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吃羊肉的说法(100句)
一、立冬吃羊肉是哪里的风俗
1、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2、上海人的“老规矩”
3、吃饺子:老北京人说:“立冬补冬,不补嘴空。”在京津地区,人们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有的还讲究吃“倭瓜”馅的饺子。“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4、羊肉的好处还含有良好的维生素B对健康非常有益。维生素B12或钴胺素通常被称为这将有助于身体保持健康的神经,有助于红细胞的形成,防止贫血,提高耐力和身体健康。
5、在潮汕有立冬吃甘蔗、炒香饭的习俗。流传着“立冬食蔗不会齿痛”的说法。当地民间认为,立冬日吃甘蔗,既能保护牙齿,又有滋补的功能。而用莲子、蘑菇、板栗、虾仁、红萝卜做成的香饭,广受汕头市民的欢迎。除了特色食俗外,还有比较创新的立冬活动。
6、鲫鱼。立冬以来吃鲫鱼的习俗,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传承由来了。鲫鱼具有开胃的效果,立冬时吃鲫鱼很不错的。
7、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
8、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农历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则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9、保康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
10、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11、羊肉中含有足够高的ω维生素B12和欧米茄3的含量有助于预防自闭症儿童。因为羊肉的营养价值之一能够优化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的发育。虽然维生素B12的含量很高,但它有利于镇静和应对压力/抑郁。
12、自冬至节气起,开始进入“三九天”,强冷空气南下频繁,气温骤降,天气寒冷。所以,冬季真正寒冷,是在冬至后。
13、焦虑抑郁、肥胖症、亚健康
14、除了冬天吃羊肉的习俗,上海一些地区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伏天吃羊肉”的特色文化。据报道,一到三伏天,上海南桥镇上沿街马路就到处是卖羊肉的大排档。当地还流传着“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的养生秘诀。中医上说羊肉性温,在夏天吃羊肉,喝烧酒,通体发汗,可“驱散五脏积热,释放体内毒素”。该习俗也已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令人惊喜的是,上海市区的羊肉馆也已经越开越多。可见上海吃羊肉的习俗不但没有消失,反而传播的越来越广,越来越受欢迎了。
15、硒(100克= 0毫克)
16、“春分”分什么?秘密在哪里?
17、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18、腰腿疼、椎间盘脱出、偏瘫康复
19、据本草纲目记载,羊肉有补中气,益肾气的作用。它也是历来民间冬季进补的重要食材之一。羊肉是营养最高的令人难以置信的肉。
20、羊肉是铁、维生素B、胆碱和硒含量足够高的来源之一。胆碱和硒的含量可以防止人体器官中的癌症死亡。此外,羊肉还包括含有共轭亚油酸(CLA)的肉。其中酸含量可预防致癌炎症和恶性肿瘤。
二、立冬吃羊肉的说法
1、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立冬吧~
2、中医内科,中医妇科,肿瘤科。
3、吃甘蔗、炒香饭:在福建、潮汕,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因此冬要吃甘蔗、炒香饭。“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不仅可以保护牙齿,还能起到滋补的功效。甘蔗是潮汕人“补冬”的食物之一。
4、立冬向来都有吃补品的习俗,其实南北方的补品是不太一样的哟。南方的宝宝们可以用乌鸡/鸽子/水鸭/鹌鹑加上中药包进行熬煮食用,中药包有人参、当归、枸杞、西洋参、茯苓、黄芪等等。北方的宝宝很简单哟,吃饺子,北方有句话说“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5、历史变迁造就“北红南白”
6、立冬时节既然是作物收成和动物冬眠的季节,也代表着冬天的草木已经凋零,万物已经进入冬眠状态,都在蛰伏等待春天的来临,然后再次迸发出勃勃生机。
7、羊肉。立冬时节吃羊肉正当时,立冬吃肉进补,而羊肉中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这三者被称为产热营养素,食用产热量多,御寒效果最好。
8、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着。“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边很容易就被冻伤了,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补耳朵,这可是家里人对亲人最贴心的关怀了。
9、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
10、高蛋白(100克= 1克)
11、今年的立冬节气是11月7日。立冬自太阳黄经到达225度时开始,也是冬季开始的第一个节气。单从字面上可解释为:“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冬季的来临,它清晰准确地标志了四季转换的过程。但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故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并非都以“立冬”为准,而是以连续几天气温低于10度为冬季。
12、吃生葱: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按老人的讲法,葱性温味辛,能发散让人出汗,使体内郁滞不通的阳气随着汗液排出,阳气运行便通畅了,病邪也就随汗被驱除了。
