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诗情画意的成语有哪些(100句)

2023-05-11 15:45:59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诗情画意

1、笑着说这艘小舟便是我安身之处,强作旷达的姿态,充斥着淡淡的忧愁。

2、诗情画意,猜一个数字1诗情画意(shīqínghuàyì)(解释):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出自):宋·周密《清平乐·横玉亭秋倚》词:“诗情画意,只在阑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出处清·毛祥麟《墨余录》:“诗情画意;尚可言传;惟此一片深情;当于言外领味。”例句小河边的柳树下,拴着一只小船,周围静悄悄的,清风徐来,小河泛起阵阵涟漪,这一切,无不充满了~。

3、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4、诗情画意下一句是只在阑干外。《清平乐·横玉亭秋倚》作者:周密全文:诗情画意。只在阑干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宫烟醉柳春晴。海风洗月秋明。唤取九霞飞佩,夜凉跨鹤吹笙。诗情画意名词解释:诗情画意,汉语成语,拼音是shīqínghuàyì,意思是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指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情趣;也指风景优美,耐人寻味,就像诗画里所描摹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出自宋·周密《清平乐·横玉亭秋倚》。

5、作者曾几度客游合肥,并与一歌妓相爱。

6、宋代起初,认为「词」是勾栏瓦肆里歌女唱的歌词,君子即使觉得词是很好的文体,也很难突破道德禁忌。

7、感知小镇生活点滴的美好

8、苏东坡所处的宋代,文化巨匠、艺术达人辈出,他的同辈如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人,都是名垂千古的文史大家;他的好友如黄庭坚、秦观、米芾、李公麟、王诜等人,也都是书画大师。

9、宫烟醉柳春晴。海风洗月秋明。唤取九霞飞佩,夜凉跨鹤吹笙。

10、中漾文化传播(上海)有限公司

11、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夜晚,面对「大江东去,浪淘尽」的遗憾;正因有「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淡定,「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才有「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坦然。

12、没有什么能比花团锦簇的樱花树更富有诗意了。

13、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有情不必终老,暗香浮动恰好,无情未必就是决绝,

14、怔怔的,凝望属于自己的人生,虽曾有过偶尔的欢欣,更多的,是否重来一次则会改变的选择?晓雾侵寒被,倦猫午后眠,残风催晚照,无语问苍天。不敢奢求解脱,因为不懂得放逐自我,像悬崖上的那棵老松树一样紧紧的咬准那块岩石,不去想会否有一天,和它一起坠落。路,走到现在仍未结束;天,灰到今天不曾蔚蓝;苦,咽进咽喉仍未消散;想问问哪里有卖开心之果,答曰:你未曾听见吗?窗外的乌鸦在唱歌烟花会谢笙歌会停,谁的眼泪会倾城.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花开彼岸时,只一团火红;花开无叶,叶生无花;相念相惜却不得相见,独自彼岸路。

15、才是生命所能拥有的最高境界

16、漂泊之人难免有些伤感,但是苏轼不然,他越活越明朗,越活越健谈:

17、苏轼挑剔,能讲究,但也能将就,有条件时,那就尽可能地开掘创造、品味鉴赏,创造出名满天下的东坡肉、东坡豆腐等流传千古的名菜,几乎可以自成菜系。

18、要求: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19、被贬至黄州时,还为自己的「爱吃」情结作诗,抒发阴沉境遇里,依然明朗的人生。第一句就点了题:「自笑平生为口忙」,笑称不管走到哪儿,能吃,就有活下去的动力。

20、比如中书舍人刘贡父晚年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头发眉毛掉得一根不剩,鼻梁塌陷。这日俩人一起饮酒,互相调侃,苏轼巧改汉高祖刘邦诗句云:「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猛士兮守鼻梁。」

二、诗情画意的成语有哪些

1、目前已成功落地运营中国数字电视国学频道上海中心以及书画频道上海中心。与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宣传部联合打造《国粹艺韵》、《海上生明月》、《爱上北外滩》等品牌,集栏目、展览、文创于一体,致力于传统继承与创新并蓄的文化融合新样式。

2、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3、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4、诗情画意,如丝如烟,如雾如梦,飘飘洒洒。

5、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6、历史的滚轮继续往前,随着时代的变迁,宋朝汉服的简朴被抛弃,与宋相反明朝是一个追求华丽的朝代。

7、是的,「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感悟到命运变幻是生命的常态,跌宕起伏是人生的本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世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与其一味感怀过去,不如珍惜当下,幸福可期。

8、诗情画意属于汉语成语这一类词语,拼音是shīqínghuàyì,意思是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指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情趣;也指风景优美,耐人寻味,就像诗画里所描摹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出自宋·周密《清平乐·横玉亭秋倚》。

9、译文: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只在阑干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

10、[典故出处]郭沫若《涂家埠》八:江西境内的风物,太平淡无奇了,这儿和长江沿岸所见到的别无二致。

11、苏轼一生留下的的近5000篇文章,诗2700多首,词300多首,都是他辗转丰富、跌宕起伏人生际遇的真实写照。

12、那将会没有天真烂漫的童真,没有诗意。

1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14、清风舞明月,幽梦落花间.一梦醒来,恍如隔世,两眉间,相思尽染.只身天涯,独醉贪欢.揪心的思绪无边无沿.独依窗前,任风吹,看花落,黄花树下,你是否又在轻拂玉笛,醉拔情弦?遥望千年,繁华散尽,我却痴心未改.可惜几度徘徊,走不出的,仍是那梦里花间的蜜语甜言.

