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100句)
一、形容古时知识分子关心国家民生
1、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
2、这还只是说入门,没有说高处。还有诗话呢?还有注疏呢?诗的技巧,能说到深不可测、高不可攀。现在的诗歌鉴赏的水平也很难恭维,所以精读也难读出真金来。
3、什么是新体诗?新体诗有哪些代表作家?
4、检验“神似”的标准首先是“形似”
5、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广汉
7、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9、A.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到各位先贤的高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10、三尺: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11、开始,王安石还是比较器重他的才能,可出来混怎么着也有点人品才行,又是谄媚、又是诋毁,别人不行就你行!
12、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古代的教学方法,在一对一方面,最突出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也就是自学。
14、再计算几个数字。一个文人一生能作多少首诗?正确答案:十万首以上。多乎哉?不多也。十万首是什么概念?就是这个人十岁才开始作诗,作到六十岁就不作了,每天只作五首诗。古人既不是十岁才作诗,又不是六十而止,且不是一天只作五首诗。古人作诗,那是他的生命状态,就像今天发短信一样。不发短信你能活吗?古代文人不作诗也活不了。你一天只发五条短信吗?明白了吧,古人作诗,很简单的。比如《红楼梦》的开篇,甄士隐去见贾雨村,那天是中秋节,贾雨村那个晚上吟了三首诗。三三得照这样一天就是九首诗。另外,历史上真的有几个人留下了差不多十万首诗,比如乾隆皇帝。
15、因为, 沈括就是“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
16、(简析)上片主要抒发作者惜春之情。下片一开始就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喻指自己的失意。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这首词中当然有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但更多的是他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作者一生忧国忧民,这里也是把个人感慨纳入国事之中。春意阑珊,实兼指国势如春一样一日日渐衰,并非象一般词人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
17、2019年高考的硝烟还未散去,2020年高考的序幕已然拉开……
18、D.扁舟、月笛和烟蓑等意象,构筑了一幅宁静淡远的生活图景,表现了作者无限愁苦之情。
19、早岁入皇州,尊酒相逢尽胜流。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客路萧萧两鬓秋。
20、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画缴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二、古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1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
3、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4、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没有一门情感课。音乐是情感课吗?唱歌都得按谱,多一拍都不行,到底谁唱谁的?这叫什么情感课?没有的,我们根本没有情感课。
5、(赏析)此词为临老伤春之作,为张先词中的名作。全词将作者慨叹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工于锻炼字句,体现了张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6、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下列不是本文特点的是(2分)()
7、(赏析)这首词写的是惜春之情。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全词俏丽、新警、宛转、含蓄,表现了山谷词的风格。
8、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9、看到现在的年轻人谈恋爱,“我爱你”就是“我恨你”。因为我爱你,凭什么你敢不爱我?因为我对你好,凭什么你敢对我不好?凭什么爱过我又敢去爱别人?这种态度被叫做“爱”,而且在媒体和娱乐界广泛传播。这不是爱,爱首先是尊重。
10、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11、参考答案:晚唐小品文是韩、柳杂说、寓言小品等类文体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也是晚唐日趋尖锐的各种社会矛盾下的产物,取得了以下成就:(1)它继承和发扬了古文运动批判现实,文以载道的传统,而在讽刺尖锐,见解深刻方面,较韩柳有过之。⑵形式上发展了韩柳文中幽默的一面,打破了唐代古文过于一本正经的沉闷局面,使散文题材开拓到日常生活中的琐闻、杂感等各个方面,风格趋向于轻松活泼。(3)对赋、铭、箴、赞等文体进行了由骈转散的革新,填补了中唐古文运动留下的空白,丰富了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代表作家作品有皮日休《皮子文薮》、陆龟蒙《笠泽丛书》、罗隐《谗书》。
12、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13、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4、不过我真的想说,还是中国的教育高明些。……这还需要论证吗?
