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诗人李白描写杜鹃的诗词(100句)

2023-01-29 15:13:28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李白写的杜鹃花

1、(唐)韩偓净兴寺杜鹃一枝繁艳无比

2、(唐)李白 净兴寺杜鹃花

3、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4、若比众芳应有在,难同上品是中春。

5、(唐)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

6、锦官玉垒不可念,翠华黄屋天之涯。

7、早梅昔待佳人折,好月谁将老子同。

8、(唐)李白 唐宣城百见杜鹃花

9、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

10、丹宜秘,囊宜结。居无室,行无辙。

11、蜀中每到暮春三月,杜鹃花开,子规鸟啼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把山映红。

12、诗人由宣城的杜鹃花,联想到蜀国的子规鸟,写诗时则倒而写之,先写回忆中的虚景,后写眼前的实景。

13、晚年李白的思乡诗读起来总是让人潸然泪下,这首《宣城见杜鹃花》写出了李白晚年生活的所有悲戚,“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诗人被乡思苦苦折磨着,却不能回到故乡去,只因青年时代的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要到故乡之外的广阔天地中去实现宏伟抱负,本想功能名退再归故里,不料功业无成,老来竟落得这步田地,拖着老迈的病体,也无法踏上旅途,漂泊终生的诗人,到头来不但政治与事业上没有归宿,就连此身也无所寄托,遥望着千里之外的故乡,他心中的悲戚可想而知。

14、在遥远的故乡,曾听过子规鸟凄恻的鸣啼;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盛开的杜鹃花。子规鸣叫悲啭,使人愁肠寸断。暮春三月,这鸟鸣花开的时节,游子正思念他的故乡三巴。

15、谪仙初堕愁在世,姹女新嫁娇泥春。

16、杜鹃鸣叫悲啭,使人愁肠寸断。暮春三月,这鸟鸣花开的时节,心中思念故乡。

17、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对雪献从兄虞城宰昨夜梁园里。弟寒兄不知。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口号(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食出野田美。酒临远水倾。东流若未尽。应见别离情。别东林寺僧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18、山深春晚无人赏,即是杜鹃催落时。

19、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20、宁辞辛苦行三里,更与留连饮两杯。

二、诗人李白描写杜鹃的诗词

1、老至十分诗思减,膝间闲理丝桐。

2、在蜀中,每逢杜鹃花开的时候,子规鸟就开始啼鸣了。子规鸟,又名杜鹃,花与鸟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诗人联想的一个原因。这鸟,相传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号称望帝,他自以为德薄,于是禅让了帝位而出亡,死后化为杜鹃鸟。暮春时节,它就悲鸣起来,鸣声仿佛是呼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昼夜不止,一直啼叫得嘴边淌出血来。此刻,诗人耳边似乎响起了子规鸟的蹄叫声,一声声地呼唤他归去。

3、如今的杜鹃花品种可多了,颜色不仅有红色,可谓是五颜六色。社会的无比优越性,让李白的那种日子一去不复返。

4、杜鹃花发处,血泪染成丹。

5、释义:曾经在蜀国见到过杜鹃鸟,在宣城又见到了杜鹃花。杜鹃叫一回,我的泪流一次,伤心欲绝,明媚的三月春光啊,我时时念叨着家乡三巴。

6、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7、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8、作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愉悦的心情,唤起内心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因此在词的下片,着重抒发了对人生的哲思。

9、白诗歌各具特色,风格多变,以“飘逸”二字难以概括其不同时期的风格。出蜀前后,李白游奇览胜,受道家思想影响很深,诗歌“飘逸”的风格比较明显;一入长安受到挫折,但他并未失去希望,诗风豪迈奔放、感情炽热,反复歌咏自己有才必用;二入长安之后,李白仕途坎坷,国事也日断衰败,苍生水深火热,诗风一步步接近现实,豪放之中充满忧国忧民的沉郁之情;晚年流放夜郎之时,李白多以衰怨悲痛的笔调抒发情怀,揭露现实,鞭挞社会,诗风明显转为悲壮。

10、明月满窗纱,倦客思家。

11、野禽啼杜宇,山蝶舞庄周。

12、《杜鹃花》(宋)杨巽斋

13、蜀魄未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

1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阳城闻笛》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宣城见杜鹃花/子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阳城闻笛》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李白《太原早秋》

15、大家好,我是望湖路小学新世界校区三年二班徐呈进,今天我跟大家说说诗仙李太白的那些愁......

16、日日锦江呈锦祥。清溪倒照映山红。

17、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18、此诗是感物而起兴的。“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觉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红色,仔细瞧,原来是杜鹃花开了。这杜鹃好像就是故乡的花。诗人的乡思因此被触动了。

19、金壶装着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文,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价值万文钱.停杯投筷吃不下去,拔剑四望心中茫茫然.想渡黄河冰塞住河流,想登太行雪布满了山岭.

