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登兖州城楼注音(100句)

2023-04-16 10:22:32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登兖州城楼

1、古意:怀古的情绪。临眺:登高远眺。踌躇:犹豫不决。

2、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3、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杜甫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4、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5、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6、⑶初:初次。《晋书·庾亮传》:“乘秋夜往,共登南楼。”此借用其字。张镜《观象赋》:“尔乃纵目远览,傍通四维。”

7、⑴兖州:唐代州名,在今山东省。城楼:即兖州城南楼。

8、颈联写纵目所见胜迹,并引起怀古之情。“孤嶂”指今山东邹县东南的峄山。“秦碑”,指秦始皇登峄山时臣下“颂”德的石刻。“在”指尚在。“荒城”指曲阜。“鲁殿”,指县东二里的汉景帝子鲁恭王所建鲁灵光殿,“余”指残存。

9、⑵东郡:指兖州。东郡在汉代是兖州所辖九郡之一。趋庭:谓子承父教。《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孔子之子伯鱼)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10、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11、那秦碑像屏嶂一样孤独地耸立在峄山之上,

12、朝代:唐朝 作者:宋之问

13、项目位置:雨花区长沙大道789号交通状况:148路、503路、348路、63路希望能帮到你,麻烦给“好评”

14、码字不易,给和尚加个蛋吧

15、分庭八桂树,肃容两童子。入室希把袖,登床愿启齿。

16、秦始皇的石碑像一座高高的山峰屹立在这里,鲁恭王修的灵光殿只剩下一片荒芜的城池。

17、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我从来就有怀古伤感之情,在城楼上远眺,独自徘徊,心中十分感慨。扩展资料:《登兖州城楼》这首诗和《望岳》同是杜甫第一次游齐赵时所作,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作者当时二十九岁时,到兖州省视父亲而登咏兖州南楼。

19、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20、⑹秦碑:秦始皇命人所记得的歌颂他功德的石碑。唐太宗《小山赋》:“寸中孤嶂连还断。”《秦本纪》:“始皇二十八年,东行郡县,上邹峰山,刻石颂秦德。”

二、登兖州城楼注音

1、原文:《登兖州城楼》杜甫〔唐代〕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翻译:我在来到兖州看望我父亲的日子里,初次登上城楼放眼远眺,飘浮的白云连接着东海和泰山,一马平川的原野直入青州和徐州。秦始皇的石碑像一座高高的山峰屹立在这里,鲁恭王修的灵光殿只剩下一片荒芜的城池。我从来就有怀古伤感之情,在城楼上远眺,独自徘徊,心中十分感慨。

2、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3、⑼踌躇:犹豫。沈约诗:“临眺殊复奇。”《庄子》:“圣人踌躇以兴事。”薛君曰:“踌躇,踯躅也。”《玉篇》:“犹豫也。”黄生曰:前半登楼之景,后半怀古之情,其驱使名胜古迹,能作第一种语。此与《岳阳楼》诗,并足凌轹千古。

4、再看:秦碑还在,但是孤零零的,显得荒凉。鲁殿荒芜也显得荒凉。一般文人喜欢写沧桑变化啊,世事无常啊,盛筵难再啊,都是这样的套路。看到这些曾经的繁华都没有了,所以为何作者结句说感到踌躇。

5、浮云连海岳,平野入青徐。这就是承接“纵目”二字了。起承转合虽然是个套子,严格遵守未必有好诗。但是如果遵守也不会出差错。承接就是你要顺着首联的意思往下发展,而不是另起一行再写。很多人不懂起承转合或者写的混乱就是起承转合没掌握好。

6、黄鹤楼

7、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8、来兖州探望我父亲的日子里,我初次登上城南楼纵目远眺。

9、与上首《望岳》同为诗人始游齐赵(现在的河北山东一带)时所作。

10、洁白的画绢上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原来是画鹰矫健不凡仿佛挟风带霜而起。

11、还有,首联是对仗的。老杜对仗成癖,他喜欢这么玩。但是你看他对仗非常自然流畅,不是意思的重复,而是各有侧重。很多人写诗的时候写对仗都是句意重复。因为你要么是没词了要么是思路不开阔,要么是没做到各有侧重。

12、平生闻高义,书剑百夫雄。言登青云去,非此白头翁。

13、浮云连海岱,平野人青徐。

14、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15、 兖州人民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登临此地,后来把南楼改名为少陵台。从杜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坦荡的胸怀,他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对兖州的自然风光一往深情,运用艺术手法,从不同角度,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兖州城的丰姿,因而脍炙人口,流传至今,是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学遗产。

