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笛声优美的古诗词(100句)
一、形容笛声优美的诗词
1、春雨过后,太阳出来了,一片晴朗。整个世界像刚洗过似的,特别清爽,空气十分新鲜,呼吸一口,甜丝丝的,像喝了蜜一样。
2、笛声在空中继续飘荡,我跳进了这音符的海洋,当那种优美的韵律在耳边蔓延开来时——高亢、低回;悠扬、激昂——心也随之动荡。
3、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4、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5、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6、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7、豪放得如风展旗是谁正高歌引吭,有勇士似电掣马挥长剑杀敌擒王。
8、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9、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10、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1、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12、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13、(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14、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15、笛声呜咽,是战争的幽怨;
16、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7、——以长镜头的方式写远景,山色孤城绿树、鳞次栉比的房屋,好一副田园风格的图底,拉近镜头夕阳下看到山坡上,耕出了一个古董玩意。远近景的切换,展示了一副空间叠合、连接和分离的场景,画面感十足,田园气息浓厚,引人入胜。
18、更多小学内容,请关注:小学满分100(manfen100xx)
19、——杨柳为证人,见证了无数泪眼婆娑和依依不舍的别离,在这样柳絮翻飞的日子里与友人分别,各自分离,笛声幽咽,更增添几分离情别绪。
20、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二、描写笛声优美的古诗词
1、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2、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
3、“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4、(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5、——最无情的柳树也是最无辜的柳树,日出日落,花开花谢,自然轮回的道理,时间慢慢磨平了一切,包括曾经的辉煌和苦痛,而我柳树只是一个看客,一切都化为尘土。
6、[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7、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8、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9、(简评)这是洛城夜晚苍凉幽远的笛声,让游子生起浓浓思乡情。
10、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11、而我更喜欢看河畔的柳树,柳枝迎风飘扬,看似纤细柔弱,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但不论清风如何的挑拨和搬弄,柳枝最终都能安稳的回到它原有的轨迹上。因柳与留同音,以柳与留同音而含有挽留之意,因此,古人以柳树预示送别和别离,并有折柳相送的习俗。
12、诗词当中的音乐,有时候承担起表情达意、倾诉衷肠的角色,或是传达了演奏者的心绪愁思,或是寄托了听者的志向情怀,读来情感充沛,含义丰富。即使我们听不到乐声,却也能触类旁通,体悟到其中的意浓韵远。
13、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14、试登高山了望,眼见敌骑已兵临城北。
15、释义: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
16、答: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若雨猛,则鱼潜水底;风急,则燕子不能禁受)“出”,写鱼儿的欢欣,“斜”,写燕子的轻盈。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
17、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
18、✎ 笛声绵长,可沉、可郁、可悠、可伤;笛声高亢,可狂、可傲,可欢、可醉。
19、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或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
20、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
三、形容笛子声音美妙的诗句
1、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2、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3、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6、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7、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8、提问方法:这句诗好在哪里?
9、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吕岩《牧童》
10、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11、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12、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13、仙乐飘飘处处闻,古韵绵绵代代传。美妙的音乐,悄无声息地走进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在不知不觉间被感动,被治愈。韵味悠长的诗词,也在漫长的口口相传中,酝酿出深厚底蕴,重新焕发活力。
14、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5、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6、——皇甫松《望江南》
17、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18、弹琴者的技艺高超,尽在不言中。如若不是个中好手,又如何能做到让听者身临其境,深谙内藏的情绪呢?抚琴人有演奏能力,听琴人亦是知音,相互间达到情绪的连通,从而理解乐曲的含义,人心的细腻,一曲传情,以曲连心。
19、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20、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绿茵遍野,嫩草像绿宝石一般发出悦目的光彩。
四、形容好听的笛声
1、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6、风尘漠漠不辨颜色,哪知道兴亡天意。
7、解答分析: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8、孟浩然跟郑愔一样,意在山水,他俩犹如伯牙子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志趣相投的好友。同时,孟浩然也写出了郑愔豪放不羁、潇洒脱俗的隐士形象,以及高尚的人生追求。思想在同一个频道上的两人,有缘分聚到一起,互相理解,互相欣赏,也算是人生一桩美事。
9、笛声悠悠,是离别的幽思;
10、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11、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12、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3、最是无情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4、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15、笛声是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一种借景抒情的意象,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或离别的幽思,或战争的幽怨,或儿童的纯真。表达离别的幽思《折杨柳辞五首·其一》·佚名
16、(简评)这是玉门关外幽幽的羌笛声,如此辽远而苍凉,让苍茫大地充满诗意。
17、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王安石《江上》
18、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9、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0、春天的雨是柔和的,只见春雨在竹枝、竹叶上跳动着。那雨时而直线滑落,时而随风飘洒,留下如烟、如雾、如纱、如丝的倩影,飞溅的雨花仿佛是琴弦上跳动的音符,奏出优美的旋律。
五、描写笛声悠扬的诗词
1、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2、惭愧呀我空有耳朵一双,对音乐太外行不懂欣赏。
3、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4、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5、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6、 红穗疏灯水上楼,笛声纤远指痕留。
7、第二种答案:同意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的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8、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9、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11、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12、——张祜《塞上闻笛》
1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14、(2)形象的基本特征;
15、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6、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7、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8、在春天里,动物们也从沉睡中醒来。小草开始发芽了,大地上到处都显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一眼望去,到处都是一片绿景象,就像一幅水彩画。
19、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20、烽火城西,危楼百尺。黄昏独坐,秋风萧瑟。羌笛呜咽,关山明月。无奈金闺,万里孤愁。羌笛吹奏的《关山月》曲,在危楼上缭绕,渲染了每一个戍卒,思念亲人之情,刻骨铭心,徒唤无奈。表达儿童的纯真《村晚》·雷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