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阻型号(排阻型号表示方法及含义)
排阻型号对照表
分体积大小和阻值1、和你的那个体积大小一样2,用万用表测其中一个的阻值即可。
排阻的规格尺寸
贴片由小到大040206030805100512061210180518081812182522202225排阻是×5×8×9,用过和知道的也就这些了
排阻型号表示方法
上拉电阻可以用10K
排阻型号怎么看
分享一下前几天来论坛求助的海信TLM32V68CX液晶电视的维修结果,顺便把图纸资料也分享出来给大家。
简单说一下原机故障,菜单和图像花屏,乱码,图像有彩色竖线大面积干扰等,但是开关机正常,蓝屏正常。
经过和论坛中的同行朋友交流后,抽空又仔细的检查了一下主板的部分,后来发现确实是,DDRSDRAM内存部分的问题,但并不是内存颗粒损坏造成的故
障,而是周边的电阻损坏造成的故障,影响了DDR的数据交换和地址控制等造成的数据混乱形成的故障。
开始的时候,曾经怀疑过逻辑板的HX8915-A伽马电压校正芯片损坏或不良,后来用AS15-G新件代换后,故障依旧。
之后在本论坛和同行交流后,又确定了故障部位在主板的DDR部分,
后来上网查资料看到一篇讲述有关DDR故障的微博文章,详细的讲述了,DDR发生故障时候的现象和故障图片,经过对比后,感觉和自己的机器故障十分的相像,在仔细阅读其中一段话,
(DDR附近故障总结:
1,图像出现雨点状,线状干扰。
2,图像出现,*部,或是大面积马赛克,花屏现象。
3,图像出现乱码,或是不同区域出现两幅或多幅相同图像,显示错乱。
4,图像显示正常,或花屏并同时伴随机器有刺耳尖叫声,异响
5,图像出现花屏,并伴随机器有卡死,死机现象,遥控按键均失灵。
6,整机开机慢,自动关机等也可能由DDR附近引起。
一般来说因为数据线不通引起的花屏一般表现为*部花屏,或干扰一般可以看清整幅画面,有时字符显示还是正常的,只是图像花屏。但地址线不通往往伴随大面积的花屏或干扰,一般很难看清整幅画面。控制线和供电有故障一般来说也会导致严重花屏,甚至死机,不开机。由于现在很多机器内部软件具有电子狗功能,当我们的机器运行程序跑飞,机器还会发生自动关机故障,此时我们可以用热风枪对DDR加热,若是故障较快就出现了,一般即为DDR附近虚焊或是过孔不良。同时由于开机主解码需要把FLASH内的程序载入DDR运行,若DDR故障机器也可能开不了机,但仅限于供电,参考电压,以及控制线附近的故障能导致不开机,地址线,数据线附近的问题一般不会导致!),
其中的这两段话的描述很详细,使我基本上确定了DDRSDRAM故障的部分和种类,
(一般来说因为数据线不通引起的花屏一般表现为*部花屏,或干扰一般可以看清整幅画面,有时字符显示还是正常的,只是图像花屏。但地址线不通往往伴随大面积的花屏或干扰,一般很难看清整幅画面;这是一个一线技师的博客文章中提到的)。
于是在有了相关文献的参考后,又根据自己机器的实际故障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仔细检查,最终查到了,标号为RP7的标号220的22欧姆电阻的排阻,4个电阻中的一个变值(标号22欧姆的电阻,实际测量600-800欧姆之间,严重时候超过2K电阻,电阻值不固定),4个电阻坏了一个,造成的地址线缺少一根A7,A0-A11,DDR的12根地址线少了一个,所以出现了乱码,重影,花屏,干扰线等故障,经过检查其他的排阻,没有发现与标号阻值不符的情况,基本正常。
既然故障已经确定,用白光936焊台,温度在230-250,拆下RP7,拆下来检测后,发现阻值又都正常了,仔细检查时发现是排阻引脚,在用拖焊方式拆排阻时,由于元件太小引脚太密连焊了,用镊子固定元件去除连焊时,镊子用力过大结果把元件夹飞了,找了半天没找到,把主板上面的PR7引脚清理干净后,把主板又装了回去,上电试机,看看没了PR7的影响,是否能开机,结果发现能开关机,蓝屏正常,就是图像和菜单全部都没了,全是干扰线,乱码和花屏都没有了,这下问题又严重了,一下少了4根地址线,能开机还算有得救。
于是在断电后,拆下主板,开始寻找一样的22欧姆的排阻,最后找到不少,但是都不能随便拆换,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最后在伽马校正芯片的部分找到一个同样的排阻,GM13,GM14电压所连接的排阻只有两个电阻,另外两个是被GND线短接的,只用了两个,估计是好的。按照预先想好的方案,是把伽马引脚GM13,GM14部分的排阻与DDR的RP7排阻互换,将坏的一端接地,好的3个有两个给GM13、GM14使用,这样就不用另外新买电阻了,结果事与愿违,最不想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芝麻粒排阻RP7蹦飞了,后来用伽马校正部分的RA5排阻代换RP7,空出RA5,等以后找到同型号排阻再装回去。
