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禅一句话(100句)
一、每日一禅禅语人生
1、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2、善良,勇敢,优秀,绝不妥协,祝你,也祝我。
3、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
4、生活磨砺了人生,这一路走来,学会了接受。
5、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
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7、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低。
8、凡心千万,心轮静守,若悟不透,禅语一片,佛心一尊,看芸芸众生里,多少的人,不是一路艰辛,泪流满面,一路开怀,欢语一生,唯叹自己的人生路,荆棘坎坷,这也许上苍赠与的最好礼物,没历经风雨的人生,是无法承载,生命中的厚重!
9、东汉永平初的一天,汉明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次日召集群臣询问,知为西方之佛。于是,明帝派郎中蔡愔(yīn)、博士秦景等12人出使天竺国,去寻访佛法。蔡愔等人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至中亚一带)巧遇摄摩腾,就邀请他到中国。
10、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普通感情,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则是开大智慧,此智慧已不是言语所能表达;而大笑是真正的高兴,发自内心的喜悦更非笑声所能轻易表达的。
11、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朝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12、慧者须臾顷,亲近于智人,能速解达摩,如第三者尝汤味。愚人不觉知,与自仇敌行;造作诸恶业,受定众苦果。
13、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4、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15、幸福,不是收获的多,而是抱怨的少。于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只有善于驾驭自己情绪和心态的人,才能获得平静,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16、分享智慧,收获智慧,分享慈悲,收获慈悲
17、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18、佛曰:白云无心,真如佛性。
19、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必劳心。
20、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二、每日一禅一句话
1、佛曰: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2、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3、没人能一手把你拽到天堂,也没人能一脚把你踩到地狱,命运中所谓痛苦与快乐,只是内心感受,当你超越自己的狭隘和自私时,你会感到处处是天堂;当你被烦恼纠缠不清时,哪里都是地狱。所以说,万法唯心,命自我造。命运如何,就看你怎么去努力,怎么去看待。命运就在你的手里,也在你的心里。
4、一杯污水却不会因一滴清水的存在而变清澈
5、八: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6、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7、不责人之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不仅可以养德,还可以远害。
8、花儿不为谁开,也可以为自己开。
9、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10、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11、邻里团结,家庭美满,职业安定,环境优美,这是众生应求的幸福。能慷慨地施舍,能诚心地服务,无怨无悔,这是最大的幸福。
12、菩提树是树,明镜台是台。此为俗谛。所谓俗谛即有分别也,即以主客方式去认识事物也。但对佛家真谛而言,其认识事物的方式是主客双泯,即佛家自语的境智双泯,能所双泯,此即无分别也。此即康德的物自身,即物之在其自己。既无分别,则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矣。此为约真谛而言也。原创作品,欢迎浏览!
13、布袋和尚: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
14、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15、过去的,别再遗憾;未来的,无须忧虑;现在的,加倍珍惜。再努力一下吧,每天都会更容易一点的。
16、爱一个人总是简单,无非心念所至,生万千欢喜;懂一个人却需要漫长岁月里的温柔耐心,聚沙成塔,滴水石穿。有的人一开始就注定离开,我却仍愿用一生等他回来。与自己促膝长谈与孤独握手言欢等风来,不如追风去。愿你如愿遇到命中的缘分,不早也不晚,不急也不缓。总会有那么一个人,在某个风景正好的季节来到你身边,并且懂得你全部的好。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已经不合适的,将来也不会合适了。身不由己,苦海无尽,历经折磨蜕变,却活成了别人想要的样子。幸福有两种,一种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种是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其实人生,就是由一段一段等待,拼接而成的。等一片花落,等一方月圆,等一人归来,等一缕尘缘。
