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古诗朗读全文(100句)
一、二十四节气七言诗朗诵
1、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2、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上半年是廿下半年逢廿三。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4、无风也无雨,正是晴朗温和天气;翠竹高耸直立,竹节交叉摇曳煞是好看。最喜晚凉天气里,贵客来访;泡一壶松萝新茶来招待。铺纸泼墨,先画凄清冷落的几枝新竹叶;再是数点淡墨,以干笔横皴春山。正是清明已过,临近谷雨的时节;捧一杯香茶坐在竹石画间多么寂静。
5、乘车路线:乘坐36908等公交车至白家疃东口下车
6、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农业。智慧而又勤劳的华夏儿女在实践中不断对自然认识并总结出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经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就是集结了众多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虽然二十四节气“默默”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是现在大多数队员可能很难背出二十四节气歌,有的甚至不知二十四节气为何物。根据这一现状,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让队员们对既熟悉又陌生的24节气有进一步的了解,贵阳市第三实验小学在本学期开展了以24节气为主题的吟诵者活动。
7、萧然、清心、女士加油、树、秋叶红红
8、寒柳掩青篁染素,冰姿。
9、无风也无雨,正是晴朗温和天气;翠竹高耸直立,竹节交叉摇曳煞是好看。最喜晚凉天气里,贵客来访;泡一壶松萝新茶来招待。铺纸泼墨,先画凄清冷落的几枝新竹叶;再是数点淡墨,以干笔横皴春山。正是清明已过,临近谷雨的时节;捧一杯香茶坐在竹石画间多么寂静。
10、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
11、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12、寒来冬始立,地冷水如银。
13、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14、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15、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
16、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7、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18、《礼记月令》:“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19、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20、雨水每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二、二十四节气歌古诗朗读全文
1、可是即使他们整日这样忙碌,家里也没有隔夜的粮食,而劳役却是没完没了。看着这些,我想起自己不从事耕种,但是奉禄却是来自乡里,心中深感惭愧。
2、立春:东风,解冻,鱼上冰雨水:冰雪融化桃花开惊蛰:草木萌动鸿雁来春分:芽茶播种燕飞舞清明:细雨放飞柳飘絮谷雨:雨生百谷春盎然立夏:小满:芒种:夏至:棉花现蕾照眼明小暑:知了风轻汗如雨大暑:骤雨孕育赏红莲立秋:寒风飘叶寒蝉鸣处暑:白露:秋雨降露白如银秋分:桂花收获香满园寒露:鸿雁南飞蟹正肥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瑞雪防冻兆丰年小寒:冷气积久迎腊月大寒:岁末辞旧过大年呵呵,有待补充,目前只有这么多
3、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4、师:谷雨时,古人还有在这一天祭祀仓颉,赏牡丹,喝春茶等习俗,寄托他们对农耕时节的期盼。
5、江上形容吾独老,天涯风俗自相亲。
6、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7、霜降一冷 立冬(打禾) 小大雪闲 等过冬年 小寒一年 大寒团圆
8、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9、乐诵经典(83):王令《送春》
10、第一首,首联上句从天气写起。无风也无雨,正是晴和天气。出去踏青正当时。
11、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12、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13、立秋处暑去,白露南飞雁,
14、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15、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16、二十四节气于上古时代便确立,是干支历中用以表示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是上古时代农业文明的产物。
17、孩子们在这个春天又都长大了一截。
18、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19、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20、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三、二十四节气古诗词朗诵
1、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2、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3、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4、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生:“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这是范成大诗中的谷雨。
6、上半年来六廿下半年是八廿三。
7、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
8、大寒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9、打春阳气转 雨水沿河边
10、在中国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
11、出自王新霞《唐宋律诗诵读》(语文出版社)
1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4、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1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6、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17、(生):这三句话的意思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池塘里的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可以见到戴胜鸟在飞舞了。
18、夏至才小暑,大暑三伏天;
19、送春归去意徘徊,伫立小庭空自哀。
20、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四、二十四节气的朗诵
1、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2、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3、“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
4、乐诵经典(81):万老师《书中漫步》
5、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
6、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
7、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8、哎唻哎嗨哎嗨哟 夏呀吗夏天
9、此诗共三章,每章前六句均为四言,吟诵时作两顿;唯末句为五言,为了突出“宛”字所含的情味,单独作一顿,下面四字两顿。每一章押不同韵,第一章压“anɡ”的韵;第二章使用的韵为“ei”,如今“湄”这个字的韵母还是这样发音的,其他字已经不同了。在王力先生拟读的上古音里它们是一个韵部的。第三章押的韵,按照王力先生对于上古音的拟读,应该是“iə”,同样也是闭口音的韵。
10、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11、◎制作:猴王、红红、铁马冰河
12、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13、下面请欣赏精英20群小伙伴们的24节气古诗词朗诵!
14、古寺钟鸣漏向残,马嘶人起束征鞍。
15、二十四节气中既有表现寒暑往来物候变化的,也有反应气温高低降雨状况的,古人通过它能够直观、清楚地了解一年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以此掌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16、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
17、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18、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19、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廿下半年逢廿三。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上半年是廿下半年逢廿三。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20、◎朗诵:大顺、在水一方、文刀、彬儿
五、二十四节气七言诗朗诵视频
1、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2、将其纳入历法,从此,节气就成为中国
3、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4、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6、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
7、所见,路断行人;所闻,戍鼓雁声。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的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力,更多的是让本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愈加冷落沉寂。白露节令本就带着丝丝凉意,在这边塞的夜晚,令人寒意丛生。明月悬空,普天之下本无差异,但这轮明月染诗人之情,思念着遥远的故居;怀想着最为熟悉的故乡之人。但在兵荒马乱、朝不保夕的岁月里,血脉相连的亲人离散在天涯,不知是否安好?连年的战乱中,书信的踪迹杳无音讯,可谓生死茫茫矣!唐代诗人杜甫在本诗中描绘了“安史之乱“中百姓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字字刻人心,应以沉郁悲切之声调吟诵之。
8、自古至今,干支历依旧流行于万年历等书,用于象数、风水和命理学中。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9、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
10、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
11、下阕设想别后情景。第一句写的是千古伤心不独我一人,所以语气要略为轻松一些;接下来拉回到现实,情绪一下子又跌入低谷;“清秋节”重音,于团圆的节日之际分别,格外伤感;第七句:痛苦激发下语气高扬起来,“千种”重音,极言风情之多;第八句的意思是虽有如此之多的良辰好景,却无人分享,这是全词结语,“何人”重音,极言凄凉,“说”颤音弱收。
12、火烧寒涧松为烬,霜降春林花委地。
13、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14、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15、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
16、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17、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18、学生:贾桥恩六(9)班
19、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20、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