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的古语说法(100句)
一、古代表示河流的词
1、译文: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2、父之姊妹。诗经邶风泉水:“问我诸~。”
3、积水的凹地。庄子逍遥游:“南冥者,天~也。”孟子梁惠王上:“数罟不入洿~。”后世指园林中或风景区的方形水塘。
4、敬畏对象的产生: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对河流产生敬畏感;
5、(日月圌经天,河海带地):经:经过。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6、绛、赤、绯、玄、皂绛拼音:jiàng释义:赤色,火红。赤拼音:chì释义:红色,比朱色稍暗的颜色:赤血。赤字。真诚,忠诚:赤诚(极其真诚)。赤忱。赤子(纯洁无暇的初生婴儿,古代亦指百姓)。赤胆忠心。绯拼音:fēi释义:红色:绯红。深绯。浅绯。绯桃(桃花)。玄拼音:释义:深奥不容易理解的:玄妙。玄奥。玄理(a.深奥的道理;b.魏晋玄学所标榜的道理)。玄学。玄秘。虚伪,不真实,不可靠:玄想。玄虚。黑色:玄青(深黑色)。皂拼音:zào释义:黑色:皂靴。不分皂白(喻不问是非)。差役:皂隶(古代贱役,后专以称衙门里的差役)。
7、词目清澈见底碧波荡漾年代古代成语发音qīngchèjiàndǐ释义湖水或海水很清澈透明,可以看到底。举例这里的湖水清澈见底。用法多用于形容湖水。
8、布偶剧剧照的第一幅图展现了现代戏剧艺术家对蛇妖提阿玛特和阿普苏进行的外形人格化。
9、黄河支流统称“河”,长江支流也是“江”
10、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11、因为人类的手、脚和身躯与其它动物的对应部分的特征,差异程度不是最大,远远不如头部(或脸部)的特征明显。
12、第二轮以笔记为主,梳理课本框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结合真题,抓重点复习,通过习题练习,巩固之前复习的知识点。
13、不一样,不相同。孟子滕文公上:“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
14、乐官。上古乐师一般用盲人充任。论语卫灵公:“故相~之道也。”(相xiàng:引导、佐助[盲人]。)先秦有“~旷”、“~挚”、“~冕”。(旷、挚、冕:都是人名。)
15、从第三幅图开始,提阿玛特的人格化外形特征——人首——被移除了,换成了凶恶恐怖的动物头部。
16、地域上的区别(南“江”,北“河”)。比如中国南方的河流多称为“江”,例如:长江、珠江、钱塘江、岷江、怒江、金沙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漓江、丽江、九龙江等等。可见南方人一般习惯把河流称之为“江”。北方的河流人们多称为“河”,例如:黄河、淮河、渭河、经河、洛河、汾河、青河、辽河、饮马河、沁河、柴达木河、塔里木河等等。
17、[辨]党,党。古代二字不同。虽同都是姓,但“党”读zhǎng,“党”读dàng(今读上声)。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西的别种)“党项”的“党”,更不作“党”。
18、引证释义:郭沫若《芍药及其它·小皮箧》:“溪水颇湍急,激石作声,有时悬成小小的瀑布。”
19、[辨]无,不。“无”是动词(指其第一义),它所否定的是名词;“不”是副词,它所否定的是形容词和动词。因此,“无”字後面的形容词和动词往往带名词性,如“无上”,“无穷”,“无畏”;“不”字后面的名词则带动词性,如“不君”,“不臣”,“不国”。上古时代,“无”字有时有“不”的意思,“不”字却没有“无”的意思。后来“无”和“不”的分别就更清楚了。
20、最后一个成语,就比较简单,一个脆字转变成为一个胺字,从里面的危变成了安字。不就是转危为安嘛。意思是由危险转为平安(多指局势或病情)。指逢凶化吉。
二、河流的古语说法
1、“江”都在那里呢?主要分布在:一是钱塘江流域,这里是中国“江”最密集的地方,59条河流中以江命名的有32条,以溪、港、浦等其他命名的有27条,整个流域没有一条河流用河命名。其次是珠江流域,还有就是太湖流域,浙东、闽东一带,这些地区以“河”命名的都比较少。其中,水系发达的太湖流域是中国河川命名最多姿多彩的地区,保留了港、塘、江、溪、浜、溇、河、泾、坑、源等十种水道命名,除了最古老的“水”之外,都包括了。中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的特点得到充分展现。
2、第一轮通读教材,初步掌握课本知识点;结合作品阅读,从理性和感性双重层面理解知识点。
3、(一泻百里):形容江河水势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同“一圌泻圌千圌里”。