17、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18、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19、提倡什么安详禅生活禅,实际上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静中观察,慢慢就有了定力。
20、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而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众生皆有佛性。正如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
三、每日一禅禅语
1、人生要迈两道槛:情,钱,人生要会两件事:挣钱,思考,人生的两种状态:谋生,乐生,人生要做两件事:感恩,结缘,人生的两个基本点:糊涂点,潇洒点,人生三件事:学会关门,学会计算,学会放弃,人生三问:尽快有多快?稍后有多后?永远有多远?人生三处:发现长处,理解难处,不忘好处!——白岩松人生的轨迹确实不会按自己设定的方向走,世事无常、很多事我们无法改变,就连改变自己也是需要时间的。每个人都会孤独的死去,但是如果你对某人意味着什么,如果你帮助过某人或爱过某人,如果只有一个人记得你,也许你就永远不是真正的死去。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静心体味生活的悲与喜,笑看起起落落。
2、原文出自《华严经》。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如花草。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一切众生,处处成佛,时时成道。
3、小乘佛教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佛教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其数如恒河沙子。
4、公元73年的摄摩腾、竺法兰的《佛说四十二章经》
5、一杯清水因滴入一滴污水而变污浊
6、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7、摄摩腾,亦称迦叶摩腾,能解大小乘经,以宣扬佛理为己任,经常四处游化。一次,他到天竺国的附庸小国讲《金光明经》,正遇敌国入侵。摄摩腾舍生忘死,亲自出面调解,终使双方和好,他因此显名。
8、相信自己,一路风景一路歌,人生之美,正在于此。
9、八万四千是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此处形容极多。佛陀时时刻刻对我们说法,体验了八万四千法门,如此充满奥妙的境界和感触,只怕以后难以宣告他人。
10、在这首诗里,苏轼采用佛典较多,充分体现了佛教思想已经深入到宋代文人的诗歌创作中。
11、总有一个人,让你笑的最灿烂,哭的最彻底。群处守嘴,独处守心。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留一点好处让别人占,留一点道路让别人走,留一点时间让自己思考。任何时候都要记得给人生留点余地,不冒进,不颓废,不紧张,不松懈,得到时不沾沾自喜,失去时不郁郁寡欢,得失之间淡定从容。有些人一旦遇见,就已经够了。哪怕没有修成正果,只要结果不是太悲惨,都好过空白。人生有三种苦:得不到,痛苦;得到了,却不过如此,也会痛苦;轻易地放弃之后才发现,原来它在生命中是那么重要,还是痛苦。人生得失本平常,古今哪个不曾伤。既如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平常心对待得失,得之不喜,失之不忧。
12、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万法唯心、七级浮屠、有容乃大、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大悟无言、立地成佛。
13、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14、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15、佛曰: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16、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令一切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17、人与人之间的很多矛盾都是从傲慢中来的;都觉得自己比别人更高明,比别人更有见识,比别人更正确,于是相互轻视,矛盾也就逐渐生起了。
18、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19、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20、贪淫致老,瞋恚致病,愚痴致死,除三得道。
四、每日一禅禅语人生公众号
1、虽更无功德可得,我欲心亦不休。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在乎世事的曲折。心不迷失,苦从何来?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没有痛失就不会有记取,没有悲伤则无法领会欢愉的意义。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如干草积等须弥,投芥子火必烧尽,供养诸佛少功德,必断烦恼至涅槃。太古清音发指端,月当松顶夜堂寒,悲风流水多呜咽,不听希声不用弹。麻砖作镜不为难,忽地生光照大千。堪笑坐禅求佛者,至今牛上更加鞭。
2、累眼看世界,人累心也累;笑眼看世界,人笑心也笑;一切由心生,一切由心灭。正因为生命是有限的,才能够体会欢喜和忧伤。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只为自己当下的那一刻负责,每时每刻都是当下!
