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表现盛唐的诗为什么(100句)
一、最能表现盛唐的诗
1、李白代表盛唐巅峰。他之前的王昌龄也不错,是盛唐先声。
2、精心结构,关照密切
3、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这首诗从形式看,是一首完整而工稳的五言律诗,虽然律诗在王绩死后几十年才完全成熟。从内容看,作者的主观情绪是消沉寂寞的,因为他以遗民的身份、立场来看新朝,感到一无相识,徙倚无依,甚至想念那采薇而作歌的伯夷叔齐。然而从诗的客观效果看,并不符合诗人的主观愿望。这里的“秋色”“落晖”不仅没有衰飒气味,而且反使人有天高气爽的明净之感。因为“落晖”射及的范围相当普遍,诗人的视野也极广阔,这就造成一种开朗而带有展望的局面。“牧人”“猎马”两句更反映出一片承平景象,读者感受到的是宁谧悠闲的生活气息,再也接触不到作者心情上的凄凉寥落。可见初唐时候,人民的生活确比隋末要安定得多了。
6、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7、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8、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9、其诗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盛唐诗人王维,最能代表他这种风格的诗是《山居秋暝》。
10、我们在感叹时代巨大进步的时候,也感觉少了那种强烈的相思,所以每每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都无法真正地感同身受。
11、本文重点从《次》诗的艺术上来解读,以确证王湾此诗乃盛唐诗歌之极品。
12、此诗最重要的特点,是其整体性,是其整体性的“严谨”与“和谐”。前此山水诗,有句无篇;后此的山水诗,景理并写。这是典型的盛唐山水诗,也反映了唐诗格律上的高度成熟。
13、一代代人已不同,而相似的是人间的真情。
14、盛唐诗坛的揭幕人,应该说是陈子昂。他虽死在唐玄宗即位以前,但他是把唐诗推向高潮的先驱者。他提倡汉魏风骨,强调要把诗歌从轻浮华丽的齐梁诗风里解放出来,并努力引向面对现实的道路。他慷慨高歌,唱出激昂悲壮的情感。如著名的《登幽州台歌》:
15、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6、后人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评为“唐代最美的诗”。当然是溢美之词,但足可说明此篇爆款在古典诗歌史上一夫当关的霸气地位。可它“美”的发现之路却是崎岖而坎坷的。
17、本篇要解读的,就是这两座芙蓉楼。
1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9、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20、其次,他当过一种叫“兵曹”的官。
二、最能表现盛唐的诗为什么
1、前一首还豪迈豁达地送别好友,后一首高适就有点窘迫了。“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诗人以禽鸟自喻,飘摇浪荡、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2、因此,从七世纪末期到八世纪中期的盛唐时期(狭义的盛唐),随着大批唐诗圣手的产生,边塞诗也迎来了其发展和鼎盛的高峰时期。
3、自然景物与生活感受的诗意结合,是唐代山水诗的突出特点。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5、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6、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8、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9、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10、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11、仙才媲众美 不让参军俊逸 开府清新
12、⊙商务合作:林恩(xingqi0701)
13、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14、今天咱们就来欣赏两首盛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高适的两首杰作。这两首诗是一组诗,其中一首人人都能倒背如流,另一首却少有人知。且来欣赏高适的《别董大二首》:
15、介绍:聆听文人故事,品读诗词之美,于醉美的文字中,体味人生百态!
