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四句经典的话(100句)
一、李鸿章说的最经典的一句话
1、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2、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3、官位做得再高,名声传的再远,也只是外在的显贵。
4、曾经千夫所指的人,成为众人效仿的对象。
5、“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梁启超
6、天底下最容易的事就是做官。
7、你爱我吗?如果想要证明你爱我,那就把你的存折还有房契地契都交给我保管吧!我会更爱你的!!!!!
8、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栗,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这个我理解为,享清福不在于做多大的官,谋多大的利,只要口袋有钱,家中有粮食,肚子里有文化,就可以称之为宰相。
9、世上最难写的字,莫过于自己的名字。
10、原来以为李鸿章的此类国事访问大多是些“中方”(清方)“英方”的枯燥官样“老八股”,谁知道1896年这出“出洋记”让李鸿章演得五彩缤纷、跌宕起伏。
11、当时已经73岁的李鸿章,在美国首次见到了20多层的高楼大厦,心中很是感慨,还讲到:“在清朝难以建造得这么高,即使建成了也不会牢固。”
12、慈禧太后虽然昏庸,但是她看人是很准的,否则她一个女人也不可能迅速把持朝政。纵观当时朝廷二品以上官员,谁能超越李鸿章?有人会说左宗棠,左宗棠的确有才,但是他的手段没有李鸿章高明。
13、赤裸裸地谈利益最接近理性。
14、千万别借这种人去攻城,只能用这种人去守城。通俗地说,共患难时用这种人,抢富贵时千万别用这种人。患难时你用这种强人,显他的能力即是付给他的报酬,不仅划算而且奏效;可如果你用这种强人去帮你摘果子抢富贵,那麻烦必将接踵而来,因为这种人能力强,贪心大,果子摘下富贵抢来,轻者他有反客为主之心,重者他能为了就在眼前的巨大利益生出杀灭你的歹心。
15、当时来到美国的李鸿章第一次看到了一座20层高的建筑,这是他在中国从未见过的奇观。李鸿章见状后,颇有感慨地说了一句让所有中国人都很痛心的话。李鸿章受到了怎样的打击?你说什么?
16、最后再说综核。曾国藩推崇的还是笨方法,事事都是一本帐,什么事条理清晰地记下来一定好过堆在脑子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情日日清,月月结,没有这个事事记下来挨个打勾的觉悟,糊涂事、糊涂账一定少不了——
17、我无利于人,谁肯助我?
18、谣诼之来本非意料所备,息谤莫若自涤,流言止于智者,尽其在我,何惧人言。
19、下联:祈寿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
20、真正显格局,见功力的时候这就到了。
二、李鸿章四句经典的话
1、太平天国被评定后,曾国藩率领湘军与捻军作战不利,还是靠着李鸿章的淮军才平定了捻军。在此之后,李鸿章等一干大臣倡导洋务运动,曾一度掀起了清廷中兴的希望,但是很快另一个刚刚变法的国家日本将大清给打落凡尘。
2、张之洞总结:《走向共和》真的值得一看,剧情紧凑,每个人物形象饱满,很容易让人感同身受,也引发对那个晚清时代的思考。更重要的是,每个演员都是用真心在演出,不仅神似,而且注入了灵魂,这就是神剧!