15、王安石二次罢相,推举吴充代替自己。这时候,沈括已经升任掌管全国财政大权的三司使,他见新宰相处处与王安石相悖,就秘密写了变法的种种弊端,献给吴充。
16、臣不胜手足之情,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但得免下狱死,为幸。
17、第一个阶段叫“点书”,就是学生拿着书,翻到要学习的这一页,教给先生。先生给他点出句读。古代点句读有专门的工具,比牙签略粗略长一些,一般是木制、鸡骨制、铁制的,也有高端的象牙制的。一头粗一头细,两头都有一个圆圈。用它戳上印泥,往书中断句的地方一盖,就是一个圆圈,表示句读。通常小圈表示逗号,大圈表示句号。也有小圈表示逗号和句号,大圈表示这个字用得好的。但一般评点精彩会用朱笔在字旁点一个点。点书这一节,如果学生年龄大,会句读了,就会是自己点好给先生修改。
18、胡抗美书法:绵山栖贤谷
19、点绛唇(李清照)
20、礼教不是礼仪,“人而不仁如礼何?”礼是内心对生命的尊重。礼仪可以从权,也可以与时俱进,但内心的真诚不可磨灭。
三、古人用什么词语形容知识分子
1、(答案)C①一种赤诚崇高的精神面貌:弗之和庄卣辰等人对国运的关心,对事业的坚守,对故旧亲友的牵挂等,展示出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温情。
2、先秦时,“诗”就是指《诗经》。《诗经》以外的,叫“歌”、“赋”、“辞”等,不叫“诗”。屈原作的,就是“辞”、“歌”、“赋”。到了汉代后期,才有人慢慢把新创作的韵文叫做“诗”。这是一种抬高身份的表现吧。孔子不作诗,孟子也不作诗。曾子子思都不作诗。但是他们作歌。当时的歌、辞、赋,形式上和《诗经》里的诗或有差异,或无区别,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所以汉代以后统称为“诗”,亦无不可。
3、接着作者描述了当时的情景:"老翁踰墙走",老头子越过围墙逃走了,老婆婆走出门来应付抓人的官吏。这个官吏"一何怒",发出愤怒的声音,老婆婆悲哀地哭诉:"三个儿子都去邺城当了兵,有一个儿子托人捎来书信说,有两个儿子都已经在战场中战死,我们还活着的人是凑合着过日子,生活也是艰难无望的,死了的已经永远死去了,不可复活。家中沒有什么人了,只剩下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孙子的妈妈倒是沒有去当兵,但是出门沒有一条完整的裙子。我这个老婆婆气力虽然衰竭,愿意跟着你们,到河阳去服役,我去了还能够给部队战士当炊事员”。
4、词作下片,承上片怕触景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目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下片以对往昔生活的追怀、眷恋与如今飘零异地、悲凄伤感相对比,写出一位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形象。
5、水调歌头·长恨复长恨辛弃疾
6、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当时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且是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门豹担任邺县令,治理邺地。西门豹到邺地后,微服私访,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惩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实教育百姓,破除迷信。
7、仔细比较可知:C选项中“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表述过于绝对,文本中明明说道“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该题正确答案就是选项C。
8、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9、1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10、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11、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和工笔等。对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
13、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14、(10)李白——供奉翰林,漫游各地,晚年飘泊——揭露黑暗,怀才不遇,向往自由——意境壮阔,想象奇特,真率自然,清新飘逸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6、这种评判我愿承担,因为我早已有承担时代重责的觉悟,又何惧轻若鸿毛的评判。多少吾辈英雄走着、顶着几代人的质疑,遍血的荆棘早被血浇灌出了花,怒吼着,即便是西西弗斯,也有将巨石滚上的决心。
17、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家主流认为,儿童的教育,以正心为主,所谓“童蒙养正”。就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但不一定告诉他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还不能理解。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心性就是正的,长大才好继续培养。当然儒家的另一派则认为童心最真,人性本善,开发此童真,就可达到心正,过分约束,反而失去了真性情。
18、事情至此,已经完全变了性质。北宋政事的混乱与腐败至熙丰之时 ,暴露无遗。
19、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能力层级主要集中在理解和分析综合。“理解”层级中要求“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要求考生必须对文章内容有基本的了解。《考试大纲》在“分析综合”中也强调了: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自2017年高考后,论述类文本阅读就增加了对文章论证分析的题型,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述结构和思维逻辑方式的掌握。
20、人生经历:(约公元715—770),原籍南阳,移居江陵(今湖北荆州)。少时读书于嵩山,后游京洛河朔。天宝三年进士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赴安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复赴北庭封常清幕府任职。对边塞生活深有体验。肃宗时拜右补阙。长安收复后,转起居舍人,因上书指斥权佞,出为虢州长史。代宗时入蜀,两任嘉州刺史。罢官后客居成都。
四、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另一种关怀具体内涵是什么
1、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予徘徊荣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2、投稿:1224355909@qq.com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3、③处,前句“虽然仍不清楚是智慧程度的提高使人更不孤独”表明智慧程度和孤独的影响不止一个方面,这句谈了智慧程度对孤独的影响,接下来就应该谈孤独感对智慧程度的影响,再从语句关系上可知应填“提高”的相反义,所以此处可填“还是孤独感阻止人变得更加智慧”。
4、蒙学课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正音识字,所以蒙学的文字都不是乱编的。有平有仄,有清有浊,有升有降,得间隔开。孩子唱的时候,声音上去了,下一个字准下来,声音下来了,下一个字准上去。该停顿要停顿,孩子没成人那么长的气口。所以吟诵起来很舒服。
5、可是,仍有年轻人不懂,沉溺于夜夜笙歌的电子游戏,以为这是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为何?父母宠溺时代的发展,使他们沉浸在乌托邦不愿醒来。我不诧于他人称其为“垮掉的一代”,他们振振有词,认为人活在当下,应及时行乐,我才终于明白FS.菲尔杰茨蔓在《夜色温柔》中那悲凉的一句“夜色很美,只是没什么光亮”。
6、删——若句子中出现了表意空灵的语气助词、意义不实在的发语词、音节助词、结构助词、偏意复词中不表意的语素,翻译时可将其删除。
7、如今王安石罢相,吴充为相,沈括根据宰相的好恶,又开始诋毁变法。前后自相矛盾,竟然达到这个地步。”
8、通过杜甫这首《石壕吏》,作者用自描的手法,形象地再现了县吏深夜抓丁的残暴。一家三个儿子都被征去当兵,其中两个已经战死,老头子看见抓兵的来了闻风而逃,老婆婆便被抓走。通过这一家人的悲惨遭遇,以及官吏抓人的凶恶和残暴的刻画,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战争残酷到抓兵不论男女老少的程度。
9、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10、艺术特点:善于从生活中选择和提炼典型事件,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深刻地揭示生活本质;善于把个人和家庭的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现实而深刻;在描写事物时体察事物特征非常细致,能鲜明地展示事物特征。语言丰富多彩,雅俗共赏,善于学习前人和民间语言而锤炼出优美的诗歌语言,自然而平易。风格沉郁顿挫。
11、(5)王维——身陷叛军,皈依佛门——前期积极,后期求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2、选。“选”,就是运用排除法选择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13、苏东坡这是惹着“窝狗子”了,贼咬一口入骨三分,群起而攻之,苏东坡有多受伤啊!