13、补冬:谚语 “立冬补冬,补嘴空”,古时农民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便在立冬这天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立冬“补冬”,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
14、伏羊节是中华传统美食节日,于每年传统农历初伏之日开始,至末伏结束,持续一个月。受伏羊文化的影响,中国的上海、江苏、山东、安徽、宁夏、湖北、浙江等地也都有过伏羊节的习俗。品味两汉文化、尧舜文化,纪念彭祖、狐偃,踏青郊游是伏羊节的基本主题。
15、做法:将童子鸡宰杀后,去毛杂、洗净、装入大盆内备用。将海马、虾仁用温水洗净,泡10分钟,分放在鸡肉上,加葱段、姜块、清汤适量,上笼蒸至烂熟。出茏后,拣去葱段和姜块,加入味精、食盐,另用豆粉勾芡收汁后,浇在鸡的面上即成。服用时,食海马、虾仁和鸡肉。
16、湖南醴陵人在立冬这天,要开始熏制有名的“醴陵焙肉”,这种肉用灶上的烟火漫慢熏焙而成,尤以松枝熏出来的肉为上品。
17、来源|人民日报、天气万年历
18、脾胃不和、脾虚、腹胀、腹泻、胃炎、
19、功效:温肾壮阳,益气补精。适用于阳痿早泄,小便频数、崩漏带下等。
20、以下半年候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则"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首都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三、立冬吃羊肉还是冬至吃羊肉
1、功效:温里壮阳.补肾益精。适用于腰膝冷痛、阳痿遗精、肾虚面色灰暗等。
2、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等地,每到立冬时节,游泳爱好者都会用冬泳的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冬泳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好方法,能够提高抗寒力和免疫力,强身健体,抗衰延寿。
3、北方地区:立冬吃饺子是最常见的习俗之一。饺子馅有羊肉、牛肉、海鲜、倭瓜等,摄食适量的脂肪有较好的抗寒耐冻作用。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南方地区:立冬吃羊肉炉、姜母鸭、清炖麻油鸡、四物鸡等用药材和鸡鸭一起炖煮的食物。能补气养血,还能滋阴降火。美食中的药膳适合于秋季和冬季食用。羊肉炉有滋补气血、使全身的血脉畅通的功效。姜母鸭有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疏肝润肺的功效。麻油鸡肉质细嫩,有滋补养身的作用。四物鸡汤以当归、地黄、白芍、川芎四味中药与鸡同煲,具有补血、活血和止痛之效用。
4、"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按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
5、羊肉的下一个好处是健康的皮肤。羊排不仅含有维生素B、胆碱和硒,而且肉中还含有相当高的维生素B据专家称,维生素B12有助于保持我们皮肤的健康。从保持皮肤紧致、化痰、去毛等等开始。
6、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所以也拥有多种气候,南北方因为距离比较远,所以也养成了不一样的生活习惯。北方比较喜欢吃面食,所以在过节的时候,一般都会吃饺子,但是在南方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北方人吃饭的时候讲究量大,而南方人在吃饭的时候就比较讲究精致了。在立冬这一天,不同的南方城市也会有不同的习俗。在台湾省一般大家都会去大街上买羊肉,而且在这一天大家也会携家带口一起去餐厅里吃姜母鸭。
7、立冬的时候要吃绿色的蔬菜,说是可以让人在冬季身体健康,补充营养。
8、白露不要“露”这些事项要注意
9、从100克羊肉中获益的是高蛋白,约为1克蛋白质。对于那些想锻炼肌肉的人来说,这种蛋白质对你非常有益。蛋白质的一些好处是建立和增加肌肉质量、脂肪结合、消化,为身体提供能量和力量。
10、维生素B1 (100克= 0。15毫克)
11、这一天,漳州的乡村人家要舂“交冬糍”庆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舂得韧韧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细细地揉成团;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细细的,与白糖拌在一起。
12、《中国百科大辞典》华厦出版社1990版
13、谁想减肥?如果你是其中之那么定期吃羊排。红肉是一种高蛋白和足够低的脂肪。因此,它将有助于控制体重和预防肥胖。不仅如此,食用羊肉还能增加我们身体的新陈代谢燃烧。这种肉含有维生素B,有助于燃烧卡路里和脂肪。
14、做法:黑芝麻炒熟研末备用,粳米洗净与黑芝麻入锅同煮,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成粥。
15、传统是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立冬在古代民间是“四时八节”之在古代我国一些地方会在立冬举行祭祀、饮宴等活动,作为重要的节日来庆贺。扩展资料: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立冬至小雪节令(相当于农历十月)期间,常会有一段温暖如春的天气,以致一些果树误以为春天到来,二度开花,正所谓“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16、在北方的很多地方,立冬有吃饺子的习俗。一般认为,饺子是“交子”的谐音,因此季节交汇、新旧岁交汇之时,常有吃饺子的习俗,此外,北方地区还认为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17、陕西的羊肉泡馍也是非常有名的,一碗羊汤加上自己掰的馍,吃上去特别的暖,而且羊肉本身也是有暖身暖胃,驱赶身体寒气的作用,所以在立冬的时候一定要吃上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泡馍。