15、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16、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17、春风得意时,他志存高远,与友人相约,潜心研究文学,关心时事。人生失意时,他也能苦中作乐,胸怀天下,不忘初心。

18、轻烟浓雾,残花落败漫天舞.笙歌处处,夜寒彻骨,何处是归宿?诗情画意(shīqínghuàyì)(释义)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出处)清·毛祥麟《墨余录》:“诗情画意;尚可言传;惟此一片深情;当于言外领味。”诗情画意下一句是只在阑干外。

19、老人的回忆充满诗意,她的两个孙子在一旁听得入迷。

20、电视剧《延禧攻略》中的七夕乞巧

三、诗情画意什么意思

1、中国人的思维、审美都趋于含蓄,多留想象空间,欣赏空灵、轻淡、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绘画更强调纯粹、意境、略施淡彩,点到为止、韵律节奏。讲究诗画结合,禅思文趣。把诗思趣想同线性节奏贯穿,将抹云探月与墨韵笔痕交织。这一度成为直到今天仍在存续的中国画传统,也成为对中国画审美取向的指针。这种精神物化的和谐直接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画作品中彰显与统一。

2、(解释)质性平和无味,后指平平常常。

3、“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一体本就不是新说,是传统也是规定。没有诗意的画就无意境可谈。

4、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5、秋天在诗句中背负了很多悲伤的情节,所谓离人心上秋,少年不是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但是写离别之情或者悲伤之前一般都在深秋,中秋大多是用来写思念之情,背井离乡的游子思念亲人,不能团圆的孤独和空寂。

6、意思是:蓬莱岛,山水景致特别具有诗情画意,是人间少有的美景,旅游胜地。武陵地区,原生态青山绿水,山村野地,风景令人陶醉。

7、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8、昨夜的一场雨,淅淅沥沥,隐约地看到词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

9、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10、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11、苏轼与世无争,洞察世事,直抒己见。「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他最常做的便是从民众需求出发,上奏朝廷各种为民谋福的奏表。认为不甚妥帖之处,便直击对方要害,也因此不断得罪被贬下放。

12、《红楼梦》描写的琉璃世界里穿着奢华冬装的美人,可谓是清代贵族女子的时装秀,里面写到了多种材质,如林妹妹穿的“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众姊妹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史湘云则与众不同地穿上了“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在大雪映衬下,可以想见大观园女儿们的如画风姿。

13、生命是一场宿命的缘,从起点到终点,从无到有,从有到无,虽注定灰飞烟灭,但是,纷繁的嚣尘,

14、关山樱、江户彼岸樱、阳光樱

15、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16、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

17、(拼音)(píngdànwúwèi)

18、?主编/莫妮卡·大甜甜

19、中视文旅文艺评论研究院

20、如果说「安贫乐道」,在颜回是外部视角;在陶渊明是自我评价;在欧阳修是山水之乐;那么到了苏轼,才变成了一种真切的内在感受,铭刻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

四、诗情画意下一句怎么接

1、在密州,他遇旱灾,祈雨,罢给田募人充役,上书谏言京东河北用盐专卖的害处,平息强盗。写下千古传诵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西北望,射天狼」。

2、诗情画意,寓意深刻隽永,让人浮想联翩。

3、不同的节日,古人要穿上相应的节令服。唐代已经开始出现端午衣,杜甫写过一首诗来称赞皇帝赏赐的端午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端午日赐衣》)。可见是质地非常轻软的夏衣。应节的衣服上也要织绣应景纹样,如正月用葫芦纹饰,寓意福禄吉祥。端午节的纹样有艾虎、五毒、金鸡、龙舟等,艾虎最初指的是艾叶剪成的老虎,五毒即蜈蚣、蛇、蝎、壁虎、蟾蜍等五种毒虫,现在一些地区仍有五毒的挂件和剪纸。清明绣“仕女秋千”图案,七夕用鹊桥图案,重阳则是菊花。

4、宋朝“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盛行,人们抛弃了奢侈浮华的作风,转而追求简朴自然。

