕途,就对长安有着唯一的渴望——朝堂。
18、长安和洛阳在很多人眼中就像两兄弟,从西周开始这两个地方就开始"互相扶持"了。从周至唐末里上千年的时间,这两个地方都是帝王建都的首选,而落选者也大多数时候成为了对方的陪都,从整体而言,长安在帝王之中比洛阳更受青睐,洛阳距离长安仅四百多公里,在数百年的时间里目睹着长安作为政治中心繁盛景象。
19、追剧的理由千千万,但一位叫@清风拂过山岗的网友最打动我,他说,“马伯庸笔下的长安,就从书里走出来了。”
20、安禄山成了范阳节度使。
二、描写古代长安城的景象
1、未时小肠经当令,“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此时宜多喝水、喝茶,有利于小肠排毒降火。
2、初唐时期,国家经历了武德、贞观数十年的发展,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军事实力增强,大唐对少数民族的政策也随之改变,从贞观初年的妥协退让转变为开疆拓土,威服外族。因此,贞观时期的长安常有凯旋之声。唐太宗所做《宴中山》:“驱马出辽阳,万里转旂常。对敌六奇举,临戎八阵张。”描写了大唐将士出兵辽阳,临阵对敌之情景。“斩鲸澄碧海,卷雾扫扶桑。”描写了唐军之盛,定能击败敌军。而最后一句“回首长安道,方欢宴柏梁。”则描写了将士得胜归来,君臣同庆,长安城中的欢快之景。《宴中山》一诗充分体现了王朝建立之初,国家锐意进取之姿,也表现了长安城此时的欣欣向荣,城中百姓君臣同乐之景。
3、在唐朝时,长安甚至是全球最大的国际大都会,它比同时期的其他的大城市给大了很多。而在宋朝时候的长安城,即便是夜晚也不闭市视。在夜晚的长安城商业区,可以说是灯火通明,就好像在白天一样。而且长安城之中,你想要什么,你们你就可以要买到什么,当然这前提是你要有钱。
4、参考答案:诗人使用比喻手法,以“春风”喻当权者,以“花枝”喻贤才,借春风吹折桃杏的花枝这种平常小事,抒发了忠臣不为皇帝和佞臣所容而蒙冤受贬的怨愤之情,含蓄地表达了对当权者昏庸无知的谴责。
5、游蜂戏蝶在千门万户前飞舞流连,碧树成荫,楼台掩映。复道凌空,窗格做成合欢花形;双阙高耸,殿宇相连,阙上都雕着凤凰形的饰物。
6、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7、译文:走:跑。市:集市。形容为某种目的而奔忙、活动的人很多。
8、古意:“古意”是六朝以来诗歌中常见的标题,表示这是拟古之作。
9、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10、那一年,长安还是盛世……
11、“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数千年历史长卷在脑海中浮现,洛阳的景观,如今也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热风拂面,行走在宽大的街道间,耳闻目望着这盛唐洛阳的繁华喧嚣,心头没来由一阵感慨:洛阳,丝路之东端,盛唐之名都,宫殿恢弘,坊市繁华,几度化墟又几度繁盛。
12、审题。题干要求简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准确概括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是答题的前提。
13、屠苏:美酒名。鹦鹉杯,即海螺盏,用南洋出产的一种状如鹦鹉的海螺加工制成的酒杯。
14、当时的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现在我们都知道西安是一个风沙很大的大西北,荒漠化比较凸显。在唐朝时,起初长安是一个森林覆盖面广而且土地肥沃的地方,可是随着人口的增多和过度砍伐,森林越来越少,土地荒漠化明显,这时候收获的粮食越来越少,随着人口的暴增,粮食生产已经不足以维持长安城的人口生存了,甚至有时候要从洛阳来调粮,不然人们就要挨饿了。这也是后来再没有朝代定都长安的一个原因。
15、其次,长安城也是文化政治的中心在这里,不仅仅是宗教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而且也出现了许多外来传教的使者,丰富了我国宗教文化的发展。不仅如此长安城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些也都体现出长安在当时的繁华程度。
16、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17、审题。题干要求赏析诗歌的构思技巧,从“以小见大”的角度切入。
18、每一帧都是电影画面质感。
19、公元七五六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王朝陷入一片战乱之中,数月之后叛军攻克长安,长安城陷入战火之中。
20、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三、对古代长安繁华的描写
1、这街道在平常就很热闹,但如今却是沸反盈天起来了,街中间聚集了一大群人,具着各样的身材,穿着各样的衣服,有着各样的面孔,层层密密地围成了一个大圈子。听得到其中胡人的笛音跳跃激昂,波斯人的歌声热情悠扬……
2、桃李蹊:指娼家的住处。此借用,一则桃李可喻美色,二则暗示这里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地方。蹊,小径。
3、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4、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5、◆迄今保存最完整的都城遗址
6、正因为前面精巧的准备,尾句的“长自清”自然有力地彰显了本诗的主旨。