在把RP7用好的22欧姆排阻代换后,装回主板试机,此时久违的画面和图像终于出现了,菜单和图像恢复了正常状态不在花屏和乱码了。机器暂时修复一半,经过试机,发现在TV的雪花图像下,会有不定时的块状或条状模糊校正干扰,但不影响菜单正常显示,出菜单后,校正块也会不定时的出现,只是在菜单后面的图像上,不影响系统菜单的显示,除了TV模式下无信号的雪花图像有此现象,其他的模式下均无此现象,AV,HDMI,VGA,U盘模式都正常,图像和菜单也正常,在TV模式的干扰块,估计就是GAMA校正电路的RA5缺失,GM13、GM14外接电阻RA5缺失后,GM13,GM14脚不能与滤波电容CA5连接,GAMA电压滤波不良造成的,干扰块只是不定时的出现,之后立刻消失,不影响收看其他的模式,目前已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RA5已代换RP7,原RP7弹飞丢失了。
目前还在使用试机中。
型号:
曾经的乱码:
花屏:
干扰:
蓝屏:
新的AS15-G芯片:
换GAMAHX8915-A芯片:
RP7位置:
修复后HDMI模式看超清电影:
0201排阻尺寸
非贴片元件的电子元件本体,可以承载较多的产信息,如规格型号、制造厂商、产品序号等。贴片元件的体积或尺寸是以毫米为计的,元件本体上不允许标注太多的信息,标识方法通常有:1)简化标识法。将常规标识型号进行简化,如将74LS14(六反相器数字IC)标识为LS14;2)代码标注法,将标识进一步简化,称为代码标注法。如贴片晶体管的-24、1L等,更像是密码,需要用资料“破译”后,才能知道标识背后元件规格型号的含义;3)无标识。小功率(如16/1W)贴片电阻,和(PF级别)小容量电容,因元件本体太小,无法印出标识,干脆就成为无标识元件。
初学者每每面临这样令人困惑又能非常挠头的问题:如何由IC元件上的标注代码(也称印字),判断是什么器件?如何查找相关IC的电路资料?无标识(印字)元件怎样判断是什么器件,如何测量其好坏?可否用其它型号的元件(甚至非贴片元件)对贴片元件进行代换?贴片元件的封装形式有哪些啊?等等。
贴片电阻
贴片电阻是电路板上应用数量最多的一种元件,形状为矩形,黑色,电阻体上一般标注为白色数字(小型电阻无标识,称无印字贴片电阻),变频器生产厂家在电路板上标注的元件序列号为R(如R1、R147等)。贴片电阻的基本参数有标称阻值、额定功率、误差级别,另外还有最高使用电压、温度系数等,我们只需关注标称功阻值和额定功率值两项参数就可以了。
图1 贴片电阻外型图
1、贴片电阻的工作参数和类别
1)额定阻值。最常见的有数字标识法。
a、用3位数字电阻值。前2位为十位、个位值,为有效数值,第3位是0的个数或称为10的X次方。如标注为152,即为1500Ω;101,即为100Ω;103,即为10000Ω(10kΩ)。
1Ω以下的值加R表示,如1R5,即1.5Ω;R10,即0.01Ω。
b、用4位数字表示电阻值。前3位为有效值,即千位、百位和个位值,第4位为0的个数。如标注为1501,即为1500Ω;标注为1000,即为100Ω;标注为681,即为680Ω;标注为1003,即为100kΩ。1Ω以下的值加R表示,同上。
3色环和4色环阻值标注法,不常见,标注规则同普通电阻,不予赘述;精密型贴片电阻,用代码标注法,由两位数字加一位代码组成,前两位数字为有效值,第3位字母为乘数值。如01A——100Ω,02C——100kΩ,不常见,但须注意!
2)额定功率。采用数字标识的贴片电阻多为黑色,其功率级别分为1/20W、1/16W、1/8W、1/10W、1/4W、1/2W、1W等,以1/16W、1/8W、1/10W、1/4W应用最多,一般功率越大,电阻体积也越大,功率级别是随着尺寸逐步递增的。另外相同的外形,颜色越深,功率值也越大。耗散功率为1W或1W以上的电阻,考虑到散热要求,不得与印刷线路板直接接触,因而所有电路板上用到的贴片电阻,一般都是小于1W的。贴片电阻的功率值受限,故在电路中需要较大功率电阻的地方,经常采用多只贴片电阻并联(加串联)的方法,来增大功率值。贴片电阻的功率值不在电阻体上直接标注,可以根据电阻的“个头”来判断电阻功率值的大小。
换用电阻元件时,一看数字标注的电阻值,二看电阻的体积大小,符合二者条件时,即可代换。
3)贴片熔断电阻。这是贴片电阻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出于电路安全考虑,不宜用普通贴片电阻予以代换,或轻易用导线短接。
贴片熔断电阻,是在电路中起到熔丝保护作用的一种特殊贴片电阻,一般是串联于某单元电路的供电支路中,当流过该电阻的电流超过一定数值,则其电阻层快速熔断,切断电路该单元电路的供电电源,避免故障扩大化。其电阻体的数字标注为000或0,是贴片熔断电阻的特征,测量其正常电阻值为0Ω。
4)贴片排阻。这是另一类型的贴片电阻,最常见为4引脚2元件贴片排阻、8引脚4元件贴片电阻和10引脚8元件贴片排阻,8此脚4元件贴片排阻其内部含有4只同电阻值的相互独立的电阻元件,标注为472的贴片排阻,指内部含有4只阻值为4.7k的电阻元件,用于集中使用相同阻值电阻元件的电路,如MCU引脚的上位电阻,在MCU的接口电路中应用较多。
图2贴片排阻与内部等效电路
2、如何判断贴片电阻的阻值和功率大小?
如果能清晰看出贴片电阻体上的数字标识,判断电阻值和功率值当然不存在问题。如果损坏电阻本身无标注,或已烧毁得面目全非,看不清标注,那么代换前的电阻值判断就要费一点周折了,而且也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做出下一步的修复。有哪些方法可以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呢?