5、才揽风尘淡墨青衫南岸青栀栀寒老酒墨城烟柳南风北至江南慕雨半盏孤茶醉婉笙歌君泽拂风稍尽春風心悦君兮墨雨云烟素笺欣年青衫故人孤城凉梦墨染锦年情若相惜泪湿青衫墨未言泽梦雪樱飞夏有乔木北葵向暖婉若清风歌纾行云寒山远黛雨舞霓裳青梅煮酒南城旧梦陌颜幽梦青山暮雪云暮兮泽烟花巷陌荷塘月色

6、愿意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形象气质佳。

7、弹指流年,拂歌尘散,消瘦了思念;轻触琴弦,如风之纤细,思念为谁断?绕指的情愫,一生的眷恋,在琵琶和鸣中,演绎了一场又一场岁月的留恋;情到深处,孤寂难掩,耳畔的呢喃似花落时

8、苏轼有幽默的天性,用满腹才华,戏谑别人也自嘲自己。作为无可救药的「吃货」,把一日三餐当做「人生大事」去对待,蔬菜芋头也能吃出人间美味。

9、在儋州,他传学于海南学子。受教苏轼的学生姜唐佐,考中海南历史上第一个进士…苏轼是英雄,古今看来,都名副其实。

10、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11、有一定文化功底,认同诗词天地价值观,

12、这间房间布置得真漂亮,很富有诗情画意,可以看出主人很有艺术修养。

13、苏轼还因此开创了「文人画」的传统,因为修行的终点是相同的,学书法不只是把字写好,学画画也并非只是为了好看,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领悟,接近真理。

14、比如在徐州任职的第二年,黄河决堤,滔滔洪水直逼徐州。作为太守的苏轼,指挥城内的军民连夜加固城墙,日夜奔走,搭了草棚住在城墙上,半个月以后,洪水仍没退,然而城内抗洪人力不够了。

15、儿童乐园是最完美的舞台

16、转发和在看,是最好的赞赏

17、角色在互动中鲜活生动,故事在聆听中起承转合

18、一盏孤灯,两鬓霜华,几载光阴,倾尽多少红颜殇

19、浮华一生,淡忘一季.空有回忆,打乱缠绵.笑容不见,落寞万千.弦,思华年.那些年华,恍然如梦.亦如,流水,一去不返.不泣离别,不诉终殇.

20、北宋思想主流是理学,试想如果人人都只读圣贤书,抛弃琴棋书画,那中国文化会变得多枯燥而单调啊!因此「艺术即修行」的观念不仅开拓了艺术版图,打通了技巧边界,更让中国文化保持了难得的丰富和多元。

五、诗情画意的古诗句子

1、人与景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充满了诗情画意。

2、诗情画意的女人是指会生活,懂生活的女人,她会打扮自己,很得体。她会说话,每一句话像歌一样动听。她很浪漫,会制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创造出许多美的舒适的情调。

3、夜来风月连清晓,墙阴目断无人到,恨别王孙愁多少,犹顿春寒未放花枝老。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肆意酣歌。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4、还是如今时光流转的现时现世

5、(构成) 偏正式:诗(意 (例句) 诗意盎然。

6、发出一个专属你的红包,

7、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8、后台回复“红包封面”即可领取,

9、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10、俞强,浙江慈溪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辞赋社会员,历任浙江省作协第八届全委委员兼诗创委成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十月》《青年文学》《上海文学》《中华散文》《中华辞赋》等全国文学刊物。曾获首届“十月诗歌奖”和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诗作被选入《新中国五十周年诗选》《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九十年代实力诗选》等几十种选本。已出版诗集《大地之舷》、《食指与拇指》、《钟形岁月》、《旧痕集》、散文诗集《画马》,散文集《滴水沧海》、《俞强诗文集》十余种等。2010年5月,人民文学杂志社举办了俞强诗歌研讨会。2017年8月,诗歌“大地之舷”入选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百年新诗精华集萃《新诗鉴赏辞典》。

11、我只要你记着:初见时彼此的微笑.

12、山水画的意境和古诗词有联系。所谓意境就是指“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境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艺术大师李可染语)因为中国画是视觉艺术,以线条、色彩、块、面等造型手段,塑造具有一定内涵和意味的平面视觉形象,重在表达画家的自我感受、自己的性情追求,在画中臆造出一种高洁意境。这种意境是画家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和谐的体现。为了领会山水画的意境,进行山水画教学,最好的方法是结合语文课的古诗词教学,从古诗词中来体会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13、春草未绿,鬓发已白,离别的时间太久勉强冲淡一些哀愁,可在这热闹的元夕,思念的滋味只有你我明白。

14、苏轼多才多艺,通晓那个时代几乎所有重要学问和技艺:

15、鼻尖萦绕着炊烟淡淡的香气

16、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17、杨正新画/俞强诗/任亚明朗诵

18、无论是在数千年前的大宋王朝

19、苏轼生于如今的四川眉山,殷实的家境,让他有良好的成长环境。父严母慈,稳重真诚的弟弟苏辙,年龄相仿的同窗,结伴嬉戏的挚友,让苏轼度过十分快乐的童年和青少年。

20、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