3、李鸿章的原话是这样的:“如果洋人要瓜分中国,那将遍地义和团,瓦德西将军,中国有句古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后半句话出自《老子》第七十四章,意思是老百姓如果遭受暴政,会不畏惧死亡的去反抗,统治者又如何能以死亡来恐吓他们,让他们臣服呢?简而言之就是,八国联军若是执意要瓜分中国,中国的百姓会不要命的去反抗。
4、在这之前慈禧早已带着光绪逃离,听闻八国联军所作所为,甚是害怕,生怕他们继续西下,捉拿自己。于是招来李鸿章,让他去跟洋人谈判,据传慈禧当时的意思是,只要八国联军不对清朝皇室赶尽杀绝,不论他们提出什么条件,李鸿章都可以答应。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辛丑条约》,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而李鸿章也成了人们眼中的卖国贼。
5、什么是剖析?曾国藩的说法很彻底,一件事过来,慢就是快,笨就是智,别想着走捷径找窍门,把事情剖一为剖二为剖四为直到剖不动为止,什么是一丝含糊没有?这就是。而做事一丝含糊没有根本不是态度问题,而是你细致的动作是否做到了位。
6、当时,清政府已经逐渐打开了大门。许多有识之士早已开始出国访问和学习,许多人还到美国学习先进技术。但李鸿章级别的大臣却从未到访。
7、常言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8、李鸿章虽然维护清朝统治,但称他是腐败清政府的走狗,实在是侮辱了这位晚清名臣。他是洋务运动的领袖之也曾大力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试图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长处来挽救中国。或许是因为常常访问西方列国,与东方的日本也有所交流,李鸿章算是那个时代比较开明的清朝大臣。他对中国社会,对中外差距有着清晰的认识,即便是深知敌我实力差距悬殊,年迈的李鸿章也试图想各种办法来挽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李鸿章没有和清朝统治者一样,抱着保全自身而不顾民众安危的态度,反而在积极地救国,这样的爱国主义精神其实值得嘉奖。虽然最后洋务运动的失败与李鸿章个人维护清政府统治的立场有一定关系,但总的来说,他为清朝和中国所做的一切值得后世赞扬和嘉奖的。
9、人才访查完,第二步就是教化。千万别认为牛人不需要教化,团队作业,越是牛人越得教化,否则这牛人非但成不了领头羊,反而能让整个团队生出别扭的牛角。
10、晚清从整体上看,腐败无能只知退让,但还是有一些能人志士除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以外,更多的将心思放在老百姓的利益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存亡上。有一个人一直以来被误解,正史多数称他是慈禧太后和清政府的“走狗”,因为他替清政府签订了不少丧权辱国的条约,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11、李鸿章虽然有才,但是他始终无法从传统的封建文化中走出来,不能给中国带来惊天巨变。有人说洋人是用舰船巨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其实这是错的。
12、在往后的几十年间,李鸿章还组建了北洋水师,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鼓励实业救国,为了使得清朝内外一心,李鸿章还主张清扫贪奢,虽然屡屡被阻拦,但从未放弃,为了找到新的方式改变清朝的处境,他从1897年开始寻访西方各国,在这期间,他也来到了美国
13、如果半点挫折也受不了,半点苦也忍不了,注定难成大器。
14、那么在那个时期,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辛苦,但是我们依然还是有很多的英雄。那些英雄能够为了这个国家而放弃自己一些小爱,能够为了整个大爱而贡献自己。那个时候有很多人都引以为傲的英雄,就比如林则徐、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等等都是比较有名的一些爱国主义者。今天我要跟你们讲的是李鸿章。
15、桑干河上白云横,惟冀双亲旅舍平;回首昔曾勤课读,负心今尚未成名。
16、纸媒大国英国的报纸几乎每天都在猜测李鸿章。李鸿章在圣彼得堡,英国报纸说他和俄罗斯做了笔辽东某港口的秘密交易;李鸿章离开德国,英国人讥讽日耳曼人:出了银子没拿到大订单;李鸿章到了法国,英国人报道高卢人的埋怨:“他来,为什么要我们纳税人掏银子?”
17、将启用李鸿章赴上海担大任的意思言明后,曾国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一番道理尽量拂去李鸿章身上的浮躁之气。
18、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在王公贵族的簇拥下,在凡尔赛宫镜厅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宣布了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19、这是李鸿章唯一一张穿裘皮大衣的照片。大约于1900年左右拍摄。这期间,他很怕冷,常常在夏天也穿得严严实实的。没办法,油灯将尽了。
20、帝国主义深知,他们当时之所以能够轻易攻占进北京城,不仅仅是因为清王朝武器落后,更大的原因是清军人心不齐。若是逼得太紧,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上下拧成一股绳反抗,后续会有无数的麻烦。
三、李鸿章经典句子
1、由于李鸿章的巨大名气,当得知他即将访问美国时,著名的《纽约时报》也发表文章说:“许多美国人非常想见李鸿章,因为他的清朝统治的人民币欧洲所有君主的总和还要多。”
2、洋人是用他们先进的制度打开了中国大门,而清政府还是墨守成规,不愿意做出改变。而这点当时的日本就做得很好,他们虽然保留了传统文化中的东西,但是他们敢大胆接受外来先进制度。
3、某年某月李老到英国,对英国的一架缝纫机看呆了,李老不惜重金,给老太后购回一台!