4、追赶,追捕,追回来。尚书费誓:“臣妾逋逃,无敢越~。”(越逐:指越过军垒去追捕。)易经睽(kuí)卦:“丧马勿~。”汉书蒯通传:“秦失其鹿,天下共~之。”用於抽象意义,表示追求。韩非子难一:“以有尽~无已。”
5、“海”还可以表示“国外的“,如“海棠”、“海枣”之“海”,与此相应,“海内”指中国之内,“海外”指中国境外,“海关”则是设在国境上的国家行政监督机关.显然,“海”的这种用法表明,人们似乎把“海”看成了中国与外国的分界线。
6、明亮。诗经大雅抑:“昊天孔~。”(昊天:上天:孔:甚。)又动词。显示,使彰明。左传桓公二年:“是以清庙茅屋……~其俭也。”
7、闲的无聊,闲的发呆。闲的发胖。闲的无所事事。希望我的回复能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给我好评!~
8、华夏先民以为自己所居的黄河流域中原一带为天下的中心,故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而中国四周的异族则被认为处于大地周边,因为他们近于海,所以也被称之为“海”,古书中有“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的说法,这样一来,“海”就很自然成了“中国”的界限。
9、(对河流)形成敬畏——生物化(产物:蛇)——妖异化(产物:灵蛇,蛇妖,蛇神)——人格化(产物:人首蛇身)——神圣化(产物:龙)
10、跬、仞、舍和寻。古代度量单位即古代的容量、长度或者重量单位等。常见容量单位有石、豆和斛;常见重量单位有石、钧;常见长度单位有:跬、仞、舍和寻。跬:长度单位,半步为跬。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为一仞。舍:长度单位,古代行军时以三十里为一舍。寻: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古代容量单位:石: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豆:容量单位。斛:容量单位,五斗为一斛。钧: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11、灭亡。跟“存”相对。左传僖公三十年:“然郑~,子亦有不利焉。”战国策魏策四:“且秦灭韩~魏。”
12、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13、有。左传隐公元年:“小人~母”。特指领有,占有。孟子公孙丑上:“武丁朝诸侯,~天下。”又特指具有某种美德。左传襄公三年:“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焉。”(祁奚有此美德。)
14、从最后的演化结果考虑,可以把提阿玛特的故事简化为公式“河——蛇——妖——魔”。因为“妖”实际上已经包含了人格化转变,神话中的妖本身就是通人性的。妖和生物的区别不仅在于其具有超自然的法力,还在于它们能够像人类那样思维和行为。
15、像。诗经卫风淇奥:“~切~磋,~琢~磨。”史记项羽本纪:“猛~虎,很~羊。”引申为依照。柳宗元三戒:“犬皆~人意。”[不如]不及,比不上。左传僖公三十年:“臣之壮也,犹不~人。”战国策齐策一:“自以为不~。”
16、(江流之胜):胜:胜景。遍览江河水流的胜景。
17、古人认为万物有灵,日耳曼人认为河流的化身是女神,古罗马人认为河流的化身是男神。所以德国绝大部分河流是阴性,只有少数西部南部河流是阳性。
18、整齐,有秩序。跟“乱”相对。左传僖公三十年:“以乱易~,不武。”又动词。整顿。左传宣公十二年:“子姑~军而经武乎!”
19、敬。尚书金縢:“我其为王~卜。”双音词有“肃~”。[~~]肃敬的样子。礼记曲礼下:“天子~~。”
20、跑。庄子田子方:“夫子~逸绝尘。”特指战败逃跑。论语雍也:“~而殿。”(殿:在后面。)
三、河流的形容词是什么
1、流水淙淙、清澈见底、细水长流、波涛汹涌、九曲回肠、波光粼粼、惊涛拍岸、一泻千里、一望无际希望有帮助,望采纳!
2、(断潢绝港):潢:低洼的水坑;港:与江河相通的小河。比喻错误的无法达到的目的地的道路。
3、“江”字在中国早期文献中是特指今鲁西地区的东平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一线的河湖系统。
4、通“又”。一般用於称数法。“有”字放在两位数的中间。论语为政:“吾十~五而志於学。”孟子万章上:“舜相尧二十~八载。”甚至可以用两个“有”字。尚书尧典:“期三百~六旬~六日。”(一周年是三百六十六日。)“余”字前面,也常常加“有”字。战国策齐策一:“邹忌修八尺~余。”孟子尽心下:“由文王至於孔子五百~余岁。”这是上古称数法的特点。
5、(付东流):付:交给;东流:向东的河流。扔在东流的江河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
6、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但“牛~”连称时,“女”则是指织女星。
7、连环画封面:哪吒闹海。作者:汪玉山,1956年。
8、大唐帝国为何以“唐”为国号?
