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型号大全 > 正文

铅丝型号(铅丝型号直径对照表)

2024-03-31 16:58:5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文章目录导航:
  1. 铅丝型号如何分类
  2. 铅丝型号对照表
  3. 铅丝的型号是怎么分的
  4. 铅丝规格型号
  5. 铅丝型号图片
  6. 铅丝型号直径

铅丝型号如何分类

直径2mm的铅丝是14#,从下表可以看出:旧时指镀锌的铁丝。不易生锈,颜色像铅,故名叫铅丝。铅丝通常是指电路上常用的熔断保险丝,一般用于闸刀式开关。为保护电器及线路,有较强电流通过时,保险丝会快速熔断,及时切断电源,避免较强电流将线路及电器击坏。

铅丝型号对照表

QSn4-0.3铅丝,JYL-1铅丝等。

QSn4-0.3铅丝是一种高强度的铜铝锰硅合金,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常用于制造极端零部件、汽车零部件、船舶零部件等。

JYL-1铅丝是一种极低熔点的铅锡合金,具有优良的可塑性和耐腐蚀性,常用于制造电器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化学实验室器具等。

铅丝的型号是怎么分的

保险丝的型号是指外形尺寸以及特性等,其规格就是指其额定电流,如规格是2安的保险丝,额定电流就是2安。一般保险丝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熔体部分,它是保险丝的核心,熔断时起到切断电流的作用,同一类、同一规格保险丝的熔体,材质要相同、几何尺寸要相同、电阻值尽可能地小且要一致,最重要的是熔断特性要一致,家用保险丝常用铅锑合金制成;二是电极部分,通常有两个,它是熔体与电路联接的重要部件,它必须有良好的导电性,不应产生明显的安装接触电阻;三是支架部分,保险丝的熔体一般都纤细柔软的,支架的作用就是将熔体固定并使三个部分成为刚性的整体便于安装、使用,它必须有良好的机械强度、绝缘性、耐热性和阻燃性,在使用中不应产生断裂、变形、燃烧及短路等现象。扩展资料:工作原理:当电流流过导体时,因导体存在一定的电阻,所以导体将会发热。且发热量遵循着这个公式:Q=0.24I2RT;其中Q是发热量,0.24是一个常数,I是流过导体的电流,R是导体的电阻,T是电流流过导体的时间;依此公式我们不难看出保险丝的简单的工作原理了。当制作保险丝的材料及其形状确定了,其电阻R就相对确定了(若不考虑它的电阻温度系数)。当电流流过它时,它就会发热,随着时间的增加其发热量也在增加。电流与电阻的大小确定了产生热量的速度,保险丝的构造与其安装的状况确定了热量耗散的速度。若产生热量的速度小于热量耗散的速度时,保险丝是不会熔断的。若产生热量的速度等于热量耗散的速度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也不会熔断。若产生热量的速度大于热量耗散的速度时,那么产生的热量就会越来越多。又因为它有一定比热及质量,其热量的增加就表现在温度的升高上,当温度升高到保险丝的熔点以上时保险丝就发生了熔断。这就是保险丝的工作原理。我们从这个原理中应该知道,您在设计制造保险丝时必须认真地研究您所选材料的物理特性,并确保它们有一致几何尺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保险丝

铅丝规格型号

   果树盆景对枝的加工要求,并不像观叶类盆景那样细致、严格,其原因首先是大多数当年生枝条必须进行冬季修剪,通过修剪进行*部整形;其次是为保证果实发育必须保留足够数量的叶片,而且许多树种其结果部位在枝条的顶端,处理不当会影响当年及翌年的结果;另外,结果后尤其大果型树种的果实,常使枝条压弯甚至下垂而改变原有形态。因此果树盆景对枝的加工,主要是根据整形的需要,在主要分枝的布*和形态上下工夫。对*部小枝,除对影响树形的及时处理外,多数结合促花保果和维持树形做较粗犷处理。当然小型盆景对枝的加工十分严格,因为其枝条很少,对观赏的要求很高。

(1)主枝的选留

   主枝的选留应服从整体造型的需要,一般选留2~3个,着重考虑其形态、方位、层次以及与整体的配合。既要层次清晰,伸展有序,又能避免多、乱、密、繁。对那些平行枝、交叉枝、反向枝、直立枝、对生枝、轮生枝、丫杈枝等均应去除或短截。

