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字开头的古诗(100句)
一、三字开头的古诗题目
1、⑴首联中的“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
2、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②又可惊。
3、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4、“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在初夏时节的村庄,一条曲曲折折的江水环绕着村子静静流淌,水色清澈,有鱼儿在水中嬉游,自由自在,整个村庄的一切都是那么幽静。一曲清江,给村落带来了安宁和清幽,这“清江”即成都的浣花溪,诗人以“清”称之,大概是喜爱它悠悠然绕村而流。因此给它一个美称。“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它的可爱,同时也照应了“江村”的诗题。开头两句,就定下了全诗的氛围,挈领了全诗的旨意。万事悠悠,历经磨难的诗人不再有担忧和愁烦,且自怡然欣赏这村中的景色。
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
6、BE(B项“风尘恶”是词的过片,并非上阕的主要内容。E项豪放词风没有“完全取代婉约词风”。)
7、E.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8、B.颔联所用的手法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相同,都是正衬。
9、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
10、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对。
11、十步庭芳敛,三秋陇月团。——出自唐·骆宾王《咏怀》
12、跨征鞍,横战槊,上襄州②。便匹马、蹴踏高秋。芙蓉未折,笛声吹起塞云愁。男儿若欲树功名,须向前头。
13、B.诗开头两句“我觉”、“谁云”前后对照,以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体现李白的艺术个性,一“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
14、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15、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16、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7、B.“便匹马”两句,预祝对方在秋高气爽、草长马肥之时驰骋疆场,打击敌人。看来陈舍人动身是在秋天,所以作者才这样祝愿、鼓励他。
18、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19、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2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以三字开头的古诗
1、(注)①老去句:语本苏轼《豆粥诗》:“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②浮瓜沉李:语本魏文帝《与吴质书》“浮甘瓜于淸泉,沉朱李于寒水”。后以“浮瓜沉李”形容夏天消暑行乐生活。③后:略似今日口语中之“啊”。
2、(参考答案)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在自然中感到自由、亲切、融洽的情感。
3、(中考阅读训练)(四川自贡2021)
4、知识点+练习题┃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3不懂就要问
5、D.词人用《汉书》终军请缨的典故,表达他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而“何日提锐旅”反映出词人一种时不我待的急切心情。
6、语数外点读哪里不会点哪里
7、◇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8、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9、D.颈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10、①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11、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
12、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13、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4、《十五夜望月》这首诗中点明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5、春城无处不飞花,。日暮汉宫传蜡烛,。
16、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17、⑧(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此句一作“多病所需唯药物”。
18、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19、●教育部官宣:2019年新学期中小学三科全部启用新教材!这些变化必须知道!
20、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三、三字题目古诗词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2、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①
3、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4、D.上片描写“花”“浦”互相映衬,下片描绘莺歌蝶舞,在描写百花洲春色上绘声绘色,尽显其美。
5、“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虽然分散在五个地方,今天我们都看得见这天上的一轮明月,都会伤心落泪,我们对于骨肉手足彼此的思念之情都是相同的。
6、C.下片开头两句写夏日行乐,表达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活的向往。
7、三国周郎赤壁——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注)①苏轼时任徐州太守,公元1078年(北宋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②徐门:徐州。③缲车:缫丝车。④牛衣:蓑衣之类。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
9、BC(B项是借喻,不是借代。C项“喧闹和生机”不对,“杜鹃一声春晓”是以动写静,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
10、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11、E.这首诗描写木棉花形神兼备,既写了木棉花动人的形色,又体现了木棉花内在的精神品格。
12、④漪(yī):水中的波纹。
13、章zhāng:乐章篇章简章盖章约法三章
14、三年羁旅客——明·夏完淳《别云间》
15、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16、答: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象。
17、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声流三处管,响乱一重弦。舒华光四海,卷叶荫三川。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8、三岁贯女——先秦·佚名《硕鼠》
19、D.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20、全国卷一直考诗,没有考词、曲,所以各地模拟题也是“闻风而动”,备考时不妨扩大范围,不可亦步亦趋。
四、开头三个字的古诗
1、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出自唐·孟浩然《田园作》
2、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
3、鸦yā:乌鸦鸦片鸦雀无声鸦片战争
4、“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王昌龄《秋思》)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2017届湖北荆州中学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
6、全文共8585字,阅读17分钟获得知识升级
7、 三军战罢日重轮,好雨东来为洗尘。
8、南国独行日,三巴春草齐。——出自唐·武元衡《夕次潘山下》
9、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这首诗正作于这期间。
10、 三日半存何必恋,一年去尽不知
11、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12、五逆十恶辈,三毒以为亲。——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14、B.杜陵原为西汉宣帝陵寝,在长安附近,而长安又是汉唐旧都,词人用借代修辞手法来借指南宋都城。
15、D、表达了诗人郁郁不得志的惆怅之情。
16、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出自两汉·佚名《陌上桑》
17、BD(B项“南宋都城”错,应为北宋都城。诗人虽有收复万里失地之壮心,然而无人赏识,只有回首杜陵了,空望长安了。D项“表现了词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错,我还是回故乡的石帆山脚下,去种菱三亩吧!词人想用归隐来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际上是闲淡中抑制着内心的愤激,深藏着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18、“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9、三十六宫秋夜深——唐·杜牧《月》
20、全诗前后啮合,照应紧凑。
五、古诗题目三个字
1、(参考答案)⑴A;⑵A;⑶B;⑷A;⑸B。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3、三万里河东入海——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4、三更津吏报潮鸡——唐·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
5、三十功名尘与土——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6、“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如今遭遇灾难年,我们的家业荡然无存,而且我们手足骨肉分散在各地。这都是兵荒马乱的时代惹的祸呀!
7、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8、一瓢藏世界,三尺斩妖邪。——出自唐·韩湘《言志》
9、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2017届贵州省安顺市高三高考模拟语文卷)
11、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12、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13、吴中多高士林学士承旨倍惜风光别美名书信史吴山本佳丽林君敦信义倍费买山钱牛健民声喜吴子有道举林坞纯真趣倍欲惜芳年好景吟新句
14、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5、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16、D.词的上片一句一个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下片侧重抒情议论,既有对路途遥远、人体困乏的无奈,又表现了他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
17、答:《迢迢牵牛星》借助神话传说中牛郎和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爱情悲剧,表达了相思受阻、思而不得的离愁别恨。
18、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19、A.上片三句,直接写陈舍人赴襄州上任。把“跨征鞍,横战槊”放在开头,醒目突出,塑造一副“横槊立马”的出征形象。
20、三才七返足——唐·吕洞宾《五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