16、今天,游黔城者,多是奔芙蓉楼而去。芙蓉楼白墙青瓦,红柱雕窗,古朴地矗立在高台之上,周围古木参天,深幽静雅。芙蓉楼一楼门柱上题有一联,很美:天地大离亭,千古浮生都是客;芙蓉空艳色,百年人事尽如花。二层再嵌一联:楼上题诗,石壁尚留名士迹;江头送客,冰壶如见故人心。
17、尽管四两句还不是工稳的对仗,可是全诗的节奏已表现出一种不可分割的协调。六两句传诵千古,其好处在于作者不仅把自己的情感写得那样健康,而且还体现出国家承平、宇内一统的兴盛景象;不仅缩短了空间的距离,而且缩短了甚至消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该是多么肫挚的感情,多么宽阔的胸襟!然则前四句的“三秦”“五津”“离别”“宦游”都了无挂碍,所以末两句水到渠成地说:我们又何必儿女情长呢?这实在是完整的真正唐音的抒情诗正格。
1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9、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0、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关于盛唐的诗
1、 王昌龄体贴朋友,朋友也给了他同样的真情回应。李白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正在扬州漂泊,心情也不好,但他立即写诗安慰老友:
2、《从军行·其二》唐代:李白
3、当地有些只管忽悠的导游会这样介绍:芙蓉楼临江高耸,这就是王昌龄送别辛渐的地方了……
4、连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都倒背如流。
5、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6、还有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诗中最经典的两句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也是体现战争的残酷,这种血洒沙场的悲情,更是一种热血,一种为国征战四方英雄气概。
7、《次北固山下》中间两联,结构尤其严谨,句与句之间,意旨相绾;联与联之间,关照殷切。细作分析,“因果”关系有三层:
8、王昌龄写诗很厉害,特别是七绝,只有李白才能与他媲美,人们表扬他为“七绝圣手”“诗家夫子”。
9、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10、多年的边塞生活和戎马生涯让高适的性情和诗风都为之壮阔,时人称他性情“朔气纵横,壮心落落”,他的诗多直抒胸臆,不拘于文字小节,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豪旷磊落。极有气骨,处处洋溢着盛唐蓬勃奋发的时代精神。
11、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12、把冰冷的悲感与生活中的温暖的成分融合在一起描写,构成丰富的色调,几乎是中唐以后一些优秀的古体长篇的共同倾向。
13、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1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5、译文:身经沙场百战铁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突进营垒,射杀呼延大将,独自率领残兵千骑而归。
16、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7、酒入豪肠 七分化作月光
18、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19、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20、 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金子。生前的王昌龄,并没有风生水起,但历史没有亏待他,给了他很高的待遇,在地价这么贵的今天,居然为他留下两座显赫的芙蓉楼,让人天天去登楼回想,鼎礼膜拜,凭什么?古古阁主觉得,有四重原因,让人们对王昌龄爱戴、钦佩、同情,情感上产生了历史共振。
四、描写盛唐的诗
1、据史料记载,“兵曹”即“兵曹参军”的简称,是唐代州府中掌管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
2、盛唐诗人王昌龄有着“诗家天子”的美誉。他的这首《出塞》分为两篇,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属首篇。这首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不但是边塞诗的代表作,还被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3、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4、王昌龄的边塞诗可谓即意境与壮志于一身,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守土之愿,也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铿锵壮志。有“秦时明月汉时关”的苍茫时空,也有“孤城遥望玉门关”的广阔地势。七绝圣手,着实名不虚传!
5、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8、好是好,可用五绝要写尽春夜里的春江、春花、春月、思妇之美实在太难,不如改用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帝京篇》那样的七言歌行,何必分二首三首,一篇之内辗转腾挪,一贯到底,岂不痛快!