7、夜间的坊市,灯火辉煌,有摆地摊生意的手艺人,有拿着糖人或冰糖葫芦的孩童,也有添孔明灯的才子闺秀……
8、孙逖车马劳顿到一趟洛阳,记忆最深刻的不是牡丹、不是春色,而是春日里的洛阳道,因为这里有无数的人趁着春日奔赴长安,是自然之景所无法比拟的一种欣欣向荣的、属于人的朝气。
9、“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尾联诗人荡开一笔,把对往日的回想思绪拉回到现实。追昔抚今,感慨万端,此地此景,昨日的繁华,今日的乱离,多么像一场梦。诗人的感叹,实则包含了对前面所写的醉生梦死生活的谴责。最后诗人以景作结,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夕阳西下,逝水无语东流的景象,这暗淡的景象、悲凉的意境,不仅预示着大唐帝国的行将灭亡,也是诗人悲伤情怀的折射。
10、上元节这一天,有一小波搞破坏的恐怖势力(狼卫)就进入了长安城,在长安城引发各种骚乱,靖安司出来反恐追凶,同时牵引出了各方势力的角逐。留给长安,只剩下12个时辰!
11、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12、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13、从繁华而喧闹的楼阁望去,商铺林立的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来自胡戎、吐蕃及波斯等异族异域的特产通过连蹄而行的马车运送到这里,这些人大多神色匆匆,为了生计,他们颠簸流离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没有时间停下来赏悦城市的美景。
14、毫不夸张地讲,甚至很多出场只有一两集的小角色,都能单独写一篇稿,爱到痴傻的丁潼儿、天真如孩童的林小乙、逼人抉择的昆仑奴葛老。
15、长安城建在西南―东北走向的龙首上,地势从最高的西南逐渐向较低的东北过渡。毫无疑问,皇宫未央宫被安排在最高处――城市的西南角,太后居住的长乐宫在东南角,后妃的宫城――桂宫、北宫、明光宫在中部。市场、手工业作坊和百姓生活区则被安排在了北部。宫城或宫殿区位于都城之内的制高点,这不只是为了防止水患的需要,还考虑了安全问题。
16、古时候,午时是集市交易的时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还有“午时三刻问斩”的说法。
17、梁家:指东汉外戚梁冀家。梁冀为汉顺帝梁皇后兄,以豪奢著名,曾在洛阳大兴土木,建造第宅。
18、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19、随意在繁荣热闹的街道徜徉,脚下一片轻盈。绚烂的阳光普洒在这满目都是的碧瓦红墙之间,那突兀而出的飞檐,那肆意飘扬的招徕旗帜,那粼粼而来的车马,那川流不息的行人,那一张张恬淡惬意的笑脸,无一不反衬出盛唐民众对于泱泱盛世的自得其乐。
20、“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诗歌的颔联继续描写这些豪门贵族昼夜不分,春秋不辨地酒食征逐,沉溺声色。“长似昼”,指这些王公贵族以夜当昼地沉醉于声色之中。“露桃花里不知秋”,语出《宋书·乐志》中所载的《古辞鸡鸣桑树巅》诗:“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韦庄诗借此是要表达富豪贵族们只知享受春风桃李,而不知有肃杀之秋天,语句之中已经暗含他们只图享乐,而全然不顾国家兴亡的意思。这一联在华语丽辞的背后,诗人的嘲讽之意已经渐露出来。
四、唐朝长安繁华街景描写
1、游丝:春天虫类所吐的飘扬于空中的丝。
2、唐时佛教影响甚广,佛寺众多,现存有青龙寺、慈恩寺、香积寺等。据《长安志》记载,小雁塔是唐中宗时,由宫人集资修建的佛塔。在这些可能一生沉沦宫门的人们心中,宗教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今天,当小雁塔逐渐褪去宗教的外衣之后,仍然带给游人美好的感受。
3、一邪一正,一匪一官,本是对头。但他们同时心系长安,便成了这过命的“一日搭档”。
4、那一年,杜甫遇见了李白,
5、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6、诗人被贬,心情愤懑,借桃杏之“小”,抒蒙冤之忿,抨击和谴责当权者的昏庸,发胸中块垒之“大”。
7、每个时辰名,或描绘了天地间一景,或是阐明起居作息的道理。十二时辰是先民们的大智慧,指引着后辈子孙过好每个当下,让我们懂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8、(描写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某次夜生活)
9、这简直就像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布局的开头,
10、长安纵横的大道连着小巷,四通八达,香车宝马川流不患。玉辇奔驰。金鞭络绎。出入于公主的府第,往来于王侯贵族之家。
11、昔年曾向五陵②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12、9点的时候,东市开禁,各式奇异的商品琳琅满目。供达官贵人选购,良种马、马车部件、布匹珍宝、陶瓷、美酒好茶。歌舞艺妓招揽客人,茶馆酒铺,戏社杂技,拜佛上香。通宵达旦,凌晨宵禁。
13、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14、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丽人行》
15、五剧:交错的路。三条,通达的道路。控,引,连接。三市,许多市场。“五剧”、三条”、“三市”都是用前人成语,其中数字均非实指。
