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有关诗歌的知识资料(100句)

2023-06-01 16:42:18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有关诗歌的知识

1、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愁绪。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词牌来源主要有三:乐曲的名称、一首词中的某个词、最初是词的题目。

3、公元前4500年前的黄帝时期,有个叫伶伦的人,截竹十二段,按音之清浊吹奏十二音,以此发明了音乐,所以伶伦也被后人称为乐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慢慢地学会了合着音乐而歌,也就诞生了最初的歌词。歌词被人整理成文字后就成了诗。诗经就是被整理的歌词。通俗一点地说,“风”,就是山野民间的歌词。“雅”是流传于上层统治者内的歌词。而“颂”呢,则是国家奠祭用的歌词。因为诗经的缘故,后人就把歌词称为诗,而诗则开始脱离口头传唱,游走于吟唱和纸墨间了

4、物象与意象有何区别?

5、(2)对仗。对仗是构成律诗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仗又叫对偶。就是在诗文中,上下两句中的词组结构和词性要相同,互相成对,而平仄声调则要相反,如同古代的仪仗队一样,两两相对。对仗要求本句平仄相间,对句除韵脚外,要平仄相对。出句和对句的字数、句型和词类要相同,义类要相对。

6、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7、思家念亲、献身边塞、反对征伐

8、“写景抒情诗”考查内容(考试题型)

9、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10、陶渊明,东晋诗人,此诗是田园诗的上品,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选自《陶渊明集》。

11、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指的是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

12、(27)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13、乡愁也是诗人的另一个大主题,在交通发达的今天,世界变得小了,然而亲人也变得更远了,离家求学、工作是现代人普遍的命运。远离故土的你,总会对家乡、亲人有所思念,这时,你可以用诗歌来表达你的相思之情,只要有真情,一般能出好作品,但是要注意,要写出较好的,还是要得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因为这种主题写的人多了,要想出彩,却也很难。如果对这个主题有兴趣,可以看看余光中的诗歌,比如他的《乡愁》,那是很经典的作品。当然了,不管是写乡愁,还是写什么,都是要写自己的情感,而不是写别人的(自己没经历的、不熟悉的)情感,不要想当然,如果没有痛切的感受,宁可不写,否则就算写了,也感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别人。

14、《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15、辛弃疾,这是一首抒写雄心壮志的词,前九句表达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结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16、初学写诗时,要注意诗歌结构上的谐和,跳跃跨度不能太大,使用比喻最好形象些,太怪异与大胆了,有时会令人无法理解,不要总是想着改变词的性质,比如把动词改为形容词,把形容词改为动词,做多了,显得刻意和不自然,这都不是好事,要知道诗人虽然是语言的创造者,但这种创造是经过长期探索而来的,并非一时一刻速成的,另外,也别在诗中插入太多的文言、外语,插得似通非通的,反成笑柄。

1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8、爱情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

19、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20、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二、有关诗歌的知识资料

1、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2、律诗第二句叫首联,第四句叫颔联,第六句叫颈联,第八句叫尾联。词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

3、白居易,揭露统治者残酷剥削人民的罪恶。

4、反问:明知故问,不做回答

5、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6、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

7、小结:诗歌是怎样写景的?

8、(22)起兴是一种手法,比兴则包含比喻与起兴。

9、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0、意象可以分成哪些类别?

11、采薇借指隐居生活。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诗中用伯夷、叔齐指责周武王代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饿死的故事(见《史记·伯夷列传》),表示了蓄不投降的决心。

12、(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13、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14、对比(相反)和类比(论证手法,相同或相似,)

15、——源自快乐的小松鼠的博客

16、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17、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18、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摘自赵缺《无咎诗三百序》。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19、词的牌与题:词牌与词的形式有关,规定词的调、字数、平仄等;词的题目与内容有关。如辛弃疾《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20、借托式。有些事情或意愿,诗人不宜正面直说,往往假借那一件事来说这一件事。

三、诗歌知识梳理

1、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选自《孟襄阳集》。山村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情趣,老友间朴素深厚的情谊。