18、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我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19、北方人爱在这一天吃饺子。饺子有“交子之时”的意思,而立冬是秋与冬相交的日子,所以立冬吃饺子的传统,在北方已经流传了上百年。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20、青萝卜健脾防口干,立冬后空气干燥,许多上班族感觉口干唇燥。青萝卜具有健脾防痰、生津止渴等功效,有“水果萝卜”的美称。
四、冬至吃羊肉是哪里的风俗
1、在我们江苏,立冬时,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补上一补。苏南苏北的进补习俗也不尽相同。苏南人历来有在冬季喝羊肉汤的习惯,作为一年一度冬令滋补品,“每天一碗羊肉汤,不用医生开药方”。在苏北,人们大多都会吃饺子。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2、蓬勃发展的羊肉文化
3、做好的小糍粑滚以白糖花生粉,摆放在大海碗里。食用时用筷子一口气串上几粒,就像拨浪鼓,所以也叫“拨浪糍”。做好“交冬糍”,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谢他慷慨的给予。
4、等中医理疗,对中医内科
5、水萝卜伴猪肝有解酒功效,水萝卜利尿功能特别好,有利于解酒。水萝卜猪肝粉丝汤是不错的“伴酒汤”。
6、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7、饺子的原名据称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8、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9、虽然南北立冬差异大,但不管是哪里,立冬都要注意这些~
10、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11、在冬天季节,所谓“冷在三九”,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以冬至逢壬日为起点,每“九天”算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作“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天”。
12、《中国俗语谚语大全》中国百姓文库1999年版
13、藏暖——穿衣要“恰如其分”
14、如今寒冬已至,松江南北遵照“北红南白”的传统,也开设了众多的羊肉节。如已经举办数届的金山卫镇的“张桥羊肉文化节”,都会在冬至后开张持续到来年一月。张桥羊肉传说是当年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驻扎在金山卫时,由于卫所破旧,冬至苦寒,当地百姓很同情戚将军的部队,于是就用张桥羊肉去犒劳戍边将士,戚继光也随即在军中设宴,相传支起大锅十口,号称“千人锅”,煮食羊肉,香味飘满了小小的金山县城,军民同乐,举城欢腾。
15、羊肉中的硒有助于身体抗氧化,抗氧化剂的一些好处是抵消自由基,降低患某些身体疾病的风险,使皮肤和器官更加健康。
16、陕西立冬吃香菇,吃面条,羊肉泡馍,鸡汤。
17、老上海人常说一句话“立冬到,吃羊肉”。羊肉性温,营养价值很高,尤其是在上海郊区,吃羊肉的习俗由来已久,根据《真如镇志》记载,“旧时,凌晨四时许,进羊肉馆要上一碟羊肉,酌一二两白干,嗣后一碗羊肉汤面,即下田头。”根据记载,乾隆年间,真如镇的羊肉生意鼎盛的时期,买羊肉最多的一条街道上就有三十多家。这几年随着国家对于旅游业的提倡,许多独具地方特色的“羊肉美食节”逐渐兴起。“鱼羊鲜”是行之全国皆准的老话了,在新一代“九零后”“零零后”的上海年轻人中,醉心于羊肉的“吃货”也越来越多。
18、陕西人喜欢在立冬的时候吃香菇,因为香菇当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元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非常丰富,多吃香菇对人体非常有益。而立冬开始天气逐渐寒冷,因此可以通过食用香菇滋补身体,强健身体,增强身体体质,这样的话才能很好的度过一个冬天。因此在立冬的时候,陕西人喜欢用香菇来炖汤喝,或者是炒着吃,也可以直接放在油锅里面炸,味道都是非常美味的。
19、满族有烧香的习俗。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烧荤香”5—7天,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
20、蒙古军队带来的草原味道
五、冬天吃羊肉的节日
1、参考资料来源:兰州新闻网—各地立冬习俗你都了解吗?长肉的同时别忘了涨知识
2、俗话说“寒从脚下起”。因为脚是人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人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养生保健专家介绍,入冬后,气温低,气候干燥,受寒冷刺激易发生冻伤和皲裂。因此,冬季防寒保暖,应做到“恰如其分”。衣着过少过薄,既耗阳气,又易感冒;衣着过多过厚,则腠理开泻,阳气得不到潜藏,寒邪容易入侵。
3、老北京人说:“立冬补冬,不补嘴空。”立冬的规矩是吃水饺,有“北吃饺子南吃鸭”之说,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所谓“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但这是玩笑的说法,只在民间流行,按规矩,立冬这天应吃“倭瓜”馅的饺子。
4、《松江府志》中华书局1986版
5、“北羊南迁”带来的“湖羊”美味
6、在绍兴等地,立冬的习俗是酿黄酒。绍兴黄酒迭择立冬这一天开酿是有讲究的。因为立冬后,湖水沉淀物下沉、水体清冽、气温降低,不仅可有效地抑制杂菌繁殖,保证发酵顺利进行,还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从立冬到立春,这大约120天的时间里最适合酿制黄酒,当地人称之为“冬酿”。
7、酿黄酒: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在民间,人们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8、清明节里的中医药文化你知道多少?