1)参考本机型的相同电路中相对应元件的电阻值。变频器电路中的相同电路很多,如6路IGBT驱动脉冲传输通道,其中6个支路是完全一样的,从MCU脉冲信号输出引脚,至缓冲电路、至驱动IC,至IGBT的栅、射极电路。任何其中1路或数个支路中的电阻或其它元件损坏,可能参考未损坏支路中贴片元件的参数值,如无标识,可在电路板上测量确定或将元件焊脱电路板进行测定。3相输出电流(模拟信号)的传输通道,3个信号检测电路也是一般也是完全相同的,一路有损坏时,可能未损坏两路中的元件参数,确定损坏元件的参数值。
如图2-9所示,PC5与PC6两路驱动IC的外围电路的元件参数完全相同;PC3与PC8两路驱动IC的外围元件参数完全相同,R17=R51、R23=R48、R22=R49……,当PC3外围有元件损坏坏,可以“照搬”PC5相对应外围元件的参数值进行修复。
同理,对晶体管、二极管、IC芯片等其它元件的损坏,当无法确定损坏元件参数时,可以参照同类型电路元件的参数值进行代换修复。
2)据电路类型确定元件参数。如MCU(微控制器)引脚上连接的上拉、下拉电阻损坏,MCU需外接上拉、下拉电阻的数字端口,一般内部为开漏结构,应用上拉或下拉电阻,可以避免I/O口存在电平漂移状态,维持一个静态的稳定电平。其电阻选值一般为10kΩ、6.8kΩ、5.1kΩ、4.7kΩ、3.3kΩ等,取值过小耗电增大,取值过大,则引发电平漂移或易引入干扰。只要确定损坏贴片电阻为MCU引脚的上位、下接电阻,则可以直接确定该损坏元件的阻值也在3.3~10kΩ的范围之内。当然也可以参考其它上位、下拉电阻的电阻值。
图3 参考相同电路中元件参数示意图
图4 MCU引脚的上拉电阻的电路示意图
如图4所示,U2的脉冲引脚的上拉电阻为5.1k,在3.3~10kΩ的范围之内。
3)参考同类机型确定元件参数值。没有相同电路可能参考,也不能像上拉、下拉电阻一样可以大致“估算”出元件的参数,找到同类机型进行比对测量,也能确定损坏元件的参数值。
4)调整试验得出元件的参数值。若无同类机型进行参考,需要费点力气测绘出该部分电路,搞明白损坏电阻在电路中的位置和具体作用,与其它元件的连接方法,“估算”出大致的电阻值,若仍无把握,将损坏电阻,暂时接入电位器,变频器上电,调整电位器进行试验,配合人工信号给定、后续电路对信号作出的反应、面板显示等,测出电位器的电阻值,进而确定损坏电阻的参数。
3、贴片电阻的测量及外观检查
1)用万用表在线测量,电阻值大于标称值时,说明元件有断路性故障或电阻值变大,已经损坏;所测阻值小于标称值时,要考虑到是外围并联元件对其造成的影响,应将元件一端或两端脱开电路进行测量,以便得出确切的测量结果。
2)贴片电阻的外观特征如下:
a、贴片电阻表面二次玻璃体保护膜应覆盖完好,出现脱落,可能已经损坏;
b、元件表面应该是平整的,若再现一些“凸凹”,可能损坏;
c、元件引出端电极一般应平整、无裂痕针孔、无变色现象,如果出现裂纹,可能损坏;
d、贴片电阻体表面颜色烧黑,可能已经损坏;
e、电阻体已经变形,可能损坏。
4、贴片电阻的代换
贴片电阻的代换,除了要求电阻值一样外,还需注意尺寸和功率值。小信号电路(如MCU主板电路)首先要求尺寸一致,便于焊接安装。代换注意事项如下:
1)严格按原参数代换。模拟信号处理电路,如比例放大器电路,对输入电阻、反馈电阻的取值严格,代换元件的电阻值,应与原损坏元件一样,不允许差异过大,否则会引发电路工作失误。
2)用于数字电路的元件,如上接、上拉电阻、隔离电阻等,选值有一定范围,只要令信号电压变化明显,符合高、低电平的要求范围即可。首先应选用相同参数的元件代换。若手头实在不能找到同阻值元件,则可用数值接近的元件代换,一般不会影响到电路性能。如4.7kΩ电阻损坏,用5.1kΩ或6.8kΩ电阻均可以进行代换修复。
3)可用非贴片元件代换。贴片电阻的损坏率极低,除了驱动电路因可能遭受强电冲击经常损坏(可购用部分备件),其它电路的元件很少损坏,可能有1只或两只损坏,类型不一,也无法选购备件。遇到此类损坏元件,用非贴片的1/4W或1/8W普通电阻,来代换也是没有问题的,并非找不到原配件就导致维修进度的“卡壳”。当然焊接时要注意,做好引线整形,尽可能使引线短些,焊接后若有必要涂覆704胶加固,也能达到高质量的修复要求。
贴片电容
贴片电容是电路板上应用数量较多的一种元件,形状为矩形,有黄色、青色、青灰色,以半透明浅黄色者为常见(系高温烧结而成的陶瓷电容,无法印出标识)。小容量(皮发级)电容体上一般无标识,微发级电容才有标识(应用不多,容量稍大的电容,使用带引线的插孔电容)。变频器生产厂家在电路板上标注的元件序列号为C(如C1、C47等),由于变频器实际电路板的元件安装紧凑,一般只标注序号,而不标出容量值。贴片电容的基本参数有电容量、工作电压、漏电流值、误差等,用于小信号电路的供电电压一般为15V以下,如MCU主板的供电为5V,所以实际应用中,仅需注意第一个参数电容量和尺寸(便于安装)就可以了。
图5无极性贴片电容、和钽电容贴片元件外形图
应用于变频器电路的贴片电容,主要有无极性小容量贴片电容(用于IC小信号滤波,抑制振铃)、有极性贴片钽电容(为电解电容的一种,用于电源输出端的滤波)两种,耐压在63V以下。容量在10微法级和高耐压电容,往往采用普通电容器。
1、无标识贴片电容的容量估算、检测和代换
1)用于开关电源电路的供电输出端及IC电路的供电输入端的贴片电容,见上图电路左侧元件图示。
在供电输出端,与(滤波)电解电容并联在一起。因电解电容系导电极板和绝缘介质卷绕在一起,具有“电感效应”,高频滤波效果差。并联小容量电容,滤除整流后的高频纹波成分。电路中IC的供电端,也都加有高频滤波电容,以吸收(可能存在由引线形成的寄生电感或由某种干扰带来的)电源扰动。此类电容的电容量一般为0.01~0.1μF左右。该类电容对容量要求并不严格,故障率也比较低。如检查发现有损坏,换用0.01~0.1μF范围内的电容都是可以的。
