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名言 贪(100句)
一、佛家名言
1、忘记,是一种境界;放下,是一种选择。
2、佛:世间何为最珍贵?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语。经数载,沧桑巨变。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3、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4、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金刚经》
5、“口头禅”原指只空谈禅理而不去实行,也指借用禅宗常用语作为谈话的点缀。今指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为什么说“口头禅”只是一种点缀呢?因为它只是一种口上的宣称和记忆,不关乎觉悟。就比如说佛祖的“拈花微笑”吧,这段公案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都可以说上一两句,可这种说法关“觉悟”什么事儿呢?道家讲“道可道,非常道”,佛家也讲口头禅不是禅。佛家最有名的口头禅就是“心不是佛,智不是道”。
6、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7、过去的烦恼,就像一根针,当你紧握的时候,手心好痛,痛到无法忍受,也就松手了。
8、大意:经三藏十二部所说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于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个东西,如果抓住老师的教育法当成学问就错了。
9、大意:不要著相,哪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
10、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1、大意: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12、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金刚经》
13、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14、现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缘造成的,同样,现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无始。
15、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经》
16、大意: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忘掉它。
17、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18、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19、南怀瑾: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哪一点法不是佛法……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
20、问:何者是佛,何者是法?二祖慧可答: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不二。法和佛本无两样,只是人们执着,才硬加区别。
二、佛家名言 贪
1、当你总是计较过去的时候,就抓不住眼前,
2、忘记,不是做不到,而是大度从容;
3、南怀瑾:什么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说有一个法就有了,观念说空就空了。
4、黄金无种子,惟生于勤俭之家。
5、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
6、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六祖坛经》
7、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
8、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9、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10、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11、有时候,你要学会装傻,糊涂一点,别什么都记得清楚。
12、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1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14、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金刚经》
15、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16、不执着我,不分别法,便能调伏其心,若能调伏其心,便能彻明诸法缘起,洞悉缘起法性空无。
17、最好的功德莫过于慈悲心;最甜蜜的快乐莫过于心灵宁静;最清净的真理莫过于了解无常的真谛。
18、解析:念念流动即是道,而不是一念不生。不拒迎,念即流动。
19、学会让记忆归零,把心态放宽一些,如大海一样宽。
20、南怀瑾: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一切不是法呢!
三、佛家名言名句短句
1、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金刚经》
2、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3、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金刚经》
4、南怀瑾: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无我的时候,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自然达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无生法忍:佛自己说,过去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动过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没有觉得痛苦……这是定,这是无生法忍,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
5、当你不能从过去走出去,就连未来都弄丢了。
6、(3) 爱别离,恨相逢,舍而归西,无一是类。只是到处都是空花。简直是幻想。
7、人生活于世上当然要快快乐乐地活着才懂得生命,但人由于过度的自我觉知,乃至发展出“有我”的自我意识。
8、大笑无声,是因为真正的欢乐未及你的心底,或是喜极难以表露.
9、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0、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六祖坛经》
11、于是乎,浑浑噩噩也是一辈子。
12、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13、真理真相搞清楚,叫看破;做事圆圆满满,心里干干净净,叫放下。
14、没有人不经历坎坷,没有人可以完美一生。
15、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六祖坛经》
16、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7、世上也没有放不下的东西,是你的痛苦还没有到极点。
18、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恶,为众生无论做什么都是善。
19、解析:菩提比喻智慧,明镜比喻清净心。本来清净,又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20、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四、佛家名言警句集锦
1、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金刚经》
2、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3、大意:世界上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需要佛来度的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这个佛就不是佛了,而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因为这个佛已经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人了。
4、大意:如来所说法,你也不可抓住!你听了他老人家的话,认为这样就对,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当了说得出来的,表达得出来的,已经不是它了。
5、《杂阿含经》曰:“内有六贼,随逐伺汝,得便当杀,汝当防护……内六贼者,譬六爱欲。”《涅槃经》曰:“六大贼者,即外六尘。菩萨摩诃萨观此六尘如六大贼。何以故?能劫一切诸善法故。”佛家有“六根不净”、“六尘”等说法,意思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接触到外境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才能形成认识。“家贼”说的是“六根”(即“内六贼”)。因为与人身密不可分,所以可以称为“家”或者“内”;又因为“六根”常难清净,所以又可称为“贼”,即蒙蔽、窃取人的自心自性,使人陷于“六尘”(外六贼)而不能超脱。
6、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7、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8、忘还是不忘,其实是你自己的选择。
9、生活时常和我们开着玩笑,你期待什么,什么就会离你越远;你执着谁,就会被谁伤害得最深。所以,做事不必太期待,坚持不必太执着;要学会放下,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放下没有结果的执着。所以,凡事要看淡一些,看开一些,看透一些,什么都在失去,什么都留不住,唯有当下的快乐与幸福。
10、南怀瑾: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
11、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不忆一切法,乃名禅定。
12、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13、稻穗成熟,头自然低下。
14、我始终相信好人有好报,烧香拜佛不如平日行善积德。
15、(4) 世间万物皆空。只有它的空才能包容一切。一切都是固定的,不能强求
16、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17、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18、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19、人生不是梦。若是梦,就怕梦醒了,人老了。人的不幸有千万种,而幸福的人只有一种:心境禅定,爱心无染的人。
20、大意: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五、好人有好报的佛家名言
1、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我们欲望过多;人心本无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
2、若有人有法,则是邪魔外道见解也。
3、尽了这么大的努力,希望能有个好结果,相信世间还是存在着善良,好人会有好报,相信言而有信,相信上天会眷顾。
4、大意: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5、大意: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6、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7、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金刚经》
8、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六祖坛经》
9、大意:譬如电灯、电风扇,把开关一打开,这个电来了,但是看不见电,只感觉到光,感觉有风,电来了没有?来过了,好像没有来,它又消散了。电去了没有?去了,好像没有去,再发动它又来了,它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
10、大意: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
11、南怀瑾: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
12、佛说,忘了吧,一切都过去了。
13、忘记悲伤的那一刻,你就会感觉世界是那么美好;
14、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15、解析:佛家主张,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众生佛性本自具足。
16、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者调心不调身,愚者调身不调心。
17、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8、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9、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20、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