9、天津鹤年堂中医门诊部于2017年4月1日被天津社保局正式批准为“天津市城镇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刷医保卡看病、理疗即时结算开始正式运行。天津鹤年堂医保定点指定医疗机构的正式运转,方便了广大居民就医,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大难题。鹤年堂自成立以来,为满足广大居民的要求,一直积极的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做准备,包括诊疗专家的聘请、医护医技人员的强化培训、化验、B超、心电图以及多种理疗设备的购置,即可完全满足居民看病诊疗的需求,又百分百达到了医保定点机购的标准,为广大居民提供了服务贴心、诊疗效果好、方便、经济的就医场所。
10、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专家建议,入冬后的饮食可以适当厚重,食材以滋阴为主。中医四时养生的基本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因为秋冬阳气潜藏,阴精蓄积,顺应这个趋势养阴,效果要比其他时候要好。好比一株干渴的鲜花,春夏养阴犹如中午浇花,浇下去的水分会被蒸发掉一大半。而秋冬养阴就如同傍晚浇花,同样多的水分不但不会被蒸发,还可兼得晨露的滋养。水为阴气之源。因此,冬季要多喝温水,养阴的同时还可以润燥。此外,还可酌情选择沙参、玉竹、百合、无花果、银耳、枸杞、甲鱼、罗汉果等养阴的食物煲汤或炖煮。
11、贫血或红细胞缺乏可能是由于体内铁含量下降造成的。羊肉进一步增加红细胞(血红蛋白)数量的好处是。羊肉中的铁含量相当高,甚至比鸡蛋中的铁含量高得多。
12、而在江苏无锡等地在立冬的时候就比较流行吃团子,团子是用刚刚收成了粮食做成的,里面包着豆沙,萝卜,猪油等,吃起来非常好吃。而且在江苏还有吃膏滋的传统,在立冬这一天,苏州很多老牌中医院都会为大家开设一些进补的门诊,专门给大家熬膏药。所以苏州人大部分还是比较注重养生的,因为冬天比较容易生病,所以大家都会通过进补一些药材来达到保健的作用。
13、鹤年堂中医门诊部联系方式
14、文字:顾医森|美编:齐小美
15、藏情——情志恬淡安静畅快心情
16、萝卜。立冬时节正是吃萝卜的好时机,萝卜虽然长相不佳但是却有着很高的营养,白萝卜味道甘甜,立冬吃萝卜能调节肝火,另外立冬季节干燥,吃萝卜可以改善皮肤状态,补充营养。
17、立冬的时候还要吃羊肉汤,因为羊肉汤有滋补暖阳御寒的效果。
18、陕西的面非常有特色,陕西的面不光好吃,而且品种非常的多,比如大家所知的biangbiang面,还有扯面,面皮等等。那么既然陕西特色就是面,因此在立冬的时候自然也会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面。当然陕西人在吃面的时候喜欢在面上面浇上一层油泼辣子,这样吃上去既好吃又可以暖身,驱赶身体当中的寒气。
19、在生活起居方面,鹤年堂中医专家建议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睡个懒觉也是可以的,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年轻人要避免夜生活丰富,睡觉过晚。老年人则要避免晨练起得太早。早晨气温低,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阻碍增加,血压容易升高,心肌耗氧量也增加,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溢血等意外情况。冬季出门可以适当推迟,太阳出来以后气温升高,空气质量也会变好。
20、立冬时节,民间还有“立冬补冬,补嘴空”的说法,除了饺子,还有很多人喜欢用高热量的食物来滋补。例如在福建地区,立冬那天要用狗肉、羊肉、猪排等肉以及中药材炖肉;在浙江地区,有些地方把立冬称为“养冬”,立冬这天要杀鸡或鸭给家人炖了补身体;在台湾地区,立冬这一天,当地人喜欢吃羊肉、姜母鸭来进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