2)信号通路中的低通滤波器用到的贴片电容。低通滤波器电路,用于对信号中的某一频段内的高频成分进行衰减和吸收,只要求其中的信号中的低频成分(甚至直流成分)通过。变频器的信号传输通路中,多用于将脉动直流信号经RC电路转化成直流信号,因而该电路中的电容量大致在0.01~0.47μF左右,因为电阻R的作用,虽然电容量较小,但RC总的时间常数并不小,也能达到较好的滤波效果。如不好确认容量大小,可以用0.01~0.47μF以内容量的电容试验,以经RC滤波后无明显脉冲动成分为宜。
3)具有特定容量的贴片电容。如MCU晶振引脚的补偿电容,其容量与MCU类型和晶振频率相关,可由MCU的相关资料,和晶振元件的标注频率值,确定该电容的容量,一般为33PF或22PF、15PF。
贴片电容的损坏现象和检测方法:
a、同一类型的电容,个头越大或颜色越深,容量也越大。电容的容量可以用专用的电容测试仪来测定,目前一些数字万用表,也附加此项功能。测电容量时,须将贴片电容至少脱开一端,排除外电路的影响后,再行检测。
b、用万用表检测。如果在线检测,万用表测量得出电容两引脚之间的的电阻值,其实是与电容相连接的外电路“综合电阻值”,若电容处于短路或近于短路情况(电阻值极低)下,才能有所反映。将电容器脱开原电路,测量其电阻值应为无穷大。用指针表的×10k挡测量时,0.1μF左右的电容指针有跳动(充电)现象,静止后归于无穷大。若测得固定电阻值,说明电容损坏。
c、上电检测,由电路判断该点电压低落,可能是电容漏电引起,见下图电路示例。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如下图6所示电路中,测量a点电压正常值应为R221、R22对3V供电的分压值1.5V,若测量电压值高于1.5V,可能系电容C112漏电损坏所致;测b点电压正常值应为3V,若低于3V,可能系电容C56漏电损坏所致。
图6电压漏电引起A点电压降低
进一步,可将C112或C56焊脱电路,对其引脚电阻值进行测量验证。
当贴片电容损坏时,也同确定贴片电阻的阻值一样,可参考同类电路,测出好的电容元件的电容量,来确定故障电容的参数。如晶振引脚电容坏掉一只,测另一脚电容元件的电容量即可,两只电容的容量是一样的。
故障电容的代换:贴片电容的故障率较低,各种规格的贴片电容都要备件,显然不是现实的。偶尔发现损坏元件时,用普通的同容量瓷片或绦纶电容来代换,是完全可以的,注意引线尽量要短,焊接质量要好。
2、有极性(有标识)贴片电容的容量识别、检测和代换
有极性贴片电容的外形如图2-11中右侧元件图所示,一般有矩形贴片,圆柱形贴片两种形式,后者的标识与形状与普通电容器相似,易于辨识,不做讨论。矩形贴片电容的颜色多为银白色或黑色,标有横杠的一端为正极(也可通过其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进一步判断——带横杠的一端与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根据封装形式不同,耐压分为A(10V)、B(16V)、C(25V)、D(35V)四个等级,电容量多为数微法至数十微法。
贴片电容的规格型号所包含的参数一般有电容量、额定电压、容量误差、尺寸、封装类型等,不同厂家皆有差异,想记住或弄明白,真是相当困难(也无必要)。
贴片有极性电容的标注法举例:
1)采用数字标注法,采用一位字母+3位数字组成,如A475,数字中前两位为有效值,末位为零的个数,即4700000PF=4.7μF。A为耐压级别,10V。
2)直接标注法。如16V 10,即为10μF,耐压16V的有极性电容。
3)四色环标注法。色环的颜色与数字对应关系,棕(或茶色)1、红2、橙(或橘红色)3、黄4、绿5、蓝6、紫7、灰8、白9、黑0,同普通电阻的色环标注法相同。(从左至右)前两道色环为有效值,第三道色环为零的个数,第四道色环为额定电压标识。如黄紫绿绿,前3环为4700000PF(4.7μF),第四道色环表示额定电压为10V。
4)代码标示法,在没有相关资料的情况下,就比较难于辨识了。须依据代码,按资料“翻译”出电容的容量和耐压等参数值来。
对故障电容器参数的确定,假设从标识上很难判定,则采用上文如对贴片电阻检测判断的其它方法,也能达到判定和确定元件参数的目的,如在电路中一般都能找到相同标识的贴片电容,用电容表测量相同标识的电容,可以判断出电容量,耐压则选用比供电电源高一级别的即可,如5V供电电源下,可选用6.3~16V的都可以。
有极性贴片电容的好坏判断:
贴片电容有击穿短路、内部电极断路、漏电、容量减小等故障,检测方法普通电解电容的检测与判断方法一样。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容量,或指针式万用表的电阻挡测量充、放电现象和静态电阻值,都可以判断电容的好坏。
贴片有极性电容的代换:
1)如果易于购到原型号、原封装形式的“原配件”,代换最为方便。原配件的来源一般有两处:采购,从(电子元件商场)供应商,或从(当当网,淘宝网上可购得难以找到原配件的二手器件)网络;废旧电路板上拆用。无论从何处得到的配件,一定要先测量,判定是好的,再往电路板上焊接,焊接前一定要有“测量验证”这一个环节,避免查出一个坏元件,再换上一个坏元件,使检修进入误区导致修复失败的现象发生。
2)贴片有极性电容的损坏率也是相当低的。如果安装空间许可,用普通的同容量和耐压符合要求的电解电容来代换,也没有什么问题,注意选用质量优良(温度系数小,性能稳定)的电解电容,焊接引脚要短,焊接后可用704胶加固。
贴片电感
