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主要内容(100句)
一、泼水节的资料简短
1、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乃帕雅晚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2、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而妇女们则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这样开始了。人们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
3、姑娘们探得秘密之后,将自己的父亲灌得酩酊大醉,乘机剪下他的一撮头发,制作了一张“弓赛宰”,他们刚把弓弦对准捧玛点达拉乍的脖子,他的头颅便倏然而落。然而捧玛点达拉乍的头是只魔头,落地喷头,火势冲天。
4、(2)教师相机补充: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时,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互相泼水祝福,听傣族人说,身上被泼到的水越多,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所以,这一天人们全身湿淋淋的。这个节日就是“泼水节”。(板书:泼水节)同时识记“泼”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发+氵=泼。
5、河源林寨人过端午,举办龙舟竞渡这项活动
6、7位女儿决心大义灭亲,拯救人类。面对娇女,捧玛点达拉乍终于吐露了秘密,最怕的是用自己的头发做成"弓赛宰"("弓"为弓、"赛"为弦,"宰"为心,意为"心弦弓")。
7、(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泼水节的了解。
8、除此之外,德宏瑞丽、红河元阳也纷纷取消了泼水节等相关活动。
9、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
10、帕哈抱着昆颂的头,走到金沙江边,把头丢下江里。除掉昆颂后,12个姑娘获得自由了。3个天神重新安排月日、四季、节令,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11、泼水节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地,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12、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内装棉籽,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13、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4、除了泼水,还有群众性的歌舞活动。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盛装,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合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跳到兴高采烈时,或爆发“水、水、水”的欢呼,或以“玉腊呵、玉腊呵”的歌声结尾。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狂,通宵达旦,甚至醉倒在舞场上。
15、萧红(192—1922),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萤声文坛。l940年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在香港病故,时年31岁。
16、傣族泼水节,流行于云南省傣族人民聚居地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17、西双版纳州新冠肺炎疫情
18、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9《黄山奇石》教案设计
19、远古时候,傣族居住的地方遭受一场灾难。夏无雨,春无风,秋无艳阳,淫雨满冬。需晴不晴,需雨不雨,四季相淆,庄稼无法种,田荒地芜,人畜遭疫,人类面临灭顶之灾。那个被人们称为帕雅晚的人,见到如此光景,决心到天庭弄清原由,禀告天王英达提拉。
20、缅甸泼水节的来历传说不一。有一种说法是:有一年,缅王在宫中遇到神仙下凡,缅王龙心大悦,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泼洒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洗旧除污,迎新接福。我国云南省的傣族与缅甸东北部的掸族,也有泼水节的传统。
二、泼水节主要内容
1、很多商店的店员都直接从店铺中的水龙头上接出一根胶皮水管,站在店门口泼路过的行人。这样就保证了有源源不断的“弹药”供应,缺点是灵活性差,活动范围小。
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3、云南西双版纳、德宏、普洱等州市
4、客家风俗中有在元宵节前后飘飞“孔明灯”祈福的习俗,祈求上天保佑来年的日子幸福美满,生活蒸蒸日上。每一盏孔明灯都代表着一个出生的婴儿。
5、傣族妇女多数束发,着窄袖短衫和长筒裙,但在芒市等地婚前着短衫,束小围腰,婚后改为穿对襟短衫和黑色筒裙。
6、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小组交流明确:课文讲了1961年的泼水节。这一年的泼水节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的。(板书:周总理、傣族人民)
8、泼水节的习俗有傣家人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穿上节日的盛装翩翩起舞、放孔明灯、丢包、放高升、赛龙舟、浴佛等风俗习惯。
9、龙舟作为中华文明的一种载体,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人文。龙舟不仅仅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团结、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和理念。
10、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一年的泼水节?这一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之处?
11、亮点二:H5晒泼水情。以泼水节为题材,设计制作一批新媒体H5等产品,好看好玩不说,还能转发、分享,实现与亲朋、网友的实时互动。
12、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14、各市、县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州直各有关单位,中央、省属驻州有关单位:
15、导学: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令人难忘呢?
