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mos管型号(常用mos管型号参数表)
常用的mosfet管和型号
型号电压/电流封装 2N700060V,0.115ATO-922N700260V,0.2ASOT-23IRF510A100V,5.6ATO-220IRF520A100V,9.2ATO-220IRF530A100V,14ATO-220IRF540A100V,28ATO-220IRF610A200V,3.3ATO-220IRF620A200V,5ATO-220IRF630A200V,9ATO-220IRF634A250V,8.1ATO-220IRF640A200V,18ATO-220IRF644A250V,14ATO-220IRF650A200V,28ATO-220IRF654A250V,21ATO-220IRF720A400V,3.3ATO-220IRF730A400V,5.5ATO-220IRF740A400V,10ATO-220IRF750A400V,15ATO-220IRF820A500V,2.5ATO-220IRF830A500V,4.5ATO-220IRF840A500V,8ATO-220IRFP150A100V,43ATO-3PIRFP250A200V,32ATO-3PIRFP450A500V,14ATO-3PIRFR024A60V,15AD-PAKIRFR120A100V,8.4AD-PAKIRFR214A250V,2.2AD-PAKIRFR220A200V,4.6AD-PAKIRFR224A250V,3.8AD-PAKIRFR310A400V,1.7AD-PAK
常用mos管型号对照表
电路和三极管差不多。区别就是一个是电流驱动元件,一个是电压驱动原件。原理都差不多。作用也差不多。只是从理论上来说,MOS管线性更好一些,接近电子管里面的五极管。FET管接近电子管里面的三极管。但是这些都是理论上来说的。实际MOS管功放未必就比双极型三极管功放的声音好听。
常用mos管型号参数表
IRFP250N、FQP27P06和IRFB4310Z等。
1、IRFP250N:这是一款N沟道MOS场效应晶体管,具有低导通电阻、高开关速度、抗电磁干扰等特点,在冷焊机中应用广泛。
2、FQP27P06:这是一款P沟道MOS场效应晶体管,具有低导通电阻、高续流能力、反向击穿电压高等性能,可适用于较大功率的冷焊机。
3、IRFB4310Z:这是一款N沟道MOS场效应晶体管,具有高开关速度、低导通电阻、低热阻等特点,适合用于高频和高速应用。
常用mos管型号列表
MOS管,即金属(Metal)—氧化物(Oxide)—半导体(Semiconductor)场效应晶体管,是一种应用场效应原理工作的半导体器件。
和普通双极型晶体管相比,MOS管具有输入阻抗高、噪声低、动态范围大、功耗小、易于集成等优势,在开关电源、镇流器、高频感应加热、高频逆变焊机、通信电源等高频电源领域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
┃Mosfet管的种类及结构
MOS管是FET的一种(另一种为JFET结型场效应管),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N沟道型和P沟道型;又根据场效应原理的不同,分为耗尽型(当栅压为零时有较大漏极电流)和增强型(当栅压为零,漏极电流也为零,必须再加一定的栅压之后才有漏极电流)两种。因此,MOS管可以被制构成P沟道增强型、P沟道耗尽型、N沟道增强型、N沟道耗尽型4种类型产品。
每一个MOS管都提供有三个电极:Gate栅极(表示为“G”)、Source源极(表示为“S”)、Drain漏极(表示为“D”)。接线时,对于N沟道的电源输入为D,输出为S;P沟道的电源输入为S,输出为D;且增强型、耗尽型的接法基本一样。
图表2 MOS管内部结构图
从结构图可发现,N沟道型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接在N型半导体上,而P沟道型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则接在P型半导体上。场效应管输出电流由输入的电压(或称场电压)控制,其输入的电流极小或没有电流输入,使得该器件有很高的输入阻抗,这也是MOS管被称为场效应管的重要原因。
