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儿童的诗句有哪些(100句)
一、诗中带有儿童的诗句
1、还有金色的船,金色的帆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下午1:00,童诗浸润的课堂里,小朋友插上了一双浪漫的翅膀,和雪野叔叔一起自由地飞翔在诗歌的广阔天空。
4、诗歌写作中的“随物赋形”,就变成了这样的景观:在很大一部分写作者笔下,写儿童诗必定无厘头地比拟——太阳可以是公公、金盘,阳光可以是“脆皮”,月光可以是漱口水,风必定是调皮的孩子,树也很调皮,灰尘可以生孩子,闪电可以鞭打雷,雷可以有“隆隆”的女儿,南瓜从小就喜欢攀爬,狗尾草可以是烧不化的“骨头”,嘴巴可以像火车隧道,甚至妈妈的爱也可以是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但儿童诗不是山海经,读儿童诗就像是在看一场童年段子表演,获得的感受不是愉悦而是荒唐与怪诞。
5、本期发表诗人邱易东的《中国儿童诗的七个病症》一文。
6、此时,可以启发孩子们根据脚印去想象:假设真的有那样一些花花叶叶散落在了洁白的雪地上,多么好看哪!甚至可以带着孩子们,试着给这些大大小小的灰色脚印涂上各自的颜色,这不失为一个小游戏。如果孩子能从课文游戏中得到乐趣,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成为他学习生活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7、一条金色大路铺在海面上
8、这些儿童诗的主题强调集体主义,往往有种“拔高”之感,而较少顾及儿童真实心理。进入“文革”之后,许多“儿童诗”变本加厉,以成人的思维空间挤占儿童的思维空间,以空洞抽象的政治概念取代活泼的生命体验,因而时过境迁,当年影响一时的作品已如过眼云烟,无人问津,反而是那些从眼前景、身边事出发,关注儿童日常生活的诗作,因为充满儿童趣味,所以穿透历史,至今依然熠熠生辉。
9、关于这方面,教师可以联系阅读闻一多的现代诗《色彩》:“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闻一多把生命比作白纸,妙在化“抽象”为“具象”,而课文中的“雪地”不就是“白纸”吗?这个比喻妙在化“大”为“小”。当然,也可以联系我国的古诗,很多古诗是非常注重色彩搭配的,由此产生了让人过目不忘的画面感,与“雪”有关的就有很多,例如,后面的课本里会出现的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0、《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儿童诗,也是一篇童话,有简单而丰富的情节,又带有浓浓的诗意,可以说是童话诗。因此教学设计就应当充分考虑到童话与诗歌这两个特征,注意区分于其他文体的课型。从我所接触的多篇教案来看,大都注意引导孩子观察、辨别脚印的形状,以及补充介绍青蛙冬眠的常识,还有的教师把这篇童话看作科普小品,但被忽略的恰恰是这首童话诗的艺术美。
11、患有严重“浅语误会症”
12、家庭是孩子游戏的舞台,田野是儿童学习的现场。杨万里在《稚子弄冰》诗里写道:
13、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14、点评:这首词写归家之喜,其意有似清朝钱澄之《夜归》律“犬声出屋舂声歇,知有人开竹里扉”句,均以家人之盼来反写归家之喜。而刘诗更摇曳多姿,以喜鹊鸣叫,惊动溪童出门望,细节更动人,表意更曲折。
15、儿童诗的问题,就是童年的问题。几年前,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认为,“童年的事情,是一桩与整个人类文明相关的事情;童年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了文明自身的问题”。我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可以为中国当代儿童诗的艺术繁盛,为我们孩子的生活与成长,为我们时代文明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6、从目前各大刊物中发表的儿童诗来看,儿童诗更倾向于自由体。究其原因,其一是受成人诗自由化的影响,其二是模仿儿童口吻时,无法做到格律化。但细究起来,自由诗更不易写,需要更多诗意,更多技巧。而自由诗又有如下几种类型。
17、童心的内核就是真,诗人的视角真、感情真,眼前看到的形象和画面也必须真。金近和圣野两位老人,他们真实地面对大自然,获得了大自然的真——永远的童心。在大自然面前,在真实的生活面前,哪一个成人不会成为孩子呢?