(2)枝的弯曲

    主要通过修剪和蟠扎来实现。

   修剪法:主要是利用芽的方向性来调节成枝方向,经多次修剪后即成苍劲有力的扭曲状。如需变化的角度较大,可用培养后部枝,回缩前部枝的方法修剪。

   蟠扎:常用硬丝(金属丝)和软丝(棕丝、塑料绳)进行。金属丝蟠扎简便易行、屈伸自如,但拆除时稍麻烦。使用的铅丝型号,应根据枝条粗度灵活掌握。蟠扎时,先把金属丝的一端固定在枝干的基部或交叉处,然后贴紧树皮缠绕。缠绕时要使金属丝疏密适度、与枝角呈45°角。枝条扭旋的方向应与金属丝缠绕的方向相一致,边缠绕边扭旋才不易断折。缠绕后的枝条经1年生长即可姿态固定,应及时拆除金属丝。

   棕丝或塑料绳蟠扎时,先将拉绳拴住被拉枝的下端,将枝干徐徐弯曲至所需弧度,再收绳固定上端即成。操作的关键是选好着力点,可先用手将枝条按设计要求的方向、角度固定,再选择棕丝打结的位置。有的果树年生长量较大,需及时解除拉绳,避免拉绳深陷皮内造成折枝。

往期回顾

向上滑动阅览

盆景技巧之摘心,摘叶,摘芽

“裸”出艺术,“裸”出美

盆景露根技巧

景成之日,功在十年

盆景五大优秀枝干

最值得收藏的六种盆景树种

盆景根部处理技巧

盆栽的忌枝及切除方式

盆景修剪几点注意事项总结

浇水三年功!!快看看你的功夫到家了吗?

用金属丝加工盆景,十点需要注意事项

盆景修剪那些事

黑松老枝接穗嫁接保活要领

枝不蟠不弯,根不蟠不美

小型盆景金属丝塑形技巧

优秀盆景的六大特征

盆景摘芽总结

黑松“切芽拔毛浇水施肥嫁接”

快速让自己的盆景增粗技法

盆景露根技巧快速掌握法

五针松盆景养护三怕四要

盆景修剪技巧超详细总结

几种导致盆景死亡的原因与对策

盆景养护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盆景根部四种类型,教你如何处理盆景根

盆景“蟠扎”口诀,经典总结

盆景冬季修剪技巧(建议收藏慢慢看)

盆景缺枝解决办法

盆景换盆选土技巧

“过冬容易过春难”盆景冬季养护很重要

常见三种盆景制作方法介绍

铅丝型号图片

彭盛材先生,1949年6月生,顺德容桂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现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理事、广东省盆景协会名誉会长及专家组成员、广东顺德容桂盆景协会副会长、广西盆景艺术家协会总顾问、广西北海罗汉松产业协会名誉会长。

自1970年以来,致力于盆景艺术的创作,在继承岭南盆景艺术的基础上,集各大流派的特长,创作出破格的悬枝式盆景造型。发表有《树木盆艺创作的一点体会》、《弯曲缩龙成寸造型》、《要哪生枝就生枝并非神话》等论文,并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盆艺知识无偿传授给热爱盆艺事业的年轻人,将我国的盆艺事业发扬光大,

作品参加了国际盆景博览会、亚太地区盆景博览会以及全国和省市级及省港澳台盆景展览会、海峡两岸盆景博览会并获取殊荣。代表作有《双雄竟秀》、《谦谦君子》、《斜卧凌风》、《游龙戏水》、《雄风飘逸》、《卧龙松》、《春意盎然》、《雄风再度》等。

(制作表演由中盆会荣誉理事长,BCl中国地区执行**胡运骅和中盆会副理事长,盆景大师赵庆泉解说。)