贴片电感元件在电路中的应用数量较少,仅仅在低压直流控制电源的输出端,见到其应用,与滤波电容构成CLC的π形滤波电路,有(抑制电流突变)稳定输出电流的作用。电感元件,由单线圈组成,有的带磁心(电感量较大),单位一般用μH和mH表示,流通电流值为几毫安至几百毫安。
贴片电感有圆形、方形和矩形等封装形式,颜色多为黑色。带铁心电感(或圆形电感),从外形上看易于辨识。但有些矩型电感,从外型上看,更像是贴片电阻元件。变频器生产厂家对电路板上贴片电感的标号,标有“L”字样。电感的工作参数有电感量、Q值(品质因数)、直流电阻、额定电流、自谐频率等,但贴片电感受体积*限,大多只标注出电感量,其它参数未予标注,而且往往是间接标注法——贴片电感本体上标注,只是整个规格型号的部分信息,即大多只是电感量信息。
图7贴片电感外形图
贴片电感的标注举例:实际(印字)标注——101,完整型号——MPI0610MT101(含有类型、尺寸、误差、封装形式、电感量等信息),是电感量为100μH的贴片电感。1R1,是电感量为1.1μH的贴片电感。有的用一个字母表示电感(代码标注法),实际标注——E,完整型号——MPE0312NT2R7,是电感量为2.7μH的贴片电感。
贴片电感的辨识方法:
1)从外型,如带磁心方形或圆形电感,体积稍大,能看出磁心和线圈;
2)有的贴片电感从外形上与贴片电阻一样,但没有数字与字母标注,只有一个小圆圈的标注,意为电感元件;
3)在电路中的元件序号,往往标为L字样,如“L1”、“DL1”等。
4)有电感量标注,如100。
5)理想电感的交流电阻较大,而直流电阻为零。电感元件的测量电阻值极小,电阻值近于为零欧姆。从3)、4)、5)项,配合观察和测量(在电路中的位置和作用),能区别出元件是贴片电阻还是贴片电感,并判定出电感元件。
6)用专用电感量测试仪,将元件脱开电路,测量其电感量。
贴片电感的好坏判别:
1)首先确定是电感元件;
2)观察外型有无变形、变色、碎裂等,若有以上现象,可能已经损坏;
3)用万用表的小电阻挡位(如200挡或×1挡),测直流电阻应近于0。若测量电阻值较大或无穷大,说明电感元件损坏。
贴片电感的故障代换:
1)可从废旧电路板上拆同型号元件代换;
2)先确定电感量和流通电流值,用普通带引脚电感元件代替,并做好固定;
3)自行绕制,制作电感代用,有一定操作难度;
4)如果对电路性能无明显影响,应急修复可暂时短接(仅供参考,并不提倡这个修复方法,有可能降低产品的某些性能)。
推荐阅读:
免费发放900G电力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单片机等资料合集!
IGBT技术发展(中科院微电子所-刘新宇)
GaN功率电子行业发展动态-刘扬
碳化硅电力电子器件在航空中的应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秦海鸿)
各位看官,如果您感觉此文还不错,请在下面的拇指处记住点赞并留言,感谢支持!您的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排阻型号有哪些
电阻,英文名resistance,通常缩写为R,它是导体的一种基本性质,与导体的尺寸、材料、温度有关。欧姆定律说,I=U/R,那么R=U/I,电阻的基本单位是欧姆,用希腊字母“Ω”表示,有这样的定义:导体上加上一伏特电压时,产生一安培电流所对应的阻值。电阻的主要职能就是阻碍电流流过。事实上,“电阻”说的是一种性质,而通常在电子产品中所指的电阻,是指电阻器这样一种元件。师傅对徒弟说:“找一个100欧的电阻来!”,指的就是一个“电阻值”为100欧姆的电阻器,欧姆常简称为欧。表示电阻阻值的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Ω)。
电阻是最容易理解的元件、也是应用最广泛的电子元器件,大约占所有电子元器件的35%。
名称
简介
应用
碳膜电阻
(RT)
碳氢化合物在高温和真空中分解,沉积在瓷棒或者瓷管上,形成一层结晶碳膜。改变碳膜厚度和长度可以得到不同的阻值。
优点:碳膜电阻成本较低。
缺点:稳定性差、误差大。它是电子、电器、资讯产品中使用量最大的一种电阻元件,碳膜电阻色彩较暗。
允许误差主要有:
±5%、±10%、±20%多用于要求不高的电路场合。
金属膜电阻
(RJ)
在真空中加热合金,合金蒸发,使瓷棒表面形成一层导电金属膜。改变金属膜的厚度可以控制阻值。这种电阻和碳膜电阻相比:
体积小、噪音低、稳定性好,但成本较高,金属膜电阻色彩亮丽,又可细分为高频、高压、精密等多种类型。
允许误差有:±0.1%、±0.2%、±0.5%、±1%多应用在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金属氧化膜电阻(RY)
用锡和锑等金属盐溶液喷雾到炽热的陶瓷骨架表面经水解沉积而形成。这类电阻抗氧化和热稳定性好,额定功率范围1/8W~50KW。
适用于不燃、耐温变、耐湿等场合。
线绕电阻
(RX)
线绕电阻器阻值精确、工作稳定、温度系数小、耐热性能好、功率较大但其电阻值较小,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较大,制作成本也较高。
适用于低频且精确度要求高的电路。
大功率线绕电阻(RX)
用康铜或者镍铬合金电阻丝在陶瓷骨架上线绕而成。这种电阻分固定和可变两种。它的特点是工作稳定、耐热性能好、误差范围小。
适用于大功率的场合,额定功率一般1W以上。
有机实心电阻(RS)
有机实心电阻器是把颗粒状导电物、填充料和黏合剂等材料混合均匀后热压在一起,然后装在塑料壳内组成的电阻器,它的引线直接压塑在电阻体内。由于这种电阻器导体截面较大,因此具有很强的过负荷能力,且可靠性高、价格低。其主要缺点是精度低。
这种电阻器一般用在负载不能断开且工作负荷较大的地方,如音频输出接耳机的电路
熔断电阻
(RF)