16、(释义)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17、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构思立意技巧
18、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抑扬、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景结情都是比较常见的构思技巧。这些构思技巧对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有很大帮助。
19、1768年,中国悲剧性近代的前夜。
20、西安在历史上,它有过镐京、大兴等许多名字,但最广为人所知和受到喜爱的,还得是长安这个名字。在今天的西安,保存着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段城垣,但唐朝时长安城的大小是如今城墙内面积的十倍,足足有约九十平方公里,比同时期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大了六倍。
五、描写长安夜晚繁华景象
1、白天人群熙攘,烟火气十足的长安西市,夜晚闹市中的人声鼎沸,夜宴上的歌舞升平,几千年前长安城的繁荣昌盛,呼之欲出。
2、郁金香:这里指一种名贵的香料,传说产自大秦国(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这里是指罗帐和被子都用郁金香熏过。
3、辰时胃经当令,“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在这段时间吃早餐最易消化,吸收也最好。宜吃温和养胃的早餐,如稀粥、鸡蛋、牛奶等,忌吃燥热的食物。
4、古时候的中国人,将每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刚好是今天的两个小时。从西周起,人们就为每个时辰取了别致的名字,又以地支来表示。
5、唐代诗人杜荀鹤就曾在诗中描写唐代夜市道:"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可见即使还没有被统治者所认可,但夜市仍然是伴随着百姓的需要而繁荣发展。
6、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7、解释:九衢:纵横交错的大路。指繁华的街市。
8、最后推荐一下三联中读推出的:
9、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0、洛阳的诗词是繁花似锦的,在离开京城却不离开政治中心的独特之地,活生生的生活就闯入了诗人眼中,这里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相思,有"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的春色,也有"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的战火。这些景色是长安人无心去看、去想、去写的,这些景色是陪都的"特产",也是洛阳诗词傲然立于长安诗之上的资本。
11、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
12、随着经济的发展,到了宋代,统治者便宣布允许夜市的存在,以至于"店铺夜市不可细数"、"买卖昼夜不绝"。其实早在唐代,夜市就已经出现在了长安、扬州等繁华地区。
13、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4、别看唐朝的诗词呈现井喷式的繁荣景象,其实能写一手好诗的人可不多,在没有义务教育的古代,几乎每一个能写诗的人都是为"科举"二字而奋斗的,对于这些人来说长安两个字的分量是谁也无可替代的,即使自诩酒中仙的李白都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政治豪情。
15、我骑马在长安古道缓慢前行,秋蝉在高高的柳树上不住鸣。夕阳在高外的远方渐渐沉落,旷野荒原之上秋天之风习习,极目四望旷阔天空幕帐四垂。
16、写出《回乡偶书》的狂客诗人轰然离世。
17、(注)①本诗作于诗人来长安应试之时,也是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城之时。②〔五陵〕汉代五座皇帝的陵墓,因当时每立一陵都把四方富豪和外戚迁至陵墓附近居住,故又指代豪贵所居之处。
18、参考答案:这两句从形与声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首联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尾联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19、玄宗幸华清官,新广汤池,制作宏丽。安禄山于范阳以白玉石为鱼龙凫雁,仍以石梁及石莲花,以献;雕镌巧妙,殆非人工。上大悦,命陈于汤中,以石梁横亘汤上,而石莲花才出水际。上因幸华清官,至其所,解衣将入,而石龙凫雁皆若奋鳞兴翼,状欲飞动。上甚恐,遽命撤去,而莲花今犹存。又尝于宫中置长汤数十门,门屋环回,甃以文石,为银楼谷船,及白香木船,置于其中。至于楫棹,皆饰以珠玉,又于汤中垒琴瑟及沉香为山,以状瀛洲、方丈。
20、以小见大就是以小景物传达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物反映重大的主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