9、(百川之主):百川:江河。所有江河最终都流归大海,用以称大海。
10、兽所吃的草。庄子齐物论:“麋鹿食~。”汉书终军传:“随畜~居。”(荐居:依水草而居,无常处。)
11、研究。论语宪问:“世叔~论之。”(讨:研究。论:评论。)引申为治理。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无日不~国人而训之。”
12、如:北方的嫩江、鸭绿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南方有象浏阳河之类的河),这些河流在北方被称为“江”,而这些“江”的共同之处在于长度、流量、流域,规模上是较大的,所以除了地域对河流命名的习惯外,人们通常会把一些小的河流称为“河”,而对于大一点的“河”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江。
13、“江”或来自南亚语,“河”或来自游牧民族
14、往,到……去。左传僖公四年:“楚子使屈完~师。”又成分十三年:“文公~齐,惠公~秦。”
15、气吞山河(qìtūnshānhé):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16、河流灌溉土地、使人们可以种植粮食,在神话中表现为阿普苏和提阿玛特养育了孩子;但河水泛滥、危及人类生命时,人类又被迫奋起和河流搏斗,反映在神话中是子女们杀死了父母阿普苏和提阿玛特。因此,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当地古人对河流善恶两面性的认识,并用神话故事表现了这种善恶两重性。
17、龙在外形上不再有人类的痕迹,但内涵人格化的痕迹永远保存下来,例如龙居住在建筑物(龙宫)里,人类可以和龙进行交流(祈雨仪式)。龙的有些称谓如“龙王爷”也是内涵人格化的痕迹。
18、在秦汉之前,“河”字本上是黄河的专称,而对于黄河、长江之外的河流,通常称为“川”或者“水”。
19、经得起。受得住。左传隐公元年:“君将不~。”又:“国不~贰。”论语雍也:“人不~其忧。”引申为可。杜甫房兵曹胡马诗:“所向无空阔,真~托死生。”又解闷诗:“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传。”注意:上古汉语的“堪”字是一般动词,常带宾语;后代用作助动词,放在动词的前面。
20、中国古代认为有河伯,是男神/妖。如果汉语是一种词尾变化丰富的语言,那么这样的汉语中,河流也一定是阳性的。
四、古代形容河流的词语
1、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图
2、两条大河孕育了丰饶的土地,可能使古人联想到父母养育孩子,于是演化成神话故事中阿普苏和提阿玛特这一雄一雌两条蛇形生物;大河流入大海,或大河产生了大海(当时有限的知识水平可能会导致这样的误解),因此父母之一和海水有关,遂有“提阿玛特象征咸水”这种说法。当地海拔高度甚至低于海平面,可能时常发生海水倒灌,也可能导致人们把父母之一比喻为咸水。
3、川流不息(chuānliúbùxī)
4、九州:中国的别称,天下的意思。河山:河流和山岭,指国家疆土。江山:指山川,山河。多指以政治自治权区别出来的领地。华夏:是中国的古称,汉族的自称。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指国家疆土。
5、形容“河水”的词有潺潺、涟漪、荡漾、湍急、汩汩等。
6、例如:咱们老祖宗把黄河叫河,把长江叫江。既然老祖宗定了调子,南北有别,那么,祖宗之法不可违。打此以后,南北分制,北方的河就叫河,黄河、淮河;南方的河就都叫江,长江、珠江、汉江。
7、[把别人]赶出去。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以戈~子犯。”(子犯:人名,即狐偃。)引申为驱逐,放逐。史记李斯列传:“非秦者去,为客者~。”又管晏列传:“三仕三见~。”(见:被。)楚辞哀郢。“信非吾罪而弃~兮。”[~臣][~客]被贬谪的官。宋之问途中寒食诗:“南溟作~臣。”杜甫梦李白诗:“~客无消息。”
8、(三江七泽):泛指江河湖泽。
9、古代人对溪、水、江、河这些词有明确的界定。
10、上海虹口校区:上海市虹口区海泰时代大厦2楼(地铁10号线四川北路2号口)
11、宗庙的次序,始祖庙居中,左为昭,右为穆。天子七庙,始祖庙之外,有三昭三穆。诸侯五庙,有二昭二穆。大夫三庙,一昭一穆。父为昭,则子为穆;父为穆,则子为昭。左传僖公五年:“大伯、虞仲,大王之~也。”(大伯、虞仲是大王的儿子,所以说“大王之~也。”)
12、招待所,客舍。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乃筑诸侯之~。”又动词。住,安置。左传僖公五年:“师还,~于虞。”孟子万章下:“帝~甥於贰室。”(帝:帝尧。甥:壻,指舜。贰室:副宫。)引申为华丽的房屋(后起义)。王勃滕王阁序:“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
13、甲。特指披甲执兵的人,即甲士。左传宣公二年:“既而与为公~。”用如动词时,表示披甲。左传成公二年:“不~马而驰之。”[~虫]有甲壳的虫。淮南子说山:“~虫之动以固。”
14、断狱,判决罪人。韩非子五蠹:“~而罪之。”汉书张汤传:“传爰书,讯鞫论~。”(爰书:录有犯人口供的判决文书。鞫:详尽审问。)
15、第三轮以研究热点、导师论文、真题知识点,以及第二轮整理下来的笔记为重点,进行复习;强化自己会的,查漏补缺的同时,也要把握时间,适当放弃枝节。