14、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15、艺术特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同时存在。现实主义的作品,有的叙事慷慨沉痛,有的还兼有政论锋芒。那些偏于抒发理想之作,有的寄兴幽婉,有的又激情奔放。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进步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16、云:游子、飘泊、归隐、轻浮。
17、(29)李煜——南唐后主,阶下囚——宫廷生活,亡国之痛——意境深远,语言清新
18、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19、另外像是已经致仕在家的范镇、张方平,也都上疏皇帝,给苏轼辩护。
20、②为了祖国,勇敢无畏。
五、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有人说“高考是一场和青春兵荒马乱的再见”。这略带悲壮的语句道出了高三生备考的艰辛。在“诗意语文”的大家庭中,高三备考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是一群人的携手并进。在高考刚刚过去一周的今天,为了更有效的帮助2020届考生备考,中高考前沿栏目特推出2019年高考真题解析。
3、屈原以后,诗歌进入了楚辞时代。大江南北皆歌楚辞、作楚歌。楚辞成了流行歌曲。汉朝更是楚人所建之朝,楚文化一时成为时尚文化。由屈原直至汉武帝,汉诗的主体是楚辞。汉武帝时才告结束,转向汉赋主体。由此,屈原成为了后世诗人的模仿典范。
4、古文阅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了解贾谊少而有才,热心政时,即使遭受排挤,仍能直言进谏,关注国家和民生,展现出中华民族优秀品格,重在引导学生懂得爱国的具体表现,体会怎样才是真正的尽职尽责。
5、D.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6、古风(其二十四)李白
7、B.材料一的第④段中:“明末淸初,民间建造祠觉祭祀祖先的活动在珠江三角洲非常啓遍”,而不是选项中的“广东乡村”。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9、思想内容:边塞诗人。展现边塞奇异风光,歌颂战士的英雄气概,抒发个人的抱负与情绪,构成了他边塞诗的主体。以慷慨报国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
10、A.合族祠有别于普通的宗族祠堂,它往往有利于形成超越社区以至地域的同姓组织。
11、沙鸥:飘零、无依、伤感。
12、任何教育的技巧,都不要妨碍这两个目标。基本目标:健康。终极目标:君子。如果一个行为,可以提高他的成绩,但是伤害了他对君子理想的信心,那宁可不做。
13、(赏析)上片写远行郎君的离愁,由远行引出离思。“候馆”、“溪桥”暗点经行之地迢遥;“梅残”、“柳细”,见出出行之时系在初春:“草薰风暖”,烘染春光和煦,反衬离愁凝重。“如春水”,即事取景,以景喻情,写出离愁之长、之浓,笔触精当细腻,极切极婉、语语倩丽。下片手法奇妙,以行者想象居人思念行人来刻画居人望归的愁情。“柔肠”、“粉泪”,见出居人情深。“楼高”句作一跌宕,收拍荡开视野,怅望行人之远,望尽平芜,望断春山,不见行者,行者还远在春山之外不知何处,居人盼归不见的绝望痛苦心情可想而知。借景写情,远韵悠然无尽。
14、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15、对对子难吗?对那么小的孩子是不是太难?太枯燥?大错特错!我是从我女儿那里首先发现的。自从跟她说了对对子的要求,她那一段天天缠着我对,简直入了迷。后来发现古人也是这样的。后来推荐给别的老师,发现孩子们全喜欢对对子,因为那是一种语言游戏!是孩子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的时刻!每当对上,特别开心,对不上,也是哈哈大笑。是游戏的力量!再难也抗不住他喜欢是不是?再次感谢祖先,发明了这么好的游戏!
16、儒家主流认为,少年立志,就是少年时期确立人生理想。这是个大概,不是说童年不能立志。如果固执一端,就会陷入陆王所批评的情况。幼年教育,就要有立志的方向。在他能懂的层次上,指向儒家理想。所以也不是只讲规矩不讲道理的,哪能那样呢?正确的表述可能是:在不同的儿童和不同的年龄段,根据儿童理解力的实际情况,都要立志、讲理、定规、习礼,只是侧重和形式不同而已。
17、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18、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20、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