16、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17、野蛮的胡兵箭镞上滴着善良百姓的鲜血,唱着人们听不懂的胡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狂欢。长安城的百姓转头向陈陶方向失声痛哭,日夜盼望唐朝军队打回来恢复昔日的太平生活。扩展资料:安史之乱之前是青春、慧敏、统安定、富足、高歌的唐土,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元气大伤,艰辛、危机、动荡接踵而至,党争、宦官政治、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

18、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19、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唐代:李商隐 《安定城楼》

20、王和尚评诗:主要发布诗友作品的评点;

三、登兖州城楼翻译

1、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2、浮云连海岳,平野入青徐。这句就是承接。

3、对君疑是泛虚舟。

4、诱我弃智诀,迨兹长生理。吸精反自然,炼药求不死。

5、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6、还有:唐诗或者杜诗,一般喜欢在四句分截。前四句和后四句,有明显的分截现象。这也是为什么第三联要转笔了,要另起一行来继续写了。转笔就是这样:换个角度去写。要么开始写人写自己写感悟。这是常见的一种方法。

7、⑺鲁殿:汉时鲁恭王在曲阜城修的灵光殿。馀:残馀。谢玄晖诗:“荒城迥易阴。”徐摛诗:“列楹登鲁殿。”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殿本景帝子鲁共王所立。”《后汉书注》:殿在兖州曲阜县城中。

8、这首题画诗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末期,与《房兵曹胡马》约作于同时,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此时诗人正当年少,富于理想,也过着“快意”的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富有积极进取之心。

9、整明白这首诗可能会明白什么叫章法谨严了。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趋庭: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这不算个典故。说的就是去东郡看他爹或者长辈。一般指看亲爹。王勃就这么用过。地点:东郡南楼,时间趋庭之日,事件:登楼纵目。第一联就简洁明白说清楚了。这叫破题。

10、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1、浮云连海岳,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12、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唐代:骆宾王 《在军登城楼》

1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4、颔联是全诗精彩片段,写“纵目”远眺所见开阔的视野:浮云与渤海、泰山相连,平野东入青州、南入徐州之境,一片苍茫。“浮云”“平野”四字,用烘托法表现兖与邻州都位于辽阔平野之中,浮云笼罩,难以分辨。“连”“入”二字从地理角度加以定向,兖州往东与海“连”接,往西伸“入”楚地,不但十分壮观,而且很是传神。

15、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宋代: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16、4thelevelmoors(2)gooffintoQingandXu.

17、我们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美图均来自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敬意与感谢!

18、①色彩绚丽。用了“碧”、“红”、“青”、“白”四字,铺开一幅彩绘画。见得秋山秋水,一派鲜艳,毫不枯淡。②生机活泼。涧水在奔流,树林有点染,是活的景,一派活泼,一片生机。③强烈对比。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树是青的,却映白云。④动静相生。“流红叶”何其匆匆,“点白云”何等悠闲。⑤俯仰相衬。“碧涧”是向下看,“青林”是抬头看,俯仰等空阔自然。

19、从汉朝到唐朝,杜氏是著名的清流高门之一。当时有句俗语“城南韦杜,去天五尺”,是说长安城南的韦家和杜家,与朝廷的关系非常紧密。

20、踌躇:犹豫徘徊。指的是为了所存古意,独自徘徊思索。

四、登兖州城楼背景

1、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2、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3、(3)stele(ˈstiːlɪ)n.中柱;石碑;石柱;碑石;

4、此诗虽属旅游题材,但诗人从纵横两方面,即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别进行观览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触动的个人感受,是颇具特色的。

5、王和尚解诗:主要发布古人经典作品的解析;

6、晚上大醉后同盖被子睡觉,白天则结伴携手一起游玩。

7、(1)roam(rəʊm)v.徜徉;闲逛;漫步;(缓慢地)扫遍,摸遍;

8、对唐朝的诗歌写作和更广义的文学创作而言,安史之乱同样起到了重大的转悷作用。它废掉了一些人的写作武功,淘汰了一些人的写作成果。

9、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10、杜甫的十三世祖杜预是京兆杜陵人,杜甫自称为“杜陵野老”,诗人也称自己为“少陵野老”,杜陵和少陵都是地名,在今天的西安。杜陵是汉宣帝的陵墓所在,豪门大族会在帝陵附近居住。帝陵附近的陵邑成为文化和商业发达的地区,类似于现在的高端社区。