2、诗人就算再敏感,再富有想象力,如果没有相应的诗歌创作技巧作支撑,也只是空有想法,而无法呈现,只能空着急罢了。这说明诗歌创作技巧也非常重要,创作技巧也就是诗人的生产能力,而想象只是一些原始材料,要把原始材料变成产品(诗歌),还要看诗人的生产能力(创作技巧)的高下。想象力即使纵横上下、漫无边际,如果没有好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也只是空想。同时,创作技巧不但是呈现诗歌的必要“工具”,也是检验想象的有力依据,诗人的想象只有经过诗人在创作上、检验中修正并且物化,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当然,运用技巧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巧妙地、更深刻地表现主题,离开了主题的纯技巧,对创作是没有好处

3、在初、盛唐时,文人已将目光投向了词这种崭新的文学形式。到晚唐五代时文人词进一步确立,出现了词的专家与专集:温庭筠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词人,《花间集》是最早的一部词选集。

4、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6、诗是诗人对现实观念或世俗理念的不认同而感发的愤怒和不满。无论是离骚体、古诗体、近代诗还是现代诗都不过是诗的一种形式。最优美之处在于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来闪现出诗的时代光环。

7、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8、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9、百姓谈虎色变……——侧面描写

10、(1)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11、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

12、以景衬情,以景结情(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容若)

13、杜牧,唐代著名文学家,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14、杜甫,揭露官吏的横暴,同情人民的苦难,选自《杜工部集》。

15、新飘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

16、年华逝去,壮志难酬的悲叹。

17、诗歌内容:可以描摹边地异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可以表达对穷兵黩武、非正义战争的不满、批判。

18、提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19、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

20、古体诗(古风)1)五言古体诗,(2)七言古体诗,(3)乐府诗

四、有关诗歌的知识或故事

1、梧桐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缺月”、“梧桐”、“庭院”渲染了一种凄凉的境界,词人内心充满孤寂之感。

2、婉约:韦庄柳永、姜夔、李清照

3、著名的大诗人的简单生平著名大诗人的简要风格背诵大纲要求的诗歌简单的诗歌会解释简单的诗歌会赏析简单的诗歌比较简单的诗人风格比较中国朝代先后顺序能说出来词通上,把诗换成词,但是首要的是学习诗,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词以及原因

4、《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5、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

6、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7、(1)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的特征等,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

8、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9、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10、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无边丝雨细如愁”,细雨绵绵,愁也弥漫。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人生出诸多愁绪。

11、平仄:一般一个整句是仄起平收。三四句一般是仄起平收。

12、想象力也是来源于生活,只有深入生活,熟悉一切人、一切事,随时留心观察、体验、研究、分析许多感性资料,积累多了,就能增加我们的想象力。想象力虽然重要,然而也不能滥用,对于一个本来已经有明确的主题来说,滥用艺术想象就是画蛇添足、节外生枝,如果能直截了当说明的问题,却又要拐弯抹角去比喻,故作高深,就是自作聪明,多此一举了。

13、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比拟)

14、“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5、古诗是属于诗歌的一种。

16、(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17、⑥风急天高猿啸哀的萧瑟之景,烘托杜甫悲凉的心情。

1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1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20、杨柳“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

五、关于诗的知识有哪些

1、《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2、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3、范进中举后,岳父赞美,四邻道贺,官员登门——侧面描写(侧面烘托)

4、(5)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

5、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6、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7、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8、总之,诗歌是诗人人格精神的体现,是现实生活的观照物,要先有真善美的人生和生活、人格,才有真善美的诗歌,初学写诗的人,要多在自我人格的修炼上下功夫,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要作诗,先为人”,人如果都做不好,就算能够写出再好的诗歌,也是没意义的。更何况,如果没有高尚的人格,是万万写不出高境界的诗歌的。

9、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10、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

11、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2、王湾,唐代诗人,颈联将景物拟人化而充满新意。

13、崔颢,唐代诗人,从神话传说写到现实感受,语言流丽自然。

14、(2)衬托。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

15、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6、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17、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以来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8、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19、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20、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