16、疆界。诗经周颂思文:“无此疆尔~。”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界”。引申为居中,在中间。左传襄公九年:“~居二大国之间。”战国策赵策三:“胜请为绍~而见之於将军。”现代汉语有双音词“媒~”,“~绍”。又特指居宾主之间作传言人(有时是代言)。礼记檀弓下:“子服惠伯为~。”
17、[辨]谓,曰。“谓”是“说”的意思,后面有引语,但不与引语紧接;“曰”字后面紧跟着就是引语。小说里常有某人“说道”,“谓”等於“说”,“道”等於“曰”。“谓”“曰”与“言”“语”分别更大,因为“谓”“曰”后面必须有引语(这里指的是“谓”的第一义),“言”“语”后面不一定有引语。
18、提阿马特故事可以给我们的另一个启发是:神话故事的诞生和内容,是与起源地的地理环境有关的。两河流域存在两条大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这件事情,和当地出现阿普苏和提阿玛特这两只蛇形神话动物养育子女、后来又被子女杀死这一神话故事,绝非巧合。
19、回复“签到”,可查看往期考研复习签到内容;
20、至此我们能够理解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了:为什么中国神话在把龙奉为神圣标志的同时,又频频出现恶龙,例如女娲杀死黑龙,大禹斩杀孽龙。这是因为整个造龙过程始终受到人类最初动机的影响:体现对河流的“敬”和“畏”。即便在中国,这个双重结果的公式“河——蛇——妖——神(或魔)”也是成立的,或两种演化进程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演化进程的结果也同时存在。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在爱龙、敬龙和舞龙的同时,又有大量降龙、伏龙和屠龙的说法。
五、古汉语表示河流的字
1、山河带砺(shānhédàilì):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2、(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3、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历史上人们对黄河源头的认识有一个过程。黄河上源的星宿海由扎陵湖、鄂陵湖等数量众多的水泊和海子组成,在阳光照耀下星宿海的无数湖沼光彩夺目,如同孔雀开屏,十分美丽壮观,因而当地的藏族居民把这一段黄河称作“玛曲”,即“孔雀河”的意思。
4、所以,美索不达米亚虽然和中国相隔五千多公里(在远古时期,这个距离对于人类来说也许相当于现在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距离),但人类共有的生物学起源、相同的本能和思维方式,完全有可能使他们下意识地分别遵循同样的思维过程,创造出各自的神话虚构生物。
5、奉命办事完毕,回来报告。战国策齐策四:“庙成,还~孟尝君曰。”
6、夫之姊妹。古诗焦仲卿妻:“新妇初来时,小~始扶床。”
7、衣一套叫一袭。汉书昭帝纪:“赐衣被一~。”
8、规劝,旧读入声,读如梏gù。此义一般只用於“忠告”。论语颜渊:“忠~而善道之。”
9、这份资料全国通用,帮助很多考研学子成功通关!
10、名词。河堤,河坝。吕氏春秋慎小:“巨~容蝼而漂邑杀人。”(大堤有洞穴容蝼蛄,就会溃决,漂没城邑,淹死人民。)
11、(记忆的活海洋)。摄影者:MayaLassiter,2009年9月7日
12、平声,读chéng。动词。驾车,乘车。左传僖公四年:“与屈完~而观之。”论语卫灵公:“~殷之辂。”(辂lù:车之一种。)引申为乘船。诗经邶风二子乘舟:“二子~舟,泛泛其景。”又引申为凭藉,趁着。孟子公孙上:“虽有智慧,不如~势。”史记淮阴侯列传:“此~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
13、农田。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勿夺其时。”引申为耕种(此义又写作“佃”)。杨恽报孙会宗书:“~彼南山。”
14、死。跟“存”相对。论语雍也:“~之!命矣夫!”
15、释义:川:河流。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出自梁·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16、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於洧上。”(徒兵:步兵。洧wěi:水名,在今河南。)引申为战阵之事,军事,战争。左传隐公三年:“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礼记礼运:“而~由此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世传其~法。”
17、湍急(tuānjí)
18、①derRhein,②dieElbe,③dieDonau,④derMain,⑤dieWeser
19、“江”直且宽,“河”则有弯曲之意
20、聚结。庄子养生主:“每至於~,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又在宥:“云气不待~而雨。”又为丛聚。尔雅释木:“木~生为灌。”引申为众,一般。庄子养生主:“~庖月更刀,折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