彭盛材大师利用一棵直径Φ5cm黑松原桩进行主干弯曲制作表演

现将松树的干枝用不同型号的铅丝扎好。因主干需要弯曲,使用的铅丝强度比较大。并将主干需弯曲部分用包扎带缠紧,防止形成层受挤压或拉裂伤。

在弯曲部位加入金属管,利用杠杆作用进行人力弯曲。

杠杆架设好后,开始弯曲。

这是杠杆弯曲着力点示意图

弯曲度达到理想弧度后,用铅丝绞紧固定,然后进行盆景置盆定位。

铲除高于盆面的土球

调整好立盆位置

定位后,填以沙质,辅助树干固定。

在铺以苔藓的同时,将重新定位的不适枝条再进行剪截调整。

彭大师对盆景最后定型工作的精益求精

将一棵原本枝干直立僵硬的松树,瞬间变成鞠身展枝,婀娜多姿了。

铅丝型号直径

我叫梅立忠,生于1971年,我的父亲叫梅孙福,是一名婺剧盔帽修理制作的手艺人,70年代初受“文革”破四旧的影响,所有剧团演出用的古装戏服装、盔帽、道具、布景等,包括生产戏剧用品工厂,烧毁的烧毁,停产的停产,人员被调离和解散,整个戏剧业像走入寒冷的冬季,非常萧条。

1977年,历经寒冬的戏剧迎来了春天,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由于当时好多剧团的戏服、盔帽等在文革中被烧毁,武义文工团(武义婺剧团前身)要新编排古装戏《杨门女将》,但之前的武义文工团已经改演样板戏,古装戏的服装、盔帽等一点底子都没有了,领导开会商量后派工作人员胡云松四处寻找制作、修理盔帽的师傅。经过熟人介绍,胡老师推荐了我爸。在与领导商量过后没多久,我爸安顿好家里的事情后就到武义文工团去维修、制作盔帽了。我记得是1977年的冬季,那时我才7岁。大概过了十来天,有一天我爸回家来拿米,因为从来没有到武义城里去过,听大人说县城里挺好玩的,我就吵着说我也要跟去。

那天,是我第一次到武义县城。父亲带我到他的制作间,里面放着两条长凳,一张制作维修用的桌子,还有一些制作工具。好多破破烂烂的盔帽放在长凳上,等待维修和制作,现在想起来有扎巾、帅盔、女皇盔、文堂等等。这天晚上,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婺剧盔帽,盔帽的造型多样,对我来讲非常新奇。

《杨门女将》彩排演出那天,我记得杨洪戴的那个碗盔刚做好,有林伯伯拿着盔帽,带我到剧院观看了《杨门女将》的彩排演出,那是我出生以来第一次看戏。后来,《杨门女将》正式公演的几天里,我都跟着去看戏,从那时起就喜欢上了婺剧,喜欢上了婺剧盔帽。 

1978年开始到1983年的那些年里,我家开了盔帽制作作坊。因为我爸制作盔帽的名声在外,他做的盔帽样子美观、用料考究,再加上他在武义文工团制作过盔帽,所以来我家订制盔帽的婺剧班有很多。那时候,每个婺剧班的盔帽都要在过年前完成,因为活太多太忙,我大哥立新和堂哥新法就在那时候停掉读书跟父亲学习制作盔帽。

父亲在生活上很随便,但在教我们手艺上十分严苛。开工前要我们负责生炭炉、热烫镔、熬牛皮胶等,一切准备好后,他开始干活,同时拿出一些样板给我们,让我们按样板描出需要制作的样板数量,再剪出来叠好、固定,以备雕刻用。简单的龙头、龙身、蝴蝶、小前额等小部件会让我们雕刻,雕刻的刀具是用钢锯条磨的,自己制作的,钢质要求较硬,雕刻时下刀要垂直,在卷草弧线处要求圆润,不能有生硬的刀口线条。

以前,杨梅球都是用生蚕丝扎成的。但在70年代末,生丝价格高还难买,父亲只能找与生丝相当的梧桐麻替代,将梧桐麻整捆放到溪里漂白、晒干并进行染色,染好色的梧桐麻再次晾干后,用排针将各色梧桐麻慢慢梳细,越细越好,最后把这些细如发丝的梧桐麻扎成杨梅球。还别说,乍一看,跟真丝扎的杨梅球没什么两样。于是,我们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帮忙梳梧桐麻,也慢慢跟着父亲学会了扎各种不同的杨梅球。

盔帽骨架的支撑离不开铅丝的镶嵌,不管在主件上还是附件上都要用不同型号的铅丝。将各型号的铅丝拿到空旷的晒谷场上,拉出二、三十米长,一头固定在一根木棍上,另一头支牢在一个点上,采用杠杆原理用力拉,就可将铅丝拉长变直,剪成每根约一米五的直铅丝。