N沟道增强型MOS管在P型半导体上生成一层SiO2薄膜绝缘层,然后用光刻工艺扩散两个高掺杂的N型区,从N型区引出电极(漏极D、源极S);在源极和漏极之间的SiO2绝缘层上镀一层金属铝作为栅极G;P型半导体称为衬底,用符号B表示。由于栅极与其它电极之间是相互绝缘的,所以NMOS又被称为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当栅极G和源极S之间不加任何电压,即VGS=0时,由于漏极和源极两个N+型区之间隔有P型衬底,相当于两个背靠背连接的PN结,它们之间的电阻高达1012Ω,即D、S之间不具备导电的沟道,所以无论在漏、源极之间加何种极性的电压,都不会产生漏极电流ID。
图表3 N沟道增强型MOS管结构示意图
当将衬底B与源极S短接,在栅极G和源极S之间加正电压,即VGS>0时,如图表3(a)所示,则在栅极与衬底之间产生一个由栅极指向衬底的电场。在这个电场的作用下,P衬底表面附近的空穴受到排斥将向下方运动,电子受电场的吸引向衬底表面运动,与衬底表面的空穴复合,形成了一层耗尽层。
如果进一步提高VGS电压,使VGS达到某一电压VT时,P衬底表面层中空穴全部被排斥和耗尽,而自由电子大量地被吸引到表面层,由量变到质变,使表面层变成了自由电子为多子的N型层,称为“反型层”,如图表3(b)所示。
反型层将漏极D和源极S两个N+型区相连通,构成了漏、源极之间的N型导电沟道。把开始形成导电沟道所需的VGS值称为阈值电压或开启电压,用VGS(th)表示。显然,只有VGS>VGS(th)时才有沟道,而且VGS越大,沟道越厚,沟道的导通电阻越小,导电能力越强;“增强型”一词也由此得来。
图表4 耗尽层与反型层产生的结构示意图
在VGS>VGS(th)的条件下,如果在漏极D和源极S之间加上正电压VDS,导电沟道就会有电流流通。漏极电流由漏区流向源区,因为沟道有一定的电阻,所以沿着沟道产生电压降,使沟道各点的电位沿沟道由漏区到源区逐渐减小,靠近漏区一端的电压VGD最小,其值为VGD=VGS-VDS,相应的沟道最薄;靠近源区一端的电压最大,等于VGS,相应的沟道最厚。
这样就使得沟道厚度不再是均匀的,整个沟道呈倾斜状。随着VDS的增大,靠近漏区一端的沟道越来越薄。
当VDS增大到某一临界值,使VGD≤VGS(th)时,漏端的沟道消失,只剩下耗尽层,把这种情况称为沟道“预夹断”,如图表4(a)所示。继续增大VDS[即VDS>VGS-VGS(th)],夹断点向源极方向移动,如图表4(b)所示。
尽管夹断点在移动,但沟道区(源极S到夹断点)的电压降保持不变,仍等于VGS-VGS(th)。因此,VDS多余部分电压[VDS-(VGS-VGS(th))]全部降到夹断区上,在夹断区内形成较强的电场。这时电子沿沟道从源极流向夹断区,当电子到达夹断区边缘时,受夹断区强电场的作用,会很快的漂移到漏极。
图表5 预夹断及夹断区形成示意图
2、P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原理
P沟道增强型MOS管因在N型衬底中生成P型反型层而得名,其通过光刻、扩散的方法或其他手段,在N型衬底(基片)上制作出两个掺杂的P区,分别引出电极(源极S和漏极D),同时在漏极与源极之间的SiO2绝缘层上制作金属栅极G。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与N沟道MOS管类似;只是使用的栅-源和漏-源电压极性与N沟道MOS管相反。
在正常工作时,P沟道增强型MOS管的衬底必须与源极相连,而漏极对源极的电压VDS应为负值,以保证两个P区与衬底之间的PN结均为反偏,同时为了在衬底顶表面附近形成导电沟道,栅极对源极的电压也应为负。
图表6 P沟道增强型MOS管的结构示意图
当VDS=0时。在栅源之间加负电压比,由于绝缘层的存在,故没有电流,但是金属栅极被补充电而聚集负电荷,N型半导体中的多子电子被负电荷排斥向体内运动,表面留下带正电的离子,形成耗尽层。
随着G、S间负电压的增加,耗尽层加宽,当VDS增大到一定值时,衬底中的空穴(少子)被栅极中的负电荷吸引到表面,在耗尽层和绝缘层之间形成一个P型薄层,称反型层,如图表6(2)所示。
这个反型层就构成漏源之间的导电沟道,这时的VGS称为开启电压VGS(th),达到VGS(th)后再增加,衬底表面感应的空穴越多,反型层加宽,而耗尽层的宽度却不再变化,这样我们可以用VGS的大小控制导电沟道的宽度。
图表7 P沟道增强型MOS管耗尽层及反型层形成示意图