11、斯言眇霄汉,顾余婴纷滓。相去九牛毛,惭叹知何已。

12、淄博海岱大道的由来:“海岱”古语中指今山东省渤海至泰山之间的地带。海指渤海;岱是泰山。《书·禹贡》中记载“海岱惟青州。”孔传:“东北据海,西南距岱。”唐杜甫《登兖州城楼》有诗说,“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明何景明《送王梦弼之高邮》诗:“风节云霄上,霜威海岱间。”清顾炎武《济南》诗之二:“百战只愁今海岱,一麾犹足定青徐。”淄博正位于海岱区域,将其命名为城市路名,既有文化韵味,又有地方特色,十分贴切。另外,还有9条道路更名需调整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指示牌,包括西十五路改为广州路、营南路改为考工路、横一路改为复兴路、英雄路改为齐新大道、北辛路改为齐祥路、站前路改为齐风大道、丁庄路改为齐桓路、果周南路改为齐泰路、辛曹西路改为稷学路。

13、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14、⑸入:是一直伸展到的意思。青徐:青州、徐州。鲍照诗:“平野起秋尘。”《海赋》:“西薄青徐。”《唐书》:青州北海郡、徐州彭城郡,俱属河南道。

15、海岱:东海和泰山。青徐:青州和徐州,以上四处都与兖州接壤。三四句宏阔,俯仰千里。

16、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17、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18、杜甫的父亲杜闲,时任兖州司马。在今天的济宁兖州区,有少陵公园,公园里有少陵台,虽然并不是杜甫登高的地址,但可以于此凭吊。

19、我在来到兖州看望我父亲的日子里,初次登上兖州城楼放眼远眺。

20、我素来都有怀古之意绪,当此登临之际独自生出万千感慨。

五、登兖州城楼解释

1、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2、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3、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4、如果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如安史之乱的出现,不能在淘汰与报废的意义上影响到诗人作家们的创作,那它基本上就是被浪费掉了。

5、TheQinstele(3)isstillthereonthelonelycliff,

6、开元二十五年(737)前后,杜甫的父亲杜闲为兖州司马。杜甫省亲侍父时登临兖州南城楼,触物感怀而作此诗。兖州,古九州之今山东省兖州市。这是杜甫现存最早的一首五言律诗,四联皆对,格律精严,抒写诗人吊古伤今的情怀。首联叙事,交代登楼的缘由;颔联写景,视通万里;颈联怀古,思接千载;尾联抒怀,起承转合,衔接自然。凭今吊古,人皆伤怀,我独踌躇,何人知之?“独”字强调诗人的胸襟抱负与众不同,甚至无人知晓。秦始皇苛文烦法,好大喜功;汉鲁王爱治宫室,劳民伤财,而今安在?言语讥讽之中,奉儒守官的杜甫未尝没有满满的信心和理想存在。

7、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8、孤嶂:邹县的峄山。秦碑:秦代的石碑,秦始皇曾命人在泰山上刻石颂德。鲁殿:即灵光殿,汉景帝刘启儿子鲁恭王在曲阜城修建。余:残余。

9、anovergrownwall,ruinsoftheLupalace.

10、此诗首联点出登楼的缘由和时间,说明自己登楼是在刚来兖州省亲之时。“趋庭”用《论语·季氏》孔丘的儿子“鲤趋而过庭”的故事,指明是因探亲来到兖州,借此机会登城楼“纵目”观赏。“初”字确指这是首次登楼。

11、《登兖州城楼》。《登兖州城楼》这首诗是杜甫第一次游齐赵时所作,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

12、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13、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14、炼字:一般五律每句第三字,七律每句第5字是炼字处。连字虽然普通,用在这里还是很不错的。浮云和山相连入字就更妙了,入,就有相溶的意思了。

15、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唐代: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16、荒凉的曲阜城还残留着鲁恭王的宫殿。

17、唐末的诗就变了,转句有时候在第七句。宋朝的诗花样就更多了。所以说规矩就是这样通例而已,不代表必须。

18、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19、登兖州城楼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译文)我在来到兖州看望我父亲的日子里,初次登上城楼放眼远眺,飘浮的白云连接着东海和泰山,一马平川的原野直入青州和徐州。秦始皇的石碑像一座高高的山峰屹立在这里,鲁恭王修的灵光殿只剩下一片荒芜的城池。我从来就有怀古伤感之情,在城楼上远眺,独自徘徊,心中十分感慨。前半描写登楼之景,后半抒发怀古之情

20、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