9、一个有才、孤傲而没有地位的人,注定是坎坷的。在官场混迹这么多年,再才华横溢,也只是在八品九品间徘徊,王昌龄肯定也会失意。失意之后呢,就是疏狂,放浪形骸,就是对权贵的蔑视,不买世俗的账。这样,他就很容易因意气用事而授人以柄,遭到那种没有才德者的嫉妒和陷害。于是,王昌龄应了细节决定成败那句话,被扣上“不护细行”的帽子。
10、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11、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12、来源:伴读古诗词(bandugushici)
13、王昌龄重友情,暂时不表,下文会专辟章节,他为官如何呢?其实蛮不错,很接地气。
14、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1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7、唐代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出现了不同流派,如韩愈为代表的诗人追求奇怪美、重主观,常常打破律体约束,以散文句式入诗;另一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主,主张有为而发,有益于政教之用。二人都有写新题乐府,表达对国家的关心以及对黑暗现象的抨击和对于民生疾苦的同情。中唐的著名诗人还有柳宗元、刘禹锡,他们的艺术趣味并不同于韩、孟等人,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18、下面要隆重介绍假芙蓉楼,为什么呢?因为假芙蓉楼在湖南,古古阁主就是湖南人,家乡情结嘛!更重要的是,明知王昌龄没有在湖南的芙蓉楼为辛渐送行,湖南人们还是要为他建这个楼,那不就是体现了更深的真爱么?何况,洪江的芙蓉楼,经过历史的沉淀,现在可是真古董了,周边景色绝美,值得推荐。
19、总之:开明与开放是盛唐气象的根基。惟开明才能革旧布新云蒸霞蔚,惟开放才能百川汇海博大深邃。盛唐不过短短的五十年,其国势之强盛,气象之恢宏,不但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亮点,放到世界历史上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一片辉煌。(袁行霈)
20、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五、最能表现盛唐的诗歌
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前一首诗鼓励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后一首却让董大掏酒钱,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不得不怀疑高适是不是拿“莫愁前路无知己”敷衍董大。
3、张若虚独自伫立江边,眺望远方,万物静默中唯见一轮明月朗照,碧波万顷,花林如霰,汀渚蜿蜒,江天一色。
4、宋代郭茂倩所编纂的《乐府诗集》中收了七首以《春江花月夜》为题的诗,张若虚之前有隋炀帝、诸葛颖,差不多同时代有张子容,而之后则有温庭筠。
5、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6、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江月待何人”。
7、对于战争的反对和谴责固然是正义之士充满人道主义的呐喊,但是战争并不会因此就自动停止。相反,民族精神(不是民族主义)的唤起,反倒能激发人民保家卫国的热情,激发前线将士的斗志,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当然,这是从最功利的角度来解读。不论如何,在国家危难时刻保家卫国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都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打仗固然不是为了出将入相建功封侯,但是一般笼统抽象地反对战争也并不合适。所以,盛唐边塞诗人对于战争的态度,首先是不欢迎战争。但是当战争真正到来无可避免时,诗人们也是走向疆场杀敌报国无所畏惧的。即使是写反战,写思乡,诗人们也没有中晚唐诗人那种阴阳怪气的小家子气,而是一往无前的豪迈与悲壮。比如同样经典的王翰的《凉州词二首》:
8、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9、李白留诗近千首,整体反映出大唐盛世气象以及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但要说其哪一首或哪一句诗能够代表盛世气象,是很难的。一个盛世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评价的,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等多方面因素。如果一首诗甚至一句诗就能说尽,那恐怕也算不上什么盛世了。
10、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1、高适的这两首诗读来并没有什么文采,很朴素,甚至很粗糙,但妙就妙在其粗,既粗且豪,既雄且快意。直抒胸臆块垒、自有慷慨悲壮的气骨,虽少文采,却有大气象!
12、特别是前一首,显然在青春活力中还加上了浪漫气质,才写得如此洒脱天真,可是晚年的王维把思想感情都沉浸在田园山水之间,只着重创作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诗篇了。如《辋川绝句》中的一首《竹里馆》:
1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14、唐代最美的诗,沉没多年,终成爆款
1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16、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17、 王昌龄一生,仕途一直屈居下僚,生命的结局更是让人悲伤,但他的煌煌诗卷,彪炳千秋,以一种历史的大美,展现着盛唐的精彩。今天的两座芙蓉楼,是历史给王昌龄的安抚,对他的深情与孤独,千年后的人们,登临,就是最好的回应……
18、首先,这位叫“张若虚”的诗人是扬州人。
19、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20、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