4、我们不仅建起了摩天大楼,还架起了桥梁,修起了高速公路,开通了海运航运等等。中国不只是在自己的国家建,还伸出友谊之手援助非洲等贫困地区做基建,李鸿章如果能看到现在这一幕就不用再羡慕美国的摩天大楼。
5、曾经有份真挚的爱情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时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与此,如果上天在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这个姑娘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加上一段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自己想的,很多不是太原版,见凉啊。当然有些应该可靠,是复制来的。最喜欢的一句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理想~那他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6、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大国,在国际上享有话语权。我们不会再像李鸿章那样感叹别国的先进技术和高楼大厦。面对祖国的强大,我们自豪。同时要做好自己,发展自己,继续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贡献力量。
7、甲午战争清廷战败之后,清政府要求李鸿章赴日谈判,结果日本人狮子大开口,要求白银2亿两赔偿。李鸿章苦苦哀求清廷不要答应这样的条件,结果清廷一口答应,慈禧太后花海军银子办寿宴没事,李鸿章却被当时的国人骂做卖国贼。八国侵华时东南互保,八国联军一万人打下北京城之后,慈禧想和列强议和,却发现倚重重臣每一个敢去北京。李鸿章在无奈之下才去北京议和,中途还生病结果又没讨得好处,再次被国人骂做卖国贼,李鸿章再也不能做大清“糊表匠”走完一生。
8、严惩祸首,杀害凌辱外国人的城镇停止科考五年。
9、虽然很多像李鸿章这样的人都在努力发展经济,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他们的力量太弱,最后以失败告终。
10、子若强于我,要钱做什么?子若不如我,留钱做什么?好像是林则徐说的我查了一下,确定了,是林则徐说的,原话是:“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11、局促真如虱处裈,思乘春浪到龙门;许多同辈矜科第,已过年华付水源。
12、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13、骊歌缓缓度离筵,正与亲朋话别天;此去但教磨铁砚,再来唯望插金莲。
14、某年某月李老在法兰西大炮消音室里近距离观看大炮的发射实验。
15、芝加哥市长重建芝加哥吸取了这次火灾的教训,改变了芝加哥用木材建造房屋的方式,改成了用钢筋混凝土建设城市,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上第一个摩天大楼“芝加哥家庭保险大厦”诞生。
16、——那时候,你崇拜“还我河山”的岳飞和“封狼居胥”的霍去病,认为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是不可接受的;
17、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18、无论何时都要保持一份谦逊的态度,只有这样,生命之树才能永葆常青。
19、梁启超说自己“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20、1887年香港西医书院筹建,邀请李鸿章做“名誉赞助人”,李鸿章欣然接受并亲笔回信(信的内容载于1887年香港《德臣西报》)。于是清国第一篇“在职干部”医学博士论文诞生了:
四、李鸿章最著名的一句话
1、然而,对一天地方官都没做过的李鸿章而言,厚黑术固然能助其在乱世风云中游刃有余,但少了些实事上的正道心法,想在上海强势崛起依旧是一桩心底没底的事。
2、只是一个背黑锅的臣子而已。
3、李鸿章这次八国行,国内无甚响动,时至今日,国人大多认为这只是一场“卖国秀”而已。然而翻开藏于各国档案馆的那些落满灰尘的资料和陈年旧报一看,一个“联络西洋,牵制东洋”,为增加我国海关税收和学习西方先进经验而奔波的李鸿章跃然纸上。
4、意思:这次去西洋留学,只想学习振兴中国的计策,除此之外别无所求。我身上背负着国家的未来,学习西洋人的科学。去七万里外的地方,告别祖国父母,并没有任何后悔。
5、慈禧太后则是在1852年进了宫,后生下了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李鸿章见证了清朝廷的风风雨雨,在咸丰年间展露了头角,同治年间组建了淮军,镇压了太平天国,李鸿章也一步步讨得了当权者的欢心,成为了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
6、19世纪70年代,中国向西方海军强国派出了第一批海军留学生;这批留学生后来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栋梁之材。后来成为北洋舰队右翼总兵的刘步蟾,就是这批最早的海军留学生中的杰出代表人物。这句话也是他出国读书前所说的。
7、办事久则阅历透,必多沈著痛快之处。
8、如果清朝时有互联网,那一定会有人痛心疾首地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李鸿章在替你负重前行。
9、再用通俗的方式理解一道,借用此种强人千万别套近乎,用低调的方式忽悠住了,有困难让他上,有蛋糕切莫同切。
10、那具体又该怎么教化呢?善的东西就是教,亲自做给他看就是化。