熔断电阻又称为保险丝电阻,是一种具有电阻和保险丝双重功能的元件。熔断电阻大多为灰色,用色环或数字表示电阻值,额定功率由电阻尺寸所决定。在正常情况下使用时,它具有普通电阻的电器特性,一旦电路发生故障就会在规定的时间内熔断,从而起到保护其他重要元件的作用。目前,国内外一般采用的是不可修复(一次性)的保险丝电阻,其额定功率有0.25W、0.5W、1W、2W和3W等规格,阻值可做到0.22~5.1K。
与价值高、需保护的电路元器件相串联使用,常用在电源和二次电源电路内。
水泥电阻
(RX)
水泥电阻也是一种熔断电阻器,将电阻线绕在耐热瓷件上,外面加上耐热、耐湿及耐腐蚀的材料保护固定而成。水泥型电阻是把电阻体放入长方形瓷器框内,用特殊不燃性热水泥充填密封而成。它在电路过流的情况下会迅速熔断,以保护电路。
与价值高、需保护的电路元器件相串联使用,常用在电源和二次电源电路内。
零欧姆电阻
插件式:电阻阻值为零,电阻上没有任何字,中间有一道黑线。零欧姆符号标示
贴片式:上面标示数字“0”。
PCB板布线时难免使走线交叉,为防止走线兜圈,可采用加装零欧姆电阻进行桥接。
功率型线绕无感电阻
(铝壳电阻)
采用特别的线绕方式,使得电感量仅为一般线绕电阻的几十人之一。采用金属外壳利于散热。
适用于大功率电路且磁场恶劣的环境下,故又常称为功率电阻。
排阻
排阻(NetworkResistor),即网络电阻器(Wire-woundResistor)。排阻是将若干个参数完全相同的电阻集中封装在一起,组合制成的。它们的一个引脚都连到一起,作为公共引脚。其余引脚正常引出。所以如果一个排阻是由n个电阻构成的,那么它就有n+1只引脚,一般来说,最左边的那个是公共引脚。它在排阻上一般用一个色点标出来。排阻具有装配方便、安装密度高等优点,目前已大量应用在电视机、显示器、电脑主板、小家电中。排阻通常都有一个公共端,在封装表面用一个小白点表示。其颜色通常为黑色或黄色。排阻一般应用在数字电路上,比如:作为某个并行口的上拉或者下拉电阻用。使用排阻比用若干只固定电阻更方便。
排阻就是一排电阻的简称,是一种厚膜电阻网络,又多种一脚方式。排阻一般应用于数字电路、仪表电路和计算机电路中,例如仪表电路中的衰耗器。
按用途不同分类
按照电阻体材料分类
线绕型
薄膜型
合成型
碳膜型
金属膜型
金属氧化膜型
玻璃釉膜型
合成碳膜型
金属箔型
有机实心型
无机实心型
通用电阻器
●
●
●
●
●
●
●
精密电阻器
●
●
●
●
高阻电阻器
●
●
●
功率型电阻器
●
●
●
高压电阻器
●
●
高频电阻器
●
●
按照电阻的材料分类解释:
1、碳膜电阻器
碳膜电阻器是将通过真空髙温热分解的结晶碳沉积在柱形或管形的陶瓷骨架上制成的。用控制碳膜的厚度和刻槽来控制电阻值。碳膜电阻器的外形和结构如图2所示。
碳膜电阻器
碳膜电阻器有良好的稳定性,负温度系数小,高频特性好,受电压和频率影响较小,噪声电动较小,脉冲负荷稳定,阻值范围宽,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所以非常广泛地应用在各种电子产品中。
金属膜电阻器
金属膜电阻器是将金属或合金材料用真空加热蒸发在瓷基体上形成一层薄膜而制成的,也有采用高温分解、化学沉积和烧渗等方法制成的,外形和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金属膜电阻器
金属膜电阻器稳定性和耐热性能好,温度系数小,工作频率范围大,噪声电动势很小,常在高频电路中使用。
金属氧化膜电阻器
金属氧化膜电阻器是用锡和锑等金属盐溶液(四氯化锡和三氧化锑)喷雾到约为550°C的加热炉内的炽热陶瓷骨架表面上,沉积后而制成的。这种电阻器的导电膜层均匀,膜与骨架基体结合牢固,有些性能优于金属膜电阻器。金属氧化膜电阻器外形如图4所示。普通金属氧化膜电阻器的外形与金属膜电阻器基本相同,其结构多为圆柱形并为轴向式引出线。
图4 金属氧化膜电阻器
金属氧化膜电阻器比金属膜电阻器抗氧化能力强,抗酸、抗盐的能力强,耐热性能好。金属氧化膜电阻器的缺点是由于材料的特性和膜层厚度的限制,阻值范围小,其阻值范围为1Ω~200kΩ;额定功率为1/8~10W;25W~50kW。
合成碳膜电阻器
合成碳膜电阻器是将炭黑、填料和有机粘合剂配成悬浮液,涂复在绝缘骨架上,经加热聚合而成。它的阻值范围高,可以达到10~106MΩ;额定功率为1/4~5W;最高工作电压为35kV。其缺点是抗湿性差,电压稳定性低,频率特性不好,噪声大。这种电阻器不适合用于通用电阻器。这种电阻器主要适用于高压和高阻用电阻器,并常用玻璃壳封装,制成真空兆欧电阻器,用于微电流测试。它的外形如图5所示。
图5 合成碳膜电阻器
有机合成实心电阻器
有机合成实心电阻器是将炭黑、石墨等导电物质和填料与有机粘合剂混合成粉料,经专用设备热压后装入塑料壳内制成的。实心电阻器的引线压塑在电阻体内,一种是无端帽的电阻器,另一种是有端帽并把端帽作为电极的电阻器。有机实心电阻器外形和结构如图6所示。
图6 有机合成实心电阻器
这种电阻器机械强度高,可靠性好,具有较强的过负荷能力;体积小,价格低廉;固有噪声大,分布参数较大,电压和温度稳定性差,阻值范围4.7Ω~22MΩ;工作电压为250~500V;额定功率为1/4~2W。这种电阻器不适合用于要求较高的电器电路中。目前常见的有机合成实心电阻器有RS11型和RS型。RS型有机实心电阻器常用于汽车仪表(机油压力表)上。
玻璃釉电阻器
玻璃釉电阻器是由金属银、铑、钌等金属氧化物和玻璃釉粘合剂混合成浆料,涂复在陶瓷骨架体上,经高温烧结而成。目前多用氧化钌和玻璃釉粘合剂制成电阻器。金属玻璃釉电阻器有普通型和精密型。玻璃釉电阻器的外形和结构如图7所示。
这种电阻器耐高温,耐湿性好,稳定性好,噪声小,温度系数小,阻值范围大,阻值范围为4.7Ω~200MΩ;额定功率有1/8W、l/4W、l/2W、1w、2W,大功率有500W;最高电压为15kV。