16、为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17、画面很美一一展示团结、拼搏、进取精神
18、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
19、②引导学生从“四面八方”这个词语中体会出:人们从各个地方赶来,来的人很多,热烈欢迎周总理。
20、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三、有关泼水节的资料
1、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思为新年),多在公历4月中旬左右举行。西双版纳及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庆祝活动长达三至七天。第一天叫“网霉”(死的意思)。人们认为这天不吉利,因此不洗头、不理发、不干活。
2、(3)指导朗读:凤凰花开得那么热烈,那么喜庆,每个人见了都是那么欢喜。怎样才能把这种欢喜读出来呢?
3、他不把妻子当人看,稍不如意就骂就打,12个妻子都巴不得快快离开他,但是又没有办法离开。同昆颂一起下来的3个天神看到这个情景,商议道:如果再这样下去,人间的节令顺不了,傣家姑娘的苦难解不了,得把昆颂除掉。
4、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取消举办2020年泼水节
5、今年德宏州取消泼水节假期
6、所有的近程武器都有这样的特点,攻击力高,但是续战能力差,而且必须近身“战斗”,很容易反被别人泼个透。相比之下,菜盆比水桶轻,更适合女孩子使用,不过可要小心盆被抢走了。/胶皮水管
7、设计意图:根据不同词语的特点用不同的方式理解词语,如“火红火红的”采用了看图结合换词比较的方法,“特别”用了找近义词的方法,使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深刻,更形象。通过先突出语段中的重点词语,然后朗读语段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8、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9、传统民俗的传承对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龙舟民俗为切入点,以河源林寨人过端午,举办龙舟竞渡这项活动为例,介绍河源龙舟民俗与龙舟精神对当代继承宗族关系,创新性发扬 龙舟精神 ,强化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10、过渡:每年凤凰花开,泼水节来到的时候,傣族人民就会高兴起来。1961年,他们比往年更高兴,这是为什么呢?
11、(4)引导学生观察周总理的表情,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笑容满面)
12、△往年泼水节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13、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入夜,村寨鼓乐相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
14、泼水节最早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当时命名为"泼西双版纳泼水节寒胡戏"(又名"乞寒胡戏"),在此之后"泼寒胡戏"由波斯经印度传入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
15、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同过泼水节的背景:
16、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5《玲玲的画》教案设计
17、(3)龙:独体字。注意“龙”的笔顺:横、撇、竖弯钩、撇、点。竖弯钩沿竖中线起笔,短撇向左下撇出,末笔点勿丢掉。
18、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
19、“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高兴异常,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20、缅甸泼水节是缅甸人民的传统节日,为缅历新年,类似我国的春节。
四、泼水节的资料简介
1、周总理的事迹资料;周总理的照片。
2、泼水节最早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当时命名为“泼寒胡戏”(又名“乞寒胡戏”),在此之后“泼寒胡戏”由波斯经印度传入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
3、设计意图:回顾课文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难忘之情,进一步理解课文题目。
4、②课件突出“周恩来总理”。
5、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疫情防控的严峻性,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禁止组织大规模“泼水节”庆祝活动,坚决防止聚集性疫情发生。要不断压实工作职责,严格落实网格化防控工作,对于节日期间返双人员严格排查,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疫情防控措施,对于隐瞒行程入境的人员要严肃追究责任。
6、(1)指生读第2自然段。
7、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
8、西双版纳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
9、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6《一封信》教案设计
10、①字音指导:指名读词语,相机正音。重点强调:“容、盛、祝、寿、穿、驶”是翘舌音;“族、踩”是平舌音;“龙、容、康”是后鼻音;“碗、穿”是前鼻音;“敲、健、穿、向”是三拼音节。
11、(3)指名分段读课文。
12、在疫情宣布解除前,取消2020年傣族、布朗族“泼水节”、冰岛茶会等各项民族节日活动,停止举办民间民族节日活动、民间自发组织的聚集性活动(含泼水节暨民族团结座谈会、泼水节团拜及万人狂欢活动、所有少数民族村寨间赕佛、纳佛等往来活动)。
