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衣型号(救生衣型号参数)
救生衣型号86-5什么意思?
救生衣(alifejacket)又称救生背心,是一种救护生命的服装,设计类似背心,采用尼龙面料或氯丁橡胶(NEOPRENE),浮力材料或可充气的材料,反光材料等制作而成。一般使用年限为5-7年,是船上、飞机上的救生设备之一。一般为背心式,用泡沫塑料或软木等制成。穿在身上具有足够浮力,使落水者头部能露出水面。
救生衣型号怎么看
近期,船舶落水人员事故多发,且受雷雨、台风、强对流天气影响,水上交通安全隐患明显增大,仪征海事处积极开展“救生衣行动”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临水作业人员水上交通安全意识,提升辖区水上安全管理水平。
立足工作实际,海事执法人员梳理了近期典型事故案例,多途径开展“救生衣行动”宣传教育。
深入港航企业现场告知船厂开展舾装船高空、舷外作业,施工人员必须穿戴合规的救生衣、安全带等救生设备,到港船船员舱外活动时必须穿着救生衣;
以案释法敲响船员安全意识的警钟,向临水作业人员讲解人员落水典型案例,让“救生衣=救命衣”观念入脑入心;
向辖区企业讲解救生衣及其属具的正确使用方法,人员落水后自救和他救的有效措施,切实提高船员穿戴救生衣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与此同时,快反处置中心值班人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电子巡查力度,对辖区航行、锚泊、靠泊船舶及水工作业现场开展远程巡查,通过电子探头发现临水作业人员未按规定穿着救生衣,第一时间通知码头或船方及时纠正,并开展严肃批评教育,督促码头单位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此外,海事执法人员还深入危险品码头、装卸货现场、船厂等进行摸排走访加强实操检查。现场检查期间,对临水作业人员穿着救生衣行为进行重点核查,核查发现未正确穿戴救生衣、救生衣型号不符、破损、陈旧、数量不足等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责令立即整改,将船员演示穿戴救生衣作为船舶安全检查中必查项目,对不符合要求的,予以现场纠正。
近期,扬州仪征海事处将持续深入开展“救生衣行动”,加大船员正确穿戴救生衣的宣传力度,促使船员安全意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减少水上意外事故的发生,持续维护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
信息来源 |仪征海事处
图文|魏子淇
编辑|房秋妍
审核|李石
扬州海事*举办“学习新思想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知识挑战赛
引航员视角下的长江嘶马湾航段
海事海关边检联合开展长江江都段打击走私工作实地调研活动
救生衣型号分类
在内河船舶上,救生圈和救生衣是比较重要也是比较常见的个人救生设备,当船舶发生事故时二者是否处于良好随时可用状态,将直接关系到船上人员的生命安全。下面小编将结合日常海事安全检验中发现的救生圈和救生衣缺陷并梳理船检技术法规对二者的一些规定,帮大家总结和归纳出对于救生圈和救生衣的相关要求和检查要点。
一、救生圈篇
(一)基本要求
1、应以整体的泡沫塑料或其他等效材料制成,保持其浮性和耐久性。
2、应持有我国船舶检验机构签发的救生圈船用产品证书或等效证明文件(批量)。
3、外表应为橙红色且无色差;表面应无凹凸,无开裂;应配有符合要求的把手索并在周长四个相等间隔位置环绕贴有50mm宽度的逆向反光带。
4、应以明显耐久的字迹在其一面写明船名、船籍港,其另一面以汉语拼音写明船名、船籍港,并应标明救生圈名称和型号、制造厂名、制造编号、制造年月及检验单位的标志。
5、每一个不少于2.5kg。若救生圈用来带动为自发烟雾信号和自亮灯而设的快速释放装置,则必须具有足够带动快速释放装置的重量或4kg的重量(取其较大者)。
(二)检查要点
01配备数量