最有味的要算沥粉线这道工序,盔帽花纹的图案呈现就靠沥粉线。要练好沥粉线这道工序需要付出很多精力,既要练手劲,又要练悬腕浮劲,而且对盔帽工件花纹要非常有数,这也是沥粉是盔帽制作中比较难学的一道工序所在。通过多年练就的苦功,我现在可以左右开弓,两只手都能沥粉。另外,沥粉的料调起来既不能太软也不能太硬,全凭个人经验去感觉,软了会塌,硬了挤不出,粉线沥好,盔帽的图案线条就出来了。

在刷贴金底漆这道工序上,我爸要求我们刷匀,刷全,这直接关系到后面贴金的完整和亮度。那时候我们几个贪玩,总想着随便刷一下就好了,但我爸总有办法让我们静下心来干活,他让我们兄弟几个在一起干活,相互监督。到该贴金箔的时候,哪怕是在深更半夜,都要把我们叫起来干活。

1984年到1995年期间,我边读书边跟父亲学做手艺,这一时期主要学习了油漆(大漆)和泥塑等工艺。

大漆,土话讲就是土漆,它是把漆树割开让其流出树脂胶,然后加工制成涂料。学做土漆,难在熬桐油和配桐油。桐油熬的老、嫩,关系到漆的硬度和干的快慢程度,桐油的配比关系到漆的转色和光亮度,并且土漆的漆油配比按一年四季天气变化而变化的。熬油时要时刻注意炉火热度和拉出的油丝长度,有时发现油刚熬好,马上将油拿出冷却,但就在几秒钟之间整罐桐油一下子全部结晶掉,全部报废了,一天的活就此耽搁,只能等到明天再去买。土漆从油漆店里买来的时候,原漆里面有好多杂质,有漆树皮、割漆的蚌壳、木头碎末等,需要先过滤。因为土漆很厚,很难绞,所以至少要过四道绞布。每年的八、九月份是制作土漆的最佳时间。

泥塑,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手艺。在我们这边,见得最多的是庙里泥塑的各种佛像。我父亲是从塑一些面具开始的。1984年,我们隔壁村自发组织维修庙宇,需要装塑佛像二十几尊,为首的理事长希望我爸一起帮忙,我爸当时很犹豫,因为整身佛像他从没做过,理事长就鼓励我爸试试看,由此我爸开始摸索泥塑这门技艺。庙里的佛像都有典故,穿着佩戴等都有讲究。通过半年多的努力,所有佛像的泥胚都塑好了,做到人物形象饱满,脸部表情丰富生动,整体线条流畅、比例协调,风格统一。到上彩的时候,父亲周末会带上我们一起描金绘彩。那次佛像的成功雕塑,引起不小的轰动,我爸通过钻研摸索,无师自通,熟练掌握了泥塑这门手艺。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我跟随父亲雕塑了将近十来座庙宇。

从盔帽制作到油漆再到泥塑的学习,我发现,这些技艺之间其实是互通的,学会一样,其它的学起来就特别能触类旁通。盔帽制作有雕刻、造型、油漆、沥粉、贴金等工序,油漆有贴金、调灰、上色、上彩等工序,泥塑有造型、沥粉、油漆、贴金、上彩等工序,三门手艺相互关联,相辅相成。我12岁时已经可以将整堂婺剧盔帽样板、每一个帽子的零配件区分归纳清楚,完整了解了婺剧盔帽的构造、形状。13岁时用我父亲的样板第一次独立完成了一顶木偶戏用的扎巾盔,包括焊接、沥粉、贴金、扎杨梅球等。虽然那个帽子不是很成熟,但那是我盔帽制作学艺生涯迈出的第一步。

1995年初,我大哥向义乌婺剧团的郑义民团长推荐了我来管理和修制盔帽。当时我拿不定主意,因为要照顾病重的母亲。1995年的农历八月初六,我的母亲过世了。1995年的12月,郑义民团长和俞志明老师又来叫我哥维修盔帽,我哥就再次跟郑团长推荐了我,说:“我弟弟在我家做油漆,从小我们都是跟我爸学的手艺,让他去修好了。”这次,我来到了义乌婺剧团维修盔帽并留下来管理服装、盔帽了。

