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名言名句(100句)
一、老子的名言
1、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内篇·大宗师》
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老子
3、出自《老子》第三十八。章厚,忠厚。实,踏实。华,浮华。大丈夫处世要忠厚,不要轻薄;要踏实,不要浮华。
4、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陈鼓应)“处众人之所恶”千万不能理解为做为大众所厌恶的事情。这是用水来比喻,说明谦下不争的道理。因为自然之道是“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的,所以处众人之所恶并不意味着被损害,反而预示着“拥有”的到来。这是老子的道理。
5、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7、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8、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老子 《道德经》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11、我们老祖宗的哲学简直秒杀西方哲学家,对吗?真正把老祖宗的智慧搞懂搞透,人生必然提升好几个档次,基于此,笔者诚心推荐一部书籍《道德经》。
1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3、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独家文稿《蒋重跃:从老子的五句名言看其思想精华》
1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老子 《道德经》
15、感悟:老子用水来比喻有高尚品行的人,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人争。人的至柔至刚全在一念之间,生活中刚柔并济方显英雄本色。人生并不是只有一条路才能通向胜利的彼岸。具有“强者”的资本而保持“弱者”的姿态,这是岁月积淀的人生智慧。
16、出自《老子》第十九章。见素,展现素朴。素,本指没有染色的丝,这里指朴素的意思。朴,本指没有加工过的木材,这里是指质朴的意思。一个人要健康长寿,心情愉快,必须保持朴素的本性,减少私心和嗜欲。
1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 《道德经》
18、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19、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20、译文: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二、老子的名言名句
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老子 《道德经》
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4、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老子 《道德经》
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6、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老天想要将重要的任务交给某个人,就会通过种种磨难来锻炼他,只有通过这种种的考验,才能够增加自己的能力。
7、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老子 《老子六十三章》
8、老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9、司马迁还记载,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10、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 《道德经》
11、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2、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
1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4、这些话都比较深奥,可能让你晦涩难懂,别怕,那就对了,说明你正在努力地走上坡路,当你静下心来,慢慢搞懂后,人生之境界又会上涨好几个层次了。
15、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 《道德经》
16、“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17、“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18、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9、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20、这句话的意思是只了解别人那叫做有智慧,如果能了解自己才算是聪明。有实力就能战胜别人,但是能战胜自己的才是真的强者。
三、老子的名言名句诺必寡信
1、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不为别的,只希望我们都能更好地学习哲学文化,深受其熏陶,可能一时搞不懂,一知半解,但完全能将这些语录记录在脑海中,在生活的工作琐碎时刻,拿出来温习对照,或许,能让你有大的启发。
3、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老子《老子》
4、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5、由此可见,孔子拜见老子,在孔子心中老子是不受世间任何事物羁绊的君子,像龙一样的君子。
6、译文:“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样。
7、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老子
8、这十首古诗今天阅读才有味道
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1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外篇·知北游》
12、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人的保身之道。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14、一位风水师傅喝醉后说出的秘密
15、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6、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7、世人得是名利的心太重,所以得到荣宠和受到屈辱都担惊受怕。畏惧大的祸害也因为害怕,要能以一颗平常心来待人处事。
18、说句实在话,如今的文字太庸俗单调,不痛不痒,于我们而言,有何益处呢?努力写好中华文化的每一个汉字,也真正悟透其中真义,那是一种境界,比如,老子所说的这句话,虽是简单可意蕴悠长。
19、真正伟大的人是怎样的人?老子说得好,上善若水,最伟大的品性就像水一样的。
20、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老子》
四、二年级老子的名言
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 《道德经》
3、有点,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味道。正比如说,笑的最高境界是哭,憋尿的最高境界是尿不出来……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5、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 《道德经》
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老子 《道德经》
7、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9、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10、朋友们,从生活中就该见到,一些小年轻,学到点小本事就自以为很了不起,很想上台炫耀,恨不得整个世界的人都知道,他学了点什么本事,其实根本不值得一提。
11、道不同,不相为谋。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感悟:人生在世,贵在懂得知足常乐。拥有一颗豁达开朗平淡的心,在缤纷多变、物欲横流的生活中,拒绝各种诱惑,心境变得恬适,生活自然就愉悦了。
14、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人不应该去做那些不该做的事情,也不能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15、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没有厚哪来的薄发?
1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信不足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7、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18、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9、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20、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五、老子的名言有哪些
1、感悟: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感到愈难过。所以,知足的人比较不会受到屈辱,凡事适可而止的人比较不会招致危险,生活得更长久。
2、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老子 《道德经》
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 《道德经》
4、诲人不倦。语出:先秦孔子《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诲:教导、诱导。倦:厌烦。意思是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5、默拳皇开服默出嘉年华,完成任务翻倍拿;福利出猫吞千万,游戏策划苦逼赚,积分必出新人物,玩意有托惹壕怒,v0抽得人物满,土豪十连又出包,傻逼策划脑真残,老是更新招人烦,一更又是垃圾货,满天bug来漫天播,爬塔格斗真牛逼,如能60尼玛逼,求来辅助能咋地,不如策划封你逼。
6、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7、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 《道德经》
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0、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1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老子 《道德经》
12、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老子 《道德经》
13、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乃万物之源,可它却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
14、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老子
15、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 《道德经》
1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8、老子名言“诲人不倦”意思是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出自《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而言,却又做到了哪一样呢?”
19、老子说的很有名的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老子》上说:“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0、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老子 《道德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