检查救生圈的配备数量是否符合要求并与证书所列数量一致;确认可浮救生索和自亮灯配备数量是否符合要求。
《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9)》对货船和客船的救生圈数量要求:
02存放位置
查看救生圈是否均布于各层甲板两舷随时可取的位置。
《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9)》对救生圈存放位置的要求:
03外观标识
检查是否标注船名和船籍港,标明救生圈名称和型号、制造厂名、制造编号、制造年月及检验单位的标志。
04可用状态
确认救生圈是否完整无破损,是否已牢固粘贴逆向反光带并处于反光良好状态,是否标注相关信息。
救生圈上连接的把手索是否存在脱落现象。
自亮灯是否符合要求并连接在规定数量的救生圈上,外观良好并处于有效期内,能正常使用。
确认可浮救生索是否按要求与规定数量的救生圈连接,长度、直径和强度是否足够,无霉烂。
(三)典型缺陷
1、救生圈未标识船籍港、船名等信息。
2、救生圈老化、开裂。
3、救生圈逆向反光带脱落、失效。
4、已设有自亮灯的救生圈又装设可浮救生索。
5、可浮救生索长度不足30m,直径小于8mm。
(左侧可浮救生索直径不足8mm)
6、救生圈配备数量不足。
7、救生圈自亮灯未与一定数量救生圈连接,自亮灯不亮。
二、救生衣篇
(一)基本要求
01技术要求
救生衣是船检认可产品,救生衣外表面应为橙红色或橙黄色,明显标明“正面穿着”,系固采用扣件形式,每件救生衣应配备哨笛一只并配有符合要求的逆向反光带。当人员在水中处于平衡状态时,救生衣在水面以上的外表面所贴逆向反光带的总面积应不少于100平方厘米。
02配备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船舶船上每人至少应配备1件救生衣;应至少为每位值班人员配备一件救生衣。
另外《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9)》中客船附加要求:
(1)航行于J级航段以外的客渡船、车客渡船及航行时间小于等于4小时的普通客船,应配备不少于船上乘客总数60%的救生衣,其余乘客用救生衣可由个人救生浮具替代;若航行时间小于等于0.5小时,也可全部用个人救生浮具代替乘客用救生衣。
(2)旅游船和设有开敞观光甲板的游览船还应增配不少于船上总人数25%的救生衣(其中**20%,儿童5%)。
(3)每艘客船还应增配不少于船上总人数的5%的救生衣。
(4)每艘客船应增配不少于船上乘客总数10%的儿童救生衣。
(5)客船设有卧席客舱,还应在公共处所增配不少于船上总人数5%的救生衣。
(6)航行于A级航区或J1或J2航段或夜间航行的客船应至少在20%的救生衣上配备救生衣灯。
03标识及存放要求
(1)救生衣应以明显耐久的字迹标明其型号、制造厂名、制造编号、制造年月及检验单位的标志。儿童救生衣的内外两面,均应有明显耐久的“儿童专用”字样。
(2)救生衣存放位置有明显和永久性的标示,儿童救生衣的存放位置应清楚标明“儿童救生衣”字样。
(3)救生衣存放在甲板等露天开敞处所时应置于救生衣柜等装置中,不可直接暴露在室外环境。
(4)对于客船:客舱内应存放与乘客等额数量的救生衣;集中存放时儿童救生衣应与**救生衣分开放置。
04其他注意事项
以生产日期计算,救生衣使用年限建议不超过6年,且救生衣出现破损应及时更换。
船舶应在乘客舱室和公共处所张贴救生衣的穿着和使用方法示意图。
(二)检查要点
1、检查船上救生衣是否经船检认可的标准船用救生衣,验证产品证书等信息。
2、检查救生衣数量及存放位置,是否放在容易到达之处,位置标识是否明显。
3、检查救生衣的可用状态,哨笛、逆向反光带等是否正常可用。
4、对于航行于A级航区或J1或J2航段或夜间航行的客船,应检查是否在至少20%的救生衣上配备救生衣灯,救生衣灯是否正常可用。
(三)典型缺陷
1、船用工作救生衣代替标准船用救生衣。
(上图救生衣属于非船检认可)
2、救生衣的逆向反光带大面积污渍,反光效果差。
3、救生衣缺少哨笛。
(左侧救生衣缺少哨笛一只)
4、救生衣破损。
5、救生衣灯不亮。
6、救生衣存放位置非容易到达之处。
供稿:广东海事*内河船检质量监督流动工作站
编辑:陈旭、尹慧芳
审核:齐来保、利隽科、林昊