线绕电阻器
线绕电阻器是用髙比电阻材料康铜、锰铜或镍铬合金丝缠绕在陶瓷骨架上制作而成的电阻器。这种电阻器有的表面被覆一层玻璃釉,常称作玻璃釉线绕电阻器;有的表面被覆一层保护有机漆或清漆,称为涂漆线绕电阻器;还有的是由没有保护的裸线绕制的,称作裸式线绕电阻器。表面涂敷保护层的线绕电阻器,除了对电阻器起保护作用外,也有利于在工作环境条件变化时保持其阻值的稳定性。线绕电阻器外形如图8所示。
线绕电阻器的噪声小,甚至无电流噪声;温度系数小,热稳定性好,耐高温,工作温度可达到315°C;功率大,能承受大功率负荷;阻值范围为0.1Ω~5MΩ;额定功率1/8~500W。缺点是高频性能差。
按照电阻的用途分类解释:
(1)普通型。指能适应一般技术要求的电阻,额定功率范围为0.05、√2W,阻值为1Q~22MQ,允许误差±5070、±10%、±20020等。
(2)精密型。有较高精密度及稳定性的电阻,功率一般不大于2W,标称值在O.OIQ~20MQ,之间,精度在±2020~±O.OOloZo之间分挡。
(3)高频型。电阻自身电感量极小,常称为无感电阻。用于高频电路,阻值小于lkQ,功率范围宽,最大可达lOOWo(4)高压型。用于高压装置中的电阻,功率在0.5-15W之间,额定电压可达35kV以上,标称阳值可达lGQo(5)高阻型。阻值在10MQ以上,最高可达l014Qo(6)电阻网络(电阻排)o综合掩膜、光刻、烧结等工艺技术,在一块基片上制成多个参数、性能一致的电阻,连接成电阻网络,也叫集成电阻。
(7)敏感电阻。各类敏感电阻,按其信息传输关系可分为缓变型和突变型两种,广泛应用于检测和自动化控制等技术领域。
1)压敏电阻。主要有氧化锌、碳化硅和氧化锌压敏电阻。
2)湿敏电阻。湿敏电阻由感湿层、电极、绝缘体组成。氯化锂湿敏电阻随湿度上升而电阻减小,缺点为测试范围小、特性重复性不好、受温度影响大。碳湿敏电阻缺点为低温灵敏度低、阻值受温度影响大,较少使用。氧化物湿敏电阻性能较优越,可长期使用,受温度影响小.,阻值与湿度变化呈线性关系。
3)光敏电阻。光敏电阻大多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它利用半导体的光导电特性使电阻器的阻值随入射光线的强弱发生变化。当入射光线增强时,电阻值明显减小;当入射光线减弱时,阻值显著增大占4)气敏电阻。气敏电阻利用某些半导体吸收某种气体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制成,主要成分是金属氧化物,主要品种有金属氧化物气敏电阻、复合氧化物气敏电阻、陶瓷气敏电阻等。
5)力敏电阻。力敏电阻是一种阻值随压力变化丽变化的电阻,可制成各种力矩计、半导体话筒、压力传感器等。主要品种有硅力敏电阻器、硒碲合金力敏电阻器,相对而言,合金力敏电阻器具有更高灵敏度。
6)热敏电阻。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会随着本体温度的变化呈现出阶跃性的变化,具有半导体特性。热敏电阻按照温度系数的不同分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简称PTC热敏电阻)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简称NTC热敏电阻)o超过一定的温度(居里温度)时,PTC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呈阶跃性增高。
一般情况下,有机高分子PTC热敏电阻适用于过流保护,陶瓷PTC热敏电阻可适用于各种用途。
NTC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呈阶跃性减小oNTC热敏电阻以锰、钴、镍和铜等金属氧化物为主要材料,采用陶瓷工艺制造而成。温度低时,这些氧化物材料的载流子数目少,所以其电阻值较高;随着温度的升高,载流子数目增加,所以电阻值降低。
7)熔断电阻器。熔断电阻器俗称熔丝电阻器,是一种具有熔断丝及电阻器作用的双功能元件。在正常情况下具有普通电阻器的功能,一旦电路出现故障时,该电阻器因过负荷会在规定的时间内熔断开路,从而起到保护其他电路的作用。熔断电阻器多为灰色,用色环或数字表示电阻值。熔断电陧的熔断时间一般为10So熔断电阻器的常用型号有RF10、RF11、RRD0910.RRD0911等oRF10型表面涂有灰色不燃涂料,其电阻值用色环表示oRF11的阻值用字母表示,也有的只标功率不标阻值。
与传统的熔断器和其他保护装置相比,熔断电阻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熔断功率小、熔断时间短等优点,广泛用于电子设备中。
8)磁敏电阻。磁敏电阻是利用磁电效应能改变电阻器的电阻值的原理制成的,其阻值会随穿过它的磁通量密度的变化而变化。它的显著特点是,在弱磁场中阻值与磁场强度的关系呈平方关系,并有很高的灵敏度。
排阻型号及引脚间的电阻
前言
近年来,生物制*行业发展迅速,体积排阻色谱法作为重要检测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蛋白、抗体、多肽、头孢类抗生素及水溶性聚合物等的分离与检测。
体积排阻色谱原理及色谱柱选择
一、体积排阻色谱原理
图一
如图一所示,体积排阻色谱法(SEC)的原理是由于样品中各组分的分子量大小不同,有的组分可以进入孔中,停留时间相对较长,有的组分无法进入,停留时间短;通过选择合适孔径的色谱柱,进而对各组分进行分离。
二、体积排阻色谱柱应用
图二
图二为SEC色谱柱的主要应用领域,并给出了合适的色谱柱类型。