当VDS≠0时。导电沟道形成以后,D、S间加负向电压时,那么在源极与漏极之间将有漏极电流ID流通,而且ID随VDS而增,ID沿沟道产生的压降使沟道上各点与栅极间的电压不再相等,该电压削弱了栅极中负电荷电场的作用,使沟道从漏极到源极逐渐变窄,如图表7(1)所示。
当VDS增大到使VGD=VGS(即VDS=VGS-VGS(TH)),沟道在漏极附近出现预夹断,如图表7(2)所示。再继续增大VDS,夹断区只是稍有加长,而沟道电流基本上保持预夹断时的数值,其原因是当出现预夹断时再继续增大VDS,VDS的多余部分就全部加在漏极附近的夹断区上,故形成的漏极电流ID近似与VDS无关。
图表8 P沟道增强型MOS管预夹断及夹断区形成示意图
3、N沟道耗尽型场效应管原理
N沟道耗尽型MOS管的结构与增强型MOS管结构类似,只有一点不同,就是N沟道耗尽型MOS管在栅极电压VGS=0时,沟道已经存在。这是因为N沟道是在制造过程中采用离子注入法预先在D、S之间衬底的表面、栅极下方的SiO2绝缘层中掺入了大量的金属正离子,该沟道亦称为初始沟道。
当VGS=0时,这些正离子已经感应出反型层,形成了沟道,所以只要有漏源电压,就有漏极电流存在;当VGS>0时,将使ID进一步增加;VGS<0时,随着VGS的减小,漏极电流逐渐减小,直至ID=0。对应ID=0的VGS称为夹断电压或阈值电压,用符号VGS(off)或Up表示。
由于耗尽型MOSFET在VGS=0时,漏源之间的沟道已经存在,所以只要加上VDS,就有ID流通。如果增加正向栅压VGS,栅极与衬底之间的电场将使沟道中感应更多的电子,沟道变厚,沟道的电导增大。
如果在栅极加负电压(即VGS<0),就会在相对应的衬底表面感应出正电荷,这些正电荷抵消N沟道中的电子,从而在衬底表面产生一个耗尽层,使沟道变窄,沟道电导减小。当负栅压增大到某一电压VGS(off)时,耗尽区扩展到整个沟道,沟道完全被夹断(耗尽),这时即使VDS仍存在,也不会产生漏极电流,即ID=0。
图表9 N沟道耗尽型MOS管结构(左)及转移特性(右)示意图
4、P沟道耗尽型场效应管原理
P沟道耗尽型MOS管的工作原理与N沟道耗尽型MOS管完全相同,只不过导电的载流子不同,供电电压极性也不同。
5、耗尽型与增强型MOS管的区别
耗尽型与增强型的主要区别在于耗尽型MOS管在G端(Gate)不加电压时有导电沟道存在,而增强型MOS管只有在开启后,才会出现导电沟道;两者的控制方式也不一样,耗尽型MOS管的VGS(栅极电压)可以用正、零、负电压控制导通,而增强型MOS管必须使得VGS>VGS(th)(栅极阈值电压)才行。
┃ Mosfet管的重要特性
1、导通特性
导通的意义是作为开关,相当于开关闭合。NMOS的特性,VGS大于一定的值就会导通,适用于源极接地时的情况(低端驱动),只需栅极电压达到4V或10V就可以了。PMOS的特性是,VGS小于一定的值就会导通,适用于源极接VCC时的情况(高端驱动)。
2、损失特性
不管是NMOS还是PMOS,导通后都有导通电阻存在,电流就会被电阻消耗能量,这部分消耗的能量叫做导通损耗。小功率MOS管导通电阻一般在几毫欧至几十毫欧左右,选择导通电阻小的MOS管会减小导通损耗。
3、寄生电容驱动特性
跟双极性晶体管相比,MOS管需要GS电压高于一定的值才能导通,而且还要求较快的导通速度。在MOS管的结构中可以看到,在GS、GD之间存在寄生电容,而MOS管的驱动,理论上就是对电容的充放电。
图表10 4种MOS管特性比较示意图
4、寄生二极管
漏极和源极之间有一个寄生二极管,即“体二极管”,在驱动感性负载(如马达、继电器)应用中,主要用于保护回路。不过体二极管只在单个MOS管中存在,在集成电路芯片内部通常是没有的。
图表11 寄生二极管位置示意图
5、不同耐压MOS管特点
不同耐压的MOS管,其导通电阻中各部分电阻比例分布不同。如耐压30V的MOS管,其外延层电阻仅为总导通电阻的29%,耐压600V的MOS管的外延层电阻则是总导通电阻的96.5%。
图表12 不同耐压MOS管特点一览表
┃Mosfet管热门型号汇总
END
*免责声明:本文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icspec仅作引用和参考,不代表icspec的立场。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芯片规格书搜索工具
○
icspec
○
规格书查询|企业查询|行业资讯
找规格书,就上icspec!