我从1996年1月份正式进入义乌市婺剧团开始从事盔帽管理和维修工作,当时义乌婺剧团的盔帽基本上是苏州或者是上海所购买的京剧款盔帽,做工、款式什么都很不错,但是经过多年的使用,再加上剧团没有专职的盔帽管理人员,外观破损非常严重。当时,义乌婺剧团刚好连排《双枪陆文龙》,通过二十几天的时间,我将原先下乡的盔帽全部重新整理、翻新,还新制作了急需要用的六顶小扎额。

1996年4月份,郑团长调离义乌婺剧团,蒋群超开始兼任义乌婺剧团团长。我当时已经26岁了,心想,如果一直作为临时工,总不是长久之计。既然单位需要盔帽管理这个岗位,我又会制作和维修盔帽,是否让领导考虑,可以通过转正把我留下来,当做一份正式的事业来做。于是,我就找蒋*长沟通这件事儿,蒋*长说:“你小梅工作认真,话不多,像一头黄牛,只知道做,像你这种懂行会做的人才我会尽量将你留下来。”不久后,蒋*长让我做几个盔帽准备参加招工考试。1996年7月,为参加转正考试,我制作了狮子盔、三扎盔二顶盔帽。1996年8月,我的作品通过了省厅领导以及婺剧界郑兰香、赵炳良等专家的考核,于1996年10月正式被义乌婺剧团录用。

1996年10月,剧团重新编排的《义乌兵》大戏由我负责制作整堂盔帽。《义乌兵》的盔帽,包括服装一改传统制作的色彩款式工艺,用色比较靓丽,款式按照明代将士服装款比较写实,制作工艺突破传统手工刺绣的花纹,采用裁剪图案粘贴加缝纫的手法,当时邀请了东阳的裁缝师傅过来缝纫制作服装。由于工期紧,整堂帽子都是自己加班加点完成的,到彩排试装时,所有的服装盔帽都得到了当时安徽徽剧团导演宋美俭的好评。因为该剧目,我获得了浙江省文化厅颁发的“盔帽制作单项奖”。

从1996年到2022年,我为义乌婺剧团制作了狮子盔、紫金冠、虎头盔、林冲盔等一大批盔帽。有些盔帽剧团原先没有,是我按照导演的意图自己制作出来,为剧团节省了一部分开支。因为我还会雕、塑两项手艺,有时我也帮忙制作一些戏里的布景、道具等,也曾多次参与义乌市**主办多届的“商城之春”、“侨商晚会”、“歌咏大赛”等晚会的布景制作。

不知不觉,我在义乌婺剧团从事盔帽制作、服装管理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从1977年跟着父亲学艺至今,我的婺剧盔帽制作生涯也走过了四十多个年头了,并从未间断过。近年来,我开始意识到以前跟父亲制作过的传统婺剧盔帽样板(包括我父亲和我自己在剧团二十多来年的样板)应该进行整理。通过三年的努力,我把每个盔帽都用档案袋装好,贴上标签,欠缺的补上,进行了归类存档,同时,我也向原武义婺剧团我大哥的老师何苏生老师请教有些濒临失传的盔帽的制作工艺。这几年,我又开始着手面具的整理,像魁星、白脸、金脸、雷神、土地公婆等许多面具都在制作保护当中,因为面具是专人专用,有些是专戏专用。面具的专一性和使用频次不高,相对来讲,面具比盔帽更有保护的紧迫性,如果再不关注,就要失传了。

婺剧的盔帽、面具、服装,不管在造型、用料、用色、制作工艺上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已年过半百,结合上面写的怎么样学习盔帽制作,怎么样学习油漆,怎么样学习泥塑,还有手工艺人的艺德等等,我回想这四十几年来学艺的点点滴滴,既是对盔帽制作这门技艺的学习、感悟,又是总结,更重要的是把我掌握的这些技艺讲出来,让它传承延续,保留婺剧的根。

 

口述人:梅立忠,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工作人员。浙江省级婺剧盔帽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采访时间:2023年6月19日

采访地点: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

整理人:童巧珍,义乌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

相关阅读——

八婺百工口述丨敲盔头

感谢相遇,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