3、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切莫刻意的寻求,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到此境界,才是开悟。
4、一个人的心,如果澄净了,就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处处是福地,法法是善法,那么,还有什么能迷惑,染着我们呢。
5、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6、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7、佛曰: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8、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9、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必劳心。
10、学会把自己的心态放低放平,多看自己的缺点,多看别人的优点,让傲慢的心变得谦虚恭敬,这样您所处的环境自然就融洽了。
11、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2、《赠东林总长老》便是在苏轼有了这种思想转变后的作品之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成败得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而佛教的智慧,佛教的妙语更是让他实现了对人生苦难的超越。
1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佛家劝人向善的基础,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14、不睹恶生嫌,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
15、一忧一喜皆心火,一荣一枯皆眼尘,静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做梦里人。
16、活着的气度则是要刚柔并济,胸中有天地。要坚韧不拔,顽强不屈。要傲骨侠肠,正直勇敢。
17、烦恼天天有,不拣自然无。沉浮人生,心路历程,让来的来,让去的去,心平气和的迎来送往,来来往往,一场过往。禅门有语:不忘人恩,不计人怨,不思人非,不念人过。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心头无闲事,便是自在人。
18、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19、原文应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20、心情是一条河,它的状态取决于它的深度。深水沉静,浅水喧哗。心量太小,小石头也能激起心情的浪花;心量大了,才能容得下暗藏的礁石。生活中,干扰我们心情的,没多少是大事儿。如同江河中的浪花,很多都不是庞然大物激起的。见多识广了,心胸就开阔了,心量就大了,心也就容易宁静了。
五、一日禅最新一句话一日禅语
1、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2、后竺法兰卒,葬于白马寺西院,与摄摩腾墓东西相对,形制完全相同。其碑文为“汉开教总持竺法大师墓”。
3、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5、从前有个人总是非常苦恼,他听说佛能灭除一切苦难后,就背上行囊去找佛。佛陀听完他的诉说后,对他说:“真正能够解脱你的,只能是你自己。”“可是,心中充满了苦恼和困惑的正是我自己啊!”那人不解的说。“你想一想,你心中的苦恼和困惑,是谁放进去的?”佛陀对他慈悲的微笑着说。这个人沉吟半晌,没有说话。佛陀继续开示:“是谁放进去的,就让谁拿出来吧。”禅语:站在温暖而明亮的阳光下,苦恼的人终于明白,自己的苦恼不过是自己的一种执著,要求得解脱最终也只能靠自己。。
6、通篇言简义丰,明了易懂,通摄大小乘一切教义,涵诸法要。这部经典反复强调了持戒的重要性,告诉佛教弟子应该如何修行。祖师大德将此经和《佛遗教经》、《八大人觉经》合称之为《佛遗教三经》。
7、未成佛果,先结善缘。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放入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学会把自己的心态放低放平,多看自己的缺点,多看别人的优点,让傲慢的心变得谦虚恭敬,这样您所处的环境自然就融洽了。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必劳心。幸福,不是收获多,而是抱怨少。于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只有善于驾驭自己情绪和心态的人,才能获得平静,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8、趁还年轻,还来得及,去奋斗,
9、佛曰:知足常乐,风清月明。
10、生活中善看别人的优点,用一颗坦然、平和的心面对人世间的潮起潮落,云卷云舒。人前带着十分的真诚,欣赏的笑意,人后就会有十分的自由,熨贴的心绪。心越宽,快乐幸福就越多…
11、据历史记载,《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第一部重要经典著作。迦叶摩腾、竺法兰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集了四十二段话,编集成了这部《佛说四十二章经》。
12、苏轼和禅宗渊源颇深,佛经偈颂对苏轼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首《赠东林总长老》就是苏东坡留宿东林寺,与禅宗黄龙派创始人黄龙慧南的弟子常总禅师彻夜谈禅说理后写的偈子。
13、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14、人间总是下雨的时候少,晴天的时候多。应化身佛虽现灭度,而此佛身相续常住。佛不般涅盘,正法亦不灭,为利众生故,示现有灭尽。有在家出家者,有出家在家者,有在家在家者,有出家出家者。我释迦文佛寿命极长,所以然者,肉身虽取灭度,法身存在。
15、佛家禅语主要指从佛门中传出的精华语句,话语平朴,含意深远,对人生思想等方面有着精神食粮的作用。由于禅语的文雅和隽永,常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应用。
16、公元67年(永平十年),他们一行以白马驮经,来到洛阳。明帝隆重接待,先将其安置于鸿胪寺,后又专门在洛阳城西雍门外建白马寺。此为中国国家设立僧寺之始。摄摩腾遂成为中国第一位沙门,白马寺也成为中国佛教的释源和祖庭。
17、佛曰: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18、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9、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
20、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今天我们说这句话,就是“舍己为人”,是一种自我牺牲精神,是一种拯救人心,改造社会风气的精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