mos管选型
1、TO-3P/247
TO247是比较常用的小外形封装,表面贴封装型之一,247是封装标准的序号。TO-247封装与TO-3P封装都是3引脚输出的,里面的裸芯片(即电路图)是可以完全一样的,所以功能及性能基本一样,最多是散热及稳定性稍有影响。
TO247一般为非绝缘封装,TO-247的管子一般用在大功率的POWFR中,用作开关管的话,它的耐压和电流会比较大一点是中高压大电流MOS管堂
用的封装形式,产品具有耐压高,抗击穿能力强等特点,适于中压大电流(电流10A以上,耐压值在100V以下)在120A以上,耐压值200V以上的场所中使用。
2、TO-220/220F
这两种封装样式的MOS管外观差不多,可以互换使用,不过TO-220背部有散热片,其散热效果比TO-220F要好些,价格相对也要贵些,这两个封装产
品适于中压大电流120A以下,高压大电流20A以下的场合应用。
3、TO-251
该封装产品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和缩小产品体积,主要应用中压大电流60A以下,高压7N以下环培中
4、TO-92
该封装只有低压MOS管(电流10A以下、耐压值60V以下)和高压1N60/65在采用,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
5、TO-263
是TO-220的一个种,主要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散热而设计,支持极高的电流和电压,在150A以下、30V以上的中压大电流MOS管中较为多见。
6、TO-252
是目前主流封装之一,适用于高压在7N以下,中压在70A以下环境中。
7、SOP-8
该封装同样是为降低成本而设计,一般在50A以下的中压,60V左右的低压MOS管中较为多见
8、SOT-23
适于几A电流,60V及以下电压环境中采用,其又分有大体积和小体积两种,主要区别在于电流值不同。
MOS管常用封装:随着技术的革新与进步,主板和显卡的PCB板采用直插式封装的MOSFET越来越少了,而多改用表面贴装式封装的MOSFET。
故而本文中重点讨论表面贴装式封装MOSFET,并从MOS管外部封装技术、MOS管内部封装改进技术、整合式DrMOS、MOSFET发展趋势和MOSFET实例讲解等进行详细介绍。
下面我们对标准的封装形式进行如下简要的介绍。按照“封装形式+要点介绍+相关图片”的方式进行如下说明。
TO(TransistorOut-line)封装
1、TO(TransistorOut-line)的中文即“晶体管外形”,是早期的封装规格,例如TO-92,TO-92L,TO-220,TO-252等等都是插入式封装设计。
2、近年来表面贴装市场需求量的增大也使得TO封装进展到表面贴装式封装。TO252和TO263就是表面贴装封装。其中TO-252又称之为D-PAK,TO-263又称之为D2PAK。
SOT(SmallOut-LineTransistor)封装
soT(SmallOutLimeTransistor)小外形晶体管封装。这种封装就是贴片型小功率晶体管封装,比TO封装体积小,一般用于小功率MOSFET。
SOP(SmallOut-LinePackage)封装
1、SOP(SmallOut-LinePackage)的中文意思是“小外形封装”。SOP是表面贴装型封装之一,引脚从封装两侧引出呈海鸥翼状(L字形。材料有塑料和陶瓷两种。SOP也叫SOL和DFP。
2、SOP封装标准有SOP-8、SOP-16、SOP-20、SOP-28等等,SOP后面的数字表示引脚数。MOSFET的SOP封装多数采用SOP-8规格,业界往往把P*省略,叫so(SmallOut-Line)
3、SO-8采用塑料封装,没有散热底板,散热不良,一般用于小功率MOSFET。
4、SO-8是PHILIP公司首先开发的,以后逐渐派生出TSOP(薄小外形封装)、VSOP(甚小外形封装)、SSOP(缩小型SOP)、TSSOP(薄的缩小型SOP)等标准规格。
这些派生的几种封装规格中,TSOP和TSSOP常用于MOSFET封装
QFN-56封装
1、QFN(QuadFlatNon-leadedpackage)是表面贴装型封装之一,中文叫做四边无引线扁平封装,是一种焊盘尺寸小、体积小、以塑料作为密封材料的新兴表面贴装芯片封装技术。现在多称为LCC。
2、封装四边配置有电极接点,由于无引线,贴装占有面积比QFP小,高度比QFP低。这种封装也称为LCC、PCLC、P-LCC等。QFN本来用于集成电路的封装,MOSFET不会采用的。
INTEL提出的整合驱动与MOSFET的DrMOS采用QFN-56封装,56是指在芯片背面有56个连接Pin。
MOS管的管脚及MOS管常用封装识别
mos管类型
电子元器件有着不同的封装类型,不同类的元器件外形虽然差不多,但内部结构及用途却大不同。
譬如TO220封装的元件可能是三极管、可控硅、场效应管甚至是双二极管。TO-3封装的元器件有三极管,集成电路等。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常见的二极管、三极管、MOS封装类型,下图含精确尺寸。
来源:网络
#推荐阅读#
什么是固态继电器?与机械式继电器有什么区别?
常用贴片三极管丝印与型号对照表
对于三极管3种工作状态的理解,我只能帮你到这了!
感应加热电路图来了,3秒即可烧红铁棒!
【下载】开关电源基本工作原理
点点在看,让我知道你喜欢今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