18、本文论及儿童诗创作的题材、童心、情感、语言等问题。在分析“病症”、表达观点的时候,作者并没有在措辞上“藏着掖着”。经过慎重考虑,我还是尊重、保留了他在文章中的基本用语和表述。
19、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0、“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二、诗中有儿童的诗句有哪些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2、点评:这是首名篇。夏景描绘非常细腻,而作者悠然之心,睡起之意,均在诗中。儿童之无忧虑或许也让作者心有所悟吧。
3、不过,更多情况下,追求理学的宋代诗人们,却可能是在反思,是在表达对孩子的爱。
4、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5、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6、1风劲角弓呜,将军猎渭城...2花开花落何时了,住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3雪尽马碲轻大雪满弓刀4月如钧,寂寞宫同深院锁清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7、诗的美感,总是和作者的情感相依相存的。李白也写过不宜入诗的“烟尘”,那是对早期冶金工业的赞颂,而且刻画准确传神,画面耀眼生动:
8、有人说,我担心鸟儿被树枝割伤了;有人说,我担心小鱼儿游得太快会撞到旁边的礁石,金鱼头上的包会不会是撞出来的啊;还有人说,我担心有风吹过,把蚂蚁吹跑了。是啊,你们的担心都是有道理的,这就是你们自己写的诗,要敢于想象,要知道“我写的诗,全世界不会有第二个人和我一样”。
9、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燕九竹枝词(清)孔尚任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小儿垂钓(唐(中后期))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以及这个类别最喜欢的一首:牧童(唐(中后期))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0、只要是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定能够读出诗词中所蕴含的真诚的、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生命,这种力量是生生不息的。确实,每一位家长都想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自然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
11、池上二绝其二(唐·白居易)
12、内容来源:《文艺报》2020年6月5日5版
13、点评:作者借牧童映照自己,牧童之自由和无欲无求,恰是世人汲汲于名利,戚戚于贫贱的反照,有艳羡,有讽刺,有力量也有感慨。
14、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5、其非押韵自由诗。有些自由诗不借助韵式和反复,而借助现代诗技法来表达诗性。比如王宜振、王立春等诗人,面对“灵动多变的情感、想象与复杂微妙的心理感受,如果完全按照常规的语法逻辑造句,常常会感到语言的表现力不足”,于是就不得不借用“特殊修辞”方式,即“非逻辑语言”来进行曲折地表达。
16、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17、宋代人,在放飞童心的同时,也有家庭教育,也有儿童教育观,也有儿童成长学。渴望建功立业的苏东坡,对孩子的要求客观求实。他的《洗儿戏作》:
18、如果说孩子的想象力像是葡萄藤,那么,优秀的儿童文学就像是葡萄架,顺着语词连缀搭建而成的棚架,想象力的藤蔓会蓬蓬勃勃地延伸开去、开花结果。阅读儿童文学类课文可以唤醒孩子不同层面的生理、心理感觉,并养成文化的感觉,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发展语感与想象力。
19、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20、方卫平在20多年前就曾批评说:“当代少儿诗创作从整体上看,诗心混浊,诗艺贫乏,这种情形甚至还存在于某些被认为是具有经典意味的当代少儿诗歌作品中。”写诗怎么能够不要诗心、不讲诗艺呢?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儿童诗不仅没有中外诗歌的美学基因,甚至没有半点文化传承,背离李白、杜甫,背离艾青、柯岩,背离泰戈尔、辛波斯卡,就妄自宣称自己是大诗人、胡乱写出的文字是诗。这些作品谈不上发展和进步,反而已经把自己塑造成了诗不像诗、文不像文的奇葩文体了。
三、古诗文中含有儿童的诗句
1、近些年儿童诗作品越来越多,作者也越来越多,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读者似乎并不买账,儿童诗仍然越来越被边缘化。
2、超链接:《文艺论坛》2021年第3期目录
3、(投稿邮箱)艺术、影视评论
4、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
5、而牧童,又似乎是宋代文人给我们展示的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牛背上的儿童,本身就是田野里出生、大地上生长。
6、点评:作者见鱼而羡其自由,怜其无食;儿童无忧垂钓而乐,乐虽不而其心同乐也。作者由此而悟,言浅而意深,发人深省。
7、时间感:这篇课文中四种动物的画中共涉及三种植物,竹、梅、枫,一般而言,他们是不同季节的代表植物,是历时的,此处却同时出现在雪地上。也许会让我们想到,春、夏、秋等季节一起相聚在了冬天;而月牙则提醒我们思考:这篇课文的时间背景究竟是月光下的晚上呢?还是白天的某一个时间段呢?答案并不唯孩子们说出道理即可;
8、“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9、诗需要语言简洁、高度凝练、准确生动,充满诗人情感的力量。而真正优秀的浅语,总是一读,诗意就扑面而来。李白的《横江词》无疑是非常浅语的,“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读这样的浅语,谁都会有被强大力量震撼的感觉。还有柯岩的这些诗句(我特意也列举开头两句):“谁说月亮只有一个/我说它有很多很多……”“不要,不要跑得那么急/你,多心的小狐狸……”“小鹿呀,你快跑/请你们千万快跑……”这些浅语,哪一句不会让读者一读就获得代入感,进入画面,身在其中,和诗人一起感受,接受诗人情感的冲击?