三、体积排阻色谱柱选择
图三
图三列出了不同孔径的体积排阻色谱柱适用的蛋白及水溶性聚合物的分子量分离范围,有助于针对具体样品选择最合适的色谱柱孔径。
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保存及清洗方法
SEC色谱柱的保存:日常使用中,SepaxSEC色谱柱建议保存在150mM磷酸盐缓冲液中(pH7.0)。如长期不用时,可将色谱柱保存至20%乙醇中,以防止菌体污染。(注:可根据具体使用条件选择保存方式,如实验条件为缓冲盐体系,建议保存在150mM磷酸盐缓冲液中,pH7.0。若实验条件为有机溶剂体系,建议保存在20%乙醇中。)
SEC色谱柱的清洗:多次使用后某些样品可能会吸附到入口筛板或填料上,当积累至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压力升高并伴随峰型展宽的现象,此时需要清洗色谱柱。一般流程为:断开检测器,反接色谱柱,在低于50%最大推荐流速下用清洗液冲洗10-15倍柱体积。推荐清洗溶液有:
0.5M硫酸钠溶液(pH3.0):适用于碱性蛋白的清洗;
10%-20%有机溶剂(乙醇、异丙醇、乙腈):疏水性蛋白的清洗;
4M尿素(pH7.0):适用于易聚集蛋白样品的清洗。
图四
图四为客户用ZenixTMSEC-150做某蛋白酶样品,进样300针后柱效下降,用4M尿素清洗前后对比。
图五
图五为客户用SRT®SEC-500长期使用含高浓度的SDS流动相后,柱效下降,分离度变差,用20%乙醇清洗前后对比。
二、对于易吸附样品改善峰型方法
日常使用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比较棘手的样品,有些带电荷的样品可能会与色谱柱填料发生离子型吸附,有些样品可能会与色谱柱填料有疏水性吸附,这些作用都会导致色谱峰展宽,拖尾,分离度较差等问题。
图六
Column:Zenix-C300(3µm,300Å,7.8x300mm)
Mobilephase:asindication
Flowrate:0.5mL/min;
Detector:UV214nm;
Columntemperature:25℃;
Injectionvolume:10µL;
Sample:1mg/mLfusionprotein,MW170kD,pI6.8-7.0
如图六所示,在流动相中加入高盐,如NaCl、Na2SO4、NaClO4等,适合与色谱柱填料有离子型吸附作用的样品,对于改善峰型效果显著。
图七
Column: Zenix-C300(3µm,300Å,7.8x300mm)
Flowrate:0.8mL/min
Detector:UV280nm
Columntemperature:Roomtemperature
Injectionvolume:10µL
Sample:3.3mg/mLPEG-Peptideinwater
图七表明在流动相中加入适当比例的有机溶剂,如乙腈、异丙醇、盐酸胍等,可降低PEG修饰蛋白与基质间的疏水性吸附作用,改善峰形。
图八
Column:Zenix-300,Zenix-C300(3µm,300Å,7.8x300mm)
Mobilephase:150mMPB(pH7.0)+0.2MNaCl;
Flowrate:0.5mL/min;Detector:UV214nm;
Columntemperature:25℃;
Injectionvolume:10µL;
Sample:1mg/mLfusionprotein,MW170kD,pI6.8-7.0
如图八所示,选择-C系列色谱柱,可将蛋白与基质间的吸附降到最低。
订货信息
SepaxSRTSEC 产品规格
名称
粒径
孔径
型号
SRTSEC-100
5 µm
100Å
215100-7830
SRTSEC-150
5 µm
150Å
215150-7830
SRTSEC-300
5 µm
300Å
215300-7830
SRTSEC-500
5 µm
500Å
215500-7830
SRTSEC-1000
5 µm
1000Å
215950-7830
SRTSEC-2000
5 µm
2000Å
215980-7830
SepaxZenixSEC 产品规格
名称
粒径
孔径
型号
ZenixSEC-80
3 µm
80Å
213080-7830
ZenixSEC-100
3 µm
100Å
213100-7830
ZenixSEC-150
3 µm
150Å
213150-7830
ZenixSEC-300
3 µm
300Å
213300-7830
SepaxSRT-CSEC 产品规格
名称
粒径
孔径
型号
SRT-CSEC-100
5 µm
100Å
235100-7830
SRT-CSEC-150
5 µm
150Å
235150-7830
SRT-CSEC-300
5 µm
300Å
235300-7830
SRT-CSEC-500
5 µm
500Å
235500-7830
SRT-CSEC-1000
5 µm
1000Å
235950-7830
SRT-CSEC-2000
5 µm
2000Å
235980-7830
SepaxZenix-CSEC 产品规格
名称
粒径
孔径
型号
Zenix-CSEC-80
3 µm
80Å
233080-7830
Zenix-CSEC-100
3 µm
100Å
233100-7830
Zenix-CSEC-150
3 µm
150Å
233150-7830
Zenix-CSEC-300
3 µm
300Å
233300-7830
*注:以上均为常用规格7.8x300mm,
其它规格或特殊定制产品,请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