13、课上,学生非常喜欢朗读这样的语言文字,特别是老师的几次引读,让学生带着想象或体验朗读,都读得满怀深情。这里没有朗读技巧的传授,有的只是让学生在感悟理解基础上由内而外的抒发。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懂得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并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生成个性化的理解。
14、②引导学生思考:一般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铺地毯?(非常隆重的场合或欢迎尊贵的客人时。)这里“鲜红的地毯”指的是什么?(地上撒满的凤凰花的花瓣。)通过这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傣族人民的热情,他们迎接周总理时的快乐,他们欢迎方式的特别……)
15、古代龙舟也很华丽,如画龙舟竞渡的《龙池竞渡图卷》(元人王振鹏所绘),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如果是写实的,则可证古代龙船之精丽了。又如《点石斋画报。追踪屈子》绘芜湖龙船,也是龙头高昂,上有层楼。有的地区龙舟还存有古风,很精丽。
16、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
17、③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8、当我们有特别难忘的事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这样说——
19、云南泼水节有什么传统活动
20、为有效应对新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望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并相互转告,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减少人员流动,共同抗击疫情。
五、泼水节的资料
1、德宏盈江县开展线上“云泼水”活动,全民创意MV、H5晒泼水情、一系列主题宣传短视频。精彩内容一样不落。
2、农历新年的元宵灯节将至,为庆祝佳节,台北平溪人夜晚放飞成串的孔明灯,引来众多观者驻足。
3、(7)小结并指导朗读。
4、再读课文,思考: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一年有几次?在课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5、别,让学生感受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6、鉴于当前境外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持续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措施,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7、④学生交流,教师明确:人们盼望早点见到周总理。一个“赶”字可以体现傣族人民急切、激动的心情。
8、扩展资料: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
9、文泼:比较传统的方式,用木盆装满清水,再用枝桠沾着水轻轻泼在别人身上。傣家人到井里取来干净的水,事先会盛放一些鲜花诸如缅桂花等,让水有香味,然后到寺庙里去"赕佛",之后再用这些带有芳香的水给佛像清洗身上的灰尘,之后大家互相用小树枝(诸如九里香树枝)蘸取小盆里的香花水,首先向德高或年长者身上轻轻洒去,再互相帮助向自己想要祝福的人身上洒去。以示新的一年,给对方最真诚和美好的祝愿。
10、过渡: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都特别高兴。看,他们一大早就来欢迎周总理了,让我们去看看他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吧!(板书:共度泼水节)
11、教师引读:公务繁忙的周总理能来到偏远的村寨和傣族人民一同过泼水节,傣族人民是多么幸福,多么感动啊!读的时候可以把每一个字音略拖长:“周——总——理——来——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个性化朗读。
12、泼水节(SongkranFestival),4月13日至4月16日,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届时人们先至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到处欢声笑语,充满了节日气氛。泼水节,一般为3至4天。第一天,傣语称之为“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称之为“恼日(空日)”,人们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互相开始泼水了。
13、规范书写,巩固识字
14、(5)鼓励学生用“笑容满面”说话。
15、简单的祭拜活动之后,龙舟赛正式开始。阵阵鞭炮声中,40多名桨手在舵手的指挥下,喊着嘹亮的号子挥桨竞渡。浰江河两岸,站满了前来观战的村民,为桨手加油喝彩。
16、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而妇女们则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这样开始了。人们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
17、缅甸政府还呼吁所有民众相互监督,如发现疑似感染病例,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卫生部门。
18、龙舟大小不桡手人数不一。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
19、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了解1961年泼水节的特别之处,为后面感受“难忘”做铺垫。在指导学生识字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增强识字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0、面包车防高攻低,开面包车作战讲究的是团队配合。几个人躲在车中观察情况,可以避免被满大街的水花击中,在看准时机时一起冲下车,泼别人个措手不及。但面包车致命的缺点是载水量较少,无法持续作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