11、李鸿章出生于安徽一个书香门第。他从小就很聪明,很吃苦耐劳。他在20岁出头的时候就已经考过举人了。李鸿章虽是书生,但在带兵打仗方面极具才华。
12、“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
13、英国报刊画家笔下李鸿章到达圣彼得堡时的情景。
14、诗酒未除名士习,公卿须称少年时;碧鸡金马寻常事,总要生来福命宜。
15、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认识在不断扩展边界,对李鸿章的评价呈多元化,这本身是一件好事。
16、贾维斯的经典台词:只有你的棍子比别人粗,才能保卫和平。我不能死,我要活着,因为只有活着我才能赎罪。是令人恐惧,还是令人尊敬,我想二者兼顾。有时候做事必须有超前意识。本来就该自杀,可活着才能赎罪我更喜欢只需要动用一次的武器。
17、然病者,身也,而心志则不能病也。当病之时,宜息养其身,而不可灰颓其志气。立心坚确,阴阳亦退而听命也。
18、但曾国荃对上海这块肥肉却不感兴趣,在自诩为天下第一福将的曾九帅眼中,江宁才是他最感兴趣的那块肥肉,他必须时刻盯着,咬着。
19、这就是动静大不如手里沉的道理。
20、事后证明,曾国藩帮李鸿章砍的这一刀十分有用,淮军后来的名将悉数出自这五千人马。
五、李鸿章的十句话
1、李鸿章听得十分认真,如果李鸿章再年轻个几十岁,也许他在我国史上留下的痕迹会更浓厚,不一定完全就是“卖国贼”,但李鸿章已经是垂暮之年,签订了《马关条约》后又多次代表着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2、就这样,李鸿章的五万精兵计划一下子让曾国藩砍成了五千。
3、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任何形式上的一较长短都是要通过比较才能得出结论,才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有时候确实很残忍,
4、9月2日,李鸿章在著名酒店华尔道夫接受了纽约记者的采访,也是在这次采访中我们才感受到这位强硬的政治人物心目中的遗憾。记者问他对纽约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李鸿章说了一大段话。
5、美联社8月4日11时电:中国总督李鸿章到了伦敦!
6、这是一副巧妙的对联全联是“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对联属于文学作品,显然有夸张的成分。这幅绝对是讽刺晚清重臣李鸿章和翁同龢的。李鸿章官居文华殿大学士,正一品,位极人臣,虽无实权,但相当于宰相,所以说宰相合肥;翁同龢曾任户部尚书,古称大司农,所以说司农常熟。该对联巧用地名籍贯借代两位重臣,有用对比手法暗示出晚清的没落与黑暗,虽然有夸大之处,但也是实情。
7、伦敦9月2日电:李鸿章给德国下了三艘军舰的订单。
8、裸婚时代里面的二号男主角说的最经典的一句话(如果对你有用,请给“好评”谢谢(^@。@^))
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在戒子书中的一句名言。意思就是要让我们淡泊名利,这样才会走得更远。
10、水低成海,海纳百川,真正有大格局的人,从不骄傲自满,固步自封。
11、这样一句话虽然千真万确,但也很让人心酸。当时的中国尚未发展起来,属于落后的封建王朝,饱受西方列强的欺凌。与美国这样的现代化城市相比,差距很大。
12、清光绪二十六年,以英、美、法、德、俄、日、意、奥为首的八国联军,打着镇压义和团的旗号,对中国进行武力掠夺。当时的侵华联军装备精良,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攻陷了北京城,不仅紫禁城、颐和园以及中南海无数珍宝被抢劫一空,城内的百姓也遭到残忍的烧杀抢掠。
13、即便晚清时期与国际社会严重脱节,也没赶上工业革命的大潮,但以当时中国的国力和财力,若没有内忧外患,我国同样能够建造出这样的高楼大厦。只不过清政府悔悟的时间太晚,西方列强从政治、文化到军事的全方位攻击,让清政府无能招架。在与西方列强谈判的过程中,李鸿章也遭遇过不少诘难,但他都不卑不亢地完成了谈判,并且坚持由自己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因为他知道替清政府签订了这样的不平等条约,势必会招来世人辱骂,在史书上自己也会遗臭万年。但李鸿章对同行的年轻人说,自己年事已高,而年轻人还有大好前程,不适合做这样屈辱的事情,这种为人所不齿的条约就让他来签吧。
14、李鸿章有一项个人爱好,就是对西方工业化的“新玩意儿”极其感兴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个“科技迷”。
15、——李鸿章利用手中权力聚敛巨额家产?其实嘛,作为李鸿章那样的朝廷重臣,治世能臣,利用权力来赚一点钱,没什么大不了。你知道李鸿章有多辛苦吗?他为国家作出了那么多,难道不应该获得一点回报吗?他已经做得够好了!梁启超不就说了吗?“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16、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李大人的名言真是经典,沿用至今,自省!
17、没有水分,实打实的基础队伍拉起来后,接下来,曾国藩就开始领着李鸿章抬眼看大上海了。
18、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历史课本中写的。在这短短几个字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故事?
19、“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
20、一个人一旦有了权力,有了武力,有了伤害别人的能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