20、(明)苏世让初见杜鹃花

三、李白写杜鹃的诗句

1、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2、长相思,词牌名。亦称《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等。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历史上著名的《长相思》词令作者有白居易、陈东甫、林逋、晏几道、万俟咏、纳兰性德、李煜、王灼、欧阳修等。不知道你说的长相思之二里头的句子是什么,所以还不能判断是不是李白写的。不过李白确实写过两首《长相思》其二是这样的:“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3、(名称)宣城见杜鹃花(年代)盛唐(作者)李白(体裁)七言绝句宣城见杜鹃花蜀国①曾闻子规鸟②,宣城③还见杜鹃花④。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⑤三月忆三巴⑥。(注释)①蜀国:四川。②子规鸟:又名杜鹃,因鸣声凄厉,动人乡思,故俗称断肠鸟,蜀地最多;传说是古蜀王杜宇死后所化。③宣城:今安徽宣城。④杜鹃花:即映山红,每年春末盛开,正是杜鹃鸟啼之时,故名杜鹃花。⑤三春:指春季。⑥三巴:巴郡、巴东、巴西三郡,即指蜀国,今四川。(译文)曾经在蜀国见到过杜鹃鸟,在宣城又见到了杜鹃花。杜鹃叫一回,我的泪流一次,伤心欲绝。明媚的三月春光啊,我时时念叨着家乡三巴。

4、翩翩弄春色,延伫寄相思。

5、自笑客行久,我行定几时。绿杨已可折,攀取最长枝。翩翩弄春色,延伫寄相思。谁言贵此物,意愿重琼蕤。昨梦见惠连,朝吟谢公诗。东风引碧草,不觉生华池。临玩忽云夕,杜鹃夜鸣悲。怀君芳岁歇,庭树落红滋。

6、(唐)白居易戏河山石榴

7、叹杜鹃、啼得血流枝,谁知切。

8、格律诗多忌重字,而李白此诗不仅用重字,还用两个重字,且还分别重复三遍,可谓古今少有了!

9、千山万壑之中,到处都是参天大树,到处都是杜鹃的啼鸣声。

10、《杜鹃花》(宋)舒岳祥

11、点击上方蓝字好学古诗词|订阅本账号

12、东风引碧草,不觉生华池。

13、哑人梦,难分别。耳聋汉,偏解说。

14、落叶灌木,高2至5米;分枝多而纤细,密被亮棕褐色扁平糙伏毛。叶革质,常集生枝端,卵形、椭圆状卵形或倒卵形或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5至5厘米,宽0.5至3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微反卷,具细齿,上面深绿色,疏被糙伏毛,下面淡白色,密被褐色糙伏毛,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凸出;叶柄长2至6毫米,密被亮棕褐色扁平糙伏毛。

15、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

16、小诗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耐人寻味。

17、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

18、己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

19、因为杜鹃的名字有好几个,杜鹃、杜宇、子规,都是杜鹃。另外,李白还写过杜鹃花,没算在内,因为杜鹃花不是杜鹃鸟。

20、水蝶岩蜂俱不知,露红凝艳数千枝。

四、李白的哪首诗里面有写到杜鹃

1、自笑客行久,我行定几时。

2、(唐)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

3、怀君芳岁歇,庭树落红滋。

4、根本泉源空到底,波澜枝叶休分别。

5、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6、小丛初散蝶,高柳即闻蝉。

7、赤玉何人少琴轸,红缬谁家合罗裤。

8、庐山啊!望庐山!瀑布当然在庐山《望庐山瀑布》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的两首诗,一为五古,一为七绝。诗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其中第二首历来广为传诵。该诗前两句概括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首句从香炉峰写起,阳光照射下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美。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字,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字字珠玑。结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一个“疑”字,显得意味深长。

9、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春时树。

10、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11、杜鹃也报春消息,先放东风一树花。

12、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13、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1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15、不闻十月杜鹃鸟,只见十月杜鹃花。

16、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听觉角度表现杜鹃鸟叫声的凄楚诗人在宣城看到杜鹃花看,联想到蜀地故乡的杜鹃鸟(子规),艳丽的花朵,凄楚的啼鸣,一下子沟动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还有那略显凄凉的的羁旅之苦不知道这么说你能不能理解,可以先记着杜鹃鸟和杜鹃花一般都是表现思乡之情的,当然这都是从那啼叫声和花朵颜色联想出来的,如果你有过这样的经验,就比较容易去理解了.

17、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18、芳草迷肠结,红花染血痕。

19、竖起空拳,休着相、秤坨是铁。

20、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五、李白杜鹃花的诗句

1、《杜鹃花》(宋)易士达

2、松林间的沙路洁净得不沾泥土,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声在回荡。

3、绿杨已可折,攀取最长枝。

4、你问李白写了杜鹃的还好,就那么几首

5、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6、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7、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8、有孤峰顶上,木人饶舌。

9、子规啼血典出《史书·蜀王本纪》,言望帝禅位后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滴血则为杜鹃花,其声声啼叫是对恋人的呼唤,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另传说古代蜀国王杜宇死后变为一只杜鹃鸟,每年春季,杜鹃鸟叫唤人们,啼得流出了血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这便是成语子规啼血的来历。

10、(唐)曹松寒食日题杜鹃花

11、烂熳一栏十八树,根株有数花无数。

12、《杜鹃花》(唐)成彦雄

13、诗的二句,形成自然的对仗,从地理和时间两个方面的对比和联结中,真实地再现了乡思引动的过程。这两句的语序也值得注意:本来是先看见宣城的杜鹃花,才联想起蜀国的子规鸟,诗人却把它倒了过来,先写回忆中的虚景,后写眼前的实景。这样,就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这故国之思本是中心藏之,无日忘之,今日一旦勾起,便显得异常凄苦强烈。

14、繁艳向人啼宿露,落英飘砌怨春风。

15、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

16、万事归霜鬓,十年犹布衣。

17、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18、但知烂漫恣情开,莫怕南宾桃李妒。

19、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20、牡丹为性疏南国,朱槿操心不满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