10、雪野,儿童文学作家,诗人。笔名雪也,别署节堂,浙江宁海人。从事文艺创作近30年,同时致力于儿童诗写作和教学的推广,应邀在江、浙、沪、渝、鲁、闽等省巡回讲授。主要作品有《有礼貌的百足虫》、《春天的滋味》等儿童诗集5种,《与莺莺谈儿童诗》(诗论);《男孩树一的故事》(儿童系列小说》)。主编《宁波儿童诗选》、《中国最美的童诗》、《外国最美的童诗》、《崇文童诗文库》等数十卷(种),整理出版画论《一笔堂画语》,《自说自画》(图文集)等。现为《中国童诗》杂志主编。
11、点评:诗人多真,多有赤子之心。作者本已无聊,看到儿童玩耍,不禁起了童真之趣,掬水浇花,其实在戏耍儿童,儿童之慌急,作者之无聊,夏日之无趣,尽在笔下。想来作者此时嘴角也应该露出一丝微笑吧。
12、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3、首先,与儿童的精神对话。儿童诗站在儿童本位,直面儿童生活现状,关注儿童内心,写出儿童心声。比如诗人高洪波笔下的画眉鸟,因为关在笼子里,所以脾气大,啄笼门,发出怪叫,一到公园,“歌声像柳絮般轻柔,/还有一股泉水的韵味”,孩子对它十分理解,因为关在屋里做功课,他也十分郁闷。他甚至在《懒的辩护》中有理有据地为孩子的“懒”辩护:“懒,是一切发明之源。”徐天熠的《把太阳给偷走》说:“真想有个星际大盗,/把太阳给偷走,/要不,/用个大屋子,/把太阳给关起来。//太阳不见了,/天上,/就只有月亮了,/我就不用起床,/可以继续睡觉了。”这些儿童诗会让孩子觉得被理解,被懂得,因而产生亲切之感。
14、本论坛竭诚欢迎对所发表的文章进行补充或商榷的文章,同时欢迎继续对儿童诗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对儿童诗创作和理论问题进行辨析阐述的文章。文风不拘一格,篇幅短长皆宜。
15、《给孩子的诗》是著名诗人北岛最新的心血之作。北岛亲自甄别、挑选57位不同国别的诗人、101首不同风格的新诗,将自己心目中的最适于孩子诵读、领悟的短诗集结成一册《给孩子的诗》,公布于世。其中诗人、篇目、译文的择选,都体现编者北岛一以贯之、别具慧眼的诗学理念与美学目光,携带着思想、文学、文明的火种,交给孩子,照亮下一代的阅读空间。
16、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17、点评:这首诗以儿童之喧闹来写客居之孤寂,笔触灵动自然,画面清新冷峭,以无心之观望猜测,带羡慕和思乡之情,值得细品。
18、投稿:zheyun@yuwenshidi.com
19、《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0、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四、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儿童的诗句
1、啊!太阳当空照,暖暖的、柔柔的。的花儿们,草儿们,小苗儿们都仰着小脸沐浴着缕缕阳光,多么欣喜,多么快乐。来了,来了,阳光跳跃起来了。午后,万物也一下子睁开朦胧的双眼,伸个舒服的懒腰,欢快地叫起来:“来了,来了。”
2、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3、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4、《牧童诗》宋代:黄庭坚
5、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6、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
7、里边精心为孩子收集的诸多外国诗歌是亮点,有自己喜欢的西葡诗人如佩索阿,希梅内斯,巴列霍等。有些诗,比如米拉波桥(lepontMirabeau),并非是为了让孩子一下读懂,而是为了让他们体会诗歌的韵味和意境。在这个黄钟毁弃的年代,这可以算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播种吧。
8、其押韵自由诗。这类自由诗为了音韵流畅、易于朗诵,诗句节奏符合内在情绪流动,加上严密的韵式(包括内韵、外韵),以及排比、复沓、反复等,使之最具音乐美和节奏美。比如田地的《祖国的春天》、高洪波的《我想》、邱易东的《地球的孩子,早上好》、王宜振的《绿叶之歌》等篇幅较长的朗诵诗均是如此。
9、“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10、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11、《向着明亮那方》作者金子美玲是活跃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日本童谣诗人。去世时年仅二十六岁。其作品一度被世人遗忘。1984年,金子美铃生前留下的三本手抄童谣诗集共五百一十二首作品正式结集出版,即刻受到瞩目,并广为流传。迄今为止,金子美铃的多首代表作被收录于日本的小学国语课本。其作品已被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英、法、韩等七国文字。
12、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白居易《池上二绝》
13、其儿童口语诗。在自由体中,还有一类儿童口语诗,不强调韵脚,也不太用排比、反复,更不注重现代诗的技巧,而是模仿儿童口吻,语出天然,一派天真烂漫,却依然诗味浓郁。
14、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
15、《小儿垂钓》胡令能唐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稚子弄冰》杨万里宋代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舟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语都张伞,不是这头是使风.《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宋代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唐代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村居》高鼎清代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子才清代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6、李白,请收下我的膝盖!请看天才是怎样炼成的!
1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18、点评:牧童何以受诗人看重?无非是其自由、洒脱和恬淡吸引了诗人。这首诗据传是吕岩所做,暗含潇洒不羁之意,飘飘若脱尘之仙。
19、《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0、点评:两宋之交,缙绅南渡避难。作者经过颠沛流离,贫病不堪,儿女却不知作者内心之悲,反而强言开解,以乐写悲,以无知映作者内心之折磨,其意更深,其情更恸。
五、古诗中有儿童的诗
1、适合开蒙的小朋友,也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读的古诗。与市面上乱七八糟的古诗图文读物相比,这一本的质量显然是非常可靠的。叶嘉莹先生的序写得非常亲切,真是宅心仁厚又冰雪聪明。
2、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3、《村居》(清)高鼎
4、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5、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7、梅花是有香味的、竹叶也是有清香的,这些是很微妙的,教师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诗歌方面:“遥知不知雪,为有暗香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与生活经验(观赏梅花、品茶)来体会,然后再想办法启迪孩子。这样,语文课的教授、学习就与日常生活的点滴结合起来了。
8、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9、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0、对孩子们的表现充满怜爱,饱含欣赏。
11、《牧童》(宋)黄庭坚
1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13、因为孩子的注意力往往不容易集中、倒是很容易涣散,外在的声音、图像很容易干扰他们对课文本身的阅读理解,更别说展开想象了。教师不宜舍本逐末,过于偏重在课堂气氛营造和多媒体运用等方面出力,而忽视在课文的内在世界里下功夫,忽视儿童在语言文字习得的同时发展审美能力。
14、点评:苏翁仕途屡遭贬谪,他以旷达之心应对宦海浮沉,无奈中有自我开解,调侃中寄无限悲慨,这首诗举重若轻,洒脱自然,以儿童误认,来表是自己不在意不介怀的旷达,尤为可贵。
1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陆游)绿野逢花将尽日,清樽迨我正闲事。(《次韵江法曹山间小酌》苏辙)千首恶诗吟过日,一壶好酒醉销春。(《想归田园》白居易)
16、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
17、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老话:“爱之深,责之切”。易东作为数十年来在儿童诗领域笔耕不辍的作家,我相信他对儿童诗的情感和热爱。另一方面,我也希望“童诗现状与发展”论坛在秉持坦诚、慎思、推进儿童诗创作和理论建设共同目标的同时,也能唤起、包容更多的思考和声音。
18、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9、大多数孩子天性喜动,当他们看到大小动物纷纷登场,也会跃跃欲试吧。当然,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雪”给人的感觉是非常不同的,教师可以对照体会;
20、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宋·杨万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